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八回 义儿北上引侣呼朋 词客南来直声抗议

  却说上回所叙的御干儿,看官道是何人?就是当时署理鄂督的段芝贵。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芝贵履历,前文亦已见过,为何叫他作御干儿呢?说来又是话长。小子援有闻必录的老例,把大略演述出来:相传老袁当小站练兵时,芝贵官衔,尚不过一个候补同知。他在直隶听鼓,未得差遣,抑郁无聊,意欲投效老袁麾下,挽某当道替他吹嘘。老袁虽然收录,仍然置诸闲散,不给优差。适阮忠枢为袁幕僚,总司文案,芝贵遂与他结识,求为汲引。忠枢替他想一方法,教他秘密进行,定可得志。看官道是何事?原来天津地方平康里,蓄艳颇多,韩家班尤为著名,阮忠枢备员军署,每当文牍余暇,辄邀二三友人,往韩家班猎艳,曾与歌妓小金红,结不解缘。小金红有一姊妹行,叫作柳三儿,色艺冠时,高张艳帜。阮得瞻丰采,也暗暗称羡,会老袁招阮私宴,醉后忘形,偶询及平康人物,阮即以柳三儿对。袁颇欲一亲颜色,只以身作达官,不便访艳。前清时犹有此碍,以视今日何如?当下与阮密商,拟乘夜阑人静时,微服往游。阮愿作导线,即与袁约定时间,届期先往韩家班,与柳三儿接洽,待到夜半,果见老袁易服而来,由阮呼三儿出见,佳丽当前,令人刮目。经老袁仔细凝视,果然是当代尤物,风韵绝伦。三儿亦眉挑目逗,卖弄风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差不多似此情景。两下倾心,一见如故。既而华筵高张,欢宴终夕,比至天明,袁偕阮返,犹觉余情未忘。嗣是暇辄过从,倍加恩爱,本欲替她脱籍,因恐纳妓招谤,或干吏议,所以迟迟未决。阮忠枢窥透隐情,遂叫段芝贵代为赎身,间接献纳,不怕老袁不堕入彀中,格外青睐。芝贵得此教益,即依计而行,黄金朝去,红粉夕来,又有阮为绍介,潜送袁寓。柳三儿得为袁氏四姨太,段芝贵亦竟获优差,由袁下札,委任全军总提调,杨翠喜之献奉,想亦由此策脱胎。袁、段情谊,日久愈亲。每日早起,段又必诣袁问安,老袁戏语芝贵道:“我闻人子事亲,每晨必趋寝门问安,汝非我子,何必如此。”芝贵道:“父母生我,公栽培我,两两比较,恩谊相同,如蒙不弃,顾作义儿。”乐得攀援,莫谓小段无识。老袁听到此语,不免解颐一笑。芝贵只道袁已承认,竟拜倒膝前,呼袁为父。老袁推辞不及,口中虽说他多事,但已受了四拜,仿佛是认做干爷了。

  后来老袁被谴,芝贵亦为杨翠喜事,挂名参案,革职回籍。见《清史》。至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癸丑革命,平乱有功,旋即出督武昌,继段祺瑞后任。此次闻京中倡言帝制,就赶忙离了湖北,只说是入觐总统,拚命驰来。当下邀集朱启钤、周自齐、唐在礼、张士钰、雷震春、江朝宗、吴炳湘、袁乃宽、顾鳌等,密议鼓吹帝制,与筹安会分帜争功。可巧公民请愿团,已经发现,料知梁财神势力不小,只好合拢一起,较为妥当。梁财神闻芝贵进京,亦知他是有名的义子,将来要升做御干儿,不得不与他周旋,融成一片。两情不谋而合,况是彼此熟识,一经会面,臭味相投,当即互相借重,定名为请愿联合会。那时请愿团的宣言书,已经印就,由段芝贵等审视,见书面写着道:

