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四、适馆授餐

  我十八岁的春天,便到人家去当西席老夫子了。这个馆地,是吴伟成表叔所介绍的(伟成叔是上海现在名西医吴旭丹的父亲)。祖母的母家,不仅是桃花坞吴宅一家,还有史家巷吴宅一家,他们都是所谓缙绅门第,贵族家庭,我记得那时张仲仁先生(一麐)尚馆在他家。其实,我们在桃花坞与史家巷亲戚关系是一样的,不过其问略有亲疏之分罢了。

  在新年里,伟成叔来向我祖母拜年,便谈起了这事,是他的一位老朋友张检香,他家里要请一位教读先生,曾经请他物色。他们有三个男孩子,大的不到十岁,小的只有五六岁,刚才上学。他想介绍这个馆地给我。虽然他们束脩出得少,但他们是个缙绅人家,一切供应,都是很优待的。祖母听了很愿意,不过说:“年纪轻,交新年不过十八岁,要是他父亲不故世,自己还在学堂里呢。”伟成叔说:“不妨事!表侄年纪虽轻,我觉得他很老成持重,况且那边的学生,年纪都小,正在开蒙时候呀。”谢谢伟成叔的两面说合,我这个馆地便成功了。谈定每年束脩二十四元,三节加节敬,每节二元。

  如果我在家开门授徒,所入可不止此数,因为已有几个学生,在去年说定,要来就学,至少每月也有三四元。但是祖母和母亲的意思,宁可让我到外面去处馆,第一是为了吃的问题,因为到人家去处馆,就吃了别人家的了,所谓适馆授餐,苏州人家请先生,对于先生的膳食,特别优待,以示崇敬,正合乎论语上所说:“有酒食,先生馔”了。我家也请过先生,知道这个规矩的。

  我的馆主人张检香,他们住居于因果巷(苏州人念为鹦哥巷),在城的中心点。这个宅子很大,而他的父亲也是两榜,做过京官的,现在已经故世了而只生下检香一子。检香也是读书人,也曾进过学,所谓书香门第。但现在不求上进,做一个保产之子,人极规矩,一点嗜好也没有。苏州的有产阶级中,像他这样的人很多。这种人,大家说他真能享福的。

  选定了正月二十日为开学日期。同时他们用轿子来接,举行拜师之礼,仪式颇为隆重。还端正了一席菜,请了几位陪客,伟成表叔当然列席,而先生则坐了首席(苏俗敬师,家有宴会,老师总是坐首席的)。那个书房,也很宽敞,是一个三开间的厅堂,用书画窗隔开了一间,作为先生的卧房,其余两间,都是书房,倒也窗明几净。卧房预备先生住宿,卧具非常精洁,那可以住宿在馆里,不必天天回去了。

  膳食的确是很好,每天三荤一素,饭是开到书房里来,我一人独食,学生们都里面去吃,不陪伴先生。最初几天,在吃饭以后,他们的厨子,到书房里来问道:“师爷明天想吃些什么菜呀?”这可使我窘极了,我在家里,从来不会点菜,给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那时母亲知道我的口味,向来不问我的,我只得说道:“随便,我什么都吃。”那个厨子还不肯走,报出许多名目来,说道:“炒腰虾好吗?鸭杂汤好吗?韭芽炒肉丝好吗?”我说:“好!好!随便!随便!”那个厨子走出书房门,还开了我的玩笑道:“师爷说随便,这个随便,教我到那里去买呀?”这是他们讲给伟成叔听,伟成叔告诉我的。

  后来又常常来问:吃什么菜?我只得向年长的一位学生说:“我想不出什么菜,但是什么菜都吃,请不必来问了。”他进去向他的母亲说了,以后厨子也不再来请点菜了。我想:他们三荤一素,即使有一样我不吃的,也有其余我吃的呀。有一次,他们烧了一样鳝糊,我当时还不吃鳝,没有下箸,他们知道我不吃鳝,以后就不进此品了。

  住在馆里的时候,除了午饭、夜饭两餐之外,还有两顿点心,即是早点晚点。有时也来问吃什么点心,但我知道他们早上也是吃粥的(苏州人家早上总是吃粥的,一粥二饭,称为三餐),便对他们说:“我在家里,早晨是吃粥的。”以后他们便送粥进来了,常有很好的粥菜,如火腿,熏鱼、酱鸭、糟鸡之类。晚点不能吃粥,那就无非馒头糕饼等等,不再问我,随便打发了。

