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战国策曾序

战国策曾序

刘向所定着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後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後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於流俗而不笃於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其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为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後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後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於流俗而笃於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於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敝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絶之则此书之不冺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於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後以禁则齐使後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後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絶之莫善於是故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於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得而废也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緫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编校史馆书籍臣曾巩序

国策刘向校定本高诱注曾巩重校凡浙建括苍本皆据曾所定剡川姚宏续校注最後出予见姚注凡二本其一冠以目録刘序而置曾序于卷末其一冠以曾序而刘序次之盖先刘氏者元本也先曾氏者重校本也今不敢失其旧故次曾氏焉吴师道识

 

猜你喜欢
  志九 刑法志·薛居正
  卷一百五·表第六·功臣世表一·张廷玉
  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紀六十七·司马光
  卷二二0 唐紀三十六·司马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五十九、吴中公学社·包天笑
  自序·李天根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范晔
  丘迟传·李延寿
  周怡传·张廷玉
  辰州(即沅陵)·沈从文
  卷四十九·佚名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秦简夫

    (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汴京人氏。所生下两个孩儿:大的赵孝,小的赵礼;两个十分孝顺。争奈家业飘零,无升合之粟

  • 卷五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十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 杂兴学阮公体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隂灭没驰絶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武夫词 武夫何洸洸衣紫袭绦

  • 卷二·谷应泰

      ○平定东南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于是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将浮江东下,戒之曰:   “吾自起兵,未尝妄杀。今尔等当体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二月己卯朔命南京前府佥书署都督佥事许信提督操江松潘东路左参将署都指挥佥事程规充副总兵分守松潘等处○庚辰○赐嘉善公主蓟州牧马草场地二千五百九十五顷○辽东守臣类奏三十六年十月以后官军御虏于叆阳

  •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二月。己丑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蒙员故杀多命。知州徇庇婪赃。请饬查办一摺据称热河署平泉州知州张继良、审理地方案件。婪索多赃代理承德府时。将劫杀吴姓之正凶陈国义等、得贿纵释蒙员穆

  • 一三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为办理《南巡盛典》等书咨取誊录折·佚名

    一三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为办理《南巡盛典》等书咨取誊录折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日臣和珅等谨奏,为办理《南巡盛典》及《平定台湾纪略》等书,咨取誊录事。窃臣等奉旨纂办《南巡盛典》,业经派员将副本陆续纂出,所有进呈

  • 七一 下宿的情形·周作人

    我最初来到东京,住在伏见馆下宿屋里。伏见馆在东京的本乡区汤岛二丁目,是中下等的下宿,——我这样说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凭我的估计罢了。本来下宿是按月计算房饭钱,与按日计算的旅馆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至于下宿本身的

  •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孟子在威王世先已游齐,(已详《考辨》第九十八。)其后至宋过薛归邹至滕而游梁。惠王卒,襄王新立,孟子见襄王,谓其不似人君,乃遂自梁返齐。则威王已死,正宣之初立也。金履祥《四书考异》引《列女传 母仪篇》曰:“孟子道既通

  • 卷八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二职官考【六】理藩院理藩院掌蒙古及番部封授朝觐贡献黜陟徵发之政控驭抚绥以固邦翰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俱不分满洲蒙古补授】额外侍

  • 十一年·佚名

    (戊寅)十一年大明萬曆六年春正月1月2日○甲寅,忠淸監司馳啓:「庇仁呈,去十一月二十八日爲始,大風大雪,至十二月初二日,海水洶湧如鳴,海邊生魚生蛤等物,自大洋隨潮水浮來,海岸沙際平衍處堆積,介介連絡,或全死或未死,村民男女負戴絡繹

  • 第七章 7·辜鸿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辜讲孔子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贫是富,我都一视同仁。即使学生只能送来仅有的很少的拜师礼,我也会像教其他学生一样去教他。”

  • 卷十八·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八      婺源江永撰喪禮    凶禮一經【鄭目録云天子以下死而相喪衣服年月親疎隆殺之禮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存居於彼焉已亡之耳喪服於五禮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復次善男子。菩薩具十種法。則得圓滿成就一食。何等為十。一者成就食時性不貪求。二者成就食時性無染著。三者隨得食時常知止足。四者恒依時食不墮非時。五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七·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杭州佛日淨慧禪寺語下結制,上堂。僧問:「開選佛場,續諸佛之慧命;登寶華座,振洞上之玄風。還有不涉化門一句也無?」師曰:「有。」進曰:「如何是有的道理?」師曰:「皋亭石鼓鼕鼕響。」僧打一圓相,以坐具作呈勢,師曰

  • 乾隆云南通志·鄂尔泰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

  • 登真隐诀·陶弘景

    陶弘景编撰,三卷。上卷题“玄洲上卿苏君 (即苏林,字子玄)传诀。”含《真符》、《宝章》《九宫》、《明堂》、《洞房》五章,并述真人名讳及存思功用;中卷记云林夫人,紫微夫人,南岳夫人等众真㖟诀三条凡五十二事,资料多

  • 客窗闲话·吴炽昌

    笔记小说。清吴炽昌撰。正续集各八卷,共十六卷,一百○五篇。有些篇章各有数则,实收笔记小说一百五十多篇。炽昌号芗厈居士,浙江盐官(今海宁)人。长白山人门生,后放弃科举之途,从事游幕生活。此书自序云:“仆好闲话,与客言言,奇

  • 缘生论·佚名

    一卷,圣者郁楞迦造。明十二因缘之义者。隋达摩笈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