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

阁下两知晋江,贤能懋彰;近移台湾,实海外黎元之幸也。乃■〈扌为〉词下逮,盛执谦冲,谆然以此邑之张弛、施措之后先垂问;惭恧之余,转增局■〈脊〉。顾莹于此邦有“旧令尹必告”之义,不敢自外,谨竭所知。

莹闻善治国者如理一身,必便气血流通,官体运动,乃可以无病。苟一支一节,气滞血凝,则病作矣。然投剂者必尤审其秉体之强弱与受病之浅深,酌量而用之;故有同病而异药者,其奏效一也。又闻为政在乎得民。而得民者,必与民同其好恶。阁下由泉州而之台湾,台湾民,半泉州人也,泉州人之为病与其好恶既习知之矣;若台湾人之为病与其好恶,容或有同而异者。是岂可以无辨乎哉?

今夫逞强而健斗、轻死而重财者,泉州之俗也。好讼无情、好胜无理。摴蒱、女妓、顽童、槟榔、鸦片,日寝食而死生之。泉州之所以为俗也,台湾人固兼有之。然而台湾之地,一府五厅、四县,南北二千里,有泉州人焉、有漳州人焉、有嘉应州人焉、有潮州人焉、有番众焉,合数郡番、汉之民而聚处之,则民难乎其为民。一总兵、三副将、水陆十三营,为督标、为抚标、为水提标、为汀邵、为延建、为长福烽火、为兴化、为诏安云霄平和、为金门同安,合九郡五十八营之兵而更戍之,则兵难乎其为兵。民与民不相能也,兵与兵不相能也,民与兵不相能也,番与兵与民不相能也,其日错处而生隙焉,势不能免。则安抚调辑之者,难在和睦。

台之门户,南路为鹿耳门,北路为鹿港、为八里坌,此官所设也;非官设者:凤山有东港、打鼓,嘉义有笨港,彰化有五条港,淡水有大甲、中港、吞霄、后陇、竹堑、大安,噶玛兰有乌石港,皆商艘络绎。至于沿海僻静,港■〈氵义〉纷歧,多可径渡。不独商贾负贩之徒,来往不时,居处靡定;其内地游手无赖及重罪逋逃者,溷迹杂沓并至。有业者十无二、三,地力人工不足以养,群相聚而为盗贼、为奸恶。则所以稽察而辑捕之者,难在周密。

内地之民,聚族而居,众者万丁已耳!彼此相仇,牵于私斗,无敢倡为乱异者。台湾之民,不以族分,而以府为气类;漳人党漳、泉人党泉、粤人党粤、潮虽粤而亦党漳,众辄不下数十万计。匪类相聚,至千百人则足以为乱。朱一贵、黄教、林爽文、陈锡宗、陈周全、蔡牵诸逆后先倡乱,相距或三十年、或十余年,虽不旋踵而灭,然杀官陷城,生民涂炭,兵火之惨,谈者寒心。糜国家数十百万之金钱,劳将帅累月经年之战讨,而后蒇事。人心浮动,风谣易起;变乱之萌,不知何时!其难在守常而知变。

凤山之民狡而狠,嘉义、彰化之民富而悍,淡水之民涣、噶玛兰之民贫。惟台湾附郡,幅员短狭;艋舺通商,户多殷实:其民稍为淳良易治。然逸则思淫,一唱百和。官有一善,则群相入颂悦服;官一不善,则率诟谇而为奸欺。故举措设施,其难者有德而兼才。

凡此,皆邑之病也。知其病而药之,则投剂必有其方矣。虚者补之,毒者攻之,扞格而不入者和解而通导之;虽扁、卢无以易此。夫子所谓与民同好恶者,非为苟安之政,一切姑息也;其民既浮动而好事,非严重不足以镇靖。锄强除暴、信赏必罚之谓严;事有豫立、临变不惊之谓重。威以震之,恩以结之,信以成之,大要尽于此矣。民恶盗贼,而我严缉捕;民恶匪徒,而我诛强横;民恶狱讼,而我听断以勤;民恶枉累,而我株连不事:其同民之恶也如此。民好贸易,而我市廛不惊;民好乐业,而我闾阎不扰;民好矜尚,而我待之以礼;民好货财,而我守之以廉:其同民之好也如此。宽以容众,讹作容奸而有犯必惩;惠以养士,绅耆总董而非公不见;调和营伍,平心以臻浃洽;亲接贫贱,广问以达下情;防患于未萌,慎思以明决。文武同心,官民一体;则血脉自尔流通,百骸无所壅滞,尚何病之不治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司马迁
  卷二百一十六·表第七·脱脱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五·荀悦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序·缪荃孙
  三九 谕着福隆安派员经理四库全书处人员饭食·佚名
  卷十七·吕中
  卷九十三·张守节
  杨尚希传·魏徵
  何点传·李延寿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癸亥、前118)·司马光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142.李渊太原起兵·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回 再会重逃·蒲松龄

