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十    宋 吕祖谦 撰

昭公

楚灵王使椒举如晋求诸侯【四年】

楚灵王使椒举求诸侯於晋当时晋平公怠惰溺於宴安无诸侯之志其臣亦无奋然有志为宏远规模楚灵王初欲求诸侯问於子产子产固已料之於先矣言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则楚强晋弱宜晋之必从楚也然初间灵王使椒举之来晋侯欲不许司马侯曰不可晋楚惟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吾犹将事之晋侯又未肯乃言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必待司马侯反覆调护然後许之何晋侯初闲未肯许它必待至於再至於三而後许也当时楚方强晋方弱晋自是不能与楚争何故初闲尚欲不许盖天下之事人不自量者最多使人而皆知自量则弱自安於弱如此则诸侯何战夺之有正缘衰世之君不知自量故内有削弱之实而外欲避削弱之名不肯屈意下心以为人役尚欲争虚气晋君之病正在此向使平公不得司马侯委曲调护亦未必从晋旣不能主诸侯诸侯势必从楚则以楚之威焰亦必自会诸侯矣当是时晋伤威损重多矣而赖一司马侯调护许楚之请今诸侯之从楚必竟是因晋侯许之後从之则伤威损重犹未至於极也然司马侯当时地位不在六卿之列所以其力止如此但就事上面能使晋侯不至於伤威损重若在六卿之列须能辅晋侯忍强楚侵陵之耻扫雪奋迅治楚之罪可也

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四年】

当时灵王旣杀其君却要得诸侯为申之会当时诸夏之君莫不咸在楚子见得如此盛其心已满所以欲示诸侯侈然自满子产已知其不过十年学者到这里最要识得他器量浅深之别处大抵人之分量满溢又各自有先後如齐桓公图霸业以前三十年都不曾满到得葵丘之会方满晋悼公图霸业以前七八年都不曾满到得萧鱼之会方满然未有如楚灵王才得诸侯便满以此见人之分量不同方葵邱未会之前三十年间固尝有安王室之功有服强楚之功有会诸侯之功初不见其自满也方萧鱼未会之前七八年间固尝合诸侯和戎狄亦未尝自满齐桓公必至三十年之久方始自满桓公到此分量去不得故满唯其满得迟所以为五霸之盛其不能不满是以止於五霸悼公和戎以正诸华三驾而楚不能与争都未尝满到萧鱼之会分量亦去不得故满以桓公三十年校悼公之七八年其满溢之迟速分量之浅深霸业之久近已大段不同至於楚灵王则大异其所以不悠久终为天下笑今楚灵王方一会诸侯便侈然自满度量之浅深不言可知晋悼公之分量远不及齐桓公楚灵之分量又远不如晋悼公之甚也虽然自楚灵王志意未满之前有识之君子己自逆料他必至於此何故初间他一出来做事所为无不如意东西南北无不服从一求诸侯於晋晋便许一伐吴吴便克一伐赖赖便灭一伐朱方朱方便克承篡弑之余而以无道行之自以谓天下事皆可等闲做反所以速其祸败使当时晋尚强尚有龃龉於其间楚之祸败亦未必如此之速奈何晋日以柔懦不能与楚争楚王之心到此故侈然志盈而意满唯其满得速所以祸败也亦速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四年】

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是改三代井田之法如鲁作丘甲一般子寛告之子产拒子寛之言甚峻推原子产为政此一段事盖自有说郑小国也中立乎晋楚强国之间前後数年从晋不从楚从楚则不从晋不过但供一边贡赋而已则小国尚可支持到楚灵王方无道晋平公衰弱又不能与之校郑以蕞尔之小国事两霸主朝廷贡赋与平时所贡之物已添了一倍所以子产不得已作丘赋当时其他诸侯亦莫不供两霸主贡赋何故其他诸侯皆能供而不至作丘赋何独郑不能供而作丘赋须是推原子产所以作丘赋之意盖子产为政常欲使郑国整齐有余不使到阙乏地位所以不恤人之谤已而作之大率子产为人必欲要就窄狭中却示其寛裕衰弱中却示其强大子产之规模多是如此是以有得力处有不得力处其他诸国则是到阙乏时逐旋为之子产不肯教国中有困乏之患於是寜甘心受谤而不顾所以多取於民其弊至於如此故子寛曰作法於凉其弊犹贪作法於贪弊将若之何寛之言天下之至言也大抵士君子要识微虑远有高见远识而能推原存亡之所以然方谓之通逹国体若不能如此只随事上看必学有所未至也子寛见子产不从遂知国氏先亡又知蔡及曹滕无礼而先亡又知郑无法而先卫亡可谓能推原得数百年存亡兴衰之迹者其识甚远其见甚明惜乎子产不能听也

