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

(在康乃耳大学)

一、《自杀篇》

(七月七日)

叔永有弟季彭居杭州。会宋遁初被刺,政府不能自解,则以兵力胁服南中诸省,季彭忧愤不已,遂发狂。一夜,潜出,投葛洪井死。叔永掇季彭生时所寄书,作《脊令风雨集》。既成,并系以诗,有“何堪更发旧书读,肠断脊令风雨声”(原注:因亡弟最后寄诸兄诗有“原上脊令风雨声”之句)之句,以示予,且索和诗以题其集,久未能应,今日偶有暇晷,成一篇,凡长短五章,录之:

叔永至性人,能作至性语。脊令风雨声,令我泪如雨。

我不识贤季,焉能和君诗?颇有伤心语,试为君陈之。

叔世多哀音,危国罕生望。此为恒人言,非吾辈所尚。

奈何贤哲人,平素志高抗,一朝少挫折,神气遽沮丧?

下士自放弃,朱楼醉春酿。上士羞独醒,一死谢诸妄。

三闾逮贤季,苦志都可谅。其愚亦莫及,感此意惨怆。

我闻古人言,“艰难惟一死”。我独不谓然,此欺人语耳。

义士有程婴,偷生存赵祀。夷吾忍囚槛,功业炳前史。

丈夫志奇伟,艰巨安足齿?盘根与错节,所以见奇士。

处世如临阵,无勇非孝子。虽三北何伤?一战待雪耻。

杀身岂不易?所志不止此。生材必有用,何忍付虫蚁?

枯杨会生梯,河清或可俟。但令一息存,此志未容已。

春秋诛贤者,吾以此作歌。茹鲠久欲吐,未敢避谴诃。

此诗全篇作极自然之语,自谓颇能达意。吾国诗每不重言外之意,故说理之作极少。求一朴蒲(pope)已不可多得,何况华茨活(wordsworth)与贵推(goethe)、卜朗吟(browing)矣。此篇以吾所持乐观主义入诗,以责自杀者。全篇为说理之作,虽不能佳,然涂径具在,他日多作之,或有进境耳。

吾名此诗曰《自杀篇》。

吾分此篇作五章:首二章四句,三章十六句,四章廿四句,末章四句,似较作一气读,眉目较清,段落较明。首二章为楔子,三四为全篇命意所在,末章以自解作结也。

吾近来作诗,颇能不依人蹊径,亦不专学一家,命意固无从摹效,即字句形式亦不为古人成法所拘,盖胸襟魄力,较前阔大,颇能独立矣。

二、爱迪生拜蜜蜂做老师

(七月八日)

爱迪生(thomasedison)近来拜了一只蜜蜂作老师。他观察了那蜜蜂的活动,有这样的报告:

如果我们能有一件东西可以每秒钟扇动空气二百次,我们就能造出一只真正的飞机,能造出一只比空气重的大飞机。这蜂的身体比他的两翅重七千倍。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就行了!这蜂的两翅扇动空气每秒钟三百次。

右〔上〕一则见outlook杂志。

三、勉冬秀

(七月八日)

作一书寄冬秀,勉以多读书识字。前吾母书来,言冬秀已不缠足,故此书劝以在家乡提倡放足,为一乡除此恶俗。

四、“时事画”四十五幅

(七月十二日)

偶检旧箧,得年来所藏各报之《讽刺画》(讽刺之名殊不当,以其不专事讽刺也),即“时事画”(cartoon),展玩数四,不忍弃去,择其佳者附载于是册,而弁以序曰:

西国报章多有“时事画”一栏,聘名手主之。其所画或讽刺时政,或褒贬人物,几于不着一字而利如锋霜,爽如哀梨,能令人喜,亦能令人叹息,其为画也,盖自成一种美术。欧美二洲以此艺着者无数,而其真能独树一帜自成宗派者,则亦复寥落无几。盖其为画也,亦犹为文然,贵以神胜,以意胜者次之;其但纪事实,炫技巧,供读者一笑而已者,不足尚也。欧陆诸国之名作吾所见殊少,不敢妄为月旦。今所选多英美两国之作,于美得骆宾生(boardmanrobinson)及漫诺(minor)二家,于英得《彭箕报》(punch)之作者,皆为此道上乘,故首列此三家。其稍逊者及大陆南美诸邦之作者,亦择尤附焉。抑吾之为此集,初不徒以自娱也,诚以此艺之在吾国,乃未有作者,区区之怀,将以之绍介于国人,俾后之作者有所观感取法焉,亦采风问俗者所有责也。

(第一集)骆宾生氏

(1)前年titanic舟与冰山相触,沉于大西洋,死者无数,骆氏作此图哀之。写乡间老父母翻看报纸,寻其儿女存亡消息,题为《单上无名》,用意最深刻动人。此何啻一篇万言哀辞,真绝作也!

(2)劳动工人吁天图,为英国煤矿工人罢工者作。

(3)刺英国暴烈派之女权党,屡用暴烈方法,自毁其运动。

(4)一九一二[年]之大选举。白来恩问:“喂,省长先生,我们民主党总统不得连任的政纲怎么样了?”威尔逊说:“啊!你瞧,天气真清朗呀!”

(5)同上题。图左角日历为“十一月二日”,离大选举只有两天了。威尔逊还在踌躇说:“让我想想看。对于进口税的问题,什么态度最稳妥呢?”

骆氏为共和党机关报newyorktribune作画,故反对威尔逊,然其言何婉而雅也!

(6)选举之结果,民主党全胜,共和党大败,骆氏于揭晓之晨作此画,写“申叔”(unclesam,代表美国)早起看报,微笑道:“啊!也罢!我想,四个年头我还受得了。”此种风趣又可见西洋政争之态度非东方政客所能梦见。

(7)英儒勃来思(着《民主政治》者)为英使美,美人敬爱之。氏以老辞职,将去美,骆氏为作此。

(8)巴尔干风云之结果。“快要开谈判了。”

(9)纽约省长色尔叟在演说台上大声说:“我色尔叟不服侍别的老板,只有色尔叟自己!”他的身背后站着纽约民主党的后台老板(boss)茂肥用指头点他道:“你的独奏唱完了,就上楼来。”此稍近于虐谑矣。然何其妙也!(参看卷三第一四则)

(10)纽约工厂有童稚工人,晨四时即动工,夜深始出者。骆氏为作此。右所载十图皆骆氏所作。

(第二集)漫诺氏

(11)为罢工之矿工作也(参看〔2〕图)。

(12)中国人之新神像:为中国革命作。图为一中国人手持自由之神,审视把玩。此图出,各国争转载之,漫氏之名遂大着。

(13)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参看卷三第一四则)虎视者为茂肥(murphy)。伏地者纽约省长sulzer也。

(14)威尔逊宣言不用金圆外交政策。

(第三集)《彭箕报》之时事画(英伦)

(15)武装和平。(一)

(16)巴尔干战后之风云再起矣。

(17)突厥人乘巴尔干诸国互斗,复得亚得里亚堡,列强虽恶之,而无如何也。

(18)“少年突厥党”之失败。突之武人党不能逞志于意大利,乃逞志于“少年党”,故刺之。

(19)威尔逊之墨西哥政策。不羁之马,圉人苦矣。

(20)武装和平。(二)

(第四集)英伦他种报章之时事画

(21)死神之大捷。(《泊马报》)

(22)纸上之和平。(《星报》)

(23)武装和平。(三)

(第五集)大陆诸国之时事画

(24)德国社会党之大捷。一九一二年,社会党员在下议院得大多数,其人大半多工人贫民也。一人问:“你在卑田院里吗?”一人答:“不是的;我在国会里。”

(25)中国之自由神(参看第〔12〕图)。此图疑本于漫氏之作,何其相似也!

