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

北津

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楚(国)之北津[也]。

[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衞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汉,经]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

战地

刘表嗣子北降,襄阳﹑[沔](〓)北为战伐之地。自羊公鎭此,吴不复入。晋[安西](大)将军庾翼将谋北伐,遂鎭襄阳。

柤中

[吴时,朱然[围樊,]诸葛瑾(﹑万彧)从沮中寻山险道[北]出柤中。]“柤”,音如租税之“租”。

柤中在上黄[西]界,去襄阳[城]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万家屯此,分布在中卢﹑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宜桑麻,有水陆良田,沔南之膏腴沃壤,谓之“柤中”。

松子亭

蔡阳侯国有松子亭,下有神陂,中多鱼,人捕不可得。《南都赋》所称。

牵羊坛

襄阳有坛号“牵羊坛”。[旧传,]刺史初至,必牵一羊诣坛绕之,以其遭数验治州之年。(晋)[宋]文帝为刺史,羊行六遭不止,[强止之;]果八年而[後]迁。

活国城

山都县活国城,临沔水有大石激。宅欲为水所毁。其人五女皆大富,共敛钱作[激,全]其家宅。

(初)[又有]狠子[者],家赀万金,而自少不从父命。父临终,意欲葬山上,恐儿不从,曰:“葬我,著渚下石碛上。”狠子曰:“我从来不奉教,今当从此一语。”遂散尽家财,作石(像)冢,积土[绕](遶)之,[成]一洲,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冢石皆如半榻许,数百枚聚水中。狠子是前汉时人,[家在(山)[其]东五女(徼)[激]]。

乐宅戍

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

广,字彦辅,善清言,见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忧殒。

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

张平子碑

张平子碑,是崔瑗之词。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刊碑阴为铭。

三公城

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

诸葛女郞墓

襄阳城南,边大道有诸葛女郞墓者,是诸葛仲茂女也。年十三﹑[四]亡,茂妇怜之,不能自远,故近城葬之,日日往哭。

秦颉冢

秦颉者,字初起。颉之南阳,过宜城。中一家,东向大道。住车视之曰:“此居处可作冢。”後丧还,至此(处)[住](住)[处],车不肯前。故吏为市此宅葬之。今宜城城中大冢,前有二碑是也。

熨斗陂

宜城县东北角有熨斗陂。

木兰桥

木兰桥者,今之猪兰桥是也。

刘[和季](季和)以此桥近荻,有蕺菜,於桥东大养猪。襄阳太守皮府君曰:“作此,猪*臭,当易名作‘猪兰桥’耳,莫复云‘木兰桥’也。”初如戏[之](言),而百姓遂易其名。

黎丘

秦丰,黎丘鄕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田戎号周成王,陈义称临江王。]

呼鹰台

刘表为荆州刺史,筑呼鹰台,作《野鹰来》曲。

楚王冢

齐建元中,盗发楚王冢,获玉镜﹑玉履;又得古书靑糸简编。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四·黎庶昌
  卷第六十四·胡三省
  卷二十子二·何良俊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赐入京师贤良祠致祭文·丁宗洛
  第八卷 星野晷度(三)·缪荃孙
  一九九 拾遗癸·周作人
  胡村月令:采茶·胡兰成
  李光进传·刘昫
  徐司马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八·王世贞
  许宗汉·周诒春
  二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一·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一兵部主事陈焯编杨维桢【字亷夫会稽人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塲盐司狷直寡谐十年不调後迁江西儒学提举未上值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屡招不往又忤达实丞相自苏徙松江主盟词坛东南

  • 巻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六      元 胡布 撰七言律诗崇仁义渡水流南国渡皆同不似崇仁有古风渡口亭田思逺业官家父子济川功蓬瀛脉络三山合闽粤车书万里通岂但口碑传盛事恩波涵泳表无穷次韵崇仁邓伯恭知县见寄南

