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八、纪顾九皋师

  顾九臬先生,是我的第四位受业师。当我们迁居的时候,恰巧姚和卿先生又出外就幕去了。如果迁移了新居,于我读书不便,可不是焦心的事吗?后来父亲探听得张家本请了一位教师,而且知道这位先生的教书,很为认真。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不可错过。因为我们这个时候的家境,已不能独立请一位教书的先生了。

  先给张老太太说好,然后父亲去拜访顾先生,谈得很好。父亲的意思:“现在那些塾师教学生,只是要教他们死读,读得烂熟,背诵而流,而不肯讲解,似乎不能开他们的知识。最好是读一首书,便要把书中的道理,给他讲一遍,方能有益。而且懂得了书中的意义,便也可以记得牢了。”

  顾先生的意思:“讲解是要紧的,熟读也是必须的。那些圣经贤传,非从小读不可,年纪一大,就读不熟了。”他说:“将来你令郎要应科举考试吗?主试的出一个题目,你却不知道在那一部书上?上下文是什么?你怎能做文章呢?如果读熟了的,一看题目,就知这题目的出处,上下文是什么,才思敏捷的,便可以一挥而就了。讲解自然是要紧的,但要选择容易明白的,由浅而深方可。假使是一个知识初开的幼稚学生,要给他们讲性理之学,道德之经,这是很烦难的了。上学以后,我先试试令郎的资质如何?再定教导的方法吧。”

  本来这学堂里,已有了两个学生,一个便是张禹锡兄,还有一位钱世兄(已忘其名),年已十六七岁了。我去了,多添了一人,共有三人,而我这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先生是愿意的,多添一位学生,每年也可以收多得十余元的束脩,不无小补,而我的加入,也可以算例外的。

  顾先生的家里,住得很远,是在葑门内的织造府场。(前清时代,有三个织造衙门,一在南京,一在苏州,一在杭州。)从织造府场到文衙弄,真是从城内的东南到西北。所以顾先生要在馆里住四五天,方才回家一次。那位钱世兄呢,也住在葑门平桥,是顾先生到馆及回家必经之路,因此带出带归。原来钱世兄的父亲,和顾先生是老朋友,年龄既大,又无妻室,把钱世兄重托了顾先生,但是钱世兄佻达性成,顾先生监督甚严。

  为了钱世兄年纪大了,已经开笔作文,张禹锡也十三四岁了,所以顾先生每天就要讲书,我年纪最小,但在讲书时候,令我旁听。讲过以后,他仍都要回讲,可是回讲不出,尤其那位钱世兄,结结巴巴的不知说些什么,先生常常骂他。实在当先生讲书时,他并未入耳,因此心不在焉。我在旁边,心中想道:这几句书的意思,我倒明白,可惜先生不来问我,不教我回讲。

  有一天,也是讲书以后,要他们回讲,他们都讲得不对。先生见我在旁边,便问我道:“你讲得出吗?你来讲讲看!”我便把几句书的意义解释了,先生大为夸奖我。夸奖我便是斥责他们,先生说:“你们年纪如许大了,反不及一个年纪小的。”其实先生讲时,他们指东话西,不在仔细听,我却是静听,所以回讲得出。

  从此顾先生便特别注意我了,常常讲书给我听,但浅近的我可以明白,深奥的我可是不懂。这时候,我四书已经读完了,就在读五经。照寻常规例,是诗、书、易、礼、春秋,依着那个顺序读下去,但是在姚和卿先生案头时,他就说:诗经、尚书、周易,更加使小孩子难懂,不如先读礼记吧?礼记有几篇较为容易明白一点,所以我那时,礼记已读了半部了。

  父亲的意思,要教我开笔作文了,因为我“三国志演义”也看得懂。而且见那两位大世兄读“唐诗三百首”,先生讲时,我也旁听。先生教他们读时,我觉得音调很好听,于是咿咿唔唔也哼起来了。先生也教我买了一部“唐诗三百首”来教我读,先读了五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高兴得了不得,从睡梦中也高吟此诗,好似唱歌一般。

  当时中国儿童的文艺教育初步,最为奇特,第一步就是对对子。最先是两字对,以后便是三字对、四字对、五字对以至七字对。这其间便要辨四声,每一个字,都要知道它的平仄声。如果不知道,不是问先生,便要去翻字书,须要弄清楚那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对对也得辨明平仄,譬如“红泥”对“白石”,那是平仄协调,假使“红泥”对“黄沙”,因为“红泥”与“黄沙”四字,同为平声,便不协调了。