公如晋自郊劳至於赠贿无失礼【五年】

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赠贿无失礼者女叔齐谓鲁侯焉知礼夫自郊劳至赠贿皆无违何故谓之不知礼观女叔齐之言谓是仪也非礼也礼与仪本非二事凡周旋上下俯仰揖逊之际无非至理之所在到得後世析而观之仪自仪礼自礼至有以仪为非礼女叔齐不特辨鲁侯仪礼之分乃所以深警晋平公不知礼之本平公之时六卿方强何异鲁三家有女叔齐叔向不能用何异有子家覊不能用是鲁晋当时皆不知礼之本矣方从事虚文而不能於实事上理会此女叔齐所以深警动他盖周之衰大抵皆徇末忘本从事於末而不知本实寓於此也故林放问礼之本夫子曰大哉问是当时皆不知其本惟林放独知而能问然夫子又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当时皆从事於钟鼓王帛之末而不知钟鼓玉帛者固有本末存焉今须看得礼乐固不在於玉帛钟鼓而亦不在於玉帛钟鼓之外使圣人有作虽不徒徇乎末而所以为本者又岂在於钟鼓玉帛之外哉学者不可缘女叔齐之言遂分仪与礼为两事使昭公果知郊劳赠贿之为礼而能立礼之本则三家决不至於盛而鲁亦未至遽弱也

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六年】

子产铸刑书叔向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又曰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於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货赂并行子产不从大抵古者象以典刑示五刑之大法而已其条目轻重浅深生杀一切付之以人未尝立为定法民之有罪者随其事而权其轻重故不得乘吾隙以投其奸後世立法纎悉曲折尽着於此便起人争心奸人得以执其法以取必於上所以叔向言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徵於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盖三代之治略示大纲才略示大纲刑便无定所以人心常警动敬戒而不敢犯当子产未铸刑书民但知有五刑而不知有五刑条目故民犹有敬戒之心及刑书既铸民皆可以便已自营执上之法而取必於上开人伪心尧舜立法之意都失了盖子产只要目前整齐不为後计正缘他规模如此但要无一法之可议一事之可指而不知流弊於後世亦是不曾讲学之过然以作田赋铸刑书二者观之方其作田赋浑罕谏之曰作法於凉其弊犹贪作法於贪弊将若何则不可以无法其铸刑书也叔向谏之则以为不为刑辟大抵赋之与刑二者之用正相反赋不可使之无定刑不可使之有定盖赋自有中制不可多取一分多则大桀小桀不可少一分少则大貉小貉岂可不定若刑则不可有定盖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人当谨戒及纎悉既着为法则小人执法为奸子产於二事正相反赋不可不守法却变法刑不可定法却作刑书以此知天下事治乱相去正如弈棊当去东处着却去西处着了当去西处着却去东处着了以东为西以西为东则胜负可知当时子产能以作田赋之心用之於铸刑书必不使之有定法以铸刑书之心作田赋必不使之无定法

穿封戍为陈公曰城麇不谄【八年】

穿封戍囚郑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襄二十六年】

楚灵王在当时最号强暴无道然当时得以威行於中国虽终於灭亡然飞扬强大尚至於十四年盖灵王虽是无道其间亦有一二件好处且如使穿封戍为陈公曰城麇之役不谄当灵王为王子时与穿封戍争囚郑皇颉戍操戈欲逐王子围是仇雠之人今既即位不惟不报其雠旣灭陈又封之为陈公如此等事正如齐桓公忘射鈎之雠而用管仲晋文公忘斩袪之雠而用寺人披异世一揆此皆与桓文暗合处若是他全是无道时虽凶威恶焰足以凭陵诸侯如何过得十四年惟其间有一二件与贤君暗合处故当时虽以无道行之犹可支持十余年大抵天下之道最不可须臾离如穿封戍事故可取至於申无宇执人於王宫在灵王之虐宜若必诛而无赦今乃寛假慰遣之盖十事中有一二事暗合所以过得十四年故当时虽以凶威虐焰加於天下而不至於亡者由此故也若专凶焰暴虐以无道行之只如州吁数月便亡大抵暴不可恃若专以无道必不能久历考篡弑之人粗能支持皆出於此後世之君却谓天道难知而不知天道本不难知也

