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五、订婚

  我的订婚的年齿,也是在十八岁。在那个时代,婚姻制度是牢不可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呀。我虽然已经读过了不少描写婚姻不自由的著作与小说,觉得婚姻是要自由的,但我对于恋爱,一无对象。在亲戚中,我幼年时期的表姊妹极多,可是到现在,有出嫁的,有远离的,已都星散了,并且那时的男女之防极严,那所谓有礼教的家庭,一到了十七八岁,青年男女,然不大能见面了。

  我自从在七八岁时,在外祖母家,他们以我与表妹两小无猜,给我开了玩笑以后直到如今,就没有正式提过订婚的事。从前中国民俗,订婚都是极早的,尤其是江南各处富庶之乡,儿女们在五六岁时已订婚。甚而至于父母说得投机,指腹为婚的,闹出了种种传奇故事。我祖母及母亲,都不赞成早日订婚,因为无论男女,小时节都看不出什么来,及至长大了,有了缺点,也因为已经订定了,不能解除,不是便成了一个人的终身憾事吗?

  当我十三四岁时,在朱先生处读书,盛家浜一带,古木参天,沿着一条河浜,所有人家,门前都有一条板桥,以通出入,最好是在夏天,晚风微拂,大家都移了椅子,在板桥上纳凉。东邻西舍。唤姊呼姨,夕阳影里,笑语喧哗。其时贴邻沈家,有一位女娃,小名好小姐,年亦与我相若,殊为婉妙。常常从她们的板桥,到我们的板桥来,我也到她们的板桥去,共相游玩。顾氏表姊(亦即我之师母),见我们两人,似相亲匿,戏谓将与我两人作媒。问我:“好不好?”我羞不能答,然心窃好之。于是顾氏表姊就和她的母亲说了,因为我们是朝夕相见的,她母亲颇有允意。顾氏表姊又和祖母说了,祖母却不大以为然。那沈家是藩台房库书吏,家里很有钱,我们贫士家风,恐仰攀不上。但自从有了说媒一件事后,好小姐便不到我们板桥上来,我也不再到她们板桥去了。十年以后,重经盛家浜,曾口占一绝,上二句已忘却,下二句云:“童心犹忆韶华好,流水斜阳旧板桥。”不免自作多情,而好小姐已“绿叶成阴子满枝”矣。

  又有一次,大约十五六岁吧,舅祖清卿公说起,要将砚农叔的一位小姨九小姐(她们姓郁,前为富族,今已凌夷),许配与我。祖母亦不愿意,因为一则辈份不同,以亲戚论,九小姐要比我长一辈,虽则年纪仅比我长两岁。二则身弱多病,是林黛玉式的(后来果然未到三十岁即故世了)。我父在世时,曾经说过:“最好是要读书人家的女儿,其丈人峯也是一个宿儒之类,必于学问请教上,有点益处。”

  这一次,又是朱静澜先生做媒,我的妇翁陈挹之先生,原籍是江苏凓阳人,而迁居于苏州的洞庭东山。他们的先世是武职,而他倒是一位生员,不过捐了一个什么官衔,已弃了举子业了。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却还年小,朱先生说媒的是他的大女儿,这回是他直接和吾祖母及母亲说了。

  然而我当时实在不注意于自己的婚姻问题。第一、我家里现在太穷了,一家三口,祖母、母亲和我,靠了毋亲和我两人的收入,仅足以勉强糊口,而我且就食于人,怎能再添一口呢?况且一个年青妇女,到底也要添些服饰之类,我又如何吃得消呢?第二、我也有一点自私的心,我被那种不自由的婚姻所刺激,耳闻目见,以及刊物上的故事,新闻所纪载,加以警惕,我希望我年纪大一点,可以自由择配呀。

  但是母亲却极力劝我,她说:“祖母自你父亲故世以后,心中郁郁不乐,身体更加不好了。她总希望你成一个家,得见孙妇一面。她昨天说:『即使不见孙妇一面,定了亲以后,也可以稍为安心了。』又据朱先生说:那位陈小姐非常之好,在家里粗细工作,都非她不可的,而且也读过几年书,身体又非常健全。我是带病延年的人了,她来了,是我一个好帮手。况且现在即使下了定,也不能就结婚,也须你进了一个学,得到一个好点的职业,方可以预备结婚呀。”