  对对子到了五个字,便要成一句子,而且“仄仄平平仄”,就要调起平仄来了。这时候,也可以开始做诗了,五字一句,先做二十字,不管你通不通,诌成一苜,先生便给你改正。为什么要做五言诗呢?原来每逢考试,总有一首试帖持,五言六韵,或是五言八韵,因此从小就要练习起来。这八股八韵的考试制度,先把儿童的脑筋,冻结起来了。

  大概开笔作文,总是先做诗,后作文,这个传统,不知从何来的。不过我在这四句诗约略可以诌成的时候,顾先生便教我作文了。作文为了预备考试起见,便要学作制艺。(名曰“时文”,又曰“八股文”)最先做“破承题”,其次做“起讲”,随后做“起股”“中股”“后股”,才得完篇。但顾先生却不如此,他教我先做一百字以内的小论,题目也是出在四书上的,第一篇是“学而时习之论”。

  我在顾先生案头,很有进步,顾先生对我,也循循善诱。当时的作文,不是像现代那样用语体文的,我至少对于文言文的虚字,算是已弄通了。大概有两年多光景吧,这其间有个波折了。原来这位先生是张氏延请的,我不过是附读而已。张氏老太太因为她的儿子进境很迟,说先生偏爱了我,这位老太心窄嘴碎,时时冷言冷语,我祖母听了,便不服气,以为她们自己溺爱,学业不进,却迁怒人家。于是在我十三岁的春初,就拜了我的表姊丈朱静澜先生为师了。

  顾九皋先生是一位道学家,平日规行矩步,目不邪视。他每日要写几行“功过格”,把每日自己的行为,为功为过,写在一本簿子上。这本写“功过格”的簿子,锁在书桌的抽屉里,不给人家看见,我们却千方百计想去偷看他的“功过格”。有一天,他的抽屉忘记锁了,被我们偷看了,中有一条写着道:“今日与年轻女子作戏谑语,记大过一。”我们看了都大笑,以为顾先生是一位“迂夫子”。

  自从我出了他的书房门,又过一年,他也辞馆了。好像他曾经出了一次门。一直到我进学那一年,照例,要抄考试的文章给教我作文的师长看,到他家里,他非常客气,将文字加圈,加上赞誉的评语,还送我到大门外。后来我为饥寒所驱,奔走在外,一向不曾去谒见先生。直到一九三一年的时候,我在南京,有一位同乡谈起说,苏州有两位**,都是顾九皋先生之子,现在已被捕入狱了。我想顾先生是一位道学家,怎样他的世兄是**呢?如果嫌疑轻,或者可以想营救之法。因为那个时候,嘉兴沈家,有一位学生(沈钧儒先生的侄辈),也是以共产嫌疑被拘,我是受了沈定九之托(定九为钧儒之兄),向陈公洽(仪)说项,托他在宪兵司令部保出来的。到了从南京回上海时,我特地在苏州下车,访问此事,他们告诉我;这还是前年的事,那两位世兄,一位已瘐毙狱中,一位释放出来,现在不知何往了。至于顾先生则已逝世多年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李延寿
  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脱脱
  归田录卷二·欧阳修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五·焦竑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醉人作剧·吴虞公
  卷十四·宇文懋昭
  第一节 土地开垦之沿革·佚名
  马殷传·薛居正
  萧术哲传·脱脱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吴振棫
  79.取经求佛像·林汉达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六·佚名
  王建祖·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七·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古詩一 ◆七言古詩一◆ 進學篇寄坦居五弟 題王母蟠桃圖 盧峰謠 寶劍行 題劉道官畫像 醉歌行贈葉聖嘉醫士 題謝某畫像 投贈任邱袁明府坼 題蘇武牧羝圖 張侍御平魏閹墓碑歌 雲峰歌 題閻珮升為盧公亮

  • 仍 然·林徽因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来偷取人们的痴情!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我却仍然没有

  • 卷四·蔡正孙

    韦苏州朱文公云:“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又云:“苏州诗高于王维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徐师川云:“自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 列传第十 王罴 子庆远·令狐德棻

    王思政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汉河南尹王遵之后,世为州郡着姓。罴刚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郡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王师战不利,乃令罴领羽林五千镇梁州,讨平诸贼。还,授右将军、西河内史。辞不拜。

