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

洪武五年二月己卯朔,上谕群臣曰:“凡居官者,任之大小虽不同,要皆尽其职而已。昔范文正公居位,凡日之所为,必求与日相称,或有不及,明日必补之,其心始安。贤人君子于国家尽心如此,朝廷岂有废事,天下安得不治?元之将亡,内外诸官,皆安于苟且,不脩职事,惟日食肥甘,因循度日,凡生民疾苦、政事得失,略不究心,由是纲纪废弛,民心日离,遂至土崩,此皆近事,可为明鉴。朕每夜不安寝,未明视朝,常恐天下之事或有废怠不举,民受其弊。卿等当体朕怀夙夜尽心,能脩厥职,则无负国家,异日名垂青史,岂不羙乎?”

潮州盗发据揭阳、潮阳二县,潮阳卫指挥佥事王友等率兵讨之,斩伪元帅三人,获贼众一千一百六十余人、马百匹、牛千头,余党悉定。

庚辰,诏建皇姊陇西长公主茔庙碑亭,其制视功臣之封王者。

辛巳,命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移通、泰等州批验所于仪真县,仍疏浚运河,以便商旅。

户部言:“辽东军卫粮储,涉海转运,动经数月,宜樽节支给,庶免军士乏食。今拟官员月俸在京支给,其辽东仓量给与之。指挥使月米五石,同知四石,佥事三石,千户二石,百户一石五斗。”诏从之。又奏苏、湖等府渔人、商人、舟车不应徭役者凡一万三千九百九十户,宜令充漕运夫。上命有田者仍令应役,无田者充运夫。

壬午,上谓群臣曰:“朝廷设官,各有定分,上不陵下,下不謟上,恪守乃职,是为正人。昔寇准在相位,丁谓为参政,尝会食,羹污准须,谓起拂之。准正色曰:‘岂有身为执正,亲为宰相拂须邪?’谓惭而退。是谓以謟事准,准以正待之,君子、小人可见矣。又闻前元国初,风宪体制甚严,尝有宪官寝疾,掾史往候之,宪官力疾强起,扶杖而行,因以杖授吏,吏拱手,却立不受,如是者再三,宪官悟其意,乃止。明日,见吏,逊辞谢之。吏曰:‘然某为吏属,非公家僮,不敢避劳,虑伤礼体。’尔以此观之,则宪吏亦正人也。尔等宜鉴于此,邪者戒之,正者效之可也。”

癸未,临濠府火。

丙戌,安南陈叔明遣其臣阮汝霖来朝,奉表贡驯象。礼部以受其表,将入见,主事曾鲁耴其副,视之曰:“前王乃陈日熞,今表曰叔明,必有以也。”亟白尚书,诘之,盖叔明逼死日熞而夺其位,惧朝廷致伐,故托脩贡以觇意,汝霖不敢隐,具言之。上曰:“岛夷何狡狯如是?”却其贡不受。

户部奏:“太源、河曲等县有咸卤之地,居民岁纳盐粮米六万五千九百余石,近为胡虏侵掠,加以旱暯相仍,民多逃亡,负粮二千五百八十余石。”诏悉蠲之。

丁亥,朝日,仪与四年九月祭星辰同。迎神,执事者不斟酒;亚献、终献,各执事者以爵受酒,奠于神位前。其祝文曰:“混沌之初,两仪无象,神光未著。及穹壤既立,神光运行,照临下土,万象昭明,形影俱分,四时序而天地位,民物蒙恩。凡有国者,咸脩祀事。今当仲春,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齐,用伸祭告。”

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乐舞、器物、陈设、几案一用新定之礼。

戊子,祭大社、大稷。

己丑,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堭、旗纛诸神。

享先农。

庚寅,并长淮、大河二卫分司为大河卫指挥使司。

置赣州卫。

辛卯,置四川等处茶盐都转运司于成都,以治书御史刘贞为转运使。其所属盐课司一十五处,岁办大引盐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二引有奇。

置秦州茶马司,设司令,正六品,司丞,正七品。

以郭桓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壬辰,河州卫指挥使司佥事朵儿只、汪家奴来朝,贡名马、蕃犬。诏赐文绮、袭衣。