  母亲的话,真是仁至义尽,祖母自父亲故世以后,伤逝嗟贫,渐渐的步履维艰,形成半身不遂之病,举动需人扶掖,有一次,半夜起来解手,跌在床侧。从此以后,母亲便即睡在祖母房里了,只要听到床上转侧的声音,便起来扶持她。在冬天,连自己睡眠时衣服也不敢脱,真是“衣不解带”。老年人的心情,见孙子渐渐大了,也希望有个孙子媳妇在眼前,这也是人情之常。

  况且这不过是订婚,并非结婚,订婚以后,也足以使老人安心。陈小姐是书香人家的女儿,我妇翁也是一个读书人,这与我逝世的父亲所祈望的条件相合。不过我的意思,要恳求朱先生说明,我们是穷人家,在我家里做媳妇是吃苦的,现在是穷,将来也未必是富,这话须要声明在先,非请朱先生传话不可。朱先生说:“他都明白,陈挹翁不是嫁女要选择财富人家的,他是个明理的长者,并且他自己境况,也是寒素的。”

  陈挹翁相婿倒也精严,先要与我见面,作一次谈话;又要把我所作的文字(从前称之为窗课),送他去观看。我奉了母亲之命,一一如他们所愿。我初见他时,好像是在一个慈善会里,由朱先生作介绍,他那时已留了胡子了,我觉得他有点道貌岸然,实在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文字是朱先生取了给他去看的,自然选了几篇此较看得过的文字。这两件事,他都觉得满意了,这一件婚事,总算可以订定了,但订婚的仪式,要在明年我满了孝服以后,方才举行。

  从前中国的婚礼中,照例是要两个媒人,我的订婚中,一位当然是朱静澜先生,另有一位是江凌九先生,那是女家提出来的。他是我妇翁陈挹翁的妹婿,在我将来要呼之为内姑丈的。他是吾乡江建霞(标)先生的族弟,此刻建霞正放了湖南学政,他跟了建霞到湖南代他看文章去了。这个媒人的名字,是暂时虚悬的,好在到了我们结婚时,他又要回来了。(江凌九丈,自建霞湖南学政卸任后,又随着吴蔚若郁生放学差,看卷子,回京后,遇到义和团,幸免于难,此是后话。)

  我自十八岁订婚至廿五岁,方始结婚,中间相隔七年之久,在这个时间中,所遇见的女性不少,然而我的心中,好像我的身体已经属于人家了。虽然我与我的未婚妻,未曾见过一面,未曾通过一信(在旧式婚姻是不许的),但是我常常深自警惕,已有配偶,勿作妄想。因为在这七年中,我曾单独到过上海好多次,也曾思追求过女性,也曾被女性所眷恋,几乎使我不能解脱。然而我终悬崖勒马,至结婚还能守身如玉者,我的情欲,终为理性所遏制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萧子显
  列传第二十七·刘昫
  1912──中華民國元年壬子·郭廷以
  路史卷三十二·罗泌
  ●卷十二·陈康祺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第四·习凿齿
  卷七·赏加二品顶戴恭谢天恩摺·丁曰健
  史彦超传·薛居正
  寇彦卿传·欧阳修
  战国策曾序·吴师道
  卷十·赵汝愚
  卷一百八·佚名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灌园·唐圭璋

      赵自号灌园耐得翁,有都城纪胜。   满江红   寿云山章尚书   看尽公卿,都输与、云山居士。肯掉了、龙章金印,归来闾里。云染笔头成五色,山来胸次堆空翠。更结庐、近在白鸥边,弄烟水。   只恐怕,明天子。黄纸唤,先

  • 列传第十七·李延寿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曾孙裔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 刘昶萧宝夤 兄子赞 萧正表 萧祗 萧退 萧泰 萧捴萧圆肃 萧大圜司马休之,字季豫,河内温人,晋宣帝季弟谯王进之后也。晋度江之后,进子孙袭封谯王。至休之父恬,为镇北将

  • 卷八 外篇三·章学诚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文安宰币聘修志,兄於史事久负,不得小试,此行宜踊跃。仆有何知,乃承辱询。抑盛意不可不复,敢於平日所留意者,约举数条,希高明裁择!有不然处,还相告也。   一、州郡均隶职方,自不得如封建之国别

