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客见赵王

【提要】

向君王提批评意见,当然不能直接了当。战国时代君臣之间虽远远不及后世的森严和等级分明,但指出君王的缺陷一定要迂回曲折、考虑君王的接受度。如果使用类比说理、循循善诱的方法倒是能收到奇效。

【原文】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客曰:“燕郭之法,有所谓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译文】

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有这回事。”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说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说士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说士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不能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赵王无言以对。

说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说客说:“所谓'柔痈',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等。这些人都是趁你酒酣耳热之际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这些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评析】

说客先由买马谈起,看起来毫不经意,实际上已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对待那些明显在走错路的人,我们当然要指斥他的错误来,但批评也要讲艺术。正如《菜根谈》中有言:“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七·张廷玉
  ●序·李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八·李心传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庆贺共和复活记·李定夷
  通志卷一百六十八·郑樵
  三○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拏解为《徧行堂集》制序刊行之高纲长子高(禾华)等情折禾·佚名
  ·会奏台属早稻收成摺·丁曰健
  羊欣传·李延寿
  崔仲方传·李延寿
  戚继光传·张廷玉
  卷之一·朱克敬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百·佚名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子崧·唐圭璋

      子崧字伯山,自号鉴堂居士。燕王德昭五世孙。崇宁二年(1103)进士。宣和四年(1122),宗正少卿。宣和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建炎二年(1128),谪居南雄州卒。   菩萨蛮   四时四首

  • 乙集第一·钱谦益

    解学士缙一十五首【题吴山伍子胥庙】朝驱下越坂,夕饭当吴门。停车吊古迹,霭霭林烟昏。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星临斗牛域,气与东南吞。九折排怒涛,壮哉天地根。落日见海色,长风卷浮云。山椒载遗祠,兴废

  • 卷上·吴梅

    虞美人刘子庚(毓盘)《断梦离恨图》银荷回照江波浅,小扇难遮面。碧纱如梦悄寒时,雨雨风风天气最相思。寻常巷陌都经惯,老去情怀懒。闹红一舸可怜宵,不信钱塘今夜不通潮。清波引可园送春小园听雨,早帘外落红几

  • 卷四十七·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七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粤游集上【起丁酉十月尽十二月】丁酉夏同年有自都下来者传佟陶庵中丞意迟余作粤东之游背秋涉冬畏寒拟不出矣余弟查浦曾三至其地间语余

  • 原序·元好问

    商右司平叔(衡)甞手抄国朝百家诗略云。是魏邢州元道(道明)所集。平叔为附益之者。然独其家有之。而丗未之知也。歳壬辰予掾东曹。冯内翰子骏(延登)。刘邓州光甫(祖谦)。约予为此集。时京师方受围。危急存亡之际。不暇及也。明

  • 孤雁·闻一多

    不幸的失群的孤客! 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拆散了阵字, 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 拼着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楚?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 迸出这样的哀音; 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热情!孤寂的流落者! 不须叫喊得哟! 你那沉细的音波, 在这大海底

  • 卷五·佚名

    四十七、闻儿身丧停语钗裙归阁事,且谈梁府老双亲。自报孩儿金榜中,高堂欢喜笑吟吟。一朝接得孩儿信,辞皇边外破胡人。相公听罢心烦恼,孩儿把命当微尘。边庭贼寇纷纷乱,朝臣无计净胡尘。恐怕残生丧在边庭外,冇日开眉得放心。

  • 志第四 礼乐四·欧阳修

    其非常祀,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守、视学、耕藉、拜陵。 《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盖其旷世不常行,而于礼无所本,故自汉以来,儒生学官论议不同,而至于不能决,则出于时君率意而行之尔。隋文帝尝令牛弘

  • 第三十五回 拒委员触怒政府 借武力追索证书·蔡东藩

      却说众议员阅读袁总统咨文,又是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的数千言,大致以《临时约法》,有好几条不便照行,须亟加修正。小子录不胜录,但记得当时有一清单,提出增修约法草案,就中有应修正者三条,应追加者二条,特照录如下:  应修正

  • 班马异同卷二十四·倪思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百一十一卫青霍去病列传二十五汉书五十五大将军卫青者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侯妾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隆庆二年九月○丁未朔○太仆寺卿董传策乞给假归省 许之○戊戌○铸给凤阳管仓主事关防○己酉○发太仓银九千六百八十三两于蓟镇给边军○工部覆操江都御史吴时来奏南京水操舟楫皆脆薄无用乞将二百料与一百五十料以下者

  • 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八月。乙酉。上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自忻州启銮。  ○上谕、此次西巡。事出仓猝。八旗都统副都统各员。未及扈从者甚多。职事殊形旷废。不得不酌令前来。庆亲王奕劻、

  • 续集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六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叔夜 忠文公 字稽仲耆之曾孙信州永丰人以荫调兰州录知襄城陈留二县颍州倅舒海泰三州守召对除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迁右司员外郎以事忤蔡京贬西安州仓草场久之

  • 李平传·魏收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彭城王李嶷的长子。少年即有大度。等到长大,涉猎群书,喜好《礼》、《易》,很有文才。太和初年,朝廷拜授其为通直散骑侍郎,高祖待他的礼节相当厚重。李平频历大丧,居丧以孝称。后来以例降爵为彭城公。拜授太

  • 裴侠传·令狐德棻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地人。祖父裴思齐,被举荐为秀才,授议郎。父亲裴欣,博览经史,任魏国昌乐王府司马、西河郡守,追赠晋州刺史。裴侠自幼聪明,与平常的儿童不一样。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哀悼像成年人一样。州中任命他为主簿,举

  • 第十五章 24·辜鸿铭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当我判断人的时候,我不会轻易贬低或者轻易褒奖别人。偶然言过其词的褒奖一下别人,可能也有人会认为经过深思熟虑才

  • 卷四十六·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六学四存养【持敬附】程子曰学之而不养养之而不存是空言也 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 见之既明养之既熟泰然而行之其进曷御焉 学至涵养其所得而至于乐则清明高

  • 高子遗书·高攀龙

    诗文集。 明高攀龙(1562—1626)撰。十三卷。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揭阉党崔呈秀等罪状,为阉党所恨,旋被罗织罪名,度不免,投池死。卒谥忠宪。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