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出 拒奸

【高阳台引】〔小生上〕近侍龙颜。长随豹尾。朝朝螭陛持戟。暂赐余闲。高情懒去游逸。金鱼乍解还家乐。掩竹扉车马无迹。卷征袍。卧看黄卷。自消白日。

老夫姓古名洪。本贯京师富平人也。自小武艺精通。豪侠好义。昔日为父报仇。杀人于都市之中。又用奇计脱逃。得免其死。如今年近六旬。见做羽林卫押衙之职。京师人都唤我做古押衙。今日罢朝。闭门高卧。不免取一卷古书。看来消遣。正是暂抛虎略龙韬。且玩萤囊蠹简。〔看书介〕

【前腔】〔末上〕奉恩官钧旨机密。特来求访十年相识。若遂良图。两人富贵不失。〔小生〕忽闻剥啄柴门扣。整衣冠下堂延客。〔合〕正淸闲。相过谈笑。顿消岑寂。

〔见介小生〕金吾因甚光降。〔末〕下官多时不曾拜谒。今日特来。〔小生〕必有缘故。〔末背介〕且住。不要直说。且把几句话儿打动他。〔末〕小生没甚事。今日放假。在家闲坐。不过特与老兄谈论一番。〔小生〕最好。〔末〕不知押衙在此看甚么书。〔小生〕老夫看的是左氏春秋。〔末〕那左传上有一个锄麑。可谓义士。〔小生笑介〕将军何以见得他义处。〔末〕晋灵公恶赵盾强谏。遣刺客锄麑刺之。锄麑见赵盾是正人。不忍下手。就触槐而死。世上谁人不怕死。锄麑为忠义上。视死如归。岂不是个义士。〔小生〕金吾差矣。大凡刺客要识人心。以赵盾之贤。晋侯无道。谁不知之。锄麑不与他去便了。直待临下手之时。方才知道。可不枉了一死。

【高阳台序】〔末〕乍感丹心。潜收白刃。肯把忠良残贼。义烈忘身。英名至今如昔。〔小生〕愚客。平生不识人邪正。到其间悔之无及。死孤槐空为怨鬼。有谁怜惜。

〔末〕锄麑旣非义士。那史记上有一荆轲。可谓义士。〔小生笑介〕金吾何以见他义处。〔末〕燕太子丹与秦王有隙。使荆轲刺之。秦王绝袖遶殿而走。荆轲知事不成。倚柱谈笑而死。当时秦王何等威势。荆轲略无惧怯。岂不是个义士。〔小生〕金吾又差了。大凡刺客要识时势。以秦王之强。燕国之弱。纵刺得他。怎肯干休。荆轲不与他去便了。事旣不成。把燕国指日而亡。可不枉了一死。

【前腔】〔末〕感激。计就牢龙。身探穴虎。精感长虹贯日。谈笑捐生。祖龙为君褫魄。〔小生〕狂客。何如早谢当年宠。事无成枉劳心力。死秦庭分明儿戏。自倾燕国。

〔末〕荆轲不是义士么。〔小生〕也不足为义。〔末〕承教。承教。这两个古人之事。不必说了。请问押衙。刺客的事。你干得么。〔小生〕这个何难。老夫少年也曾为父报仇来。〔末〕假如今日有个贵人抬举你。他着你去刺一个人。出一口气。你去也不去。〔小生〕果然待得我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怎的不去。〔末〕押衙。我方才见你是个义重之人。敢以实吿。这里没人么。〔小生〕但说不妨。〔末〕卽今当朝大丞相。有一个仇人。痛恨入骨。特使下官寻访刺客。刺得他的。陛官三级。尝赐千金。下官知押衙谋勇。一力举荐。押衙肯去。和下官带挈富贵。〔小生〕大丞相是谁。〔末〕是卢??相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家最喜欢的。〔小生〕他和谁有仇。〔末〕他与户部尙书刘震。切齿之怨。〔小生怒介〕呸。你不说那蓝而鬼也罢。说着那蓝而鬼。毛骨都悚。恨不截此佞臣之头。却教我替他伤害善人。古押衙是个好男子。不为此狗彘之事。〔末〕押衙休迷执。