  • 第十六节 台湾亡·陈匪石

    呜呼!我掷笔何忍言!成功之卒也年三十有九,经之卒也年三十有五。吾国民前途之运命随郑氏尽矣!南溟巨浸之中,绵延故明正朔垂二十余年,天厌朱德,元臣隤丧,吾国民奈何无滴泪溅之!经之卒也,其长子克■〈臧上土下〉次当立。克■〈臧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七月戊辰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遣乐舞生二十三人赍香帛分祭历代帝王陵寝○庚午发太仓银一万七千三百两于延绥○辛未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长陵○荫故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 ◎知事拿妖怪·李定夷

    吴县知事孙少川,近因劝勘烟苗,舟行至蠡墅镇。见有身穿灰色布奇装异服之人,年约三旬,招摇过市,口中言语不伦。经孙知事饬乡警拘带警局,询问时,视其所服之衣,似军装,又似西装,遍用红绒绣成蝇头小字。外围金线,其数何止千万,目力不易

  • ●二二、宫中的典礼·秦翰才

    满洲帝国还没有一部记述典礼的专书。历年所举行的各种典礼,大体上是用清朝的体制做蓝本,而渗入日本的方式。每一种典礼都定有一个“秩序”和“须知”,“秩序”是礼节的大纲,“须知”是奉行的细目,遇规定坐立进退地位、仪仗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纪昀

    文苑传金 【一】○金一韩昉蔡松年【珪】 吴激马定国 任询赵可郭长倩 萧永祺 胡砺王竞 杨伯仁 郑子耼党怀英韩昉蔡松年 【蔡珪】吴激马定国任询赵可郭长倩萧永祺胡砺王竞杨伯仁郑子聃党怀英△韩昉韩昉字公美燕京

  • 一○六四 谕内阁全书四分告竣所有总裁总阅总纂等交部从优议叙·佚名

    一○六四 谕内阁全书四分告竣所有总裁总阅总纂等交部从优议叙【真按:四库全书之成书时间】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现在四库馆全书四分告竣,该馆书籍每分三万六千册,真按:四库全

  • 第28章 我检阅湘黔川军队·冯玉祥

    一九三八年,有一天,蒋对我说,希望我到湘、黔、川各省去检阅军队。我说:“很好,我很愿意去。”用的廿多位文武官员,都是由各部调来的。我把要同我出发的文武官吏都集合在一起,一面讲话,一面规定几件事如下:一、不许喝

  • 二〇四 拾遗辰·周作人

    十五,江户风物与浮世绘 我平常有点喜欢地理类的杂地志这一流的书,假如是我比较的住过好久的地方,自然特别注意,例如绍兴,北京,东京虽是外国,也算是其一。对于东京与明治时代我仿佛颇有情分,因此略想知道它的人情物色,延长一点

  • 卷四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八雍正四年九月上谕三十四道初四日刑部议覆奉天将军噶尔弼等奏蔡登科亏欠人参又更名领票应发遣奉上谕此事着照该将军等所奏行但偷刨人参应拟发遣之犯发黑龙江等处则与伊犯罪之处

  • 通制条格卷第二·拜住

     户令  户例至元七年八月,尚书省户部,据各路见取勘不当差户计协济见当差人户,于内析居户计,若户长与户下户俱愿析居,别无定夺,中间却有户长愿户下不肯从顺,户下愿户长却不从顺,议得:见钦奉圣旨条画:壬子年合并抄上户计,自愿析

  •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孔子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不好和他们相处的,亲近了就会放肆无礼,疏远了就会产生怨气。” 【读解】 孔子如果只说小人而不说女人,恐怕这段话就不会

  • 第十七章 18·辜鸿铭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辜讲孔子说:“我讨厌用鲜红色削弱朱红色的感觉,我讨厌用现代流行音乐去糟蹋美好的音乐品味,最后,我讨厌有些人巧舌如簧、慷慨激昂却在破坏各国、破坏家庭。”

  • 卷五十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五十二 明 冯复京 撰周颂清庙之什清庙篇显相笺云诸侯来助祭○周礼云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賔服者享日祭月祀时享○何休公羊注云王者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

  • 敦煌译本·佚名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燉煌出 . ])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 诏述序梵本般若多心经者,大唐三藏之所译也。三藏志游天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场内。遇一僧有疾,询问行止。因话所之,乃难叹法师曰:&ldq

  • 乖崖集·张咏

    诗文别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宋张詠撰。《宋史》本传中称詠“自号乖崖,以为‘乖’则违众;‘崖’不利物。有集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张乖崖集》十卷,并称“钱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语录附于后”。陈振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