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九、读书与看报

  考过以后,我仍附读于朱先生处,果能努力用功吗?实在是未必。这时朱先生的事也太忙了,也东奔西走于别种事业,家里的学生也渐少了。其间我又患了一场病,抛荒了几及两三个月。所读的书,四书还好,常能背诵,五经大部背不出,我最怕的是书经与易经,讲解也讲解不来。习练作文(八股文),一个月不过做两三篇,而且因为不常做,也怕做,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了。

  幸亏还有一件事,足以稍为补救的,便是喜欢看书。从小就看小说,几部中国旧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之类,却翻来翻去,看过几遍。后来还看“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这些专谈鬼狐的作品。这些小说书,苏州人都称之为“闲书”,不是正当的书,只供有闲阶级,作为消遣而已。凡是青年子弟,严肃的家长是不许看的,而我却偏喜欢看此等书。

  不过当时所谓正当的书,我也没有秩序的读过不少,“史记”是在“古文观止”上读过几篇;汉书偶亦涉猎;看过“纲鉴易知录”,与零零落落的“通鉴”;看过“三国演义”以后,很想看看正史的陈寿“三国志”,却没有看到。偶亦看子书,“庄子”“墨子”,盲读一阵,正所谓“抓到篮里就是菜”,不管它懂不懂,读下去再说。有时硬读下去,读到后面,居然前面也有些明白了。古人所云:“读书不求甚解”,难道便是这种境界,或者就是他们所说的悟性吗?

  伹是我家里没有书,要购买那些书来读,那里来这许多钱呢?这就感到从前舅祖吴清卿公所说的一句话:“读书是要有资本的”了。那末上面所能读到的书,不用说,都是借来的,或是在亲戚人家偶然的机会中看到的。不过借来的书,人家要索还的;偶然在人家看到的书,即使你有一目十行的本领,也是很匆促的;这两项总归不是自由的,怎能可以供你细细的研究呢?

  所以我所读的书,是没有系统的,不成整个的,甚而至于只是断简残编,我就视在枕中秘笈了。但是当时习于制艺文的时代,有些老先生们,不许学生们看杂书的,因为功令文中,譬如你的题目出在四书上,四书是周朝的书,就不许用周朝以后的典故,用了就有犯功令的。并且对于思想统制,大有关系,当时的士子,必须要崇奉儒教的,那所谓孔孟之道,倘然你相信了庄墨的学说,就是你“攻乎异端”,有违儒教了。

  实在所谓庄、墨学说,当时我还不能明晰了解,我还喜欢看小说、笔记之类,容易懂得的杂书。这时国内很少图书馆,家庭间则多有藏书者,然也不肯轻易借给人看。我那时要看书,惟有向人情商借阅,至于廉价的书,只有自己购买一二了。亲戚中,吾姑丈尤家,他们是个大家族,有许多书是公共的,不好借出,只有吾表兄子青哥的书,可以借阅,而且他们很少我所爱看的杂书,因为我姑丈即不大许看杂书,舅祖吴家,藏书甚多,却有许多杂书,记得有一次,我发见他们一书橱,都是那些笔记小说之类,这些都是铅字印的,上海申报馆一个附属出版所,名曰“申昌书画室”所印行的(如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等,也是此时代刊物),我大为欢迎。所以我每跟祖母归宁,不大肯回来(当时有伊耕表叔还指点我作文),就是舍不得他们这些杂书呀。

  我对于报纸的知识,为时极早,八九岁的时候,已经对它有兴趣。其时我们家里,已经定了一份上海的“申报”,“申报”在苏州,也没有什么分馆、代派处之类,可是我们怎样看到申报呢?乃是向信局里定的,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开办邮政,要寄信只有向信局里寄。信局也不是全国都有的,只有几个大都市可以通信。江浙两省,因为商业繁盛之故,信局很密。苏州和上海,更是交通频繁,除书信以外,还有货物。我记得一封,自苏至沪,或自沪至苏,信资是五十文,这个信资,例须收信人付的,如果寄信人已付了,信封背后写上“信资付讫”四个字。

  寄信多的商号和住宅,信写好了,不必亲自送信局,他们每天下午,自有信差来收取。这些信差,都是每天走熟了的,比后来邮局的信差还熟练(苏州开信局的,大都是绍兴人)。他们并没有什么挂号信、保险信,却是万无一失。我们看上海出版的申报,就是向这班信差手中定的,不独我们一家,在苏州无论何人,要看“申报”,就非向信局信差定阅不可。

