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一百八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闵宗儒[*(闵) *(闵)思平*(闵) *(闵)霁]。

○闵宗儒平章事令谟玄孙也。 年甫十一选为王子始阳府学友十九调淸道监务。 郡多大姓号难治宗儒不受请谒绳之以法以最闻。 秩满补都兵马录事兪千遇 时为都兵马使见而奇之妻以女未几籍内侍。 忠烈时累迁三司右尹转判通礼门事拜密直知申事知典理监察司事进密直副使改铨曹尙书崇福馆使复为密直副使刑曹判书寻罢。 久之起为典法判书权授判密直司事监察大夫遥授赞成事。 忠宣元年以重大匡佥议赞成事判选部事致仕。 忠肃六年封福兴君八年革异姓封君者宗儒例罢复以赞成事致仕。 明年王留元未归权汉功等怨王欲请立渖王上书中书省聚党逼百官署名人皆畏势迎合或有诡避者有人持纸讽署名宗儒叱曰: "臣为君隐直在其中至如欺罔是可忍耶吾虽老不为若卖。" 遂 之其人 而退。 十一年卒年八十谥忠顺。 天资庄重美风度明识典故优于吏干不妄交游笃于宗族未尝干谒公退便杜门谢客 扫庭堂净如也。 性好马闻人有良马必购致之每系堂下朝夕爱赏晩年喜丝竹广植花卉以声伎自娱。 子  。

○ 字乐全生而姿相不凡外王父兪千遇见而奇之曰: "儿他日必贵。" 姨夫故相金 闻其言养于家。 国俗幼必从僧习句读有面首者僧俗皆奉之号曰仙郞聚徒或至千百其风起自新罗。  十岁出就僧舍学性敏悟受书旋通其义眉宇如 风仪秀雅见者皆爱之。 忠烈闻之召见宫中目为国仙。 登第补东宫僚属累转佥议注书改秘书郞迁军簿正郞赐银绯以版图正郞兼世子宫门郞赐金紫。 忠宣受禅除秘书少尹。 忠烈复位随例免从忠宣在燕邸凡四年后为罗州牧使及忠宣袭位召为典仪副令改选部议郞知制敎升密直承旨兼司宪执义寻以平壤尹罢。 闲居又四年赐俸禄如旧。 忠肃卽位授选部典书宝文阁提学。 明年拜密直副使又为大司宪如元贺正。 时忠宣在都以 旧僚待遇无比后封骊兴君。 忠惠授密直司事进贤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 忠肃后四年卒年六十七谥文顺。 居第置园林每花时召客置酒赋诗以为乐好贤爱士待孤寒晩进尤致情礼。 子思平愉 涣涣自有传。

○思平字坦夫少有器局政丞金伦号知人以女妻之。 学日进试补散员别将不乐武资读书益力。 忠肃朝登第调艺文春秋修撰历艺文应敎成均大司成监察大夫封骊兴君尝从忠定朝于元及卽位以劳拜佥议 理赐输诚秉义 赞功臣号进赞成事商议会议都监事。 恭愍八年卒年六十五谥文温。 性温雅睦亲姻善交游居官处事不为崖异常以诗书自娱所著及庵集行于世。

○ 登第忠惠时累迁左司议大夫。 忠定初拜密直代言。 恭愍朝封骊兴君。 辛禑三年卒为人严正无私一循绳矩。 子霁亮开。

○霁字仲晦性温仁淸简不喜华侈好读书一览辄记长于史学。 恭愍朝年十九登第补国子直学选为春秋检阅稍迁典理正郞知制敎历成均司艺典校副令。 辛禑时官累判典仪事出知春州事有惠政召还判少府寺事再迁典工礼仪判书。 辛昌时拜开城尹商议密直司事。 恭让元年除艺文馆提学转签书密直司事礼曹判书。 霁自少以知礼闻故及升枢府常兼礼曹又恶异端* {淫}祀使工图仆隶制 嗾犬逐僧巫状于壁观之一日王御经筵谓霁曰: "闻礼曹定服色省减佛事然乎 " 对曰: "服色欲禁异土之物佛事春秋藏经外当悉罢之。" 王曰: "不贵异物实是美德予亦衣 布若佛事先王所为予何敢擅罢 " 复拜开城尹出为汉阳府尹自此以后入

