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希传
杨尚希,弘农人。
祖父杨真,魏国天水太守。
父亲杨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儿。
十一岁时,请求辞别母亲,到长安学习。
涿郡人卢辩见了他,很惊异,让他到太学学习。
他专心学习,不知疲倦,同学们都很推重他。
北周太祖曾经亲自到太学行尊师之礼,杨尚希当时十八岁。
太祖让他讲《孝经》,其言辞和义理都不错。
太祖很惊奇,赐他姓普六茹,提拔他当国子博士。
累次升迁,到转任舍人。
尚希历仕北周明帝、武帝两代,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位为高都县侯爵,任东京司宪中大夫。
周宣帝时,令杨尚希安抚华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
他到达相州,宣帝去世了,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管舍发丧。
尚希出来对左右说:“蜀公尉迟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将有其他计谋。
我不走,将会遭难。”于是夜里走捷径而逃走。
天亮后,尉迟迥才发现,于是分兵几十骑从驿路追赶他,没赶上,他于是回到京师。
高祖因为杨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又背叛尉迟迥而回来,对他很好。
到尉迟迥屯兵于武陟时,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
不久授尚希司会中大夫。
隋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尚希为度支尚书,晋爵位为公爵。
一年多后,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升任银青光禄大夫。
尚希当时见天下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说:“自从秦国统一天下,罢诸侯,置郡守,汉魏及晋代,邦邑屡屡变动。
我看当今的郡县,两倍多于古代。
有的地无百里,就设了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就由两郡分别管理。
设的官员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
官吏、兵卒几倍于以前,租税一年年减少。
精干的良才,百里难以挑一。
动不动要几万官员,哪里去寻觅?这就是所谓民少官多,十只羊九人放牧。
琴有再弹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现在保存重要的,去掉闲差,合并小郡县,以作大郡县,国家就不会减少赋税,选举也易得贤才。
我冒昧地陈述管见,拜伏于地听您裁处。”高祖看了奏章,奖励他,于是罢天下诸郡。
继而授他为瀛州刺史,没到任,又奉诏巡视淮南。
还京授为兵部尚书。
不久转任礼部尚书,授为上仪同。
杨尚希天性宽厚,加上他学业自通,所以很有名望,被朝廷看重。
皇上那时每天早晨上朝,日头偏西了还不疲倦。
尚希劝他说:“周文王因太忧虑太勤劳而损了陽寿,周武王因安乐而延年益寿。
望陛下抓主要事情,责成宰相。
繁杂之事,不是皇上应该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你是爱我的人。”尚希一向有脚病,皇上对他说:“蒲州出产美酒,足以养病。
委曲你睡在那里治理蒲州。”于是出京任蒲州刺史,并兼管本州的宗团骠骑。
尚希在蒲州,很有仁政,又引氵粪水,建堤防,开稻田几千顷,百姓靠此得利。
开皇十年(590),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谥号叫“平”。
他儿子杨..继承爵禄,后改封为丹水县公爵,官至安定郡丞。
猜你喜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六·佚名 绥寇纪畧卷十二·吴伟业 一三七三 浙江巡抚福崧奏查明陆费墀家内书籍等物片·佚名 明儒言行録卷四·沈佳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目録·佚名 袁宏传·房玄龄 斛律光传·李延寿 薛孤延传·李延寿 王峻传·欧阳修 洪咨夔传·脱脱 闗中奏议巻六·杨一清 卷九十七·雍正 卷第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