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侯详传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谯县人。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因哀痛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在墓前的茅屋中居住三年,曾有三只脚的鸟飞来栖在门上,大家都感到奇怪。服丧期满,刺史殷琰召去补主簿之缺。

宋朝泰始初年,殷琰以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面力讨伐他,攻守一连数月,军民的危机感日益加深,殷琰准备向北魏求救。夏侯详劝阻殷琰,说:“今日之举,本来是要效尽忠节,若国家需要,便应归身朝廷,怎么可以投靠北面异域呢?况且魏军的驻扎之地近在淮水,一支军队不能测定去留,恐怕有所图谋。现在如果派使者去诚恳求和,刘面力必定厚相慰纳。如果不信,请允许我去充当使者。”殷琰同意。夏侯琰求见刘面力,说:“将军的包围如铜墙铁壁,刀剑如霜,城内将士,如同困兽。军民害怕被杀,都想投靠北魏。我之所以出城见您,是要表示忠心,愿将军弘扬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而退避三舍,那么都会相率而至。”刘面力同意了他的请求。夏侯详强调说:“务必慎重,当如您所言。我请求回去传达命令。”刘面力派他回到城下,他向城里人呼叫,传达刘面力之语。当天殷琰和其他人等都出了城,一州得以保全。

刘面力为刺史,又以夏侯详补主簿之缺。不久,出任新汲县令。治理有方,颇有独到之处。在刺史段佛荣管辖的范围内,堪称表率。转任治中从事史,仍迁别驾。历事八将,州将称之。

齐明帝为刺史时,夏侯详以其不俗的才貌得到齐明帝的器重。齐明帝辅政之后,令其出都,准备委以重任。每当邀请他及同乡裴叔业日夜晤谈时,他总是末略不酬。齐明帝以此事询问叔业,叔业转告夏侯详,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对齐明帝有所冒犯。出任征虏长史、义陽太守。不久,建安戍被魏包围,齐明帝仍然委任夏侯详为建安戍主,带领边城、新蔡二郡太守,并督率光城、弋陽、汝陰三郡之众将士赴建安解危。夏侯详到达建安,魏军也向后撤退了。在此之前,魏在淮水设置荆亭戍,常常騷扰、掠夺老百姓,多次反攻也不能制止。夏侯详率精锐部队进攻,寇贼大败,全部弃城逃走。

建武末年,征为游击将军,出任南中郎司马、南新蔡太守。齐南康王治理荆州时,迁任西中郎司马、新兴太守,便道先到江陽。当时始安王遥光在京邑举兵,南康王长史萧颖胄还未来,中兵参军刘山陽已在州中,山陽副手潘绍欲谋反,夏侯详伪称和潘绍议事,当即在城门杀掉他,州府才得以保全。迁司州刺史,辞去其他职务。

高祖举兵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追随。西台建立后,任命夏侯详为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南郡太守。凡军国大事,萧颖胄参与决策的机会多于夏侯详。当高祖包围郢城而久攻未下时,萧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来到高祖军中。夏侯详献计说:“穷壁易守,攻取势必困难;顿甲坚城,为兵家所忌。实在应该弘大经略,询问、采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都让他们献出自己的见解,掏出自己的谋略,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因人废言,不以多罔少。还必须估量我们的实力,估测敌人的军粮储备,侦探敌人的精神状况,再来权衡形势。如果敌人人多而粮少,应计算天数而围困他们;储备充足而兵少力弱,应聚集全部力量予以攻击。如果粮食充足,而且兵强马壮,不是进攻和困守就能使其屈服,这时应拿出金银财宝,实施反间计,使敌人的有才之士遭到排斥,愚蠢者相互猜忌,这也是魏武帝之所以完成大业的方法。如果这三条都未能起作用,应考虑变通,察看将士的精神状况,计算我方的军粮储备。如果因受到高尚品行的感召。四面八方都接受命令,受到仁爱之心的关怀,远近都来归附,金银布帛素有积蓄,粮食的运输颇为充足,于是可以围城固守,并延长时间,这也是王翦之所以打败楚国的方法。如果围守而不能最终让敌人投降,进攻未能攻下,施反间计不能顺利进行,金银粟米无人贮积,天下四分五裂,人心向背不可防备,那么就应重新考虑计策了。改变策略的基本要求,在于英明决断,其中的关键,非笔墨可以写出来,请让我向席卫尉详细解释,乞望采纳。”高祖高兴地采纳了。不久,颖胄去世。当时高祖的弟弟始兴王忄詹留守襄陽,夏侯详于是派人请来忄詹,共同商讨军国大事。和帝增加夏侯详的禁兵,可自由出入宫殿,夏侯详坚决地辞谢了。迁任侍中、尚书右仆射。不久,授使持节、抚军将军、荆州刺史。夏侯详又坚持让位于忄詹。

天监元年(502),征为侍中、车骑将军。论功封为宁都县侯,食邑二千石。夏侯详多次辞让,非常恳切,于是改授为右光禄大夫,仍任侍中。拨给亲信二十人,改封丰城县公,县邑如故。天监二年(503),夏侯详上表辞去官职,梁武帝诏令免去侍中,进特进。

三年(504),迁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吏事,任刺史四年,为老百姓所称赞。州城之南临水处有峻峰,故老祖传,云:“刺史登此山则被取而代之。”因此历任刺史无人敢去。夏侯详在这里筑台榭,延揽僚属,以表损挹之志。

六年(507),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送给亲信二十人,未到任,授尚书仆射、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如故。路途染病身亡,时年七十四岁,皇上素服举哀,赠右光禄。