本朝。

金之淑[(金)仁沇]。

○金之淑化平府人父炼美风仪习容止 事无断而人称为长者官至 知政事。 之淑元宗朝为将军三别抄之乱陷贼中无计得脱自投海随波出没贼以小艇追及取之。 至珍岛将斩以徇承化侯温救解之。 使当一面之淑密以贼状再达于官军及珍岛败王嘉其忠义赏以官。 忠烈朝累迁密直司事以判三司事如元贺圣节交趾人先入陈庭实。 之淑奏曰: "我国虽小自太祖奋义之初首先臣服兄弟有盟甥舅有亲愿先设币陈贺。" 帝从之赐坐诸侯王列之淑礼貌详闲观者美之。 历佥议 理同知光政院事 知机务寻改评理升赞成事判监察司事。 时阔里吉思为行省平章凡奴婢其父母一良者欲听为良宰相莫有止之者之淑谓曰: "世祖皇帝尝遣帖帖兀来监国有赵石奇者诉良帖帖兀欲用上国法事闻。 世祖诏从本国旧俗此例具在不可变更。" 阔里吉思不敢复言加中赞致仕。 忠宣二年卒年七十三。 性廉洁刚正历仕中外皆有声绩。 子仁瑾仁沇二女以家贫未嫁为尼。

○仁沇忠肃朝为护军时王被 留元仁沇与庆斯万等请王还国潘王暠之党恶之囚巡军。 后拜知申事寻除密直副使又加赞成事。 王薨与征东省员外韩帖木儿不花前郞将卢英瑞等如元请忠惠袭位及元囚忠惠于刑部乃与金伦等系于狱忠惠还国录功为一等封光山君。 忠穆为元子在元以师傅朴仁干卒手书招仁沇及府院君金永旽咸阳君朴忠佐等入侍宰枢不许故未赴。 恭愍卽位追念侍从功赠谥录子孙。 子元命续命自有传。

郑 。

○郑 字去非初名贤佐草溪人弘文公倍杰七世孙也。 元宗末擢魁科调全州司录。 忠烈朝累迁吏兵二部摠郞历宰三州皆有声绩。 后为右常侍知内旨王以 正直命管斋醮都监。 忠宣时以佥议评理致仕屛浮华日以阅释典持戒为事卒年七十五。 子光祖光緖光度光祖子 。  字孟淳官至判开城封八川君为人精晓音律且以知礼闻后进皆就学焉谥良献。

李混。

○李混字去华一字太初全义县人。 元宗朝年十七登第调广州 军入补国学学正。 忠烈时累历佥议舍人右副承旨升副知密直司事文翰学士承旨加同知司事。 王尝欲籍耽罗民户隶内库混极言不可王不悦时近幸多奉使扰民都堂言: "西北界人性暴悍不可以内旨扰之。 自今宜下都评议司司牒都指挥使亦可办事。 驿吏逃散寔由传遽之繁宜遣使整理。 近以内旨出使者相继民受其弊宜经都评议司给驿然后行。" 近幸者疾之诉于王王怒命巡马官执堂吏李纡讯其倡议者纡曰: "此事皆我所为。" 王益怒命万户高宗秀必欲得情痛加榜掠纡诬服指混下混狱遂罢。 起知密直司事世子元宾升密直司使铨曹判书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寻罢。 复起判密直司事又罢。 王谓左右曰: "人臣之节渐不如旧。 昔李混尹珤主铨选寡人欲以混弟子和为行首混辞曰: '殿下不以臣为不肖待罪铨曹。 臣弟为行首则人谓臣何 ' 又以珤子安庇为权务珤亦曰: '臣子年少臣又掌铨选不敢受。' 皆固辞再三。 今之主铨选者先以美官授亲戚不令寡人知之 敢辞乎此所以廉耻日丧世道日降也。" 王惟绍宋邦英旣诛忠宣得专国政以混为佥议侍郞赞成事俄改中护。

