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九、桃坞吴家

  十岁以前,我随母亲,到外祖家去的时候多。十岁以后,我随祖母,到舅祖家去的时侯多。那时我的最小姨母已嫁,外祖故世,母舅无业,日渐雕零了。舅祖家即是桃花坞吴家,简称之曰:“桃坞吴氏”,其时则正欣欣向荣呢。

  我的舅祖吴清卿公生有二子,长子号砚农,次子号伊耕,这是我的两位表叔。他们兄弟两人,相差有九岁,那时候,砚农表叔已娶妻,生有二女,伊耕表叔则年方十八九岁,尚未娶妻,他们兄弟两人,都是在十五六岁,便进了学。清卿公家里请了名师栽培二子,我记得第一位请的名师是叶昌炽,就是写“缘督庐日记”、“语石”,“藏书记事诗”的那位名翰林。第二位管先生(我已忘其名),他是吴中的经学大家。两人的资质都很好,但是清卿公的意思,以砚农不再追求科举,教他管理一切家业,伊耕使他学问上进,将来在考试上博取功名。这个在苏州的绅富门第,都是如此打算的,大概以一二人保守家产,其余的进取功名,这样则“富”“贵”两字,都可保得。

  殊不知我那位伊耕表叔,学问虽好,身体孱弱,从小时候,就是一个“药罐头”,(从前中国,有病总是吃汤药,故称多病之人曰“药罐头”)。每年总要大病一场,小病就是家常便饭。他廿一岁就补了廪,第一次乡试,得了个“堂备”(堂备者,房官把这本卷子荐上去,名曰“荐卷”,主试阅卷后,在卷子上,批上“堂备”两字,就是预备的意思),第二次乡试,可以稳稳的一名举人抓到手里。苏州乡试是要到南京去的,临行之前,又是一场大病,懊丧得了不得。

  当时的读书人,除了为博取功名,应付考试,专心于所谓八股八韵的制艺以外,还有两大流。一种是词章,一种是经学。词章除诗词歌赋之外,什么骈体文、韵文、仿古、拟体等等,都在其内。经学则盛行一种经解,摘取各经中一名一物,一词一句,而加以考据解释,这算是考据之学。譬如说:诗经上第一句是“关关睢鸠”,就要考证出睢鸠是何物,古时郑康成怎样说?颜师古怎样说?作者的意思又是怎样,引经据典的写出一篇文章,其它群经中也是如此。实在此种学问,破碎支离,钻入牛角尖里去了。

  我们这位伊耕表叔,他便是一位做经解的好手,大概他所师傅,不是叶鞠裳,便是那位管先生了。苏州从前有三个书院,一个正谊书院,一个紫阳书院,一个平江书院,这三个书院每月都有月考,正谊书院中就是考试赋(当时称古学)、经解两门,而他的经解,往往冠群。家里有一部“皇清经解”,卷帙繁多,我翻了一翻,一点也不知道它里面讲些什么。

  我尝戏问伊耕叔道:“做经解有什么用处?”他笑说:“一点也没有用处。”我说:“既没有用处,去做它什么呢?”他说:“人家既然欢喜这一套,我们就弄弄也无妨。”虽然这不过是骗骗小孩子的话,后来想想,也有道理。凡百学问,总是一窝风,都有一个流行的时代,这个经解、词章之类,也不过是变相的八股八韵罢了。伊耕叔除了经解之外,还熟读“汉书”,写了一部“两汉韵珠”,木版精刻的十本,这部书,现在他家里没有了,我本有一部,流离转徙,也已遗失了。总之他因多病而不出门,只有读书,读书愈多,身体也愈弱。

  我随祖母到吴家,有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但读书倒不荒废。因为两位表叔都喜欢教我,他们从来没有教过学生,以为教学生是有趣的事。他们有一间很大的书房,就是伊耕叔日夕在其中的。这时我已经在读五经了,他是一位经学先生,常常给找讲书,可惜我对于经学不大有兴趣,尤其是书经与易经,我读也读不熟。砚农表叔除了家务之外,他也研究医道,偷忙功夫,跑到书房来,出题目教我做“起讲”(八股文的开首一段),讲究作文的“起承转合”(当时的文法),一定要说一个透彻。

  这时伊耕叔还未结婚,但早已订婚了,所订的是住在阊门西街的曹氏小姐。她有三位哥哥,大哥曹志韩,又号沧洲,是苏州最红的名医(曾看过慈禧太后的病,因有御医头衔)。二哥曹再韩,是一位翰林,外放河南开归陈许道。三哥曹叔彦,是一位经学大家,也是两榜,是一个大近视眼(在我写此稿时,他已八十八岁了,听说去年还结了一次婚)。我这位表婶,出自名门,也读过好几年书,不过她的老太爷,不许女子多读书的,他说:“读书求功名,是男子之职,不是女子之职。”

  可惜我们这位伊耕表叔,娶了这位夫人,伉俪很笃的,不到三年,他就谢世了。也曾生下一个儿子,不幸那个儿子,也早殇了,世间惨事,无逾于此。后来把砚农叔的次子,嗣在他的名下(就是国医而兼国画的吴子深,他的医,就是向他母舅曹沧洲学的)。伊耕叔的病,也是肺病,有人说:那些青年患肺病的,在年龄上,要过两重关,第一重是二十岁,第二重是三十岁,逃过这两重关,略可放心,而在二十与三十之间,断送大好青春者,却是最多。