(26)德皇与罗斯福,两人皆持帝国主义者也。

(27)意突之战。《马太传》二章曰:“耶稣生时,有东方高士远来造耶路撒冷,言曰:‘犹太人之王何在耶?吾曹在东方见其星矣,今远来瞻拜之。’耶稣所生地名贝司伦(bethlehen),诸高士循星所指,得其处。入门,见媚利抱耶稣,则皆伏地膜拜顶礼,解囊献黄金名香为礼,欢忭而去。”此图即用此事以讽耶教徒之不重人道而逞兵于回教之国也。图中写意人攻击特利波里正急,空中一弹飞起,其下回教徒见之,相谓曰,此岂贝司伦之星也?

(28)德人眼中之罗斯福、塔夫脱选举决斗。

(29)小狗吠巨灵。德之社会党首领贝北尔新死,世界争称颂其人,独守旧党之《邮报》诋之。

(30)罗斯福、塔夫脱之决斗。

(31)世界共和国欢迎新中国之图。此图亦极有名,世界争载之。

(32)突厥之运命。问卜者曰:“不久可以有和平了吗?”卜者答:“我只见一个‘三’,但看不准是三天、三月、三年,或是三百年。”

(33)俄人对突厥之同情。

(34)补月图。新月为突之国徽,即金瓯之意。

(35)一年外交之失败(一九一二)。

(36)墨西哥人之自负。

(第六集)第二流之美国“时事画”

(37)此亦吊“titanic”舟之惨劫也。

(38)同题,参观第一图。“titanic”为海行第一大舟,自负为不沉。

(39)罗斯福之趋时。此为一九一二年大选时期时事画之最佳者。罗斯福组织进步党,《党纲》中包罗一切最时髦之主张。此图画一个冰淇淋店的柜台,后面是各种果汁瓶,写着“劳工权利”、“罢免法官”、“女子参政”(中间);“统治托拉斯”、“创制权与复决权”、“社会主义”、“保护天然富源”(左);“复议法庭判决”、“委员制之市政”、“人口问题”(右),真是“应有尽有”了,罗氏问柜台外的顾客道:“您要什么?”

右时事画卅九,皆生平所见之最佳者。七月十一日适之记。

今日审视昨夜所弃之时事画,觉不无沧海遗珠之憾,遂增入若干,成续集。

(40)骆宾生氏作。美国近年颇主解散大托拉斯或严取缔之。有许多托拉斯已自行解散。此记贝尔及西盟两电业公司自行解散一案也。

(41)《臣门如市》。此邦大托拉斯往往以金钱收买官吏议员为之作走狗。此指美孚公司也。漫诺氏作。

(42)英人sirjohntenniel作。此君为《彭箕》作画凡五十年,去年始死,年九十四。此为此君最后之作。作于二十世纪开幕之第二日,祝新世纪(手中婴孩)之和平也。车上武士为战神,老人为时神(time)手抱二十世纪,其旁立,和平之神也。

(43)“门罗主义”之受福者。墨之乱,美人不许欧人干涉,而美人私助微耶之党,输入军械。此图写微耶献花们罗之墓,所以志谢也。

(44)意突之战,消息隔绝,两国报章各自言大捷,皆闭门造新闻者也。(法国《笑报》)

(45)《乐观者》。此图似嘲似誉,极有风致;不知何氏所作。

右所集时事画四十五幅,计美人所作者二十幅,英十一,德六,荷二,奥二,意、法、墨各一。十二日适之又记。

五、美国亦有求雨之举

(七月十二日)

天地之大,何奇不有。欧美科学之发达,可谓登峰造极矣;科学知识之普及可谓家喻户晓矣;而犹有求雨之举。吾去年闻西美某省长出令,令省中各教堂同日祈祷求雨,今又见之。甚矣,习俗之入人深而迷信之不易破除也!吾国政府乃至下令乞耶教徒为吾国祈福。祈福求雨,更有何别?然祈祷为教宗重要仪节之一。耶回信徒日日祈祷,吾每礼拜日见此邦人士祈祷乃不以为异,而独异求雨,彼求雨者与彼礼拜堂中济济士女之低首祈福者,容有上下床之别乎?吾是以不禁自笑吾陋也。

六、美国驻希腊公使义愤弃官

(七月十二日)

巴尔干两次血战之后,欧洲列强出而干涉,割阿尔巴尼亚之地,立为独立国,令卫得王(wild)王之。卫得庸暗,国人内乱。美国驻希腊公使georgefredwilliams特至其国访查,见其政府之暗黑,人民之受压制,教派之纷争,慨然大愤,即为文告天下,弃官去,誓将助阿之新党,推翻现有之政府。此种义愤之举,在今日殊不可多得,故记之。

七、录《旧约·以斯拉》一节

(七月十二日)

《旧约·以斯拉》(ezra)书第十章第四节:

arise,forthismatterbelongethuntothee,wealsowillbewiththee,beofgoodcourage,anddoit.(起来!这是你自己应该办的事,我们也都赞助你,鼓起勇气去干!)

八、威尔逊与罗斯福演说之大旨

(七月十二日)

下所记威尔逊与罗斯福二氏本月演说大旨,寥寥二言,实今日言自由政治者之大枢纽,不可不察。威尔逊氏所持以为政府之职在于破除自由之阻力,令国民人人皆得自由生活,此威尔逊所谓“新自由”者是也。罗氏则欲以政府为国民之监督,维持左右之,如保赤子。二者之中,吾从威氏。

whichshallitbe?

mr.roosevelt,atpittsburgh:wemustsuperviseanddirecttheaffairsofthepeople.

mr.wilson,atphiladelphia:wemustestablishconditionsunderwhichthepeoplewillbefreetomanagetheirownaffairs.july1914

〔中译〕你到底赞成谁?