容美洞宣抚使田光宝遣其子答谷什用等来朝,贡方物。赐光宝文绮二疋,答谷什用等衣人一袭,仍改羙洞军民宣抚司为长官司,秩正六品,以光宝为长官。

京师火,燔龙江、鹰扬二卫军士庐舍、仓粮、兵器。

广东有盗掠阳江县,官军捕灭之。

癸巳,给辽东卫军士战袄,凡五千六百七十五人。

京师火,燔广武、西安、天长三卫军士庐舍、仓粮、兵器,男女有死伤者。

甲午,京师国子街、虹桥、广洋卫并火,燔军民庐舍,人有死伤者。

丙申,羽林左卫总旗陈云言:“江西永新诸县,民有为陈氏、周左丞、偏校、士卒者,凡三千三百七十人,乞取为军。”上不许,且诏今后有以陈氏、张氏之军相告者,禁之。虽已告者,亦免取云。又乞归永新,招集旧军。上曰:“斯人若还乡里,必将挟私报怨,以殃吾民。”不听。

宣宁进忠宣抚使田惟戴来朝,赐袭衣、文绮。惟戴寻病卒,敕有司具殓还其柩,以其子茂常袭职。

丁酉,高丽国王王颛遣其密直副使韩邦彦奉表,贡金龙舡台、双盏莲花台、双盏金龙头镫、银龙头镫、六面壶、玳瑁、刀鞘、笔鞘、细布、文席、豹皮之属。

庚子,礼部奏:“旧祭马祖、先牧、马步、红社,今拟止设一坛祭司马一神,每岁止于仲春一祭。”从之。

诏中书省臣:“礼官所拟文武官、命妇服餙,用大衣霞帔,既合古制,霞帔以金绣之文为等第。若民间妇人礼服,惟以素染色,絁不用文绣。”

大同府云内州旱,诏悉免所负盐粮。

壬寅,西蕃十八族千户包完卜癿等来朝,贡马,诏赐文绮、衣服、靴袜有差。

甲辰。初,将营治晋王宫城。上谕中书省臣曰:“山西之民,累年劳于边饷。顷者,复遭岁旱。晋王宫殿,其俟明年农隙,然后营建。”至是,工部奏请籍山西诸郡洪武二年至四年已役里甲殷实之家,候秋成兴筑。从之。

以四川大宁州之平利、洵阳、石泉三县隶陕西汉中府。

乙巳,诏发河南卫兵二万人从征西将军冯胜北征,人给布二疋为行帐。复诏大都督同知何文辉领山东步骑二万八千人从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应昌。

给北平、山西、陕西诸卫戍卒战袄十六万有奇。

户部奏:“四川民总八万四千余户,其伪夏故官占为庄户者,凡二万三千余户,宜令户满三丁者佥一军,其不及者为民。”从之。

户部言:“四川盐井计一千四百五十六,已开煎三百八十,其未开者一千七十六处。”遂命会计各郡邑军民岁食及盐马司市马岁额之数煎办,余井并塞之。

羽林左卫军人张子英诣阙诉其父与子及弟皆隶军伍,一家凡四人,诏免其父与弟为民。

以故广西行省参政蔡仙子椿为水军右卫指挥使,椿年尚幼,上念其父功,以全俸给之,不预政事。

户部言:“四川产巴茶,凡四百七十七处,茶二百三十八万六千九百四十三株,茶户三百一十五。宜依定制,每茶十株,官耴其一,徵茶二两,无户茶园令人薅种,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岁计得茶万九千二百八十斤,令有司贮候西蕃易马。”从之。

丁未,大将军徐达师至山西境,遣都督蓝玉先出鴈门。于是,玉军进至野马川,遇胡寇,追至乱山,寇反兵接战,玉击败之。

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杨训文卒。训文,潼川人,为元淮海书院山长,遇乱不能去。王师下扬州,闻其名,徵起之,命为起居注,两迁中书省左司郎中。改太常卿,知湖州,移知汀州府。入为礼部尚书,改户部,拜河南行省参政。至是卒,人称其有学行政事云。

日中有黑子。

是月,建申明亭。上以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乃命有司于内外府、州、县及其乡之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卷四百九十一·列传第二百五十·外国七·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六·汪楫
  卷五十五·宋·蒋一葵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罗惇曧
  六五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鲍士恭等进到书籍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五·刘宰
  卷七十五·鄂尔泰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佚名
  刘行本传·李延寿
  杨继盛传·张廷玉
  卷四·彭百川
  卷三·鄂尔泰
  卷七十·佚名
  卷一·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李婆求亲·佚名

