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上一节所讲的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的产物。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生于嘉庆十八年,即西历一八一三年。传说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穷苦,但他自幼就入村塾读书,到十六岁才辍学,作乡村教师。这样似乎他不是出身于中国社会的最下层,他自己并不是个劳力者。他两次到广州去考秀才,两次都失败了。于是心怀怨恨。这是旧社会常有的事,并不出奇。洪秀全经验的特别是他在广州应试的时候,得着耶稣教传教士的宜传品。后来大病四十多天,病中梦见各种幻象,自说与耶稣教义符合,于是信仰上帝,创立上帝会。最早的同志是冯云山,也是一位因考试失败而心怀不平者,他们因为在广东传教不顺利,所以迁移其活动于广西桂平县。

中国自古以来的民间运动都带点宗教性质,西洋中古的时候也是如此。可是洪秀全与基督教发生关系,不过是偶然的事。他的耶稣教也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他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自为天弟。他奉天父天兄之命来救世。他的命令就是天父天兄的命令。崇拜耶和华上帝者,"无灾无难";不崇拜者,"蛇虎伤人"。他的兵士,如死在战场,就是登仙。孔教,佛教,道教,都是妖术。孔庙及寺观都必须破坏。

洪秀全的上帝会吸收了许多三合会的分子。这个三合会是排满的秘密团体,大概是明末清初时代起始的。洪秀全或者早有了种族革命的思想。无论如何,他收了三合会的会员以后,他的运动以推倒清朝为第一目的。他骂满人为妖人。满人之改变中国衣冠和淫乱中国女子(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是洪秀全的宣传品斥责的最好的对象。

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庭充满了妃妾,太平天国的王侯将帅亦皆多蓄妻妾。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是他不愿实行呢?还是感觉实行的困难而不愿试呢?就现在我们所有的史料判断,我们可以说洪秀全对于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则甚消极。他的党徒除冯云山以外,尚有烧炭的杨秀清,后封东王;耕种山地的萧朝贵,后封西王;曾捐监生与衙门胥吏为伍的韦昌辉,后封北王,及富豪石达开,后称翼王。他的运动当然是个民间运动,反映当时的民间痛苦和迷信,以及潜伏于民间的种族观念。

道光三十年夏天,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兵。九月,占蒙山县(旧名永安),于是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清兵进围永安。洪秀全于咸丰二年春突围,进攻桂林,未得,改图湖南。他在长沙遇着很坚强的抵抗,乃向湘江下流进攻。他在岳州得着吴三桂留下来的军械,并抢夺了不少的帆船。实力补充了以后,他直逼武汉。他虽打下了汉阳、武昌,他不留兵防守,设官立治。他一直向长江下游进攻,沿途攻破了九江、安庆、芜湖,咸丰三年春打进南京,就定都于此。名叫天京。在定都南京以前,洪秀全的行动,类似流寇,定都南京以后,他才开始他的建国工作。

从道光三十年(一千八百五十年)到咸丰三年(一千八百五十三年)可说是太平天国的顺利时期。在这时期内,社会对洪秀全的运动是怎样应付呢?一般安分守己的国民不分贫富,是守中立的。太平军到了,他们顺从太平军,贡献金钱;官军到了,他们又顺从官军,又贡献金钱。他们是顺民,其实他们是左右为难的。他们对满清政府及其官吏,绝无好感,因为他们平素所受的痛苦也够了。并且官军的纪律不好,在这期内,太平军的纪律还比较好一点。同时老百姓感觉太平军是造乱分子,使他们不能继续过他们的平安日子?太平军到处破坏庙宇,毁灭偶像,迷信的老百姓看不惯,心中不以为然。各地的土匪都趁火打劫。太平军所经过的地方,就是他们容易活动的地方。他们干他们的事,对于官军及太平军无所偏倚。有组织的秘密会社则附和太平军,如湖南的哥老会及上海的小刀会。大多数士大夫阶级,积极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至于排满一层,士大夫不是不知道汉人的耻辱,但是他们一则因为洪秀全虽为汉人,虽提倡种族革命,然竭力破坏几千年来的汉族文化,满人虽是外族,然自始即拥护汉族文化;二则他们觉得君臣之分既定,不好随便作乱,乱是容易的,拨乱反正则是极难的,所以士大夫阶级,这时对于种族革命并不热心。

