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八、观场

  我这次院试,已是十五岁的春天了,而在县府考报名时,还给我报小了两岁,名册上只有十三岁,这是苏州的风气,有许多初考试的,都是如此。我的十五岁,本是虚岁,加以身体瘦弱,发育未充,骗人十三岁,也骗得过,从县府考到道考,相隔也有几个月,假使如我巽甫姑丈所说:在这几个月里用用功,再有点进步,本来在县府考是百上百下的名次,再能跳高几十名,可以徼幸取中,也论不定。

  原来全国各县考取生员的名额是不同的,我们吴县是个江苏大县,每次报考的常有七八百人,所以考取的学额,是有四十多名。(据放过学差的老前辈谈,有些荒僻县份,每届考试,报考的只有二三十名,而学额倒也有二十名,只好“一榜尽赐及第”了)原在县府考百名以内,跳上数十名到学额中,也不算难事呀。

  但是我在这几个月内,一点没有用功。又加着正在岁尾年头,和同学们开春联店,到处奔走听“说会书”,在新年里又是到处游玩,真是“春天不是读书天”,荒嬉到正月里半个多月,及至到朱先生处开学,虽然急来抱佛脚,也无济于事。大家也以为我这次考试,也不过观场而已,并不加以严厉的督促。

  院试的前夜,也同去冬的县,府考一样,住在尤家所借的陆氏考寓。可是县、府试是宽容的,院试是要庄严得多了。所谓童天王的威势,到此也消灭了,学台的尊称是大宗师,他是专管你们的,遇到年老长厚的学使还好,若遇到年轻风厉的学使,你要犯规不率教,不客气的便要予以刑责。在吾乡有一位青年,在院试时,不知为了什么事,吵闹起来,学台便命令学官(老师),在案头敲打手心二十下,老师命他讨饶,他不肯,后来打到第十八下,忽然讨了一声饶,学台便命止打。这位先生,我们题他一个绰号,叫做“胡笳十八拍”。责罚以后,学台仍旧教他去做文章,而且这科就考取入学了。

  在县、府考的当儿,考生只是穿便衣,院试却不能了,至少也要戴一顶红樱帽子,却是没有顶珠,只有一个圈儿。学台点名,就在贡院的大门内,这时天还没有大明,灯烛辉煌,衣冠罗列,学台坐在正中,在两傍站班的有各县知县,有各县学的老师,有各廪保,以及各吏役、承差等,这气象显得威严而隆重。

  这贡院大门的门限,足有半个成人的高,在县、府考时,去了这门限的,院试不去除,我那时身小力弱,跨不进这个高门限,幸而巽甫姑丈家有个送考的仆人,把我一抱,便送进去了。听到点上我的名时,便应一声“到”,而站立在傍边的廪生,便高呼曰:“某某人保。”谈到这个禀保的事,我还得说一说:原来这个童生应试,也须备有保人,具有保结。当保人的是谁呢?就是本县的禀生,而且廪保还须有两位,一名认保,一名派保。何为认保?在认识的人中觅取的;何为派保?是由学官指派。那时我的认保,是马子晋先生;也是朱靖澜师的老友,预先约好的。派保是谁,现已忘却了。为什么考试要保人呢?在封建时代,对于士子,不许他们流品太杂,如前所述,有许多种人是不许考试的。

  点名即发卷,我们胸前都悬有一个卷袋,领卷后即安置卷袋中,手提考篮,鱼贯入场。这个考篮,又与县、府考时的考篮不同,虽亦为竹制,而有网眼,在外面可以观察里面所贮之物,因为便于搜捡也。说起搜检,这也是可笑可恼的事,县、府考是不搜检的,即使到乡试、会试,也是不搜检的,有多少书,带多少书,不来管你,惟有这个学政来院试时,片纸只字,不准携带入场,一经点名接卷以后,进入考场,便要搜检,恐怕你有文字夹带。有时还要解开衣服,遍体扪索,鞋子也要脱去检视,颇像后来上海的“抄靶子”,及现在各海关的搜检旅客一般。

  虽然严于检查,但是怀有夹带的人,还是很多。以前没有洋纸,也有一种极薄的纸,叫做什么“桃花纸”,用极纤细的字,把成文抄在上面。其实怀挟夹带的人,却是最愚笨的人,那里有所出的题目,恰是可以供你抄袭的呢?而且看文章的人,对于你所抄袭得来的,也就一望而知呢。但是在进场时,搜险出来后,有什么罪名呢?也没有什么,把夹带搜出来后,仍旧让你进场去做文章,不来滋扰你了。