    【菊花新】(外唱)光阴相催紧如箭,一年一度也易见。添得我老人白鬓边,并无男嗣卜怙谁人奉侍?金井梧桐叶落枝,返头不觉又一年。幸遇新春好时节,玉楼人醉杏花天。老夫姓黄名忠志,谢天安乐,那(另)是可惜无男嗣,单养一孜

  •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陈寿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璋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微固辞,轝而致之。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高以

  • ●卷六·杨循吉

      亮每有图宋之意。贞元二年正月,宋使朝辞,亮使人问之曰:『宋国几科取士。』对曰:『诗赋、经义、策论兼行。』又问『秦桧作何官,年今几何?』对曰:『桧为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复谓之曰:『我闻秦桧贤,故问之

  • 第六十回 泄秘谋拒绝卖国使 得密书发生炸弹案·蔡东藩

      却说周自齐奉命出使,本受老袁密嘱,要他联络日本,愿将从前中日悬案的第五款,再予让步,作为承认帝制的交换品。相传密嘱中有七种条件:(一)是将吉林割归日本,(二)是将奉天司法权让与日本,(三)是将津浦铁路北段,割归日本,(四)是将天津

  •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志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八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刑法一。○刑以惩其已然法以防其未然。 惩其已然而使人知畏不若防其未然而使人知避也。 然非刑则法无以行。 此先王所以 用而不能偏废者也

  • 王沔传·脱脱

    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太平兴国初年(976),考中进士,授任大理评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亲自征讨太原,他到太宗行营朝见,授任著作郎、直史馆。升为右拾遗,出京任京西转运副使。第二年,加任右补阙、知怀州。太平兴国八年春天,与宋白

  • 梁纪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癸丑、533)·司马光

    梁纪十二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癸丑,公元533年) [1]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 [1]春季,正月,辛卯(初二),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 [2]魏窦泰奄至尔朱兆庭,军人因宴休惰,忽见泰军,惊走,追破之于赤岭,众并降散。兆逃于穷山,命左右西河

  • 二十九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丙寅,上在貞陵洞行宮。○夜一更,彗星見於中台星東。7月2日○丁卯,司憲府箚曰:伏以差遣陪臣之擧,以義利則不可,以利害則無益。此臣等所以累日伏閤,論列不已者也。聖鑑亦已洞燭,而猶且排抑公論,苟從廟議,惟恐發送

  • 礼记析疑卷三十九·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深衣短毋见肤岂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即所谓短无见肤与续衽钩边要缝半下续衽谓衣衽与裳相接续也朝祭之衣长而覆裳深衣取其弗费故裳与衣续知然者要缝半下以衡缝言之也惟衣裳相续乃有衡缝负绳抱方者以直

  • 提要·杨名时

    【臣】等谨案诗经劄记一卷国朝杨名时撰名时有周易劄记已着録是编乃其读诗所记大抵以李光地诗所为宗而斟酌于小序朱传之间其论闗雎从小序求贤之説最为明允其论郑风不尽淫诗而圣人亦兼存淫诗以示戒论亦持平至谓郑声即郑

  • 卷第二十九·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九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四 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南克念北习听) (前有僧肇序)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第一分初大本缘经第一。说七佛

  • 本愿药师经古迹下·太贤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

  • 卷第三·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三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断人命学处第三(初部四波罗市迦法之余)尔时薄伽梵在佛栗氏国。时诸苾刍闻佛说不净观。既修习已。于脓血身深生厌离。便求鹿杖外道沙门。令其断命并

  •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下卷·白马昙照

    四明沙门 昙照 注先师初陈寡德。次让名僧。后举同学。三辞不免。仍求四愿。一。虽好学禅。行不称法。年既西夕。迈守绳床。抚臆论心。假名而已。吹嘘在彼。恶闻过实。愿勿以禅法见欺。二。生在边表。长逢离乱。身暗

  • 次山集·元结

    十二卷。唐元结 (719—772)撰。元结字次山,号猗玗子、浪士、聱叟、漫叟、漫郎、渔者、酒徒漫叟,鲁山 (今属河南)人。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三年(754)进士。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又进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宿启仪。

  • 青磷屑·应廷吉

    二卷。明应廷吉撰。应廷吉原名喜臣,字棐臣,浙江鄞县人,生卒年月未详。明天启丁卯(1627年)进士,曾任砀山知县,淮安府推官,佐史可法幕,赴军前为监纪。应廷吉精于天算勾股之学,足智多谋,善风鉴,于史可法多有匡正。扬州之役,廷吉身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