  民国肇建,于今四年,风雨飘摇,不可终日。父老子弟,苦共和而望君宪,非一日矣。自顷以来,二十二行省及特别行政区域,暨各团体,各推举尊宿,结合同人,为共同之呼吁,其书累数万言,其人以万千计,其所蕲向,则君宪二字是已。政府以兹事体大,亦尝特派大员,发表意见于立法院,凡合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之请,代议机关,所以受理审查以及于报告者,亦既有合于吾民之公意,而无悖于政府之宣言,凡在含生负气之伦,宜有舍旧图新之望矣。惟是功亏一篑,则为山不成,锲而不舍,则金石可贯。同人不敏,以为吾父老子弟之请愿者,无所团结,则有如散沙在盘,无所榷商,则未必造车合辙。又况同此职志,同此目标,再接再厉之功,胥以能否联合进行为断。用是特开广座,毕集同人,发起全国请愿联合会,议定简章,凡若干条。此后同心急进,计日程功,作新邦家,慰我民意,斯则四万万人之福利光荣,非特区区本会之厚幸也。

  末附有请愿联合会章程,共十一条,条文如下:

  第一条 本会以一致进行,达到请愿目的为宗旨。

  第二条 凡已署名请愿者,皆得为本会会员。

  第三条 本会设职员如左:(一)会长一人,副会长二人,由会员中公举之。(二)理事若干人,由会员公推之。

  但各团体请愿领衔者,当然为本会理事。(三)参议若干人,由会长及全体职员会公推之。(四)干事分为文牍会计庶务交际四科,各科主任干事一人,余干事若干人,由会长副会长合议推任之。

  第四条 会长代表本会,主持办理本会一切事务。

  第五条 副会长辅助会长,办理本会一切事务。会长有事故,副会长得代理之。

  第六条 理事随时会商会长,办理本会特别要务。

  第七条 参议随时建议本会,赞理一切会务。

  第八条 干事商承会长,分科执行本会一切事务,其各科办事细则另定之。

  第九条 本会开会,分为两种:(一)职员会得由会长随时召集之,(二)全体大会,遇有特别事故时,由会长召集之。

  第十条 本会设事务所于安福胡同。

  第十一条 本会章程,如有认为不适当时,得开大会,以过半数之议决修改之。

  段芝贵等阅毕,便道:“正副会长,可曾举定么?”梁士诒即申述沈云霈为会长,张镇芳、那彦图为副会长,余如文牍会计庶务交际等员,亦一一说明。段芝贵道:“甚好,就照此进行罢。我即拟返鄂,凡事应由诸公偏劳。”梁士诒道:“这也不必过谦,但参议干事等员,尚须推选若干人。”段芝贵道:“章程中应由会长等主持,但请沈会长与在会诸公推选便是。”沈云霈时亦在座,忙接口道:“这也须大家斟酌。但会名既称为全国联合,应该将各省官民,招集拢来,愈多愈妙。此事颇要费时日呢。”段芝贵笑道:“沈先生你真太拘泥了。各省官吏,那一个不想上达?但用一个密电,管教他个个赞成。若是公民请愿,也很是容易,只叫各省官吏,用他本籍公民的名义,凑合几个有声望的绅士,联名请愿,便好算作民意代表了。老先生,你道真要令四万万人,悉数请愿么?”好简捷法子。梁士诒道:“这话还是费事。依愚见想来,在京官僚,多是各省的阔老,若教他列名请愿,并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添上几十百个名儿,便可算数。难道他们的亲友,因未曾通知,定要来上书摘释么?”说毕,哈哈大笑。梁财神的妙法,又进一层。段芝贵道:“话虽如此,但各省长官的推戴书,却也万不可少。还有各处报纸,乃是鼓吹舆情的机关,先须打通方好哩。”梁士诒道:“香岩兄,段芝贵字香岩。你是个长官巨擘,何妨作各省的领袖。”段芝贵忙回答道:“兄弟已密电各省将军,联衔请愿,惟复电尚未到齐,一俟组合,自当恭达上峰,只办事须有次序,先请改行君宪,后乃上书推戴,方是有条不紊呢。”梁士诒道:“这个自然。若讲到报纸一节,京报数家,已多半说通,只有上海一方面,略费手续,现极峰已派人往沪,买嘱各报,并拟向上海设一亚细亚分馆,专力提倡。天下无难事,总教现银子,还怕什么?”大家统鼓掌赞成。会议已毕,又由正副会长,推选参议干事数人。经彼此认定,方才散去。段芝贵入觐老袁,已不止一次,所有秘密商议,也不消细述,等到大致就绪,方出京还鄂去了。

