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尚希传

杨尚希,弘农人。

祖父杨真,魏国天水太守。

父亲杨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儿。

十一岁时,请求辞别母亲,到长安学习。

涿郡人卢辩见了他,很惊异,让他到太学学习。

他专心学习,不知疲倦,同学们都很推重他。

北周太祖曾经亲自到太学行尊师之礼,杨尚希当时十八岁。

太祖让他讲《孝经》,其言辞和义理都不错。

太祖很惊奇,赐他姓普六茹,提拔他当国子博士。

累次升迁,到转任舍人。

尚希历仕北周明帝、武帝两代,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位为高都县侯爵,任东京司宪中大夫。

周宣帝时,令杨尚希安抚华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

他到达相州,宣帝去世了,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管舍发丧。

尚希出来对左右说:“蜀公尉迟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将有其他计谋。

我不走,将会遭难。”于是夜里走捷径而逃走。

天亮后,尉迟迥才发现,于是分兵几十骑从驿路追赶他,没赶上,他于是回到京师。

高祖因为杨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又背叛尉迟迥而回来,对他很好。

到尉迟迥屯兵于武陟时,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

不久授尚希司会中大夫。

隋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尚希为度支尚书,晋爵位为公爵。

一年多后,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升任银青光禄大夫。

尚希当时见天下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说:“自从秦国统一天下,罢诸侯,置郡守,汉魏及晋代,邦邑屡屡变动。

我看当今的郡县,两倍多于古代。

有的地无百里,就设了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就由两郡分别管理。

设的官员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

官吏、兵卒几倍于以前,租税一年年减少。

精干的良才,百里难以挑一。

动不动要几万官员,哪里去寻觅?这就是所谓民少官多,十只羊九人放牧。

琴有再弹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现在保存重要的,去掉闲差,合并小郡县,以作大郡县,国家就不会减少赋税,选举也易得贤才。

我冒昧地陈述管见,拜伏于地听您裁处。”高祖看了奏章,奖励他,于是罢天下诸郡。

继而授他为瀛州刺史,没到任,又奉诏巡视淮南。

还京授为兵部尚书。

不久转任礼部尚书,授为上仪同。

杨尚希天性宽厚,加上他学业自通,所以很有名望,被朝廷看重。

皇上那时每天早晨上朝,日头偏西了还不疲倦。

尚希劝他说:“周文王因太忧虑太勤劳而损了陽寿,周武王因安乐而延年益寿。

望陛下抓主要事情,责成宰相。

繁杂之事,不是皇上应该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你是爱我的人。”尚希一向有脚病,皇上对他说:“蒲州出产美酒,足以养病。

委曲你睡在那里治理蒲州。”于是出京任蒲州刺史,并兼管本州的宗团骠骑。

尚希在蒲州,很有仁政,又引氵粪水,建堤防,开稻田几千顷,百姓靠此得利。

开皇十年(590),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谥号叫“平”。

他儿子杨..继承爵禄,后改封为丹水县公爵,官至安定郡丞。

猜你喜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六·佚名
  绥寇纪畧卷十二·吴伟业
  一三七三 浙江巡抚福崧奏查明陆费墀家内书籍等物片·佚名
  明儒言行録卷四·沈佳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目録·佚名
  袁宏传·房玄龄
  斛律光传·李延寿
  薛孤延传·李延寿
  王峻传·欧阳修
  洪咨夔传·脱脱
  闗中奏议巻六·杨一清
  卷九十七·雍正
  卷第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九·吴景旭

      乙集中之上  楚词  天问  朱子辨证曰古今说天问者皆本山海经淮南子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皆縁天问而作  吴旦生曰离骚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縦九辨九歌皆禹乐也天问启棘宾商九辨九歌注棘当作梦商当作天

  • 卷九·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九明 李蔉 编吕本中七首宜章元日东风初解冻桃李巳经春避地逢鸡日伤时感鴈臣湖南驰骑江外践边尘憔悴成无用虚烦泪湿巾兵乱后【二首】晚逄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