忠宣在元以贺正使召之至则与议选法更定官制。 于是密直重房内侍三官五军皆罢失职者多怨之。 混与崔钧金元具权准赍忠宣所定官制及批判还自元时宰枢会慈云寺有人投匿名书云: "中护李混诣沈阳王所议选法升擢二子其余所举多亲戚故旧。 诬上行私不宜任用。" 混大 及忠宣还国事皆令艺文馆申奏故拜混大词伯加壁上三韩未几为淑妃所 贬淮州牧使又贬礼州牧使召还拜佥议政丞致仕。 混性宽厚尝与郑 尹珤在政房相推致一日语曰: "吾辈交欢久 相告以过 " 混谓* { }曰: "人谓君巧。" 又谓珤曰: "人谓君好自尊宜改之。"  乃谓混曰: "人谓君不廉然乎 " 混久典铨选性且不廉故其家富务* 散喜宾客好琴碁置别业于城南号曰福山庄数往来。 卒年六十一谥文庄。 诗文淸便长短句若干篇行于世。 尝贬宁海得海浮査制为舞鼓至今传于乐府。 子异少颖悟登第任至成均乐正先卒无子。

崔诚之[*(崔)文度]。

○崔诚之字纯夫凡五易名阜 琇实诚之平章事甫淳四世孙也父毗一官至赞成事。 诚之未弱冠登第管记 林入补史翰。 选为春宫属从忠宣如元执政畏恶忠宣百计诱之使去诚之笑曰: "穷达在天 于利非士也。" 忠宣定内乱拥立武宗诚之居左右多所赞襄拜知监察司事。 奉策命还国忠烈喜赐衣一袭银三斤。 及忠烈薨忠宣自元奔丧率百官肄卽位仪赐诚之 带常与权汉功等召见无时及葬庆陵。 诚之时为执义旧例中丞署名封玄宫俗传封陵者不吉是日执义李彦 辞王命诚之押封且曰: "前程不在我乎 " 骤迁同知密直司事大司宪转佥议评理进赞成事赐推诚亮节功臣号封光阳君。

忠肃七年元流忠宣于吐蕃撒思结之地去京师万五千里时诚之从忠宣在元逃匿不见唯直宝文阁朴仁干大护军张元祉等十八人从至流所。 时人以为诚之大臣也主辱忘恩全身引避君臣之义扫地矣。 时国人分党相诉朝廷议立省比内地诚之与金廷美李齐贤等献书都省陈说利害其议遂寝渖王暠党* 国家得失将言于朝廷诚之不肯署名主谋者同坐府中令录事请署诚之 声曰: "吾尝备位宰相佥录欲相* {胁}耶。" 众沮丧十一年上书乞退以光阳君家居畜声妓召宾客淸谈雅笑不问人*闲事居七年卒年六十六谥文简官 葬事。 性刚直不妄语书法楷正诗 籍可喜尤邃阴阳推步法。 忠宣留元见太史院精历数赐诚之内帑金百斤求师受业尽得授时历术东还遂传其学至今遵用之。

○子文度字羲民以世家子宿卫元朝。 乐观濂洛性理之书事亲孝性温良人未尝见其卒怒而遽喜官至佥议 理谥良敬。 子思俭。

蔡洪哲。

○蔡洪哲字无闷平康县人。 忠烈朝登第补膺善府录事稍迁通礼门祗候出守长兴府有惠政。 已而 官闲居凡十四年自号中庵居士以浮屠禅旨琴书剂和为日用。 忠宣素知其名及卽位将大用强起之除司医副正骤升密直副使由前祗候八迁为相士林荣之又加知司事。 忠肃元年始正经界量田制赋洪哲为五道巡访计定使。 明年升佥议评理转三司使寻迁赞成事巡访一年五道田籍粗毕然新旧贡赋多不均民不聊生。 性又贪 喜营私多取民田遂致巨富。 王虽不直其所为以有宠忠宣且与权汉功崔诚之善故未敢发。 至五年欲厘正之分遣台官竟无* {纠}举者。