猜你喜欢
  ●卷十四·李攸
  卷十八·李心传
  后汉书补逸卷四·姚之骃
  元经卷九·王通
  卷之八十五·佚名
  科试考二·王世贞
  二三八 军机大臣奏进呈吕留良《万感集》暨《四书讲义》片·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下·袁枢
  萧乾传·姚思廉
  韩显宗传·魏收
  傅永传·李延寿
  陆睿传·李延寿
  庞师古传·欧阳修
  卷之三十  否泰錄(明)劉定之 撰·邓士龙
  张襄壮奏疏巻二·张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歌 情哥郎你要出香房·刘半农

    情哥郎你要出香房,眼泪汪汪落胸膛。我郎好像脱线鹞子怏怏去,勿知落勒啥村方。鹞子,纸鸢也。脱线鹞子,谓纸鸢之断线者。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一·焦竑

      光祿寺   南京光祿寺   ◆光祿寺   卿   少卿   寺丞   署丞   ○卿   光祿寺卿張泌傳(實錄)   光祿寺卿郝公郁墓志(楊士奇)   大理寺少卿光祿寺卿汪宗器傳(實錄)   光祿寺卿陳公煥神道碑(嚴嵩)  

  • 卷之三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三十·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己卯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己丑皆如之。外记注  ○山西巡抚张煦奏、查明阳曲等厅州县夏麦秋禾被灾歉收。先行设法抚恤情形。报闻。摺包  ○又奏

  • 卷七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乾隆二十四年三月甲申谕定边将军兆惠等撙节军需各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兆惠富德等奏称现在办理进勦官兵行装盐菜等项需银四五十万两咨行定长等以驼只随数运送而定长等行查兵数且必

  • 两汉笔记卷十二·钱时

    宋 钱时 撰桓帝元嘉元年春正月朔羣臣朝贺大将军冀带劒入省尚书蜀郡张陵呵叱令出敕羽林虎贲夺劒冀跪谢陵不应即劾奏冀请廷尉论罪有诏以一岁俸赎百寮肃然河南尹不疑尝举陵孝亷乃谓陵曰昔举君适所以自罚也陵曰明府不以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一人物志一百三十一列女传十一八旗满洲列女传九镶黄旗满洲候补笔帖式穆腾额之妻黄氏镶黄旗满洲护军三达色之妻乌里特氏镶黄旗满洲领催善保之妻富氏镶黄旗满洲领催达色之妻瓜勒佳氏

  •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蒋廷黻

    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上一节所讲的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的产物。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生于嘉庆十八年,即西历一八一三年。传说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穷苦,但他自幼就入村塾读书,到十六岁才辍学,作乡村教师。这样似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一 洪武七年秋七月甲子朔,享太庙。 议增圜丘、方丘从祀,更定其仪。圜丘坛第一成,设昊天上帝正位,仁祖淳皇帝配位如旧。第二成东设大明位,西设夜明位,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于东、西,星

  • 卷二百四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十一田猎下汉书司马相如传尝従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豕驰逐埜兽相如因上疏谏其辞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

  • 卷二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之二·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一  宋 李如圭 撰士丧礼重木刋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参分庭一在南郑注木也县物焉曰重刋斵治凿之为县孔也士重木长三尺释曰重者相重累也竖者三尺横者宜半之

  • 卷三十六·佚名

    △耶输陀宿缘品第三十九尔时天竺波罗奈城。有四居士大富长者,最为殊胜。善男子辈。何等为四。所谓第一名毗摩罗(隋言无垢)。其第二者名修婆睺(隋言善臂),第三名为富兰那迦(隋言满足),第四名为伽婆跋帝(隋言牛主)。彼等从他闻耶输

  •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太虚

    ──二十年夏在华北居士林讲──我是研究佛学的人,对于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都无研究,可是今天所讲的题目内容,涉及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的地方很多。以研究佛学的人而来讲这些话,似乎是不合宜;但是、佛教是救世的,是依世间而建

  • 杂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养父母。令得乐离苦。世尊。我作如

  • 法华义疏卷第一·吉藏

    序品第一将欲入文前明三义。一部类不同。二品次差别。三科经分齐。部类不同者略为七例。一者一会之经用为一部如十地等经。二者多会共为一部如华严之类。三者经之初分用为一部如六卷泥洹经。四者具足二分以为一部如大

  • 卷第九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论】第五师子宫城宝髻长者主离痴乱行。 【经】尔时善财童子於明

  • 卷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妙云雄禅师语录卷四住北通州永宁寺嗣法门人▆▆▆颂古世尊初生。雌黄满口逞乖张自说春秋自丑扬最喜韶阳行正令敲开骨髓势难藏。世尊拈花。风流卖尽逞多奇细把家私说向谁若不饮光轻觑破

  • 纲鉴易知录·吴楚材

    记载中国从传说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吴乘权等编纂。主要版本有扫叶山房石印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1989年重印本。一百零七卷。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与友人周之炯、周之灿合作,据前人编年之书,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