  • 卷一百二十五·志第七十八·礼二十八等·脱脱

        ◎礼二十八   ○士庶人丧礼 服纪   士庶人丧礼。开宝三年十月,诏开封府:禁丧葬之家不得用道、释威仪及装束异色人物前引。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命翰林学士李昉等重定士庶丧葬制度。昉等奏议曰:"唐大历七

  • 第二十九回 中虏计任福战殁 奉使命富弼辞行·蔡东藩

      却说元昊欲寇延州,先遣人通款范雍,诈言两不相犯。雍信为真言,毫不设备。那元昊竟轻师潜出,攻破金明寨,执都监李士彬父子,直抵延州城下。雍始着急起来,飞召在外将士,还援延州。于是鄜、延副总管刘平、石元孙,自庆州驰援,都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三·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文忠烈公彦博传实録绍圣四年四月丁已降授太子少保潞国公致仕文彦博薨彦博字寛夫汾州介休人父洎赠太师韩国公彦博天圣五年中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济州翼城并州榆次县改太常博士通判兖州景佑四年御史中丞张观

  •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古代天文著作凡二十一家,多达四百五十卷,但是到了著录《隋书·经籍志》的唐代,大约全都失传了,今知年代较古远的天文著作如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经》、《

  • 顾荣传·房玄龄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县人,为江南显族。祖父顾雍,在吴时任丞相。父顾穆,官宜都太守。顾荣精明开朗,弱冠之年便出仕为官,在孙吴朝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国灭亡后,和陆机、陆云兄弟一同到洛陽,当时人称之为“三俊”。援例拜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五·允禄

    八旗都统等议覆防副都统祖秉衡奏称伏查定例八旗闲散人丁三年编审一次凡身材至五尺者添注册内已故者分析裁汰但歴年乆逺佐领等官均视为泛常随意去留不无遗漏错误之处仰请嗣后遇编审人丁年分各佐领造具户口册籍务令开写

  • 卷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六学校志三八旗官学下【谨案此卷专志助教教习选补之事】顺治二年定酌取京省生员为八旗子弟伴读每名月给米二斛以资赡养三年之内果教习子弟有成国子监咨行吏部叙用十二年覆准撤囘八旗教

  • 第七章 4·辜鸿铭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天如也。辜讲但是尽管孔子上面说过那些话,他在闲暇的时候,总能保持平静安详、高高兴兴。

  • 卷一百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七哀公元年考异足利本传逢滑当公而进滑作猾 暴骨如莽谨按足利本后人记云异本莽上有草字 亲廵其孤寡而共其乏困无上其字 冬十一月晋赵鞅

  • 卷四百五·佚名

    △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四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引发宿住随念智证通。佛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宿住随念智证通。能如实念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有情诸宿住事。所谓随念。若自若他。一心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七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七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刘宝学(彦修)即日烝溽。不审燕处悠然。放旷自如。无诸魔挠否。日用四威仪内。与狗子无佛性话一如否。于动静二边能不分别否。梦与觉合

  • 沙弥威仪·佚名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已受沙弥十戒。为贤者道人。次教之当用。渐积从小起。当知威仪施行。应当知和上几岁三师名字。当教识知初受戒时岁日月数。当知事和上有几事。亦当知随事阿阇梨有几事。亦当知给杨枝澡水有几事。

  • 春雨杂述·解缙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

  • 田家五行·娄元礼

    古代占候书。元娄元礼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正月到十二月类;中卷为天文、地理、草木、鸟兽、昆虫等类;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书中不少谚语颇具实用价值,但有些只以阴阳

  • 保德州志·王克昌

    山西地方志。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保德州志》康熙四十九年 (1710)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首有序文、凡例、姓氏、地图、原序跋,为: 卷一因革: 建置、星野、疆域、城垣、公署、学校、街衢、都里、坊表、市集、津梁、冢

  • 明报应论·慧远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