罗斯福先生在匹兹堡演说:政府要监督和指导国民事务。

威尔逊先生在斐城演说:政府应为国民创设条件,使之自由生活。

1914年7月

九、威尔逊

(七月十二日)

威氏不独为政治家,实今日一大文豪,亦一大理想家也。其人能以哲学理想为政治之根本,虽身入政界,而事事持正,尊重人道,以为“理想”与“实行”初非二事,故人多以为迂。其实威氏之为伟人,正在此处,正在其能不随流俗为转移耳。威氏之外交政策,自表现观之,似着着失败;然以吾所见,则威氏之政策实于世界外交史上开一新纪元。即如其对华政策,巴拿马运河税则修正案,哥伦比亚新条约,皆是人道主义,他日史家当能证吾言耳。

七月四日(独立节)威氏在斐城演说,其言句句精警,语语肝胆照人,其论外交一段,尤痛快明爽。其得力所在,全在一“恕”字,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字。其言曰:“独立者,非为吾人私囊中物已也,将以与天下共之。”又曰:“若吾人以国中所不敢行之事施诸他国,则吾亦不屑对吾美之国旗矣。”(此与吾前寄此间报馆论“mycountryrightorwrong”之说同意,参看卷四第一五则)又曰:“天下之国,有宁吃亏而不欲失信者,乃天下最可尊崇之国也。”又曰:“爱国不在得众人之欢心,真爱国者认清是非,但向是的一面做去,不顾人言,虽牺牲一身而不悔。”又曰:“人能自省尝效忠祖国而又未尝卖其良心者,死有余乐矣。”凡此皆可作格言读,故节录之。

一○、《哀希腊歌》译稿

(七月十三日)

写所译裴伦《哀希腊歌》,不能作序,因作《译馀剩墨》数则弁之。其一则论译诗择体之难,略曰:“译诗者,命意已为原文所限,若更限于体裁,则动辄掣肘,决不能得惬心之作也。”此意乃阅历所得,译诗者不可不理会。

写此本成,叔永为作序,复附君武、曼殊两家译本以寄怡荪,令印行之。怡荪方在筹款为学费,故即以此册赠之。售稿所得,虽未必能多,然故人力所能及仅有此耳。

一一、乘楯归来图

(七月十四日)

左附时事画真神来之笔。吾前所选乃遗之,甚矣知人择贤之难也。

墨西哥久为世界患,美政府持不干涉主义,至辱及国徽,忍无可忍,始令水兵在veracruz登岸,据其城,以绝卫尔泰(今总统)军械来路。是役美兵死者数人,其尸归葬国家军人墓地(在美京)。此图当名之曰《乘楯归来》图。海滨老人,美国也(报章所画老人名申叔者,皆指美国。申叔英文unclesam,隐u.s.二字也),手捧花圈,遥望海中载尸之归舟,老人垂首,哀戚之容,凄然动人。

〔注〕花圈飘带上所书“greaterlovehathnoman”见《新约·约翰福音》第十五篇十三节,全文为“greaterlovehathnomanthanthis,thatamanlaydownhislifeforhisfriends.”(旧译为“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一二、记兴趣(interest)

(七月十六日)

今日读《外观报》,有h.addingtonbruce论theimportanceofbeinginterested(theoutlook,july18,1914)一文,极喜之,节其大要如下:

人生能有所成就,其所建树,对于一己及社会皆有真价值者,果何以至此耶?无他,以其对于所择事业具深挚之兴趣,故专心肆力以为之耳。

弗兰克林幼时,父令习造烛,非所喜也;后令习印书,亦非所喜也;惟以印书之肆易得书,得书乃大喜,日夜窃读之。十六岁即不喜肉荤,欲节费买书也。复学作文,极勤苦,文乃大进,年未三十而名闻远近。及其死也,欧美两洲交称之,以为圣人。达尔文少时不乐读书,家人以为愚钝,日惟喜闲行田野中打枪,逐狗,杀鼠。父忧之,令入格拉司科大学习医,数月即弃去。又令入康桥大学习经典,既至,适韩思洛(henslow)主讲天然学,达尔文往听讲,韩令日入深林中采花草捉虫鸟为标本,达大喜过望,习动植物学极勤……他日遂发明“天演进化”之说,为世界开新纪元。穆刹(mozart)父为宫中乐师,穆襁褓中习闻乐器,辄大喜,又时以细手按拍,父奇之,未三岁即教之乐器,所教辄能为之,四岁已能奏钢丝琴(harpsichord),五岁已能自作曲,六岁习提琴(violin),惊倒国中名手……其后遂成世界音乐巨子。

此三子之能有所建树成不朽之业者,皆以其所择业为性所酷嗜,兴趣所在,故专一以赴之,其成功宜也。成功之要道无他,浓挚之兴趣,辅之以坚忍之功夫而已耳。然坚忍之功夫,施之于性之所近,生平所酷嗜,则既不勉强,收效尤易而大。

拿破仑喜战阵,虽在剧场乐部,其心中所筹划皆调兵之布置也。穆刹自三岁即习音乐,于世界巨子之作无所不读,一日,与友人为桌球戏(billiard),口中吚哑不绝,戏终,自言已成一谱,即其最着名之“zauberflote”之第一节也。

是故为父母者,宜视其子女兴趣所在以为择业之指南,又宜于子女幼时,随其趋向所在,培植其兴趣,否则削足适履,不惟无成,且为世界社会失一有用之才,兹可惜也。

一三、利用光阴

(七月十七日)

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有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也。

一四、读书会

(七月十八日)

发起一会曰读书会,会员每周最少须读英文文学书一部,每周之末日相聚讨论一次。会员不多,其名如下:

任鸿隽、梅光迪、张耘、郭荫棠、胡适

余第一周所读二书:

hawthorne:thehouseofsevengables.

hauptmann:beforedawn.

一五、读《东方未明》

(七月十八日)

上所举第二书乃现世德国文学泰斗赫仆特满(gerharthauptmann)最初所着社会剧。赫氏前年得诺贝尔奖金,推为世界文学巨子(诺贝尔奖金详见下记)。此剧《东方未明》,意在戒饮酒也。德国人嗜饮,流毒极烈,赫氏故诤之。全书极动人,写田野富人家庭之龌龊,栩栩欲活,剧中主人lothandhelen尤有生气。此书可与伊卜生社会剧相伯仲,较白里而(brieux)所作殆胜之。

一六、欧洲几个“问题剧”巨子

(七月十八日)

自伊卜生(ibsen)以来,欧洲戏剧巨子多重社会剧,又名“问题剧”(problemplay),以其每剧意在讨论今日社会重要之问题也。业此最着者,在昔有伊卜生(挪威人),今死矣,今日名手在德为赫氏,在英为萧伯纳氏(bernardshaw),在法为白里而氏。

一七、诺贝尔奖金

(七月十八日)

上所记“诺贝尔奖金”(thenobelprize),瑞典发明家诺贝尔(a.b.nobel1833-1896,发明炸药者)所创,以鼓励世界男女之为人类造幸福者也。诺贝尔死于一八九六年,遗嘱将遗产九百万金(美金)贮存生息,岁所得息,分为五份,立为五种奖金:

(一)世界最重要之物理新发明。

(二)世界最重要之化学新发明。

(三)世界最重要之医学或生理学新发明。

(四)世界所公认之文学着作,足以表示理想主义的趋向者(idealistictendency)。

(五)最有功于世界平和者。

第一次给奖在一九○一年。每奖约值金四万,媵以金牌,于每年十二月十日给之(此为诺氏殁日)。其物理化学二奖,由瑞典国家科学院判定发给。其医学奖由司托和(瑞都)医学会审定。其文学奖由瑞典通儒院裁决。其和平奖则由挪威议会定之也。

美前总统罗斯福得一九○六年份和平奖。文学奖则:

一九○三bj·rnsternebj·rnson(挪威戏剧家,伊卜生之友)

一九○七rudyardkipling(英诗人)

一九○八rudolpheucken(德国哲学家)

一九一一mauricemaeterlinck(比利时诗人及戏剧家)

一九一二gerharthauptmann

一九一三rabindranath(印度诗人)

去年印度诗人泰戈尔(tagore)得此奖金,世界震骇。

一八、读《织工》

(七月十八日)

今日又读一剧,亦赫氏着,曰《织工》(theweavers),为赫氏最着之作,写贫富之不均,中写织工之贫况,真足令人泪下。书凡五出:第一出,织工缴所织布时受主者种种苛刻虐待,令人发指。第二出,写一织工家中妻女穷饿之状。妻女日夜织而所得不足供衣食,至不能得芋(芋最贱也)。儿啼索食,母织无烛,有犬来投不去,遂杀以为食。种种惨状,令人泪下。第三出,写反动之动机。兽穷则反噬,固也。第四出,织工叛矣。叛之原因,以主者减工值,工人哀恳之。主者曰:“不能得芋,何不食草?”(此有“何不食肉糜”风味)工人遂叛,围主者之家,主者狼狈脱去,遂毁其宅。读之令人大快。第五出,写一老织工信天安命,虽穷饿犹日夕祈祷,以为今生苦,死后有极乐国,人但安命可矣。此为过去时代之工人代表,今之工党决不作如此想也。此老之子妇独不甘束手忍受,及工人叛,妇持杵从之。其子犹豫未去,闻门外兵士放枪击工人之声,始大怒,持刃奔出从之。老工人犹喃喃坐织门外,枪弹穿户入,中此老,仆机上死。俄顷,其幼孙奔入,欢呼工党大捷矣。幕遂下。此一幕写新旧二时代之工人心理,两两对映,耐人寻味,令人有今昔之感。“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此旧时代之心理也。“人实为之,天何与焉?”“但问人事,安问天意?”“贫富之不均,人实为之,人亦可除之。”此新时代之心理也。今工人知集群力之可以制资本家死命也,故有同盟罢工之举,岂得已哉!谁实迫之而使至于此耶!

此剧大类mrs.gaskell’smarybarton,布局命意,大抵相类,二书皆不朽之作也。

一九、戒纸烟

(七月十八日)

吾年来志力之薄弱极矣,即戒纸烟一事,屡戒屡复为之,真是懦夫无志之为!吾去国以来,虽滴酒不入口,然纸烟之恶影响仍不少。赫氏之书曰:

“iamabsolutelydeterminedtotransmitundiminishedtomyposteritythisheritagewhichismine.”(beforedawn,acti.p.52)

记此为座右之铭。自今日始,决不再吸纸烟或烟斗之类。今日之言,墨在纸上,不可漫灭,吾不得自欺。

二○、“遗传”说

(七月十八日)

上所引赫氏之言,可译为:“吾今誓欲将吾所受于先人者,丝毫无亏损,留与吾之子孙”。此说今人谓之“种性遗传”(heredity),其实即中国古哲人“全受全归”之说加之以科学的根据而已耳。

二一、读《獭裘》

(七月二十日)

读赫氏一剧,名《獭裘》,为谐剧,写一极狡狯之贼婆及一极糊涂之巡检,穷形尽致,大似《水浒传》。

二二、印度无族姓之制

(七月二十日)

与印度人某君谈,其人告我,印度无有族姓之制,其人但有名无姓氏也。其继承之次,如父名约翰·约瑟·马太,则其子名约瑟·马太·李却,李却为新名,其前二名则父名也;其孙则名李却·腓力·查尔斯;其曾孙则名腓力·查尔斯·维廉,以此类推去。

二三、玛志尼语

(七月)

“nationallifeandinternationallifeshouldbetwomanifestationsofthesameprinciple,theloveofgood.”-mazzini.

(国家的生活与国际的生活,应为同一原理之两个表现:其原理为何?好善是已。)

--boltonking《玛志尼传》页三〇二引

二四、两处演说

(七月廿三日)

廿二夜,世界学生会开夏季欢迎会,到者约四百人。余为是夜主要演说者,演题为《大同主义》,今日本市晚报称许甚至。

余不幸于此二十四时之内,乃须作二篇演说。昨夜九时说“大同”,十一时客散尽,始读参考书至夜半一时始睡。今日八时起,读书至两时,始将演说题“theimmigrantinamericanlife”写成大纲,不及逐节写出。三时至妇人节制会(women’schristiantemperanceunion)会所演说。妇人节制会者,此邦妇人本不饮酒,此会以提倡禁绝沽酒酿酒之业为宗旨,各城皆有分会。此间分会会员有八百人之多。然大半皆附名而已。今日以大雨故,到者尤寥寥。

二五、录怡荪来书

(七月廿四日)

“足下去岁来书,谓一身常羁数事,奔走外务,不识近来已能读书否?想足下在留亦不过两年,宜多读书,且于学位亦宜留意图之。盖发心造因,期挽末劫,不得不于足下望之也。”怡荪,七月一日书。

二六、拨特劳“吾邻”之界说

(七月廿四日)

英国国教大师拨特劳主教(bishopjosephbulter,1692-1752)尝下“吾邻”之界说曰:

ourneighboris“thatpartoftheuniverse,thatpartofmankind,thatpartofourcountry,whichcomesunderourimmediatenotice,acquaintanceandinfluence,andwhichwhichwehavetodo.”

