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班兵议(上)

比闻大府檄下,议改台湾班兵,召募土着。愚窃以为过矣。

台湾自古海外荒服之地,明末郑氏窃据,为闽、浙、江南忧者数十年。圣祖仁皇帝命将兴师,克塽衔璧归降,始入版图。于今一百五十三载,设立重镇,总摄师干,俾以专杀之典,为东南沿海数十郡外藩,日本、荷兰无敢窥伺者,台湾之功也。台澎一镇水陆十六营,额兵一万四千六百五十有六;自督、抚两院、水、陆二提、漳州、汀州、建甯、福甯、海坛、金门六镇、福州、兴化、延平、闽安、邵武五协五十八营抽拨更戍,多者七、八百人,少者百数十人。其到台也,又分布散处;每内一营分台营者十数,极多不过百人而已。匪特三年之中,分起轮班、出营收营纷纷点调之烦,配坐哨船或商船,重洋风涛,岁有漂溺之患;而且戍台之兵既有兵糈,又有眷兵岁费十数万庾正供不少惜。此何所取而必为之哉?盖尝推原其故,窃见列圣谟猷深远与前人立法定制之善,不可易也。

夫兵者,凶器至危;以防外侮,先虑内讧。自古边塞之兵,皆由远戍,不用边人;何也?欲得其死力,不可累以室家也。边塞战争之地,得失无常,居人各顾家室,心怀首鼠;苟有失守,则相率以逃。暮楚朝秦,是其常态。若用为兵,虽颇牧不能与守。故不惜远劳数千里之兵,更迭往戍,期以三年;瞻其家室,使之尽力疆场,然后亡躯效命。台湾海外孤悬,缓急势难策应;民情浮动,易为反侧。然自朱一贵、林爽文、陈周全、蔡牵诸逆寇乱屡萌、卒无兵变者,其父母妻子皆在内地,惧干显戮,不敢有异心也。前人犹虑其难制,分布散处,错杂相维,用意至为深密。今若罢止班兵,改为召募,则以台人守台,是以台与台人也。设有不虞,彼先勾结,将帅无所把握。吾恐所忧甚大,不忍言矣。其不可一也。

兵者,貔貅之用,必使常劳,勿任宴逸。自古名将教习士卒,劳苦为先;手执戈矛、身披重铠,虽遇寒冬雨雪、盛夏炎蒸,而大敌当前,亦将整旅而进。苟平居习为安逸,何能驱策争先?故练技艺、习奔走,日行荆棘之丛、夜宿冰霜之地,寒能赤体、暑可重衣,然后其兵可用。今营制训练各有常期,将弁操演视同故事。惟班兵出营约束烦难,且以数十处不相习之人,萃为一营,彼此生疏,操演势难画一;将裨惧罚,即欲不时勤操演,有所不能。是于更换之中,即寓习劳之意。益以贤能将帅,讲习训练,斯成劲旅。若改为召募,则日久安闲,有兵与无兵等。其不可二也。

兵者猛士,以勇敢为上。胜败在于呼吸,胆气练于平时。百战之兵,所向无前者,胆气壮,故视敌轻也。古者名将教士,或卧于崩崖之下,或置诸虎狼之窟,所以练其胆气,使习陷危机而不惧,然后大勇可成。台洋之涉,亦可谓危机矣。骇浪惊涛,茫无畔岸,巨风陡起,舵折桅欹;舟师散发而呼神,邻舶漂流而破碎。大鱼高于邱岳,性命轻于鸿毛。若此者班兵往来频数,习而狎之,胆气自倍。一旦冲锋镝、冒矢石,庶不致畏葸而却步。且平日海洋既熟,即遇变故,亦往来易通。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此之谓也。今若改为召募,免其涉险,则恇怯性成,遇难望风先走。胆气既无,鲜不溃败?爱之适足以死之,甚非国家所以养兵之意。其不可三也。