  最初住在馆中,白天教书,夜来便觉寂寞了,因为学生不读夜书,吃过夜饭后,只有在油灯之下(当时苏州既没有电灯,而有些人家,为了防火烛,也不点火油灯)看看书而已。因此我也规定,住在馆中两天,便回家中住一天,没有特别事故,我是概不放假的。因为馆址在因果巷,离观前街很近,放夜学时候早,偶然也到观前街散步(苏人称为“荡观前”)或到护龙街旧书店巡礼一回,不过要早些回来吃夜饭,不教人家等候。

  苏州人的吃茶风气,颇为别处的人所诟病,有吃早茶的,有吃晚茶的,因此城厢内外,茶馆林立。但当时的茶馆,是一种自然的趋势,约朋友往往在茶馆中,谈交易也往往在茶馆中,谈判曲直亦在茶馆中:名之曰:“吃讲茶。”假使去看朋友,约他出去吃一碗茶,那末谈心的地方,就在茶馆里。好在那地方点心也有,零食也有,说高兴了以后,便从茶馆而转移到酒馆,到老义和喝三杯去。

  饮茶喝酒,一个人就乏趣了,一定要两三朋友,我那时朋友很少,除非从前在朱静澜师处时有几位同窗,否则便到我姊丈许杏生处,他们住在史家巷西口,和因果巷很近,一同到观前街吃茶,有些人是他的朋友,而我也渐渐地熟识了。记得有一位顾子虬君,是他的朋友,我也与之相熟,后来知道他就是顾颉刚的父亲,那个时候,苏州学校风气未开,顾君也在家里开门授徒,教几个学生呢。

  夜饭以后,我的馆东张检香,偶然也到书房中来谈谈。那位张先生,真是保家之子,为人端谨,他的年齿,差不多比我长一倍,而与伟成叔是好朋友,我所以呼之为叔,而他则恭敬地仍呼我为先生。他非常节俭,常穿布衣,一无嗜好,连水烟也不吸(其时中国香烟尚未流行)。他见我也布衣,不吸水烟,似引为同志。实则我常穿布衣,是为在孝服中,不吸水烟是年轻,亦不喜此。这位张先生得青一衿,即在家纳福,人颇羡之。

  实在我这位女居停张太太,操持家政,极为能干。张先生娶于永昌镇的徐家,永昌徐氏是苏州著名的一家“乡下大人家”,拥有田产甚多,在近代说来是个大地主。张太太上无翁姑,持家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处理得宜,儿童辈畏母而不畏父,婢仆辈亦都请命于夫人。伟成叔私语我道:“不要笑他!张检香是陈季常一流人也。”我笑道:“我叔曾做过苏学士吗?”

  我在张家处馆有两年,但我觉得我的性情,实不宜于教书。我和朱先生犯了一个毛病,我对于学生太宽纵,不能绳之以严格,学生见我如此,也就疏懒起来了。张家的三个孩子,其中间一个,资质较钝,也有些顽劣,他的母亲很不喜欢他。那天,送进一块戒尺来,要教我施以夏楚,但我觉得责打学生这件事,我有些弄不来。因为我自从上学以来,一直到出学堂门,从来未被先生打过一下手心,便是祖母、父亲、母亲,也从未打过我,我不相信打了人,就会使这个人变好。所以他们虽送进了戒尺,我也不肯使用,他们实在顽劣,我只有用“关夜学”的一法,在别人放学,他不放学,至多我牺牲自己,也不出去,陪他坐在书房里罢了。

  我在张家两年,宾主也还相得,然而我总觉得这种教书生涯,好像当了一个保母。学生在书房外面闯了祸,也要抱怨先生;偶然迟到早退,更要责备先生,找觉得担这种责任,很是没趣。而他们也有些嫌我对于学生太宽容,先生脚头散,他们对人总说:“我们这位先生,到底年纪太轻了。”因此我觉得第三年不能蝉联下去了。我只得托伟成叔转达,只说:“学生们年岁渐大了,我的学力,不够教他们了。”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柯劭忞
  ●三朝聖諭錄中·杨士奇
  路史卷三十三·罗泌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三·朱国祯
  奚传·欧阳修
  林逋传·脱脱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二百七中·雍正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第二十一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阵容·李宗仁
  71.霍光辅政·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国学生·唐圭璋