  而且苏州看到上海的“申报”,并不迟慢,昨天上午所出的报,今天下午三四点钟,苏州已可看到了,当时苏沪之间,还没有通行小火轮,火车更不必说了,如果是民船,就耍三天工夫,怎么能隔一天就可以寄到呢,原来这些信局里,有特别快的法子,就是他们每天用一种“脚划船”飞送,所有信件以及轻便的货物,在十余个钟头之间,苏沪两处,便可以送达呢。

  “脚划船”是一种极小的船,船中只能容一人,至多也只能容两人,在一个人的时候,不但手能划船,脚也能划船,所以称之为脚划船。它那种船,既轻且小,划桨又多,在内河中往来如飞。他们苏州在夜间十点,或十一点钟开船,明天下午一、两点钟,便可到达上海,上海也是夜间开船,明天到苏州,则在中午以后。当时苏州风气未开,全城看上海“申报”的,恐怕还不到一百家,这一百份报,都是由信局从“脚划船”上带来的,因此隔日便可以看报了。

  我们所定的“申报”,就在每日下午三四点钟,送到我们家里。我当时还幼小,不知道“申报”两字命名之所在,问我们家里人道:“为什么叫申报呢?那个『申』字,作什么解释呢?”我们的顾氏表姊,那时也有十四五岁了,她自作聪明的答道:“申报是每天申时送来的,每天下午的三四点钟,不正是申时吗?”我那时还不大能读报,但知道上海的“申报”来了,便有新闻可听。

  那时候,正在癸未、甲申年(即光绪九、十年)间,法兰西和中国开战,我们儿童的心理,也爱听我国打胜仗。那个黑旗兵刘永福将军,真是我们大大的爱国英雄,我们非常崇拜他。还听到那些无稽不经之谈,说刘永福把火药装在夜壶里,大破法军,那都是那些无知识的人,瞎造谣言。后来又听得法国大将孤拔阵亡了,我们夺回了台湾的鸡笼山(按:即今之基隆),以及种种捷报的战争吃紧时,一见“申报”来了,我们总要请父亲给我们讲许多战争新闻与故事。

  到了十四五岁时,我略谙时事,愈加喜欢看报了。这时上海除“申报”以外,“新闻报”也出版了。苏州看报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他们在苏州都设了代理处,不必由信局派了。我家那时虽没有定报,我就时零零散散买来看。跟着祖母到了桃坞吴家时,他们是定着长年的上海报纸的,始而看“申报”,继而看“新闻报”。而且我们这位清卿公,看过了报以后,不许丢掉,一个月订成一册,以便随时翻阅,那时候的报纸,是用薄纸一面印的,不像现在的报纸,都是两面印的(按:两面印的报纸,由上海“中外日报”开始),所以仍可以作成线装。

  这于我是大为欢迎,我每日下午垂暮时候,便到他们的帐房间里去看报,竟成为日常功课。那时的报纸,也像现代报纸一股,每天必有一篇论说,是文言的,这些论说,我简直不大喜欢看,一股的论调,一般的篇幅,说来说去,就是这几句话。从前的报纸,无论呈新闻,无论是论说,都是不加圈点的,清卿公想出主意来了,教我每天把论说加以圈点,因为这样,一定对于文字上有进境。于是圈点论说,变成为我每天一种功课。可是伊耕表叔却不赞成,他说:“这些报馆八股,成为一种陈腔滥调,学了它,使你一辈子跳不出它的圈子。”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萧济 陆琼子从典 顾野王 傅縡 章华·姚思廉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焦竑
  卷六十六·谷应泰
  卷十二·李斗
  客座赘语序·顾起元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通志卷六十一·郑樵
  董兴传·张廷玉
  括苍刋本序·吴师道
  卷之二十  革除遺事一(明)黃佐 撰·邓士龙
  一·钱穆
  卷二十一·佚名
  卷三十七俸饷一·冯煦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魏元旷

