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孟陈韩朱列传第九

   孟坚始事建州王延政为将。保大初,查文徽讨王氏之乱,坚来降,文徽即以兵付之,出奇鏖击有功,及冯延鲁之攻福州也,坚亦在兵间,吴越援兵自海道至,阻淖不得登岸,延鲁不知兵,急于破敌,欲敛兵诱而蹙之,坚谏曰:吴越兵进退俱不能,方致死于我,得至平地,未见可胜也,延鲁大言曰:吾自击之,无预君事,吴越兵得平地,果不可制,李弘义自城中出,尽锐夹击,延鲁大败,弃军遁,坚力战以死,延鲁虽贬,而其党方盛,故坚之死事不见录,国人哀之。

   陈诲,建州人,生数月,骄健能驰走,其父异之,名之曰阿铁长,事王延政为将,唐师攻建州,傅其城,诲数出挑战。先锋桥道使王建封克外郛,擒诲,将斩之,已解衣伏头,忽脱身绝驰,追者数十百辈莫能及,自归大将查文徽,文徽骇异,用为战棹指挥使,令故部曲,从攻福州,冯延鲁败走,诸营皆溃,死者万计,委军实戎器不可计,诲独殿后,收所弃金帛二十万以归,文徽镇建州,诲为剑州刺史。谍者告吴越戍兵弃福州遁,文徽暗而贪功,即率诲俱进。诲以战舰入闽江,适春两江水暴涨,一夕七百里,抵城下,击败福州兵,获其将马先进、叶仁安,郑彦华。始知福州未尝有变,诲亲故多在城中,方遣间使招之,文徽勒步骑亦至,福州来迎,文徽传令入城,诲以所闻告,且曰:仆闽人也,岂不能料闽人之情,宜先立寨整众,俟所招亲故来得其实,徐图之,文徽曰:狐疑且生变,乘机据城,上策也,遂入,诲知其必败。植旗鸣鼓。列兵江干以须之,文徽果败,被执,诲全军还剑州,献马先进于金陵,用郑彦华为将。唐兵两取福州,皆大败涂地。诲在兵间皆有功,号名将,遂为建州节度使,兼侍中,训兵积毂,隐然为大镇,尝破福州兵于南台江。军声大震,由是朝廷委以南方事,而名其军曰忠义,及周兵入淮南,诲遣子德诚率镇兵赴难,诸将多败,惟德诚颇有战功,拜和刺史,建隆三年,六月,诲引病求罢,朝论难其代,乃以弟剑州刺史谦为留后。召诲还都,后主亲临视,七月卒,谥忠烈,闽之乱,士民几歼焉,惟诲之宗族益盛,谦与德诚,后亦继领建州旄节,诸子悉至显官。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唐同光中,擢进士第,父光嗣,平卢节度副使,军中逐其帅符习,推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讨乱,光嗣坐死,熙载来奔,时烈祖辅吴,方修明法令,熙载年少放荡,不守名检,补和常滁三州从事。时人士自中原至者,多已擢用,熙载在京洛,早负才名,乃独落魄不偶,亦不以介意。烈祖受禅,召为秘书郎,使事元宗于东宫,谕之曰:以卿早奋名场。●●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辅吾儿也。熙载亦不谢。在东宫,谈燕而已。不●世务。元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乃慨然曰:先帝知我而不显用,是以我为慕容绍宗也,始数言朝廷事所当施行者,尽无所回隐。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风,与徐铉齐名,时号韩徐,契丹入汴,晋少帝北迁,熙载上疏曰:陛下有经营天下之志,今其时矣,若戎主遁归,中原有主,则不可图矣,不省,陈觉、冯延鲁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迁外郡,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载不能饮酒,齐丘诬以酒狂,贬和州司士参军。徙宣州节度推官,复入为虞部郎中,史馆修撰,迁中书舍人,周太祖有天下,用事者犹议北伐,熙载曰:北伐,吾本意也,但今已不可耳,郭氏奸雄,曹马之流,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我兵妄动,岂止无功耶,言虽切,而朝廷暗于机会,经营中原之意终不已,周人果以籍口,兵入淮南,齐王景达以兵马元帅临边。陈觉为监军使,熙载言,出师,大事也。当先正名。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哉,亦不从。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然性忽细谨,老而益甚,蓄妓四十辈,纵其出,与客杂居。物议哄然,熙载密语所亲曰: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坐托疾不朝,贬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斥诸妓。后主喜,留为秘书监。俄复故官。欲遂大用之,而去妓悉还,后主叹曰:孤亦无如之何矣,宿直宫中,赐对多所弘益,后主手教褒之,进中书侍郎,卒年六十九,后主谓侍臣曰:吾竟不得相熙载,欲赠平章事,故有是否,或对曰:晋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即故事也。乃赠右仆射同平章事。废朝三日,谥文靖,命葬梅岭冈谢安故墓侧。著格言。及后述三卷。拟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二卷,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及太祖受禅,人服其识。