【前腔】相国。久慕高风。欲求耻雪。特聘君为刺客。虎略龙韬。施展正在今日。〔小生〕一身武艺。不替小人出力。不去。不去。〔末〕休执。邯郸年少轻人命。问谁贤与谁奸慝。大丈夫已逢靑眼。早沽白璧。【前腔】〔小生〕刚直。义胆如天。豪情葢世。孤怀一点忠赤。肯助邪谋。忍把无辜残贼。〔末〕好笑。有这等英雄。推做甚么。好个不爽利的荆轲。〔小生〕淸白。腰间七首光如雪。不染他忠良血迹。〔末〕丞相自当重赏。〔小生〕便封九鼎三公。等闲视同一掷。

〔末拜介〕十载交游浑未识。一番高论始知心。元来押衙乃天下正直丈夫。因卢??奸邪。不肯替他行刺。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荆轲锄麑。何足道哉。下官一时唐突。万乞恕罪。〔小生〕量老夫何足挂齿。〔末〕下官也不去回话了。由他自处。

【尾】从今方见君心直。从今不上奸人宅。远害全身为上策。

〔小生〕不作奸臣用。〔末〕高风千古钦。〔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末下小生吊场〕自古道将相不和。国有大祸。我想今日卢??那厮。因一人违忤。便要用心害他。眞个是盗贼所为。卽今内有奸臣弄权。外有骄将悍卒。民穷财尽。天下不日将乱。罢罢。老夫做甚么官。不如向富平山中。逍遥自在。免得他日死于乱兵之手。〔解衣介〕

【北后庭花煞】解下惹闲愁靑锦袍。〔除帽介〕除下起飞灾乌纱帽。只为虚飘飘凌烟阁。送上那颤巍巍跨海桥。算到了是非窠。玉殿高。不如安乐窝。茅屋好。每日价。对明月。吹洞箫。弄春风。醉碧桃。向山中。睡得牢。喜人间。事不到。龙争虎斗都休料。床头留得琴樽在。门外由他雨雪飘。只落得无烦恼。免受他尘埃缚住。一任我云海逍遥。

功名误我未言归。

今日除头早拂衣。

且玩山中泉与石。

不争人世是和非。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二·彭定求
  全闽诗话卷十·郑方坤
  第十一出 赚婚·李渔
  第二十二章 严公寃对·屠隆
  第一齣~第十齣·顾大典
  第二十一齣~第二十九齣·王錂
  第二十五出 闻讣·姚茂良
  第一折·李文蔚
  二妙集卷第四·段克己
  卷232 ·佚名
  卷七·梅鼎祚
  卷十一·康熙
  度曲须知·沈宠绥
  双溪集巻二·杭淮
  《黄楼赋并叙》原文·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二出 吴刎·梁辰鱼

    【菊花新】〔净小外同上净〕当年战胜气何豪。霸业谁知一旦消。〔小外〕奔走到荒郊。不辨前途昏晓。〔净〕王孙大夫。我被越兵追赶。直到此间。前日遣伯嚭去请行成。怎么这时候还不见他回报。〔小外〕主公差矣。伯嚭

  • ●波外乐章卷一·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河满子尽日红罗斗帐,香囊四角低垂。楼上阑干楼下水,不知何处相思。却爱宫黄山额,羡他长映修眉。其二帐里屏间山枕,珑玲裹就瑶圅。曲曲阑干云水外,朝来过尽征帆。却爱相思红泪,羡他长浸单衫。花犯 城西见

  • 国秀集卷中·芮挺章

    (唐)芮挺章 编○郭良【二首】题李将军山亭凤辖将军位龙门司隶家衣冠为隐逸山水作繁华径出重林草池摇两岸花谁知贵公第亭院有烟霞早行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