 

 

左氏传说卷十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参读礼志疑卷下·汪绂
  卷十一·李明复
  提要·齐履谦
  问田·韩非
  辨虛妄分別·欧阳竟无
  序·王引之
  卷三·王引之
  卷九十三·佚名
  解深品第五十四·佚名
  卷九·佚名
  贤护分三昧行品第二·佚名
  宣讲佛教对于人生之关系·太虚
  卷第十三·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 志七十五·赵尔巽

      ◎乐七   △乐章五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歌辞   巡幸铙歌大乐二十八章乾隆七年定。   大清朝第一 大清朝,景运隆。肇兴俄朵,奄有大东。鹊衔果,神灵首出;壹戎衣,龙起云从。一解雷动奏肤功,举松山,拔杏山,如卷秋蓬。天开

  • 五帝德第二十三·王肃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言禹汤已下不可胜观乃问上世黄帝将为先生长老难

  • 卷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司马光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玄黓閹茂(壬戌),凡四年。   孝哀皇帝元壽元年(己未、前二年)   春,正月,辛丑朔,詔將軍、中二千石舉明習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鄉侯傅晏為大司馬、衞將軍,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票騎將軍。   是日,日有

  • 卷二百九十四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十一月辛未朔,以翰林學士兼侍讀、知審官西院兼提舉在京諸司庫務許將權發遣開封府,以蘇頌干涉孫純等獄事,且自請罷職故也。尋詔:如頌當參對,特免追攝。免追攝乃癸酉詔,今并書。   新知潤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九·佚名

      大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纪昀

    列传宋 【七十二】○宋七十二宗泽赵鼎张浚【子枃】宗泽赵鼎张浚△宗泽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母刘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翌日而泽生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寘 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鄜延

  • 别集上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陈康伯 鲁国文正公 字长卿信州弋阳人宣和三年中丙科调平江长洲簿改京畿运属为太学正建炎初除勅令所删定官书成赏改秩倅衢州绍兴六年为常博寻江东提举八年为

  • 卷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二乾隆二十六年六月壬申命陞叙解送羊只之防领范时绶等上谕军机大臣曰阿桂奏范时绶由乌鲁木齐送羊一万三千只全抵伊犂办理妥协又恳于办送回空驼只后仍来伊犂効力等语范时绶前因解送

  • 卷二十七下之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下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谷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

  • 萧柳传·脱脱

    萧柳,字徒门,淳钦皇后弟弟阿古只的五世孙。幼时鞠养于伯父萧排押家中,聪慧多智,善于写文章,力大过人。统和年间,叔父萧恒德临终时向皇上荐举他有才能,诏令入宫侍卫。十七年(999),南伐,宋将范庭召布列方阵以待,当时皇弟耶律隆庆

  • 第30章 阳货篇第十七(1)·孔子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

  •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复次善现,我清净即一切智清净。一切智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一切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道相智一切相智清净。道相智一切相智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道相

  • 俱舍论疏 第十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三论。无明何义。自此已下大门第二释十二支名义就中有四。一释无明。二释名色。三释触支。四释受支。自余八支指余文释就初有二。一正释其名。二别证有体。就前文中先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圆晖

      释曰。决断名智。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大文分二。一明诸智差别。二明智所成功德。就明诸智差别中。一明忍智见别。二明十智相殊。三明十智行相。四诸门分别。此下第一。明忍智见差别。论云。前品初说诸

  • 释文纪·梅鼎祚

    四十五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曾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外。释者,我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之简称,后又泛指佛教。本书裒辑历代名僧之文以及诸家之文为释氏而作者。冠以经典

  • 金鳌退食笔记·高士奇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

  • 损斋备忘录·梅纯

    明梅纯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纪事、纂言、知人、格物四类,下卷分说诗、论文、补缺、拾遗、辨疑、刊误六类。其纪事条颇有参考价值。如详记明初随太祖朱元璋渡江者徐达、冯国用等十人之终始、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始

  • 女科百问·齐仲甫

    二卷。宋 ·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