    按下方娘子教子不提。且说张鸿渐在徐员外家,又是四五年了。那十五年的夫妻,倒离别了十年有余;十五年的父子,并不识面:如何不想! [呀呀油]我那妻,我那妻,娶了四载就别离。又过了十一年,在灯下才一聚。我那儿,我那儿,并不识模样瘦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柯劭忞

      ○世祖五   十九年春正月壬戌朔,高丽国遣使贺正旦。丙寅,罢征东行中书省。撒里蛮执叛王昔里古寺以献,皇子北平王遣诸王札刺忽奏闻。丁卯,札刺忽入觐。立太仆院。丙子,畋于近郊。丁丑,高丽国贡细布。   二月辛卯朔

  • 卷四百十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五月丙午盡是月丙辰   五月丙午朔,翰林學士兼侍讀蘇軾、戶部侍郎蘇轍同轉對。軾言三事:   其一、謹按唐太宗著司門令式云:「其有無門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監門司引奏,不許關礙。」臣以此知明主務廣視聽

  • ●卷二百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二。   起绍兴十年六月十一日甲寅,尽闰六月十七日庚寅。   汪。若海劄子曰:朝廷以蓝公佐之回和议颇变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刘锜为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以五月十六日始次顺昌而十七日兀术(改作乌珠)之

  •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佚名

    六七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跪奏,为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恭折奏闻事。窃照甘省查缴违碍书籍一案,前据各属呈缴到臣,业经臣于上年四月内恭折奏缴在案。惟查甘省幅员辽

  • 两汉笔记卷八·钱时

    宋 钱时 撰光武淮阳王更始二年秋萧王击铜马于鄡铜马食尽夜遁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受降未尽而髙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诸将未能信贼降者亦不自安王知其意敇令降者各归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五。·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零零零零百济本纪第三。[辰斯王][阿莘王][ 支王][父木辛王{久 辛王

  • 读例存疑卷二十八·薛允升

    刑律之四贼盗中之二窃盗窃盗:凡窃盗已行而不得财,笞五十,免刺。但得财(不论分赃、不分赃。)以一主为重,并赃论罪。为从者,各(指上得财、不得财言。)减一等。(以一主为重,谓如盗得二家财物,从一家赃多者科罪。并赃论,谓如十人共盗得

  • 卷十五廏库律·窦仪

    【十一门】律条二十八并疏起请条一牧畜死失及课不充检验畜产不以实养疗不如法官畜官车私驮载养饲牺牲乘驾损伤官畜官马不调习故杀误杀官私马牛并杂畜犬伤害人畜标帜羁绊畜犬以官奴婢畜产借人及自借畜产损食官私物库藏

  • 論語全解卷九·陈祥道

    陽貨第十七 

  • 卷二十五·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五吴江陈启源撰总诂举要【小序 四始 六义 诗乐诗人 集传诗证  逸诗】小序欧阳永叔言孟子去诗世近而最善言诗推其所説诗义与今序意多同斯言信矣源因考诸孟子所论读诗之法其要不外二

  • 卷十·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    宋 吕祖谦 撰昭公楚灵王使椒举如晋求诸侯【四年】楚灵王使椒举求诸侯於晋当时晋平公怠惰溺於宴安无诸侯之志其臣亦无奋然有志为宏远规模楚灵王初欲求诸侯问於子产子产固已料之於先

  • 卷二十一·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二十一 宋 严粲 撰 小旻【音闽】大夫刺幽王也【吕氏曰小旻小宛小弁小明言小者篇在小雅恐与大雅相乱以别之今大雅止有夫明余篇疑亡○苏氏曰其在小雅者谓之小旻在大雅者谓之召旻】 小旻刺不能听

  • 俶真训·刘安

    【原文】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蝡蝡,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

  • 金光明经序·佚名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持传法慈觉大师宗颐述  夫灵心绝待。泯万物而独存。妙行难思。诸缘普现。则实际理地。虽不受于一毫。而事相门中。不舍于一法。故如来出世。说金光明经。依清净心。建解脱行。显出尘之经卷。永

  • 续大唐内典录赞序·道宣

    夫以大圣者体辩而长幽寂。普沾动植同熟气而登焉。幽蔽而不光。能异变而不养不谓亲相归于在相有道或藏嵯峨住于岩演登般若双林虚空有六十万亿百千说涅槃会菩萨乐众生者。于时广大尽城于在此国。著于秦汉俄临之会初存使

  • 两都赋·班固

    班固著。见《班兰台集》,收于《文选》。作者在序文中说,长安父老,怨都洛邑,冀复都长安,故作此赋以明都洛邑之宜。赋中假设西都宾在东都主人前夸耀西都长安之形胜,建都后之繁华,四郊之富盛,宫室之壮观,特别夸耀昭阳殿

  • 须摩提经·佚名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