太平军的军事何以在这时期内这样顺利呢?主要原因不是太平军本身的优点。论组织训练,太平军很平常,论军器,太平军尚不及官军,论将才,太平军始终没有出过大将。太平军在此时期内所以能得胜,全因为它是一种新兴的势力,富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官军不但暮气很重,简直腐化不成军了。当时的官军有两种,即八旗和绿营。八旗的战斗力随着满人的汉化,文弱化而丧失了。所以在乾隆嘉庆年间,清朝用绿营的时候已逐渐加多,用八旗的时候已逐渐减少。到了道光咸丰年间,绿营已经成了清廷的主力军队,其腐化程度正与一般政界相等。土兵的饷额甚低,又为官长剥削,所以自谋生计,把当兵作为一种副业而已。没有纪律,没有操练,害民有馀,打仗则简直谈不到。并且将官之间,猜忌甚深,彼此绝不合作。但是绿营在制度上也有一种好处。这种军队虽极端腐化,然是统一的国家的军队,不是个人的私有武力。在道、咸以前,地方大吏没有人敢拥兵自重,与朝庭对抗。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乱的意外副产品,以后我们要深切的注意它的出世。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蔡廓·李延寿
  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一·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六(阙)·杨仲良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七百三·佚名
  ●宦遊偶記題詞·陈惟彦
  稽古録卷五·司马光
  卷十六·陈均
  通志卷一百十五上·郑樵
  毛修之传·魏收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三·允禄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卷第卅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氏·唐圭璋

      杨氏女,嫁罗姓,螺川(江西吉安)人。景炎元年(1276),为敌所掠。   沁园春   题樟镇清江桥和无闻翁   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   满庭芳   题樟镇清江桥和无闻翁   错应谁铸。

  • 徐介轩·唐圭璋

      木兰香   一帘疏雨。道是无情还有思。坐久魂销。风动珠唇点点娇。   生平浩气。静乐机关随处是。熏透寒衾。蝴蝶休萦万里心。

  • 卷二百九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二 高启 上之回 圣主重行幸六虯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羣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瀚海通汉月萧关

  • 序例第十·浦起龙

    孔安国有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降逮《史》、《汉》,以记事为宗,至于表志杂传,亦时复立序。文兼史体,状若子书,然可与诰誓相参,风雅齐列矣。

  • 卷之二十六·佚名

    吴元年冬十月甲辰朔遣起居注吴林魏观等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乙巳置苏州卫指挥使司○徙苏州富民实濠州○上御戟门与给事中吴去疾等论政务因谓之曰吾以布衣起兵与今李相国徐相国汤平章皆乡里所居相近远者不过百里君臣相

  • 卷五·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五宋 张九成 撰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嵗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防千人矣而君之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三七二验充名单同治六年六月初二日一二二○七--七·佚名

    淡水分府严,提验总理刘维兰,并准充堂谕验充名单承税总差汤才计开提验总理刘维兰〔堂谕〕准加给总戳,谨慎奉公,毋得多事,致干咎戾。〔同治六年〕陆月初二日

  • 元儒考略卷二·冯从吾

    (明)冯从吾 撰刘因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人父述邃于性理之学元中统初官左三部尚书因天资絶人日记千百言弱冠阅古方册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圣解见志国子司业砚弥坚敎授真定因从之游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

  • 《南齐书》简介·萧子显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撰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

  • 内官·朱元璋

    凡内府饮食常用之物,官府上下行移,不免取办于民,多致文繁生弊;故设酒、醋、面、织染等局于内。既设之后,忽观周礼酒人、浆人、酰人、染人之职,亦用奄人:乃知自古设此等官,其来已久,取其不劳民而便于用也。其他如各监、司、局及

  • 卷二十七·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七岁时杂记正旦正月一日帝以糯米饭白羊髓相和为团如拳大每帐赐四十九枚候五更三点帝及羣臣各於本帐内窗中掷团於外如得双数当夜动蕃乐饮宴如得只数更不作乐便令师巫十二人外边遶

  • 卷五十·佚名

    △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上尔时护世四大天王,见於无量阿僧祇众。天龙夜叉乃至迦吒富单那等。种种色种种形种种欲种种行种种性。彼等众生性无慈愍。於诸众生常起瞋恚恼害之心。不观後世可怖畏事。无所系属无所护持。是等

  • 杂阿毗昙心论 第四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四卷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使品第四已广说业。彼业伴烦恼受种种生。非离烦恼。烦恼今当说一切有根本业侣生百苦谓彼有七使牟尼说当思谓欲有色有无色有。此有贪欲等七使为种。以烦恼

  • 卷第四·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四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二世(临济八世) 黄龙普觉慧南禅师法嗣一 隆兴府黄龙宝觉祖心禅师 南雄始兴人。族邬氏。为书生有声。年十九目盲。父母祷圆通大士。许出家。即睹物。

  • 卷之十二·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二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自赞法云洞上座请者个和尚倔倔僵僵打风打雨一条拄杖若非彻骨儿争敢近傍昙瑞安上座请者和尚不著相山为身海为量师黄檗祖百丈教儿孙惟向上接

  • 贞白遗稿·程通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

  • 唐朝名画录·朱景玄

    唐代朱景玄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绘画断代史。作者系吴郡人,生活于唐宪宗元和年至武宗会昌年间(806~846),曾官翰林学士,太子谕德。朱景玄以“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为原则写成本书。书中将绘画分为人物、禽兽、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