七年拜重大匡平康君。 子河中仕元秩五品以恩授洪哲奉议大夫*大常礼仪院判官骁骑尉大兴县子。 忠肃复位起为赞成事时两府以行邸用度不足科* {敛}文武官布抽索富人财理问郞中蒋伯祥谓洪哲曰: "君为老相强* {敛}民财何也 " 洪哲曰: "非吾过也。 今王在燕邸多所须用有旨征钱府藏虚竭不能* {支}用不* {敛}何为 " 改封顺天君进三重大匡赐纯诚辅翊赞化功臣号命洪哲及安珪掌试梁载者王之嬖幸也操弄政柄士大夫多出其门载以李润属洪哲曰: "走马看锦恐迷日五色。" 洪哲果取之。 王赐洪哲苎布五十匹珪玉带五综布六百匹。 忠惠后元年卒年七十九。 为人精巧于文章技艺皆尽其能尤好释敎尝于第北构 檀园常养禅僧又施药国人多赖之呼为活人堂。 忠宣尝幸其园施白金三十斤又于第南作堂号中和。 时邀永嘉君权溥以下国老八人为耆英会制'紫霞洞新曲'今乐府有谱。 初金方庆鎭北界悦龙冈官婢生一女洪哲娶之生河中河老河中别传。

金怡。

○金怡字悦心一字隐之福州春阳县人初名之 后改廷美忠宣王赐名怡。 初母梦天烂赤日轮带赤晕入怀中因有身。 怡生而貌魁梧早有大志。 安珦尝见之曰: "后当贵。" 年十余为都评议司 吏事虽鄙不惮识者异之。 忠烈十四年怡年二十四偶宿华藏寺梦王御正殿群臣拥卫祥云掩苒王唱一句云: "靑云紫气知仙阁。" 怡 云: "绿发淸谈是贵人。" 王嘉叹解衣衣之以此预知贵显之兆。 是年调长兴府 。 十六年哈丹入寇国家令州县据险自保禁民出耕令出咸惧怡谓按廉姜就曰: "天兵制此小丑如 上肉耳何能到边郡。 且食为民天耕种有时时不可失请出耕。" 就曰: "如违令被谴何 " 怡退而叹曰: "一夫不耕天下受饥从令不耕则饿死者众不从而耕则受罪者我也。" 令民出耕。 贼果至燕 而灭他郡皆未获唯此府大熟远近赖之。 十八年秩满召入内侍。

忠宣受禅寻递位以前王在元见 于王资用不继欲卖宝带怡曰: "世宝不可轻 。" 遂贷钱以供顿。 三十年柳淸臣朴景亮等欲专国柄 忠宣言: "本国都佥议使司世祖皇帝已升为二品且赐印以宠之。 今其官亦受帝命除拜之与朝廷为一朝廷大臣不敢凌蔑是国家万全之策。" 忠宣深然之将表闻大宁君崔有 密语怡曰: "若从二人言东国之业已矣。 政令自中国出几何不为其所幷也。" 怡乘*闲具陈忠宣乃止。 后王与忠宣俱在元王听群小 欲废忠宣以瑞兴侯琠为子又以忠宣公主改嫁琠两王之臣角立相倾怡惧祸将起密取忠宣受封诏册潜带腰*闲以他纸纳空宣匣中缄封如故居数日宣匣果为人所窃忠宣大惊怡密言曰: "臣恐不虞之变尝取匣中书藏之请勿惊。" 月余群小计垂成怡出所佩册命以验之事遂寝累迁版图正郞。

三十四年王薨忠宣复位还国初忠宣在元资用阙乏众议以为就富豪借钱令本国偿之怡曰: "本国素无蓄积近因父王赴都府藏 尽且* {敛}民*闲公私俱 。 今官自称贷而欲令民偿之如小民何 " 从之。 授民部议郞试内府令兼缮工副令都津长充开城少尹兼 储广兴仓义盈库济用司事凡钱谷出纳皆委怡。 元年转司宪执义升右副承旨。 明年进密直副使。 五年王在元杖流金深李思温于临 疑怡党于深等使赞成事权汉功等来鞫怡及其子护军文贵于巡军贬怡为机张监务流文贵于合浦籍其家。