  • 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三十五·脱脱

        刘保勋 滕中正 刘蟠 孔承恭 宋珰 袁廓 樊知古 臧丙徐休复 张观 陈从信 张平王继升 尹宪 王宾 安忠   刘保勋,字修业,河南人。父处让,仕后唐,入晋拜枢密使,出为彰德军节度。保勋少好骑射。后唐清泰中,裁十

  •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宋濂

        ◎河渠二   ○黄河   黄河之水,其源远而高,其流大而疾,其为患于中国者莫甚焉,前史载河决之患详矣。   世祖至元九年七月,卫辉路新乡县广盈仓南河北岸决五十余步。八月,又崩一百八十三步,其势未已,去仓止

  • 卷二十七 昭宗·王夫之

      〖一〗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者,非但草木禽虫之怪也,亡国之臣,允当之矣。唐之乱以亡也,宰执大臣,实为祸本。大中以来,白敏中、令狐绹始祸者也,继之以路严、韦保衡之贪叨无厌而已极;然其为人,鄙夫耳,未足以为妖孽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绎史恤谥考卷二·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通谥南都诸臣「忠烈」沉犹龙兵部右侍郎、福建巡抚。松江华亭人。崇祯时,巡抚闽中,讨贼有功。福王召,未起。南京亡,募兵守松江城;城破,中矢死。刘肇基援剿团练总兵官、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辽东籍,赣榆人。初,剿

  • 一百十五 曹寅奏为恭请圣躬万安摺·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初十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窃臣系包衣下贱,仰荷圣恩浩荡,有加无已。尽命捐躯,难报万一。今复奉旨,特免养匠,天谕所及,无微不烛。臣跪聆之下,不胜悚泣,唯有朝夕焚顶叩祝天恩,以罄蝼蚁

  • 卷九·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九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台谏天圣元年四月,令近臣举官充台谏。天圣元年,先是,钱惟演意图入相,御史鞠咏曰:“若相惟演,当取白麻廷毁之。”惟演闻之,亟去。五年九月,以程琳为御史中丞,宰相张知

  • 姚兴传·魏收

    姚兴,字子略,是姚苌的长子。姚兴消灭苻登后,才为父亲办理丧事,服丧守孝,在槐里自称皇帝,定年号为皇初(394)。大魏天兴二年(399),姚兴自己免去皇帝的称号,降称天王,定年号为弘始。姚兴派兵攻克洛陽,令他的弟弟东平公姚绍在此镇守

  • 第二十二节 第一国会·梁启超

    英玛努埃既得尼布士、昔昔里。虽然,尼王法兰西士,非所甘心也。乃诉撒王及加里波的之无道于各国,且乞援于奥法。奥王固欲救之也,然经梅特涅专制以后,国中反侧大起,大军一动,恐遂不免革命之惨,故不敢黜武于外。拿破仑直派军舰,声

  • 一五一、荀卿至赵见赵孝成王议兵考·钱穆

    范睢为相之明年,为赵孝成王元年。孝成王二十一年而卒,荀卿尝至赵,论兵赵孝成王前。今亦不能考其的在何年。刘向《叙录》谓:“孙卿为兰陵令,客或谗之春申君,春申君谢之,孙卿去而之赵。客又说春申君,春申君使人聘孙卿,孙卿

  • 孟子集编卷十二·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色与礼孰重【任人复问也】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四(别录之四)·智升

    别录中有译无本录第二之一  有译无本者。谓三藏教文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之类也。自圣教东移殆乎千祀。质文亟改钟鼎屡迁。重以周武陵夷缁徒丧灭。致使法灯藏耀慧日韬光。三藏要文多从散缺。或东都近译未达西京。或

  • 跋·智旭

    【纪事】蕅益道人五十五岁。尽遣学侣。单丁行脚。至歙浦。是为五月初三。越十日无事。举笔述谱。至二十五日。稿成。凡十三日。次于二十六日清出。至六月十一日完。凡十五日。愿以此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同开妙解。深

  • 水云集·汪元量

    诗别集。南宋汪元量撰。一卷。元量有《湖山类稿》已著录。此集收诗凡二百三十七首。附录二卷,录诸家酬赠、诗话、作者生平事迹资料等。诗多记国亡北徙事及与文天祥狱中唱和之作。如《湖州歌》九十八首,写被俘后去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