  院试出题目,总是出两个,一为已冠题,一为未冠题。未冠题比较容易一点,年纪报小,可以避难就易吧。可是这位学政,大概喜欢年小的儿童吧?所以把报考十三、四岁的童子,一概“提堂”。所谓提堂者,就是提到堂上去做文章,那是我也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届我们吴县的题目,是“宜其家人”一句,我倒是选取的已冠题(这不强制你的年龄而选取题目的)。诗题是什么,早已忘怀了(乡、会试以及大考等,总是五言八韵,小考只要五言六韵)。但是有两件事,最为麻烦:一件是卷后补草稿,一件是必须默写“圣谕广训”。

  在考卷的后面,附有一二页白纸,那是备你作草稿用的,因为院试是不许带片纸只字入场的。但是有些人的草稿,涂写得模糊不清,非用另纸起草不可;有些人到了时间急促时,就下笔直书,不起草稿(我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而考卷上既备有稿纸,非要你起稿不可。那也是防弊之一法,生怕你的文字,有人代做,或抄袭得来,有了草稿,可以核对。实在看文章的人,有如许的卷子,真似走马看花,那里还有工夫来细看你的草稿呢?所以这个补草稿,在前面几行,还有些清楚,后面便看不清楚,随便涂些什么。有人说:在急的时候,甩一根穿制钱的草绳,在墨盒里涂了墨,在草稿纸上一弹,就算数了。

  默写“圣谕广训”,也是令人头痛的事。这种“圣谕广训”,也不知是前清那一代的皇帝,发下来诰诫士子的训话。反正每一个专制皇朝,总有皇帝的纶音,对于士子的训诫,不但“作之君”,还要“作之师”。但是这个“圣谕广训”,我们平日既没有读过,私塾里的先生,只教我们读四书、五经,没有教我们读“圣谕广训”,既然没有读过,如何能默写出来呢?可是每逢院试,必须要默写一段,由主试摘出,从某一章某一句起,至某一章某一句止。结果,各考生都发给一本“圣谕广训”(在交卷时缴回),照抄一段完事,谁也没有去研究它,只不过虚应故事罢了。

  这一次,我虽然以幼童提堂,到底没有入彀。吴县学额最广,可以取进四十余人,大约二十人,取进一人,照我的县、府考成绩而言,除非要加两倍学额,方可以取进。家中人恐我失意,很安慰我,但我自知文字不济,决不怨人。巽甫姑丈原说:“这一回,不过观场而已。”我也只好以此自掩其丑。可是我的表兄尤子青哥,却是就在这次以第二名进学了。

  我这回不能进学,大家都原谅我,因为我年纪究竟还小,号称十五岁,实际上不过十四岁而已,虽父亲很希望我得青一衿,但即使侥幸得售,实在也没有什么益处,反使儿童辈启其骄傲之心。吾吴童子试时,颇也有十二、三岁便进学的,曾有一位戴姓,九岁便进学,大家称之为神童,但后来却是潦倒科场,不会有所发达,岂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但下一科则大家对于我期望甚切。不仅我家中人,亲戚中如巽甫姑丈、伊耕表叔,以及我的受业师朱靖澜先生等,他们都说以我的资质,倘能用用功,学业当可大进。他们都说我“有悟性”。怎么叫有悟性?好似佛家语,我实在不明白,大概说我思想开展而已。下一科考试,也不过距离一年半,或二年,在我不过十六七岁,也并不算迟呀。

猜你喜欢
  卷六·秦四·佚名
  ●卷二十六·陶宗仪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纪昀
  一○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籍一百三十二种缮单呈览折·佚名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陈寿
  桂阳王萧铄传·萧子显
  卷二百三十二·杨士奇
  一四○、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辨·钱穆
  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515)·司马光
  卷十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冲末王安石上,诗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学而》第一须当记,养子休教不看书。小生姓王名安石,字介甫,金陵建康人氏,官拜参政之职。今因苏子瞻乃眉州眉山县人也,乃苏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苏轼与某同在帝

  • 卷一百八十八·陈思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扪膝稿喻汝砺字迪孺蜀之仁寿人第进士靖康中官祠部员外郎金人议立伪楚汝砺不为屈遂归隠于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有扪膝稾游海云山渺天宇初便复有此山清晨及兹游