(吾邻即“世界,人类,国家之一部分,而为吾人直接视听之下,交游所及,势力所被。”)

在当日视之,此界说似甚狭。盖十八世纪之初叶,吾人直接视听之下,交游所及,势力所被,能有几人?若在今日,则世界人类何莫非在吾人直接视听之下乎?一弹轰于奥之一城,全世界皆闻之。一言发于英之议会,全世界亦皆闻之。即如今日巴黎之谋杀案大审判,其法庭上一言一动,天下人皆得读之,如身在其地也(指巴黎madamecaillaux一案)。若以拨氏“吾邻”之界说施诸今日,则全世界皆吾邻耳,世界大同之日不远矣。

二七、师友匡正

(七月廿六日)

吾前记“mycountry,rightorwrong,mycountry!”-语(参看卷四第一五则,卷五第九则),以为其意谓“但论国界,不辨是非”也。二十二夜演说“大同”,引此言以为狭义爱国心之代表。演说后,有某夫人语余,谓彼读此语,但以为“无论吾国为是耶非耶,吾终不忍不爱之耳”,初非谓“吾国所行即有非理,吾亦以为是”也。此意已足匡余之不逮。今日遇prof.m.w.sampson,亦前夜在座者,偶语及此,先生亦谓此言可左右其义,不易折衷,然其本意谓“父母之邦,虽有不义,不忍终弃”。先生举一例为证:“譬之兄弟同出,弟醉辱人于道,受辱者拔剑报之,其兄当卫醉弟耶?抑置之于不顾耶?抑助受辱者殴其弟耶?其人诚知其弟之非,而骨肉之义不得不护之,宁俟其酒醒乃责其罪耳。当前世纪之中叶,欧人相率弃国来美,入籍为美国人,其去国之原因,大率以专制政府压制为多,然其悻悻然去之者,未必皆是也。”此言是也。吾但攻其狭义而没其广义。幸师友匡正之耳。

二八、“是”与“非”

(七月廿六日)

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仁人之言也。故孔子去鲁,迟迟其行,曰:“去父母之国之道也。”其作《春秋》,多为鲁讳,则失之私矣。然其心可谅也。吾亦未尝无私,吾所谓“执笔报国”之说,何尝不时时为宗国讳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然是非之心能胜爱国之心否,则另是一问题。吾国与外国开衅以来,大小若干战矣,吾每读史至鸦片之役,英法之役之类,恒谓中国直也;至庚子之役,则吾终不谓拳匪直也。

二九、游活铿谷记

(七月廿八日)

廿五日,往游活铿谷(watkinsglenn.y.),此地真天地之奇境也。吾笔劣,不足以形容之,因附图数幅以见一斑而已。此地今由纽约省收为公园,依山开径,跨壑通梁,其险处皆护以铁栏,故自山脚至颠,毫无攀援之艰,亦无颠踬之虞,视前游英菲儿山探险之奇之乐,迥乎不侔矣。然“佳境每深藏,不与浅人看。勿惜几两屐,何畏山神悭?要知寻山乐,不在花鸟妍。”其缺憾所在,在于不均。天下能有几许人不惜寻山之屐,不畏攀援之艰耶?今国家为凿径筑桥,坐令天险化为坦途,妇孺叟孩皆可享登临之乐,游观之美,不亦均乎!此中亦有至理存焉。英菲儿山任天而治者也,探险者各以其才力之强弱,定所入之浅深及所见之多寡;惟其杰出能坚忍不拔者,乃能登峰造极,尽收其地之奇胜;而其弱不能深入或半途而止者,均王介甫所谓“不得极夫游之乐”者也。其登峰造极者,所谓英雄伟人也:敌国之富人,百胜之名将,功名盖世之豪杰,立德立言之圣贤,均此类也。其畏而不敢入者,凡民也。入而不能深者,失败之英雄也。所谓优胜劣败,天行之治是也。活铿之山则不然,盖人治也,人择也(rationalselection)。以人事夺天行之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吾所谓天行之酷也)。人之智慧才力不能均也,天也,而人力可以均之。均之者何也?除其艰险,减其障碍,俾曩之惟圣且智乃可至者,今则匹夫匹妇皆可至焉;曩之所谓殊勋上赏以待不世出之英杰者,今则人人皆可跻及焉。以人事之仁,补天行之不仁,不亦休乎!不亦仁乎!

三○、赫仆特满所着剧之长处

(七月廿九日)

闻英文教长散蒲生(m.w.sampson)讲赫仆特满所着剧之长处。其论《獭裘》与《放火记》(theconflagration)也,曰“此二剧相为始末。前剧之主人mrs.wolff今再嫁为mrs.tietitz,老矣,虽贼智犹存,而坚忍不逮,奸雄末路,令人叹息。赫氏长处在于无有一定之结构经营,无有坚强之布局,读者但觉一片模糊世界,一片糊凃社会,一一逼真,无一毫文人矫揉造作之痕也”。此种剧不以布局胜。剧之不以布局胜,自赫氏始也。

其论《织工》也,曰:“此剧有二大异点:一、全剧不特无有主人乃无一特异之角色。读《獭裘》及《放火记》者,虽十年之后,必不能忘剧中之贼婆伍媪及巡检卫而汗(wehrhahn),犹读《哈姆雷特》(hamlet,萧士璧名剧)者之不忘剧中之王子也。此剧《织工》则不然,读者心目中但有织工之受虐,资本家之不仁,劳动家之贫饿,怨毒入人之深,独不见一特异动人之人物,(此言确也。吾读此才数日耳,而已不能举书中之人物,但未忘书中之事实耳。)盖此书所志不在状人,而在状一种困苦无告之人群,其中本无有出类拔萃之人物也。二、剧中主人即是一群无告之织工,其人皆如无头之蛇,丧家之犬,东冲四突,莫知所届。读者但觉其可怜可哀,独不知其人所欲究属何物,此其与他剧大异之处也。读《西柴》者,知卜鲁佗所欲何事,亦知高西厄司所欲何事。读《割肉记》(merchantofvenice)者,知休洛克所欲何事。读《哈姆雷特》者,知丹王子所欲何事。独读此剧者但见一片模糊血泪,但闻几许怨声,但见饿乡,但见众斗,但见抢劫,但见格斗,但见一股怨毒之气随地爆发,不可遏抑。然试问彼聚众之工人所要求者何事,所志在何事,则读者瞠不能答也。盖此剧所写为一般愚贫之工人,其识不足以知其所欲何事,其言尤不足以自白其所志何在也。”此种体近人颇用之,俄国大剧家契可夫(tchekofv)尤工此。

三一、标点符号释例

(七月廿九日)

我所作日记札记,向无体例,拟自今以后,凡吾作文所用句读符号,须有一定体例。因作释例曰:

一、凡人名旁加单直(),如契可夫、萧士璧之类。

二、凡地名国名旁加双直(),如伦敦、瑞典之类。

三、凡书名报名上下加矩(矩者,「」也),如「放火记」,「杀狗记」。

四、凡引用他人言语,或书中语句,于所引语之前后加矩,如「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五、如所引语中又有引语焉,则于引语中之引语前后加双(『』)以别之,如子闻之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又「庄子」曰,『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如引语之引语中又有引语焉,则加三矩()以别之,如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王问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四年二月,张子高以书问引语符号,似不敷用,因改正此则。)

六、句读符号。

甲、句用。「马氏文通」曰,「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

乙、读用△。

丙、顿用、「凡句读中字面少长,而辞意应少住者曰顿。」

例「封禅书」云「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丁、加圈点之文,句用◎,读顿同上。

例「韩非子」云「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七、译外国音例有音之字正写,无音而有声之字偏写。