在此之前,荆府城局参军吉士瞻驱使万人疏通仗库防火池时,得到金革带钩,陰文雕镂,甚为精巧,上有篆文:“锡尔金钩,既公且侯。”士瞻,夏侯详兄长的女婿,侄女偷拿出来送给夏侯详,他高兴地佩带着,企望成年后大富大贵。

猜你喜欢
  妃嫔传第五·陈寿
  列传第五·刘昫
  君道第一·吴兢
  東觀漢記卷十六·多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李心传
  ●卷三·陈康祺
  卷之十六·佚名
  尚史卷八十九·李锴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一·佚名
  职名·纪昀
  卷一百五十七·雍正
  卷二十三斗讼律·窦仪
  卷五·叶隆礼
  刘山农·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刘夫人上、云)描鸾刺绣不曾习,劣马弯弓敢战敌。围场队里能射虎,临军对阵兵机识。老身刘夫人是也。昨日引将存孝孩儿来阿妈行欲待说也,不想亚子在围场中落马,我亲到围场中看孩儿,原来不曾落马,都是李存信、康君立的智量。未知

  • 卷一·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一左赞善赵执信撰并门集督亢怀古燕丹昔逃秦身免怨未雪千金求死士快意期一决徒逞匹夫愤焉知霸王烈我闻燕先王筑台市骏骨晩得昌国君雄心一朝豁全齐七十城纷如槁叶脱但隆郭隗里不洒田光血岂有熊罴臣

  • 读礼通考卷三十一·徐乾学

    丧服二衰 裳仪礼丧服记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注削犹杀也大古冠布衣布先知为上外杀其幅以便体也后知为下内杀其幅稍有节也后世圣人易之以此为丧服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疏自此已下尽袪尺二寸

  • 卷四十七·杨士奇

    永乐三年冬十月癸亥朔○享 太庙△升金吾右卫指挥同知赵辛为本卫指挥使指挥佥事高王武全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刘忠杨翔官成金吾左卫千户赵信杜刚刘原赵胜王敬刘聚李得张刚方全杨璟姚成刘亨王兴王信崔义俱为本卫指挥同知金

  • 今献备遗卷六·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杨士竒杨士竒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也少孤好学郡县交举皆不就革除间翰林修撰王叔英荐之征入翰林任编纂授齐府审理副文皇即位擢编修时方开内阁命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及士竒七人处其中典机宻寻升侍讲

  • ●碑传选集(一)·钱仪吉

    多尔衮 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多铎 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豪格 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图赖 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佟图赖 勤襄公佟图赖传张朝璘 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张存仁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

  • 颜鲸传·张廷玉

    颜鲸,字应雷,慈奚谷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出朝巡视仓场。当时奸人马汉倚仗定国公权势,放高利贷钱给运漕兵卒。如果不及时偿还,就没收他们的粮饷,被怨家所告。马汉持定国公的信来求情,颜鲸立即将

  • 卷一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一郊社考【十一】耤田祭先农【仪注附】【臣】等谨按耤田之制上以奉粢盛下以劭农事稽古简牒其典钜矣我朝重农务耕以开王业举先农之祀开千亩之耤冕而秉耒於古有加焉逮夫今日礼益备事益勤

  • 卷三十·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陈吏治积弊八事疏【万历十一年】 邱 橓臣谨言臣去国十余年窃见近日士风渐靡吏治转污远近萧条日甚一日此非世运适然由风纪不振故也如京官考满

  • 帝系六·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绍兴二年三月二日,臣僚言:「窃闻皇兄故州观察使安信亡殁「州」上当脱一字。,有孤遗男女三人,止是乳母张氏提携往来,寄食他舍,行路之人,见者怜悯。其本宫尊长安时亲则伯父,又职承祀,实任一官之事,坐视不

  • 蒋记宪法·佚名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民大会通过制定175条,国民政府令公布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

  • 卷109·陈邦瞻

    帝昺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

  • 附卷序·佚名

    中山世譜附巻序天地之間,國土至多。或分散東西,或列羅南北。而大小彊弱,不可得而齋也。夫爲小國者,順理安分,而所以事大之禮,不敢廢焉。則國土自治,人民亦安矣。孟子曰:「畏天者保其國。」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況我琉球

  • 卷一·郑玄

    ◎天官冢宰第一(○陆德明《音义》曰:“本或作‘冢宰上’,非,馀卷放此。”)[疏]“天官冢宰”。郑《目录》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者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不言司者,大宰总御众

  • 子路第十三·孔子

    本篇以论政的内容居多。包括为政先正己,富民兴教,近悦远来等政浩思想。同时也有关于“士“的论述。全篇原文共30章,本书选20章。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请益②。曰:“无倦。” 【注

  • 原序·袁燮

    甫自幼洎长侍先君子侧平旦集诸生及诸子危坐説书夜再讲率至二鼓无倦容谓学问大防在明本心吾之本心即古圣之心即天地之心即天下万世之心彼昏不知如醉如梦一日豁然清明洞彻圣人即我我即圣人舜号泣旻天负罪引慝祗见瞽瞍禹

  • 左传折诸卷十·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宣公季文子如齐纳赂以请防家翁曰宣十八年传载行父语曰使我杀嫡立庶以失大援仲也后知子赤之死季氏亦与其谋盖襄仲倡之得臣行父辅之春秋于夫人大归之后继书行父如齐

  • 古尊宿语录·赜藏主

    中国佛教禅宗的著作。因记载的是禅宗著名大师的语录,故名。宋代颐藏主集。全书共四十八卷。汇集了禅宗南岳系怀让以下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中所谓“古尊宿”的语录,多为 《景德传灯录》中所不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