以必不可易之制,而欲变更,是以台地视同内地,毋乃于列圣谟猷、前人美意,有未之深思者乎!然大府之所以议改者,亦自有说;请释其疑,可以无惑。

一曰节糜费。闽省兵糈,仅能支给。自林、陈、蔡三逆军兴,各府、县运榖赴台,积贮空其大半;频年买补,尚缺额者十数万石。而台湾每岁运榖,不能时至,各县借动仓榖,垫放兵米,旧贮未满,又有新借,各县藉口不免亏空。且台湾新设艋舺一营,兵米不敷支给,是闽省仓储,颇形支绌。若改班兵为召募,则内地眷米一项,岁可省榖数万。数年之后,不惟补足,且有赢余;并可减运以给艋舺兵米。此节糜费之说也。殊不知内地储仓,并不亏于军需,而亏于官吏。军需既缺,历年采买,不难报竣;所虑者,有采买之名、无买榖之实。及至交代,辗转流抵,虚报存仓。至于台榖,不过运期稍迟,虽则借垫,运到即还,何至亏空?若艋舺不敷兵米,台地尚有别款可筹,何必贪节省之虚名,而误百年之大计?

二曰处游民。台地口禁虽严,而港■〈氵义〉纷歧。自鹿耳门、鹿港、八里坌三正口外,南路则打鼓港、东港、大港、喜树仔,北路则笨港、五条港、大甲、吞霄、后陇、中港、大安、乌石港,其他私僻港口,不可胜纪。无业之民,偷渡日多,非游聚市廛,则肆为盗贼;捕治不胜其众。若募为兵,若辈有可资生,亦所以区处之道。此处游民之说也。

不知召募之额有常,而游民之来无限;不为兵者,又将何以处之?且若辈惰游无根,小不遂意及或犯法,则逃去无所顾忌;若操之稍急,又鼓噪为变。一旦奸民蠢动,此辈皆其逆党矣。况台地漳、泉、粤三籍素分气类,动辄械斗;将弁带兵弹压,非彼之仇,即彼之党,不更助之乱乎?其患无穷,不待智者而决矣。

三曰免烦扰。台湾班兵,三年抽换,往来络绎,则有造册移报之烦;缺额事故,则有补革案牍之烦。台湾、鹿港、蚶江、厦防四厅,配船候渡者无虚日。内五十八营、外十六营,收营、出营者属于途。且班满出营之后,多不遵约束,纷纷滋事;带兵员弁,既畏如虎狼,地方厅县更难于治问。若改为召募,则诸弊皆清。此免烦扰之说也。不知文移案牍,不过书识之劳;厅营纷纭,各有旧章可守。倘其出营滋事,一能吏足以安之。若虑烦扰,务求安便,此事简民醇之区所宜讲求,而非所以施于繁要;况海外重兵之事乎!

然则由前三者,其害甚大;由后三者,并无所利。吾不知议者何取,而轻改旧章也?夫老将言兵,计出万全;忠臣谋国,期于久远。事必权其利害,而利之所在,弊即在焉;亦视其大小如何耳!班兵之制,于今一百余年,推其弊不过如此;其利,则保障全海。而改为召募,则其害不可胜言,并无所利;可以决所从违矣。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舆服·房玄龄
  列传第八十五 岛夷桓玄 海夷冯跋 岛夷刘裕·魏收
  ●后叙·张楚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李心传
  辑春秋别典凡例·薛虞畿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八·佚名
  尚史卷四十九·李锴
  四七五 谕内阁着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佚名
  ·谕同诛首恶解散胁从札示·丁曰健
  百济国传·沈约
  高俭传·欧阳修
  卷二百十四之一·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三·佚名
  三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私情四句·冯梦龙

    [姓]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里番身毛对毛。[被席]红绫子被出松江。细心白席在山塘。被盖子郎来郎盖

  • 二集卷九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九十古今体七十七首【己卯八】避暑山庄启跸木兰行围之作候暄程为改节过猎斯宜呦鹿云将发行骢岂重迟霜霏山路迥潦退野桥支纳稼村村接秋成历阅之山田山田率已熟向北看更好圃塲积如墉栖亩收未了