  嗣是以后,请愿书即联翩出现,都递入参政院。参政院中已由沈云霈运动成熟,自然陆续接收。参政院长黎元洪,本心是反对帝制,但自己已被软禁,不便挺身出抗,只好假痴假聋,随他胡乱。那时梁士诒、杨度等,已先后到总统府中,报告若干请愿书。老袁很是欣慰,意欲令黎院长汇书进呈,好做民意相同的话柄。当下嘱托梁士诒等,往说黎元洪。黎元洪不肯照允,且上书辞参政院长,及参谋总长兼职。经政事堂批示,不准告辞。是时武昌督军段芝贵已与各省将军联衔,电请变易国体,速改君主。这边方竭力请愿,那边忽现出一篇大文章,冷讽热刺,硬来作对。看官道是何人所作?乃是当代大文豪,即前任司法总长梁启超。梁自司法总长卸任,又由老袁任他为币制总裁,继复令入参政院参政。他见老袁热心帝制,不愿附和,即辞职出京,到了上海,即撰成一篇煌煌的大文,题目叫作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综计不下万言。小子录不胜录,曾记有一段紧要文字,脍炙人口,特断章节录如下:

  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的观念,以保其尊严。此种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譬诸笵雕土木偶,名之曰神,舁诸闳殿,供诸华龛,群相礼拜,灵应如响,忽有狂生,拽倒而践踏之,投诸溷牏,经旬无朕,虽复舁取以重入殿龛,而其灵则已渺矣。譬喻新颖。自古君主国体之国,其人民之对于君主,恒视为一种神圣,于其地位,不敢妄生言思拟议,若经一度共和之后,此种观念,遂如断者之不可复续。试观并世之共和国,其不患共和者有几?而遂无一国焉能有术以脱共和之轭,就中惟法国共和以后,帝政两见,王政一见,然皆不转瞬而覆也,则由共和复返于君主,其难可想也。我国共和之日,虽曰尚浅乎,然酝酿之则既十余年,实行之亦既四年。当其酝酿也,革命家丑诋君主,比诸恶魔,务以减杀人民之信仰,其尊严渐亵,然后革命之功,乃克集也。而当国体骤变之际,与既变之后,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盖尊严而入溷牏之日久矣。今微论规复之不易也,强为规复,欲求畴昔尊严之效,岂可更得?是故吾独居深念,亦私谓中国若能复返于帝政,庶易以图存而致强,而欲帝政之出现,惟有二途:其一则今大总统内治修明之后,百废俱兴,家给人足,整军经武,尝胆卧薪,遇有机缘,对外一战而霸,功德巍巍,亿兆敦迫,受兹大宝,传诸无穷;其二经第二次大乱之后,全国鼎沸,群雄割据,剪灭之余,乃定于一。夫使出于第二途耶,则吾侪何必作此祝祷?果其有此,中国之民,无孑遗矣,而戡定之者,是否为我族类,益不可知,是等于亡而已。独至第一途,则今正以大有为之宜,居可有为之势,稍假岁月,可冀旋至而立有效,中国前途一线之希望,岂不在是耶?故以为吾侪国民之在今日,最勿生事以重劳总统之廑虑,俾得专精壹志,为国家谋大兴革,则吾侪最后最大之目的,庶几有实现之一日。今年何年耶?今日何日耶?大难甫平,喘息未定,强邻胁迫,吞声定盟,水旱疠蝗,灾区遍国,嗷鸿在泽,伏莽在林,在昔哲后,正宜撤悬避殿之时,今独何心?乃有上号劝进之举。夫果未熟而摘之,实伤其根,孕未满而催之,实戕其母,吾畴昔所言中国前途一线之希望,万一以非时之故,而从兹一蹶,则倡论之人,虽九死何以谢天下?愿公等慎思之!《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大抵一制度之颁行,平均不盈半年,旋即有反对之新制度起而推翻之,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今日对内对外之要图,其可以论列者,不知凡几,公等欲尽将顺匡救之职,何事不足以自效?何苦无风鼓浪,兴妖作怪,徒淆国民视听,而贻国家以无穷之戚也。