例hamlet汉姆勒特汉、勒有音,而姆、特无音也。

plato柏拉图

socrates梭格累底司

hauptmann赫仆特满

八、注用双括弧(),或偏半格写。

三二、法律之弊

(七月卅日)

读瑞典戏剧巨子施吞堡(strindberg)短剧名《线索》者(thelink),论法律之弊,发人深省。易卜生亦切齿法律之弊,以为不近人情,其所着《玩物》(adoll’shouse或译《娜拉》)中娜拉与奸人克洛司达一席话,皆论此题也。

三三、读《梦剧》

(七月卅一日)

又读一剧名《梦剧》(thedreamplay),全无结构,但以无数梦景连缀成文,极恣肆诙奇之妙。

三四、往听维廉斯歌曲

(七月卅一日)

卅一夜,往听此邦有名歌者evanwilliams歌曲于裴立院,听者二千数百人。余生平未闻大家歌喉,此为第一次,叹赏不已。维廉斯君凡歌十二曲,听者鼓舞不巳;又歌六曲,歌喉始终不衰。其所歌,余以“thesorrowsofdeath”及“ifwithallyourhearts”(elijah)为最动人,皆mendeissohn所谱曲也。余不解音乐,但喜听之耳。此君佳处,在能体会词意,喜怒哀乐,皆能一一传出。盖惟歌者自具情感,始能感人,若徒能作中耳之音,如留声机器,何足贵也。同行者梁女士,梁士诒之女公子。

三五、解儿司误读汉文

(八月二日)

偶读《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报》(thejournaloftheroyalasiaticsociety,1914,partⅢ,pp.703~729),见彼邦所谓汉学名宿lionelgiles者所作《敦煌录译释》一文,附原稿影本十四页。《敦煌录》者,数年前敦煌石室发见古物之一也,所记敦煌地理古迹,颇多附会妄诞之言,抄笔尤俗陋,然字迹固极易辨认也。不意此君(解儿司)所释译,乃讹谬无数。其最可笑者,如:

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近。南有甘泉。

又如:

父母虽苦生离儿女。为神所录。欢然携手。而没神龙中。刺史张孝嵩下车。

盖以“神龙”为神龙之渊,而不知其为中宗年号也。以上句绝皆照解氏本。又如:

郡城西北一里有寺古木。阴森中有小堡。

译“有寺古木”曰,“thereisamonasteryandaclumpofoldtrees”,岂非大可笑乎?其尤荒谬者,原稿有“纯”字,屯旁作“”,解氏注曰:“纯字似有阙笔,盖为宪宗讳故也;又有‘祝’字,为昭宣帝讳,而无阙笔;故知此稿成于宪宗、昭、宣之间也。”其实纯字并无缺笔。且稿中缺笔之字甚多,如“昌”作“”,“害”作“”,“乌”作“”,盖录手不学不识字之过耳。类此之谬处尚多。彼邦号称汉学名宿者尚尔尔,真可浩叹!余摭拾诸误,为作文正之,以寄此报。

三六、记欧洲大战祸

(八月五日)

一、空前之大战

自有生民以来所未有之大战祸,今忽突起于欧陆!(拿破仑之战虽波及全欧,然其时在百年以前,战具无今日之备也)七月廿六日,奥国与塞维亚宣战,塞都belgrade在奥境上,遂弃之而走。明日,奥兵攻之,战事遂开。俄为塞同种之国,出而调停,无效,遂动员(mobilization)。德为奥与国,严词诘问俄动员之原因,责令解严,俄人不听,俄德战端遂起。俄为法联邦,法又德之世仇也,德人度法人必助俄,遂先侵法。法人不得已,遂于前日宣战。德法接壤,比国居其间,德人强欲假道于比以侵法,比人拒焉。德人胁以兵力,比乃告急于英。英久仇视德,而又为法俄比之友邦,故为比责德。德人不服,遂于昨日宣战。英人亦于昨夜宣战。于是欧洲之大战起矣。奥德为一组,英俄法塞为一组。塞之联邦门的尼革罗及希腊当继起助塞,而德奥之同盟国意大利乃首先宣告中立,不与闻战役。

二、塞奥交恶之始末

当拿破仑全盛之时,欧之东南角仅有奥帝国及突厥帝国而已。今之所谓巴尔干半岛全属突厥(突厥人othman于一三五三年侵欧,渐占巴尔干半岛)。而其时突厥之焰已衰,境内之基督教徒不甘屈服于回教势力之下,于是各部有倡独立之师者。塞人独立于一八一七。希人继之(1821-1829)得俄、英、法之助亦独立。克里米之战(thecrimeanwar,1853-1858)既息,鲁马尼亚(roumania)乘机独立,即今之鲁国也(1859)。

一八七五年,塞国西境上之突属两省曰巴士尼亚及黑此哥维纳(bosniaandherzegovina)亦叛突,意在归并于塞也;褒而加里亚人(bulgarian)继叛,皆乞援于俄。时突人大杀叛者,惨无人道,俄人借词伐突,大败之。而西欧诸国忌俄人之得势于东欧,于是俾斯麦召诸国会于柏林,是为“柏林会议”,德、法、奥、俄、英、意、突等国皆与焉,俾氏主坛坫。此会之结果:(一)塞门鲁皆为独立国。(二)巴士尼亚及黑此哥维纳二省向之本愿为塞属者,今乃由此会决令由奥代治,而遥认突之“苏丹”为上国。(三)褒而加里亚得一基督教政府,惟仍认突为主国。

巴黑两省之归奥代治也,塞人大耻之。俄人为塞褒侵突,而不得相当之酬报,故衔奥德亦甚。奥人代治巴黑两省,理其财政,兴其实业,凡二十年。至一九○八年,vonaehrenthal为奥外相,遂并巴黑为奥县。此举也,全欧震动,突人欲战。塞人以奥人绝其并二省之望也,亦索赔偿。英、俄、法助之,责奥之背柏林之约也。奥以贿和突,而拒塞之要求。全欧战云几开矣。明年三月,德皇告俄柴,谓“塞奥之事果肇战端,则德必以全力助奥。”时俄人新败于日。英法亦不欲战,事遂寝。奥人安享二省之利矣。然六年后之战祸实基于此。

三、飞的难之暗杀案

(参看卷四第四三则)

六月廿八日(一九一四)奥皇嗣飞的难(archdukefrancisferdinand)与其妻行经巴省都城沙拉也勿(sarayevo),为一塞国学生所枪杀。奥政府疑此举由塞政府主使。且近来塞人排奥之风极盛,国中有所谓“排奥会”及“全塞维亚会”(pan-servian)者,塞政府中人亦有赞助之者,奥人大恨之。且巴尔干战后,塞人骤为强国,尤为奥所忌。七月廿三日,奥政府下“哀的米敦书”于塞政府,要求五事:

甲、塞政府须在政府公报上承认国中排奥之举之非,并须道歉于奥国。

乙、塞政府须以此意宣告陆军兵士。

丙、解散排奥之结会。

丁、禁止国中报纸提倡排奥之议。

戊、奥政府可遣一般官吏入塞境内,自由调査沙拉也勿之暗杀案,塞政府不得干预。

此书限廿四时内答复。塞政府答书允前四事,惟(戊)款有伤国体,不能允许,拟以陈于海牙平和会,俟其平判。奥政府以为塞人所答不能满意,遂宣战。

四、三国同盟(triplealliance)

“三国同盟”者,德、奥、意也。欧洲均势之局,此三国为一组;而英、法、俄所谓“三国协约”(tripleentente)者为一组。两组互相猜忌,互相牵掣,均势之局始成。

普法之战后(一八七○),俾斯麦志在孤法,不令与他国联结。俾氏初志欲联俄、奥,一八七二[年],三国皇帝会于柏林,未缔约,但约有事协商耳。一八七五[年],法人增兵备,毛奇议攻法。法人乞助于俄,俄柴英后皆以书致德皇,遂不果战。俾氏恨俄人之干涉也,其后柏林会议,俾氏主坛,袒奥而疏俄(见上)。俄人耻之,遂调兵集境上示威。俾氏亲至奥京,与奥订约而归(一八七九),是为“双同盟”,约同拒俄。

意、奥世仇也。而意、法以非问题适有隙,几开战,德、奥许以外援,意遂加入三国同盟(一八八二)。意加入同盟后,不得不增地中海上之海军军备,故数十年来,意之海军负担骤增。然前年意之攻特里波利(tripoli)也,奥、德皆坐视,令意得自由进取,意所得益,惟有此耳。

三国同盟之约,大旨谓如一国为俄国所攻,则余二国同助之;如一国为他国(俄国之外)所攻,则余二国守中立。

五、三国协约(tripleentente)

俾士麦能使法国孤立二十年,及俾氏倒(一八九○),而欧洲政局大变矣。

俄、德本姻亲(亚历山大二世为维廉之侄),而德人之霸于欧洲,俄实忌之,一八七五年,俄柴之阻德之伐法也,以此故也。此后俄法交日密。法富,时以赀助俄。俄畏虚无党,法政府承其意旨,为捕之于巴黎,以交欢俄。两国海军相过从,国人欢迎之若狂(托尔斯泰曾记之)。一八九一年,盟约成。一八九六,俄新柴如法。明年,法总统faure如俄报聘,席上始宣告两国之同盟焉。

一九○三年,英前王如法,法总统loubet如英报聘。明年,英法协约成,法以埃及让英,英亦以摩洛哥让法。英本与德睦,及南非之战,德人始疾视英。迩来德人刻意经营海军,尤为英人所忌,故英、德疏而英转亲法矣。

英、俄既皆为法之友邦,故一九○六年法、德以摩洛哥事会议于algeciras,英、俄皆阴助法;意虽联德,近亦与法睦,故亦助法:法在摩遂占胜利。而英俄交谊亦益亲;一九○七年,英、俄协约成,(一)划分两国在波斯之势力圈,(二)英人得握阿富汗之外交权,(三)两国在西藏各不相犯。

于是英、法、俄三国之间各以协约相结,而“三国协约”之势成。其后英、俄、法复与日睦,而协约之三国势尤强矣。意自一八九六年以后与法渐睦。一九○一年,法宣言法不侵犯意之经营特里波利,意亦不干涉法之经营摩洛哥。一九○三年,意王如法。明年,法总统报聘。意法交益亲,德、奥之势益孤矣。

六、结论

战事之结果,孰胜孰负,虽不可逆料,然就大局论之,有数事可预言也。

一、欧洲均势之局必大变。奥国国内人种至杂,战后或有分裂之虞。德孤立无助,今特铤而走险,即胜,亦未必能持久;若败,则均势之局全翻,意将为英法之党。而他日俄得志东欧,必复招西欧列强之忌。异日均势新局,其在东西欧之对畤乎?

二、战后,欧人将憬然于攻守同盟之害。即如今之“三协约”、“三同盟”,皆相疾视甚深,名为要约以保和平,实则暗酿今日之战祸耳。他日之盟约必趋向二途:(1)相约以重大交涉付之公裁(arbitration,或曰仲裁)。(2)相约同减兵费。

三、战后,和平之说必占优胜。今之主和平者,如社会党,如弭兵派(pacifists),皆居少数,不能有为。主增兵备者,皆以“武装和平”为词,谓增兵所以弭兵也。今何如矣?武装和平之效果如是如是,主减兵费者有词矣。

四、战后,欧陆民党必占优胜。德、奥之社会党工党必将勃起,或竟能取贵族政体而代之。俄之革命党或亦将勃兴。拿破仑大败之后,见诸国争恢复专制政体,力压民权,叹曰:“百年之后,欧洲或全为哥萨克,或全为共和民主耳。”今百年之运将届,高雪加怪杰之言或将验乎?今欧之民气受摧残甚至,以一二私人之外交政策,以条约中一二言之关系,遂累及全欧数百万之生灵,驱而纳诸死地,可叹也!

五、此役或竟波及亚洲,当其冲者,波斯与吾中国耳。吾国即宣告中立,而无兵力,何足以守之!不观乎比国乎?

三七、卡来尔之爱国说

(八月九日)

顷见卡来尔(carlyle)之爱国说,乃与吾平日所持相契合,录之:

wehopethereisapatriotismfoundedonsomethingbetterthanprejudice;thatourcountrymaybedeartous,withoutinjurytoourphilosophy;thatinlovingandjustlyprizingallotherlands,wemayprizejustly,andyetlovebeforeallothers,ourownsternmotherland,andthevenerablestructureofsocialandmorallife,whichmindhasthroughlongagesbeenbuildingupforusthere.

carlyle-essayonburns

〔中译〕吾辈希望有另一种爱国主义。它不是建立在偏见之上,而将使吾国对吾民更为亲爱,又和吾辈之哲学信念相协调;它将使吾国爱一切人,公正地奖励各个地区,那么国民也将不顾一切地热爱这个严厉的祖国,它的悠久的社会传统及道德生活。长期以来,上帝一直在为吾辈营造这一切。

--卡来尔:《论彭斯》

三八、读《海妲传》

(八月九日)

昨日读易卜生名剧《海妲传》(heddagabler),极喜之。此书非问题剧也,但写生耳。海妲为世界文学中第一女蜮,其可畏之手段,较之萧氏之麦克伯妃(ladymacbeth)但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三九、叔永《活铿谷游记》

(八月十日)