   朱元,颖州沈丘人,本姓舒,少倜傥,通左氏春秋,与杨讷同为河中李守贞客,守贞叛,俱来乞兵,杨讷者。李平也。语在平传。元既留事南唐,以驾部员外郎待诏文理院,数上书论事,言今幸中原多故,苟支岁月。非所以为国,当取湖湘闽越钱塘,以固基本,且请专任军旅。以次讨定,用事者嫉其言。共谮之。以为远人谋握兵,包藏莫测。遂罢待诏,元失意。纵酒不事事。朝廷亦优容之,保大末。周师入淮南,元请对言兵事,元宗大悦,命从齐王景达救寿州。元善抚士卒。与之同甘苦。每临战誓众,词指慷慨。流涕被面。闻者皆有效死赴敌之意,破舒和二州。以功加淮南西北面行营应援都监。与边镐许文缜栅紫金山,军声颇振。益栅且及寿州,元恃功,时或违景达节制,监军使陈觉,与元素有隙,且嫉其能,屡表元本学纵横,不可信,不宜付以兵柄。元宗乃命杨守忠代之,守忠至元帅府。景达檄元计事。元愤怒欲自杀。其客宋均曰:丈夫何往不可,乃为妻子死耶,遂举寨万余降周。由是诸军皆溃。边镐、许文缜、杨守忠皆被擒,寿州不守,遂画江请盟矣。元在江南,娶查氏文徽女。至是伏诛。文徽累表乞贷死,不从,以珠相覆尸于市哭之。陨绝。观者皆为垂泣。元归周,复姓舒。世宗爱其骁果,以为蔡州团练使。其母犹在沈丘。遂迎养焉。太祖受禅,迁汀州防御使。太平兴国初,卒。

   论曰:亡国之君,必先坏其纪纲。而后其国从焉。方是时。疆场之臣,非皆不才也。败于敌未必诛。一有成功,谗先杀之,故强者玩寇,弱者降敌。自故非一世也。南唐如陈觉、冯延鲁、查文徽、边镐辈,丧败涂地,未尝少正典刑、朱元取两州于周兵将遁之时,固未为?功,而陈觉已不能容。此元之所以降也。元降。诸将束手无策,相与为俘虏以去。而唐遂失淮南。臣事于周,虽未即亡,而亡形成矣。欲知南唐之亡者,当于是观之。

猜你喜欢
  ●卷五·赵翼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第三八五单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二二一○--二·佚名
  一二九二 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明儒言行録卷一·沈佳
  于休烈传·刘昫
  郑畋传·欧阳修
  谢良佐传·脱脱
  百家奴传·宋濂
  卷二十一·阿桂
  卷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三百三十八·佚名
  卷二十七杂律·窦仪
  卷十六·徐天麟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六·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之仪·唐圭璋

      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人。登进士。苏轼帅中山,辟掌机宜文字。后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徽宗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遗表,编管太平州。政和三年(1113),除名勒停。政和七年(1117)终朝请大夫。年七十