忠肃受禅拜同知密直司事转佥议评理赐输诚保节功臣号懿妃薨于元丧具未备怡烧骨纳函棺身自 之每当朔望备羊酒亲奠终三年。 后王欲仍 大都西山怡以百计止之不得货术士以诡辞谕王曰: "安 本国无后祸。" 王从之还葬衍陵。 五年王遣司宪持平张元组于西北面问民疾苦元组才劣未有发摘独举怡横* {敛}皮弊事忠宣闻之以怡方扈从流元组引月岛。 七年加赞成事庆山君。 八年以连权汉功蔡洪哲等系于巡军寻释之。 时柳淸臣吴潜等谋立渖王暠会英宗崩泰定帝登极淸臣等未遂其谋。 又请立行省罢国号帝然之遣平章政事阔儿察中书怯烈等于本国忠宣还自吐蕃闻之对怡叹曰: "我祖统三为一立高丽号于今四百有余年。 我忠宪王首先归顺忠敬王亲朝钓鱼山又谒世祖皇帝于 梁蒙赐玉带父忠烈王为驸马世承帝眷为天下诸国荣观。 何不幸及我以二三奸臣之谋遂坠我祖业乎祖宗何辜 " 不复血食因泣下谓怡曰: "复高丽号卿有之。 昔皇庆初叛臣之裔洪重喜等诉于帝立行省削国号。 卿历奏祖宗臣服之功奉帝旨遂罢行省。 今又宜尽力图之。" 怡乃与崔诚之李齐贤等上书都堂为陈利害都堂从之。 复拜赞成事十三年升佥议政丞。 明年改中赞加赐推忠保节同德功臣号图形功臣堂赐田及臧获。 卒年六十三谥匡定。 性豁达有长者风久从忠宣有负 之劳终始一节。 子文贵忠惠初以密直使掌铨注上护军朴连白王曰: "近日铨注不公。" 王命收还批判果有改注者乃杖流文贵于加罗山防御所。

李仁琪。

○李仁琪 林人性宽厚美风仪习礼度以武勇显为护军。 疾重房诸将 势使气抗辱之诸将诉忠宣忠宣虽直仁琪以诸将皆上国妇寺党不得已削仁琪职。 未几超授知 部事俄迁判中门事。 忠肃三年卒。

洪彬。

○洪彬字文野南阳人其先世居燕。 彬宿卫内庭积其劳以长官荐授大都路覇州同知历松江府判官都水监经历*大常礼仪院经历。 忠肃被谗留元彬为王出死力讼其屈而别白之及王复位东还彬从之王念彬功将留之奏授征东省理问所官拜都佥议赞成事判军簿事。 忠肃薨遗命彬权征东省事时曹 作乱率彬及省官等袭忠惠宫 败死余党皆系巡军独宥彬及省官。 元听 党诉遣使执忠惠及彬等以归囚王于刑部又械彬等于狱使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宗正府翰林院噪声之。 忠惠不能自明事殆矣。 彬曰: " 王之奴奴而欲 其主王法所不赦王罪当从末 。 彬以先王遗命权行省事事干邦宪者彬实当之。 王不当坐。" 辞气慷忾人皆为彬危之彬曰: "吾王之子吾不直之何以见先王地下乎 " 王复位策勋为一等封唐城君开府。 仍奏彬为行省郞中王被执如元彬与德成君奇辙权征东省与辙蔡河中等封内帑。 初代言印 自元将封内帑急驰驲来驲骑至毙。 彬谓 曰: "君之来国人皆谓复正三韩。 今但封府库耶 " 奋袂而出自后托疾不肯视事。