  • 志第十 祥瑞·萧子显

    天符瑞令,遐哉邈矣。灵篇秘图,固以蕴金匮而充石室,炳《契决》,陈《纬候》者,方策未书。启觉天人之期,扶奖帝王之运。三五圣业,神明大宝,二谋协赞,罔不由兹。夫流火赤雀,实纪周祚;雕云素灵,发祥汉氏;光武中兴,皇符为盛;魏膺当涂之谶,晋

  • 卷六十四·志第十六·河渠一·宋濂

        ◎河渠一   水为中国患,尚矣。知其所以为患,则知其所以为利,因其患之不可测而能先事而为之备,或后事而有其功,斯可谓善治水而能通其利者也。昔者禹堙洪水,疏九河,陂九泽,以开万世之利,而《周礼·地官》之属,所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四·杨仲良

      太宗皇帝   圣德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上尝谓赵普曰:『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若不降情接纳,乃是自蔽聪明。或喜赏怒刑,岂能归天下之心哉?』普曰:『帝王若赏罚无私,内外无间,上求其理,下竭其诚

  • 卷九十三·国朝·蒋一葵

    【何景明】 〔字仲默,号大复,康海榜进士。在京师日,每有燕席,常闭目坐,不与同人交一言。一日,命隶人携圊桶至会所,手扶一册坐圊桶上,傲然不屑。客散,徐起去。〕 何仲默少时辄能文,善于破冒。乡老长见其破

  • 姜氏秘史 卷二·姜清

    己卯,建文元年春正月癸未,帝祀天地于郊。祀礼始以太祖高皇帝配享。是岁即位,改元,郊见上帝,如岁祀之礼。戊辰,御奉天殿,誓戒百官。是夕,宿于文华殿斋室。己卯,出舍皇邸,尚膳进素食。庚辰夜,合祀天地,配以太祖高皇帝。太祖座西向,帝

  • 卷四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哲宗时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进故事曰太宗淳化三年二月诏以新印儒行中庸篇赐中书密院两制三馆御史中丞尚书丞郎给谏等

  • 提要·吕午

    臣等谨案左史谏草一巻宋吕午撰午字伯可歙县人嘉定四年官至进士起居郎右文殿修撰知漳州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凡奏议六首后附其子沆奏议一首后又附载家传诗文之类最后载吕氏节女事皆因家传附编者也午两为谏官以风节自励知

  • 许隽人·佚名

    许隽人先生小传许先生名世英字隽人安徽人前清光绪二十二年廷试拔贡授刑部主事任法律编纂员宣统元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长旋擢江西提法使二年随徐谦氏赴欧洲考察司法制度并赴美国列席监狱改良会议中华民国元年张金波上将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林语堂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语译治天下应该本乎无为。治理天下的人,我看是办不到的。天下本是一种

  • 提要·赵汸

    【臣】等谨按春秋师説三卷元赵汸撰汸尝师九江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已复往留二载得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鲁春秋之要故题曰师説明不忘所自也汸作左传补注序曰黄先生论春秋学以左丘明杜元凯为主又作泽行状

  • 感类篇第五五·王充

    【题解】在本篇中,王充针对汤时遭旱,“汤自责,天应以雨”和周成王在用天子礼还是人臣礼葬周公时犹豫不决,因而“天大雷雨,动怒示变”为说展开辩论。“感类”是对同类事物有所感触的意思。王充指出,“天道无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古今译经图记四卷  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  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  利涉论衡一卷  道氤定三教论衡一卷  右译经图记论衡等六部十二卷同此卷音。  古今译经图

  • 天台前集·李庚

    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增修。此集皆录唐以前作家题咏天台山的诗文,计赋三篇,诗二百首。成于宁宗嘉定元年 (1208)。前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一卷,则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佚名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此与经部内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相同,而最初归命文殊,及金刚手,似即观彼经以成行法,故仍从汇目,入仪轨中。

  • 五家宗旨纂要·别庵性统

    凡三卷。又作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清代三山灯来撰,性统编。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全书论述禅宗五家特殊之宗风及重要法门,然重点在临济宗与曹洞宗上。并附录三身四智说及八识拈评。所述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