    光绪丁酉七月,赴国子监送考。夜半子正,城门始开。城洞倚墙悬一监,循宫墙道上,每数丈内辄立一监,宫墙亦悬有蹬,隐约微明,与疏星相映。街尘未起,夜色如水,烟笼禁树,殿阁参差。寂寂千门,惟车声相续,投北而去。建章风月,恍惚前人所咏。

  • 卷一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艮斋诗集谢谔字昌国临江军人绍兴末尉乐安去奸蠧施德政凡有益于民者言于令行之县多盗条二十防于漕司大要使其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盗果解谔博学工文词有

  • 卷八十·毕沅

      ◎宋纪八十 ∷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   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秋,七月,丙辰朔,诏:“罢试补学官法,令尚书、侍郎、左右司郎中、学士、待制、两省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二十六·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服制曰丧之有服也称其恻怛悲悼之情也自髙辛氏其服也哀后世圣人立制度识别亲疎贵贱使足以成文理故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服制有五一曰斩衰二曰齐衰三曰大功四

  • 卷一百八·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城安人也【集解

  • 魏文彬·周诒春

    魏文彬 字雅庭。年三十岁。生于直隶密云县。兄文仲。业商。未婚。初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得学士学位。任该大学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安姆斯学校。习普通文科。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三年。得硕士学位

  • 卷四·刘敞

      王囘問曰:堯命治水,四岳薦鯀。堯曰方命圮族,然猶試之九年。若是乎,聖人之不愛民也?劉子曰:否,奚謂此哉。堯將以盡民心者也。洪水方割浩浩懐山襄陵,當是之時民猶倒懸也,能釋是懸者,民之望之猶父母也。自四岳九牧、天下之人,以

  • 卷十一·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十一      宋 张虙 撰仲冬之月仲冬者斗建子之辰也汉志云孳萌於子则子孳也夏正爲十一月日在斗十一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斗初度元嘉历云日在斗十四度日与斗建常相合子与丑合故十一月斗建子则

  • 卷八·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八 明 梁寅 撰 豳国风 周之先世后稷封邰至公刘立国於豳之谷故称豳国成王立年幼周公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以戒王谓之豳风而凡周公它所作及为周公而作者亦附之其後

  • 卷四百六·佚名

    △第二分善现品第六之一尔时佛告尊者善现,汝以辩才应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於般若波罗蜜多皆得成办。时诸菩萨摩诃萨众及大声闻诸天人等咸作是念。尊者善现,为自辩才当为菩

  •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二十八年五月在云南大学讲──一 唯物哲学  甲 原子的唯物抡  乙 自然的唯物论  丙 辨证法的唯物论  二 唯心哲学  甲 观念的唯心论  乙 经验的唯心论  丙 泛神的唯心论  三 唯生哲学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七·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五子摄颂曰。狗肉不应啖  并食尸鸟兽及以同蹄畜  亦不食猕猴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时属俭年。诸俗人等多食狗肉。时六众苾刍。于日初分著衣持钵入城乞食。随所至处人皆告曰。圣者可去

  • 林野禪師語錄序·通奇

    自達祖有「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之偈,而後來南嶽下有溈仰、臨濟二宗,青原下有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為五宗,以應五葉。今見所代傳者,止南嶽臨濟一宗。青原曹洞一宗,則是二葉集菀,三葉集枯。豈達祖之偈,久而不倦哉。埽道人

  • 序·丈雪通醉

    無聰明而讀儒書,知儒書之難;有聰明而讀佛書,知佛書之難,教外別傳之佛書之尤難。所以西來宗旨,不立語言文字,語言文字俱屬筌蹄,終非魚兔,末法流失,承言滯句,認影迷頭,幾令一花萎落,五葉紛飛。丈和尚婆心太切,徹困為人,龍象充庭,香花滿

  • 阿育王刻文(Dhamma-lipi)·佚名

    第一类 摩崖法敕甲 十四章法敕第一章此法敕乃天爱喜见王之令刻。在[朕之领土]虽任何之生物,不得屠杀为牺牲亦不得供为宴聚。不论如何,天爱喜见王于宴聚见甚多咎过。然,天爱喜见王思惟:或某种宴聚可以,天爱喜见王之大膳寮,曾

  • 桥·废名

    长篇小说。废名著。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程小林与史琴子都是孤儿,两小无猜,相互体贴知心。史奶奶便替这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做了“月老”。十年以后,程小林从外地回家,这时史琴子的妹妹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