忠穆嗣位有许政者中原人也诬彬以为: "印 奉王命来彬举手 然曰: '皇帝使八岁童 国国之安危可知。' 因辞去二日不朝。" 引蔡河中为证事闻。 中书省遣人来鞫之二人言卒  反抵罪彬曰: "吾不可久于此。" 遂如元为兴国路摠管后还国。 恭愍卽位拜右政丞赐推诚翊戴同德 义辅理功臣号封唐城府院君与洪彦博李公遂提调政房顷之辞职。 王遣内人起之彬杜门不出宰枢会其家请之乃出寻又辞。 卒年六十六谥康敬。 子寿山仕至通礼门副使。

曹益淸。

○曹益淸昌宁人。 忠肃朝为中郞将。 忠惠袭位在元政丞郑方吉等交构王父子时益淸自忠惠所来忠肃召谓曰: "王夺吾从臣职何也虽渖王暠为王岂至如此吾欲如元奏帝何如 " 益淸力陈父子相传之法言甚切至忠肃嘉纳之累迁大护军。 与代言尹桓谋去忠惠所狎恶少辈执宋八郞洪庄等囚之 掠甚峻洪庄欲释憾 益淸贬为济州安抚使。 后与李芸奇辙等在元上书中书省极言忠惠贪* {淫}不道请立省以安百姓。 忠定时拜赞成事。 恭愍初益淸家奴买宣城达鲁花赤鲁连祥马及连祥叛诸相议欲起兵捕之益淸独不可曰: "一骑可呼何必起兵 " 有人 云: "益淸受连祥马。" 监察司杖其奴鞫之奴不承监察司又劾益淸行* {淫}祀请罪之王不允。 后拜左政丞封夏城府院君赐纯诚直节同德赞化功臣号。 二年卒谥襄平。 辛禑二年配享恭愍庙庭。

裴廷芝。

○裴廷芝字瑞汉初名公允大丘县人。 甫十岁属禁卫为都知。 元宗十一年还都旧京。 廷芝年十一负 扈从以功补队正。 忠烈时以别将从万户印侯击哈丹于燕岐拔剑跃马所向披靡流矢贯辅车 疮复战  甚众超授中郞将。 侯携以如元帝召见曰: "勇士也。" 赐白金五十两。 后两府举以为忠淸全罗两道察访挫奸猾抚孤独一境安集。 忠宣受禅授护军王谓: "富国莫先于农。" 设典农司有备仓以廷芝干其事。 忠肃五年耽罗贼魁金成等叛以廷芝为存抚使讨之旣还授密直副使。 八年党狱起杖流竹林防护。 其子天庆请以身代不听遂俱窜及还闭门谢病日以琴碁自娱。 明年卒年六十四。 为人于思而 体貌魁梧人皆服武略不知有吏能口不言利家无十金。 子成庆天庆咸庆。

孙守卿。

○孙守卿家世单微。 忠肃时为大护军。 忠惠被征如元守卿侍从有劳录功为一等爵其父母妻子赐田及臧获。 忠穆卽位拜佥议 理进赞成事。 忠穆薨奉忠定如元及卽位封义昌君屡召守卿谢病不就遂封推诚宣力翊戴定远功臣判三司事义昌府院君寻拜都佥议政丞。 本国尝受帝命使臣奉诏来则王出迎余则否丑驴奉御香来申德邻安吉祥等畏威使王出迎守卿为相不能举正。 有僧因讼奴婢辱丑驴亡匿丑驴怒取守卿辞一日丑驴道遇守卿以馆谷之薄欲鞭之守卿走马以免宪司劾以* { }宰被辱时人讥之。 恭愍朝释器之狱起守卿以辞连逮狱寻斩之。

列传卷第二十一。

猜你喜欢
  越绝卷第三·袁康
  卷之五百四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之五十四·佚名
  四十 曹寅奏陈清黄交涨河水甚大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纪昀
  一九五 拾遗己·周作人
  甲申传信卷录十·钱士馨
  延载·周绍良
  《后汉书》简介·范晔
  永安王高浚传·李延寿
  上官昭容传·欧阳修
  卷二十六·乾隆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吕思勉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七 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湘东王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丹阳尹出为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镇西将军侯景反逆遣王僧辩讨诛之遂即位於江陵西魏见伐兵败出降