  •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国 西征奏凯清将蒙诬·蔡东藩

      却说江阴被陷,明遗臣已亡了一半,只有宜兴、太湖、吴江、徽州等处,尚有抗清的明臣。至是势孤力危,眼见得要保不住了。宜兴的瑞昌王盛沥,是由卢象观拥戴,象观谋潜袭南京,密约城内同党,作为内应;适洪承畴到江南,搜出奸细,设伏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正统九年九月丙子朔 迤比头目孛罗失里及弟乃颜台完卜林等七人来归命为正千户等官居之南京隶锦衣卫赐冠帝房屋器物 免狭西轮班及捕逃人匠以镇守都督同知郑明言地方旱暵人多难食也 设四川叙州府富顺县赵化镇巡检司从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七月癸丑朔以孟秋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赐吏部尚书孙鑨乘传回籍○升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黄凤翔为南京礼部尚书山西左布政使陆万垓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推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孟一脉为应天府

  • ◎盐运使署·费行简

    运使缺分长、芦两淮为优,四川、两广次之,浙江、河东、福建、山东等省又次之。场知事等,归其委任,缉私营队,归其节制,且不爱地方大吏干涉,可谓利权并擅。所畏者,独稽核分所之洋员耳。故干吏必以接交洋员为先务,得其吹嘘,或可以内

  • 皇王大纪卷七十二·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显王二年鲁侯奋薨諡曰恭公子屯嗣五年秦献公败三晋于石门斩首十万王赐以黼黻之服燕桓公卫声公训皆薨燕立文公卫立公子速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彊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

  • 第四三七谕光绪九年十月十四日一二二二二--五·佚名

    新竹县正堂周,给发谕戳与大甲街总理王文学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本年九月二十三日,据竹南四保大甲街例贡张程材等禀称:「大甲街总理李呈祥、沈文锋相继而亡,现时公事乏人办

  • 汉纪五十八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司马光

    汉纪五十八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209年) [1]春,三月,曹操军至谯。 [1]春季,三月,曹操大军到达谯县。 [2]孙权围合肥,久不下。权率轻骑欲身往突敌,长史张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

  • 卷六十三·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三宋 宋敏求 编大臣册赠册赠豆卢钦望司空并州大都督文册赠杨再思并州大都督文册赠高崇文司徒文册赠吴少诚司徒文册赠刘总太尉文册赠李班司空文册

  • 厚黑别论自序·李宗吾

    我原来是孔子的信徒,小的时候父亲给我命的名,我嫌他不好,见《礼记》上孔子说,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就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表示信从儒教之意。光绪癸卯年,我从富顺赴成都读书,与友人雷君?皆同路,每日步

  • 卷一百十七·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七   宋 卫湜 撰经解第二十六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解经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此於别录属通论皇氏曰解者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经体教不同故云经解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录入

  • 春秋説卷二十三·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昭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日月出而爝火熄雷霆奋而隂沴消君徳之贤明威重权臣所甚畏也故必择昏庸而易欺便翾而易制者君之李斯不利于立扶苏而立胡亥梁冀不利于立清河而立蠡吾王莽不利于立王侯长大者而立孺

  • 诗传诗说驳义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邶旧以衞诗为鄘衞固不可解此则以为管叔时诗以鄘为霍叔时诗以衞为衞武公以后诗凡诗中明明可据是衞诗者则皆入于衞余皆杂入鄘按汉书地理志云鄁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衞蔡叔尹之以监殷谓之三监

  • 卷二·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二安溪 李光坡 撰士昬礼第二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为昏○疏曰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马氏云日未出日没后皆云二刻半前后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据整数而言昬礼

  • 卷二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九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二父以斩母以齐家无二尊父 释曰周公设经上陈其服下列其人即此文父已下是为其人服上之服者也先陈父者此章恩义并设传曰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者言何以者问比例以

  • 卷第三十六·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六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六 云门曰。一任横说竖说。未是宗门苗裔。若据宗门苗裔。是甚么热碗鸣。三乘十二分教说梦。达磨西来说梦。若有老宿开堂为人说法。将利刀杀却百千万个有甚

  •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佚名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又名《昊天玉皇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为五言韵文,篇幅不长。大旨言金华天尊奉元皇玉帝之命,救人劫难。凡诵持此经者,则有七元天星君、破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