  如上所述,十成中仅录一二,已说得淋漓爽快,惹起国民注目,老袁高坐深宫,或尚未曾闻知,那梁士诒、杨度等人,已见到梁任公启超号任公。这篇文字,关系甚大,虽欲设法驳斥,奈总未能自圆其说,足以压倒元、白。于是京城里面,也把梁任公大文,彼此传诵,视作圣经贤传一般,渐渐的吹入老袁耳中。老袁恨不得将梁启超当即捉来,赏他几粒卫生丸,只一时不好发作,意欲悬金为饵,遣人暗刺,又急切觅不到聂政、荆卿。黄金也有失色的时候,莫谓钱可通神。没奈何与梁士诒等商量,先令参政院汇呈请愿书。至请愿书已上,却派左丞杨士琦,到参政院宣言,发表政见,竟反对帝制起来。小子有诗叹道:

  分明运动反推辞,作伪心劳只自知。

  南让者三北让再,许多做作亦胡为?

  毕竟杨士琦如何宣言,待至下回说明。

  ----------

  文字之感人大矣哉!然亦有一言而令人感者,有数百言而终不足令人感者,盖情理二字,为之关棙耳。试观上回所录之筹安会宣言书,与本回之请愿联合会宣言书,毫无精采,绝不足醒阅者之目。及梁任公所撰之文,仅录一斑,已觉戛戛生光,百读不厌,虽由文笔之明通,亦本理由之充足,故虽有御干儿之权力,及大财神之声势,反不敌一挂冠失职之文士。或谓任公之文,尚有保皇口吻,仍未脱前日私见,斯评亦似属允当。然观其譬喻之词,与推阐之语,实属颠扑不破,似此新旧互参之论说,无论何人,当莫不为之感动,是真一转移人情之妙笔也。惜乎言长纸短,犹未尽录原文耳。

猜你喜欢
  卷七十四·志第四十一·柯劭忞
  卷二十七·谷应泰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九·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七·李心传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一·陈厚耀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第二一一照会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一一五○一—二·佚名
  一三一三 军机大臣奏查各馆纂办书籍完竣情形片·佚名
  外集卷十四·宋名臣言行录
  宋文元袁皇后传·李延寿
  康延孝传·薛居正
  陈矩传·张廷玉
  卷之六十二  前聞記(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杨慎

      ○曹松警句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松诗多浅俗,此二句差有中唐之意。  ○曹孟德乐府  曹孟德乐府,如《苦寒行猛虎行短歌行》,脍炙人口久矣。其稀僻罕传者,如“不戚年往,忧世不治&rd

  • 列传第七十九·刘昫

    ○韩滉 子皋 弟洄 张延赏 子弘靖 弘靖子文规 次宗 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少贞介好学,以廕解褐左威卫骑曹参军,出为同官主簿。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马,以道路阻绝,因避地山南。

  • ●卷十·李攸

      ○宰执拜罢   楚昭辅,太平兴国元年十一月,自右骁卫大将军、判三司副使除检校太保、左骁卫大将军,充枢密使。   柴禹锡,太平兴国七年四月,自如京使除宣徽北院使、副使。雍熙二年,罢为左骁卫将军。   真宗尝幸澶渊,