  • 卷二百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五 杜 范 夏夜云月不明有感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朦胧玉盘质髣髴劈絮中琼宇本莹彻一髪不可容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谁能召风伯扫氛有余功中天悬清光娟娟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戌。冬十月。甲子朔。享太庙。遣公额尔克戴青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六年时宪历  ○改授户部郎中田六善、为江南道监察御史。季振宜、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主事许之

  • 目录·叶盛

    水东日记  (明)叶盛 撰●目录水东日记序卷一正旦冬至节导驾晦庵小学定本王忠毅打得胜鼓徐元玉王通进策奏効各有机会翰林文字润笔土木六科点差记杀马顺等事奏请午朝奏黜寺丞冯必政汉晋唐宋户口数

  • ●辽阳闻见录卷下·顾云

    上元顾云石公 辽阳古幽州地秦汉曰辽东三国曰襄平历据公孙度慕容廆苻秦后魏高句丽及渤海大氏契丹曰东京辽阳金置总管元置行中书省明曰辽东都指挥使司寻置定辽五卫国初克辽渖始居辽继乃迁于渖盖累世战争之地不独唐人十

  • 五、三位姑母·包天笑

      我现在要叙述我家的亲戚了。我祖母育三个女儿,我有三个姑母,上节已经说过了。  我先说我的二姑母,嫁尤氏早死,我不及见了,但这位二姑丈,我是亲炙过的。那个尤家是苏州大族,尤西堂之后,太平之战,他们逃难到上海等处,没有像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三嘉礼皇子昏礼内务府豫劄钦天监诹指昏吉日并列大臣命妇中偕老者奏襄昏事既得防以告于福晋家届期赞礼大臣偕福晋父蟒袍补服诣乾清门东阶下福晋父北面跪赞事大臣西面称有防今以某氏女作

  • 序·李叔同

    当你累到无力,内心深处总是渴望一份安宁与平静,随着这份渴望走下去,我们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精神之家,这个家不在别处,也不是一间屋一座院,它是一种自在静心的感觉,是一种抛开浮华和纷争,回归内心的简单和宁静。生命起始

  • 尚书疏衍卷一·陈第

    明 陈第 撰尚书攷尚书有今文古文今文二十八篇曰尧典曰臯陶谟曰禹贡曰甘誓曰汤誓曰盘庚曰髙宗肜日曰西伯戡黎曰防子曰牧誓曰洪范曰金縢曰大诰曰康诰曰酒诰曰梓材曰召诰曰洛诰曰多士曰无逸曰君奭曰多方曰立政曰顾命曰

  • 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轨仪·佚名

    金刚智奉 诏译曩日释迦如来菩提树下坐大众集会中。时马鸣菩萨前白佛言。欲说我庄严佛法。及为成像末贫穷下贱裸形众生有情衣服。历无数劫行菩萨行。所得大神咒有大威德。色力无比。能于世间行殊胜事。无能碍挂。时即

  • 山海经广注·吴任臣

    地理文献考证。清吴任臣撰。十八卷。图五卷。任臣名志伊,号讬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诸生。康熙中举博学鸿辞,授检讨。著有《周礼大义》、 《十国春秋》等。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康熙六年(1667)

  • 玉烛宝典·杜台卿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采《月令》,触类而广

  • 针灸大成·杨继洲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书中不仅汇辑了各种文献资料,也有作者的学术见解、针灸治法与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

  •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萧衍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

  • 明儒言行录·沈佳

    十二卷,清沈佳著。正录十卷,续录二卷。此书仿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的体例,收入明代儒学家共计二百一十七人,各自征引诸书,述其行事,并间摘语录附之。此书带有明显的崇朱抑王的倾向。“其书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

  • 白话新五代史·欧阳修

    《新五代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嘉祐五年(1060)成书。二百二十五卷。分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唐代二百九十年历史。志表水平与编者史识都很高,但文辞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