  • 沧浪集钞·吴之振

    苏舜钦感兴三首后寝藏衣冠,前庙宅神主。吾闻诸礼经,此制出中古。秦嬴食先法,乃复祭于墓。汉衣以月游,于道盖无取。宣帝尊祖庙,失制遍九土。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魏帝乐铜台,遗令置歌舞。昏嗣竟从之,此事狂夫阻。唐制益纷华

  •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八杜甫伤春五首【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巳收宫阙】天下兵虽满春光【一作青春】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羣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一

  • 金花女烧夜香·佚名

    【引】(旦)想着龙溪时,半夜中,落水去死。双人□散都不见,感蒙天地怜恤危迫,慈悲救济。 (原缺两叶四面) 且掠愁怨放一边,宽心守选待几时,双人相随来赴试,我今在只娘在值,死底求生,十朋夫妻会命再○。娘子我共你亦不减许古人恩义。正

  • 仇远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仇远(1247-?)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间与白挺同以诗名,人谓之仇白。张雨、张翥、莫维贤皆出其门。宋亡后,《乐府补题》及月泉吟社皆有其诗词。大德九年(1305),为溧阳州学教授。方回《桐江续集》

  • 孟郊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

  •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庚申命给事中惠世扬御史薛贞巡视 陵工○锦衣卫题本卫监候犯人奉 遗诏悉送法司查审释放报闻○户部题新饷一事物力竭天下而安危系辽左非以专官总理之不可若新旧二饷并收一库在今日亦觉未便盖旧库止税饷四百余万今又益

  • 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周作人

    我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初到北大,及至民国十六年暑假,已经十足十年了,恰巧张作霖称大元帅,将北大取消,改为京师大学,于是我们遂不得不与北京大学暂时脱离关系了。但是大元帅的寿命也不久长,不到一年光景,情形就很不像样,只能退回

  •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班固

    (张耳,陈余)【原文】张耳,大梁人也,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案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为请决,嫁之。女家厚奉给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为外黄令。陈馀,亦大梁人,好儒术。游

  • 刘守光传·欧阳修

    刘守光,深州乐寿人。他的父亲仁恭是幽州李可举部下,能挖地道攻城,军中称他“刘窟头”。因小功升为军校。仁恭为人勇敢,喜欢说大话。可举死,儿子匡威讨厌他的为人,不想叫他在军中任职,徙为瀛州景城县令。瀛州军内乱,杀刺史,仁恭

  • 张弘范传·宋濂

    张弘范,字仲畴,张柔之第九子。善于骑马使枪,又颇能写诗做歌。二十岁时,兄弘略任顺天路总管,去寿阳行都报告一年内本路户口、田地和赋税征收等政事,弘范代行兄之职务,吏民都佩服他办事果断,有条有理。蒙古军在所过之地肆意杀掠

  • 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太虚

    人间何世?非亚、美、欧洲诸强国,皆已卷入战祸,各出其全力以苦相抵抗之世乎?民国何日?非南北争斗,北与北争,南与南斗,愈争愈狭,愈斗愈烈,惟一派团体为旗帜,惟个人权利为标准之日乎?铁弹纷射,火焰横飞,赤血成海,白骨参天;加之以水旱之灾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七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八不动地 将释此地。五门如前 一释地名目者。此地何故名不动地。明此位菩萨于处世间智。不须功用。用神思量。不思不为而智随万有。通化无方。名为不动地 二明此地行门者。此地行愿波罗蜜。为此地智

  • 波洛圣诞探案记·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西米恩·李年轻时候什么坏事都干过,爱拈花惹草,在外有不少私生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年龄大了,虽然有钱,但身体不再健康,终日只有坐在轮椅上,他还有什么乐子呢?于是他专门以“整”他的家人为乐。马上是

  • 野老纪闻·王大成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