  •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蔡东藩

      却说常遇春、廖永忠二将,率水陆兵攻下池州,擒杀天完将洪元帅等,当即遣人告捷。元璋问明来人,便令传谕常、廖二将,说是:“天完将士,多不足虑,惟他部下有陈友谅,方在猖獗,不可不防!”言毕,即命来人驰回。小子前演元史,曾将天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正统十三年八月甲寅朔升顺天府通判沙安为本府治中仍理薪炭安任满九载当升属民保安处事勤慎抚下<宀十见>慈乞留复任右侍郎陈恭等以闻故有是命○乙卯直隶凤阳徽州二府各奏五六月阴雨连绵伤害稼穑租税无徵 上命户部覆视

  • ●玉堂荟记卷上·杨士聪

    菏水杨士聪朝彻撰滥,泛也;江出岷山,其源可以滥觞,言水浅,仅可浮觞耳。见孔子家语,本言开端托始,非言末流。近日时文多误用为末流,或若酒醉潦倒者,然殊为可笑。戊寅冬,乃见之,票拟曰:驿递滥觞已极。夫驿递流弊诚有之,不合咎及开端。

  • ◎北京官场之笑柄·吴虞公

    警察厅热心花选。日前有警署中人语余,以新世界将发行花国选举券。该券分派各妓院,于中提出二千四百元赠警厅充慈善事业。当为外右五区拒却,余以为此举既已根本反对。不至发生事实,不谓近十日来。北京八大胡同之妓院叫苦连

  • 大学纂笺卷一·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子程子曰【大程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小程子讳頣字正叔号伊川先生集注初以大程子小程子为别次称伯子叔子最后以其学同通称程子去子者有德之称犹今称先生然子程子仿公羊子沈子之例也】大学孔氏之遗

  • 松阳讲义卷七·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樊迟问知章这一章论仁知注谓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盖仁知工夫不止于此故知是因迟之失而告之亦如告由以不知为不知告牛以仁者其言也讱皆是因病立方曰可谓知矣可谓仁矣语气便有分寸不是谓知仁之道

  • 卷五·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五宋 叶梦得 撰桓公三及宋人卫人伐邾及不言主帅内之防者也犹曰及江人黄人伐陈尔然则非公欤非也公可及人以盟不可及人以伐盟君事伐臣与将焉也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十有

  • 卷十·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 明 梁寅 撰 小雅二 彤弓之什 彤弓 天子燕有功诸侯而锡以弓矢也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锺鼓既设一朝飨之 三章皆赋也晋文侯有功於平王王赉之以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彤者朱

  • 天地之道(1)·戴圣

    ——教化如同春风化雨 【原文】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2),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3),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也(4)。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施》。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五·湛然

    释此本门十妙。于中自二。先本迹。次十妙。所以先明本迹者。以本迹名通故须通辨。简通从别使今本迹昭然可观。是故于中先通论本迹。次别论本迹。通论中二。先列。亦名生起。次释。初中言事理者。秖是真俗。理教者。真

  • 瑜伽论记卷第十五(之上)(论本第五十五)·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五上来约名色二义明蕴善巧中。初以十义分别色义已今竟。此即初解四蕴名。先结前生后。乃至随所应建立相。二解释。于中初以十门别解四蕴之名。后就三性四蕴皆作九门解释。前中。初解本地分第二卷

  • 法演禅师语录卷下·法演

    黄梅东山演和尚语录门人惟庆编师在海会受请。拈香示众云。八十翁翁辊绣毬。遂付维那宣疏毕。升座云。三处住持只这滋味。这回冤家难为回避。白莲峰鼻孔。海会山出气。当晚小参云。一则三三则七。牧羊堤畔女贞花。拒马

  • 书目答问·张之洞

    清末张之洞撰。系张任四川学政时为成都尊经书院学生开列的阅读书目。五卷。以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列举书籍二千二百种,注明书名、作者、版本、卷数,个别有简单按语。多以通行习见本为主,所收多有《四库全书》之后出现的清

  • 张子抄释·吕柟

    六卷,明吕柟(1479—1542)辑。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著述很多,流传很少。此书摘录张载《正蒙》、《经学理窟》及语录、文集等,各附以释文,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周子抄释》略同。凡卷一至二《西铭》第一、《东铭》第

  •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佚名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共二经:初明十一想,次明十一果报。出增壹阿含礼三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