  • 姑嫂赏花·佚名

    【引】(丑)扎时不曾出外厅,素英木莉香满庭。几样花开满庭中,对蜂蝶戏花丛;芙蓉虽有娇颜色,不如素英枝骨香。我只扎时,提督??间子理会田园。庭前花开,红个红,白个白,即是爽利。不免请姑子出来,同赏得桃一下。梅香请尔阿娘出来。【

  • 卷十·本纪第十·脱脱

        圣宗一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乾亨二年,封梁王。   四年秋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杨士奇

    洪熙元年闰七月戊戌朔琉球国中山王尚巴志遣使者佳期巴那等来朝贡马 福余卫都指挥安出等遣人纳马赎罪且奏卫印为寇所夺乞再降又言暖答失之子帖格歹为大军所擒乞赦罪放还上谕侍臣曰安出尝纵所部扰边可罪今云印为寇所夺

  • 卷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左引据诗书易三经表昔孔子假年学易于子夏子贡许其可与言诗明他弟子不能与也太史公曰孟子长于诗书而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又曰吾于武

  • 王彦威传·刘昫

    王彦威,太原人。世代儒学之家,少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困,他刻苦学习,尤其精通《三礼》。无法自己开通仕途,元和年间出游京师,请求做太常散吏。太常寺卿了解到他是个书生,让他补任检讨官。王彦威在礼部阁搜集隋以来朝廷沿革及五种

  • 客见赵王·佚名

    【提要】 向君王提批评意见,当然不能直接了当。战国时代君臣之间虽远远不及后世的森严和等级分明,但指出君王的缺陷一定要迂回曲折、考虑君王的接受度。如果使用类比说理、循循善诱的方法倒是能收到奇效。 【原文】 客

  • 近思録集注卷八·江永

    【朱子曰此卷治国平天下之道】濓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朱子曰则谓物之可视以为法者犹俗言则例则様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朱子曰心不诚则身不可正亲不和则家不可齐

  • 卷九·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九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春官四小祝及葬设道齎之奠杜子春曰道中祭也汉仪每街路辄祭贾公彦云礼道中无祭法非也荀子曰郊止乎天子社至於诸侯道及士大夫道行神士大夫亦得祭焉说文道上祭谓之禓一

  • 开元释教录卷第六·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六  齐萧氏都建业(亦云南齐)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兴二年壬午。凡经七主二十四年。沙门七人。所译经律总一十二部三十三卷(于中七部二十八卷见在五部五卷阙本)(萧齐)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一部

  •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神会

    §一弟子於会和上法席下见和上与崇远法师论诸义,便修。从开元十八、十九、廿年,其论本并不定,为修未成,言论不同。今取廿载一本为定。后有师资血脉传一卷,亦在世流行。归命三宝海,法性真如藏。真身及应身,救世大悲者!宗通

  • 卷第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论】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

  • 凡例·朱时恩

    佛祖纲目凡例佛祖 福慧两足。正觉无上。故名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应。故名为祖。现在贤劫第四尊佛。号曰释迦。王此五浊大千世界。释迦传迦叶。二十八传至达磨。是谓西天二十八祖。达磨传慧可。六传至惠能。是谓东

  • 福尔摩斯探案集·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小说集,完整收录《血字的研究·四签名》《福尔摩斯冒险史》《福尔摩斯回忆录》《福尔摩斯归来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恐怖谷》《最后的致意》。囊括阿瑟·柯南·

  • 刘公干集·刘桢

    诗文别集。一卷。魏刘桢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刘祯,字公干。生年不详,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性卓傲倔强,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治罪,后又免罪署为

  • 陆九渊集·陆九渊

    中国南宋心学(陆王学派)著作。陆九渊长子陆持之于1205年编成《象山先生全集》28卷,另外集4卷。南宋开禧三年(1207)高商老刊于郡庠,南宋嘉定五年(1212)袁燮刊刻于江西。此后版本主要有明正德李茂元刻本、明嘉靖王宗沐刻

  •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富尔丹

    黑龙江乡土志。清富尔丹纂修。一册,不分卷。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官副都统。宁古塔,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城,清初为吉林将军驻守处。是志为修《吉林通志》提供资料而奉檄编撰,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约七千六百字。首冠长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