  • 卷二百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二玩具类五言律镂鸡子         【唐】骆賔王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晕罢空余月诗成并道春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七言律观琉璃瓶中游鱼     【

  • 第五回 八万金落成大假山 十六院标题新匾额·陈蝶仙

    却说那只酒杯子跌在地下,倒不曾打破,却把个美儿笑得和花枝儿似乱颤。有一会才各笑定了,方才相让入座。饮次,众人间起方才的话,程马雚方才一长一短的说数出来道:“这螺蛳本来姓吴,住在螺蛳门头,所以人人唤他做螺蛳的。手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成化二十一年五月庚戌朔礼部右侍郎谢一夔孙骥援例乞为国子监生许之○顺天府管河治中陈翼以巡抚都御史杨继宗累拒参见不加礼遇讦奏其平日诸过以为失大臣体及巡按御史邓庠擅停夫役有妨浚河皆当究治事下刑部奏遣官勘问得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檄南路营进兵阿猴林·丁曰健

    漏下三鼓,接访事差弁密报:阿猴林有贼数百人,在彼竖旗作孽,系伪国公江国论为首。旗帜飘扬林木间,发兵剿捕,不可易也。郡城出师,招摇耳目,且相去数十里,自必闻风先遁,徒劳无益。江国论贼中狡猾,凡事虚张,计自打猫蹂躏

  •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史有为译注【说明】本篇是汲黯和郑当时的合传。汲黯是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人物。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比如人家谒见傲慢的丞相田蚡,都是卑躬屈膝俯首下拜,而他偏只

  • 总目·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总目氏族略【凡十卷】卷一【至】卷十六书略【凡三卷】卷十一【至】卷十三七音略【凡四卷】卷十四【至】卷十七天文略【凡六卷】卷十八【至】卷二十三地理略【凡八卷】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一都邑

  • 歴代建元考卷一·钟渊映

    秀水钟渊映撰原序改元非古也周衰道微王者不作列国自相雄长若魏若秦各以称王之岁改元其事固无足法也汉至孝文天子中新垣平之诈始复更为元年景帝因之延及世宗遂惑羣臣天瑞之説讫帝之世更立年名有号十一始为古今一成不可

  • 十二年·佚名

    (戊申)十二年清乾隆五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甲子朔,召見諸承旨于重熙堂,命有父母人早退。○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農者,民之所以資生,唯其勤孜之方,若無待乎勸焉,而每歲元朝,必下勸農之敎,誠以性有勤怠,力有贍乏。乏且怠者,不有以勸

  • 作者篇第十·张载

      「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  「稽众舍己」

  • 卷一百九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九复次善现,我清净即色清净。色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色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受想行识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

  • 阿阇世王授决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国耆阇崛山中。时阿阇世王请佛。饭食已讫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竟更复所宜。祇婆言:惟多然灯也。於是王乃敕具百斛麻油膏。从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

  • 卷四·佚名

    △神变品之馀尔时阿难复作是念。彼尊者须菩提。善修无诤行。於一切法已到彼岸。有大威德具足神通。或能为是不思议变。我今应当问其作不。时彼阿难如是念已,而复白彼须菩提言:大德。我亲从佛闻如是说。我诸声闻大弟子中

  • 重定授菩萨戒法·智旭

      明菩萨戒弟子古吴智旭述(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菩提。发弘愿已。审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萨法师。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请。)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南无大修行佛 南无威德光佛 南无无诤智佛 南无师子声佛 南无善德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菩提上首佛 南无降伏怨佛 南无无垢浊义佛 南无胜去佛 南无妙光明佛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

  • 五狮一凤·朱贞木

    《五狮一凤》武侠小说,作者是朱贞木。明末清初,李自成发起农民起义,攻占北京城。吴三桂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清军一路南下,席卷华夏。明室已亡,清军如狼似虎,各处百姓人人自危。此时在云南省永昌府一座哀牢山,有一个狮子村。村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先观成本尊圣观自在菩萨身,修诸咒印,次观行布字法,令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思惟四字义等,此中所明事理,其文义最精显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