      沁园春   挽徐元杰   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   人心公论难欺。愿君父、明明悟此机。昔九龄疏谏,禄

  • 卷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九七言古储光羲蔷薇【本草蔷薇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山枣一名蔷蘼】袅袅长数寻【吴均诗袅袅能随风离离堪度日小尔雅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陆机诗女萝亦有托葛蔓亦有寻】青青不作林【楚

  • 碧云集卷上·李中

    登仕郎守新淦县令知镇事赐绯鱼袋李中春日作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染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髙台旷望处歌咏属诗人寒江暮泊寄左偃维舟芦荻岸离恨若为寛烟火人家逺汀洲暮雨寒天涯孤梦去篷底一灯残不是慿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张廷玉

        蹇义 夏原吉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

  • 卷一百七十九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起仁宗至和二年三月盡是年五月   三月辛酉,詔知廣州劉湜捕擊蠻寇,緩急有不及奏覆者,聽便宜從事。湜練土兵,葺兵器,作鐵鎖斷江路。有盜據山,敕貸罪招之,不出。湜知並山民居資之食,即徙民,絕餉路,盜困蹙乞降【一】,廣人安之

  • 卷九·连横

    度支志连横曰:台湾,天富之国也;官山府海,利尽东南。荷人得之,欲以掌握通商之霸权。顾其时地利未启,移民未多,归入不过十敷万盾,故犹仰东印度公司之津贴也。延平建宅,万众偕来,蓄锐待时,百事俱举。养兵之数,多至七十有二镇。使镇为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一·乾隆

      明  太祖皇帝  【子卯】洪武二十年春正月以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帅师征纳克楚元太尉纳克楚拥众数十余万屯金山【明史地理志辽东三万卫西北有金山方舆纪要山东南距衞三百五十里考明三万衞今为奉天府开原县金山盖在

  • 卷之十八·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七月。癸亥。谕内阁、锡良程德全奏、特倢■<?曰融>■<?石木>贪劣不职各员一摺。奉天兴凤道沈承俊、才具平庸。办事竭蹶。前办银圆局。舞弊营私。赃款累累。候补道徐镜第、习染过深。私心太重。办理清丈

  • 第十一卷 清举人 (二)·缪荃孙

    [乾隆丙辰科] 江宁府 张维翰 上元人。 吴 鸾 上元人。 方世隽 上元人。 蒋 乾 上元人。 郭寅亮 上元人。 王三鉴

  • 第三节 杂迷信·吕思勉

    古代一切迷信,后世总称为阴阳。如《旧书·吕才传》言:“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命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是也。才既受命,“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勒成五十三卷,并旧书四十七卷”。合百卷。贞观十五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

  • 卷四·程廷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识小録卷四上元程廷祚撰春秋地名辨异上一地二名郑祝融之虚隐元年见经昭十七年郑祝融之虚也蔑 姑蔑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鲁地杜曰蔑姑蔑也】定十二年国人追之败诸姑蔑鄢 鄢陵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 卷四·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四     明 胡广等 撰王一之六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孔氏曰汉志云周封圻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千里按西都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爲方百里者六十四东都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爲方

  •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七一)中阿含王相应品蜱肆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尊者鸠摩罗迦叶游拘萨罗国。与大比丘众俱。往诣斯和提。住彼村北尸摄和林。尔时。斯和提中有王名蜱肆。极大丰乐。资财无量。

  • 佛说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卷第三·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天龙八部悉来在会。咸然一心叉手听法。于是异道有鹿头梵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久闻瞿昙

  • 卷第三十八(第六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八(第六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杂法之三佛游波伽国。人间教化。有一处。名失守罗。毗师蓝蜜伽蓝。是失守罗处。菩伽王子家有新堂成。名鸠摩罗。未有沙门婆罗门入中坐者。尔时王子闻佛游波伽

  • 清微仙谱·陈采

    清微仙谱,元朝清微派道士陈采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至元癸巳年(1293)作者自序,内称:道教清微派「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为

  • 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

    校勘注释《抱朴子·内篇》的著作。中华书局1985年增订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1辑,20卷。王明撰。《序言》部分对葛洪其人及《抱朴子·内篇》的价值有颇为详尽的介绍。《附录》1列清严可均辑《抱朴子·内篇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