叔永作《活铿谷游记》(叔永译为“洼特陉谷”)甚佳,可补吾所记之足(七月廿八日记),急寻之以实吾札记。

洼特陉谷游记

去绮色佳城六十里许,有洼特陉谷者,东美山水之最奇者也。每岁之夏,康乃耳大学地质学教者辄率其夏课学生往游,为探讨地质之行,而揽胜者亦与焉。余夏休无事,得随诸学者后,为选胜游。七月廿五日晨,以火车往,行三时许,始达。至则倚树食裹粮,若为午餐。餐既,入谷。

谷口有山当之,凿石为门,穿洞得桥。桥跨两山间,长才及丈。山溪深狭,蜿蜒若虬蛇,而高下起伏无寻尺平,水行其中,往往急落为瀑。瀑下穿石为潭,深黝不可测。两旁石交错,层纹齿齿然,若大贝出水而曝其甲。瀑甚多,而状殊不一,短者若断练,错杂置石罅,长者若悬巨帛于岩畔。时或巨石突斜,泉水平泻而下,续续如贯珠玑。蹊径出其中,远望行人,又若美人往来危楼复道中,珠帘半垂而未卷也。沿山腰为径,铁柱阑之。石绝,则继以木梯;梯不可及,则支石为桥,度他山为径。径愈险,改道愈频,则为桥愈多。故有时一目而见两桥,横跨峰巅,仰望前游,飘飘然若飞仙临于太虚。谷之深约共五里,而数武外辄不测前方所有。有洞三,桥十许,梯数百步。

余等往返乃费三小时。同来者分四队,各有教者率之,余皆不随,顾谓同行,吾欲观天然美耳,安问所谓地质与时代哉!既返,欲记其胜,又恍惚不可得,唯出游时所摄影,陈而观之,尚往往若有遇也。

四○、谁氏之书

(八月十日)

今日有人投书本市日报,论爱国与是非,其人不署名,乃引孔子之言以申吾说(参看卷四第一五则,卷五第九则,第二八则),所引乃“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篇》)一语也。

四一、答某夫人问传道

(八月十日)

有某夫人问余对于耶教徒在中国传道一举,意见何若。答曰:“吾前此颇反对此举,以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英文所谓proselyting者是也。年来颇觉传道之士,正亦未可厚非。彼等自信其所信,又以为其所信足以济人淑世也,故必欲与世人共之,欲令人人皆信其所信,其用心良可敬也。《新约》之《马太书》有云:‘未有燃烛而以斛覆之者也,皆欲插之檠上,令室中之人毕受其光耳。且令汝之光照耀人前,俾人人皆知汝之事业而尊荣汝在天之父(上帝也)’(《马太》五篇十五十六节)此传道之旨也。顾传道之士,未必人人皆知此义耳。”某夫人极以为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刘昫
  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张廷玉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赵尔巽
  卷三十二·吴广成
  春秋战国异辞卷七·陈厚耀
  ◎名伶之寿险费·李定夷
  一三三九 兵部尚书彭元瑞等为奉旨查取陆费墀用事供事姓名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通鉴答问卷二·王应麟
  史记集解卷二十二·裴骃
  卷十·司马迁
  徐绍祯·陶菊隐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班固
  宋弁传·魏收
  李先传·李延寿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览诗·令狐楚

    ○刘方平【十三首】秋夜思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賖。晩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犭员〉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泛舟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晩,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

  • 御选明诗卷四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十二七言古诗七秦夔送人还松江金陵城中花满烟金陵陌上酒如泉送君临歧一握手欲别未别心茫然疋马遥遥向东去黄金作鞭光照路长安虽好不如家翘首吴门隔烟雾君家逺在水云乡正近吴王旧猎场海错登盘

  • 元经卷九·王通

    经后魏孝文帝太和四年春正月,[一本书,帝即位,]文中子曰:或问孝文子曰:可与兴化矣。又曰:中国之道,不替孝文之力也。又曰:太和之政近雅矣。[都洛阳得中国也。建明堂,修制度,兴文物,得先王之道也。]一明,中国有法也,[置职,制定律令,举

  • 卷之二十四·佚名

    吴元年六月丙午朔 日有食之昼晦○己酉 张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决战觇城左方见军阵严整不敢犯乃遣徐义潘元绍潜出西门欲掩袭我军转至阊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分兵北濠截其兵后遣兵与斗战良久未决士诚复遣参政黄哈剌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十三·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三    宋 王当 撰昭公一 晋中行穆子【荀吴】 中行穆子名荀吴偃之子也元年穆子败无终及羣狄于太原崇卒也魏舒请毁车为行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後专为右角参为

  • 二百四十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十三日 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二麦俱已收割全完,有九分、十分不等。早稻俱现在插秧,秧田有水,将来秋成有望。目下米价每石八钱至九钱不等,百姓安乐。所有三月、四月分晴雨录,恭呈御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周灭齐陈文帝天嘉三年齐主之为长广王也清都和士开以善握槊弹琵琶有宠辟为开府行参军及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四年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内宴赏湏防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

  • 张普惠传·李延寿

    张普惠,字洪账,常山九门人。身高八尺,相貌魁伟,对《周礼》、《仪礼》、《礼记》十分精通,还擅长于《春秋》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太和十九年(495),任主书,兼管局监,很被孝文帝所赏识。转任尚书都令史,任城王元澄敬重他的学问,为他

  • 卷七卫禁律·窦仪

    【九门】律条十八并疏阑入庙社宫殿门宿卫人冒名自代因事入宫殿辄宿未着门籍入宫殿宫殿内作罢不出登高临视宫殿中宿卫人被奏劾先收兵仗应出宫殿不出通传宫人书信宿卫人不依职掌次第夜开宫殿门出入向宫殿射冲车驾队仗宿

  • 目录·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辨疑目録     四书类卷一大学在亲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顾諟天之明命汤之盘铭作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

  • 卷七十五·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五天子之孝厚风俗唐太宗贞观二年令致仕官位在本品之上【臣】按记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自礼让之谊衰亷耻之道丧嗜利无厌于进不休其能引

  • (七)淡与不躁·钱穆

    《通书》又有《乐》章,谓:“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此淡字,非仅言乐声,亦指人品即人心言。诸葛孔明言“淡泊明志”。濂溪教人志伊尹之所志,而学颜子之

  • 序·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迦栴延子造 符秦 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毗昙八犍度论序释道安撰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祐有以见道果之至赜。拟性形容。执乎真像。谓之大也。有以道慧之至齐。观如司南察乎一相。谓之法。故曰大法也。

  •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九门(净土义 三佛义 三智义 三不护义 三念处义 四一切种净义 二智义 四智义 四无畏义)净土义六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明因三 约身明土四 凡圣有无五 质

  • 蒲犁厅乡土志·佚名

    江文波修。蒲犁,原称色勒库 尔,即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志系奉饬编辑之小 学教材,成书于清光绪末。列14目,约2000余字,概述该 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所载民族、户口、物产、 商务,对研究该地民族史、经

  • 九横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众生寿命未尽而遭横死之九种原因,此即:不应饭、不量饭、不习饭、不出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不如法行、可避不避。本经与七处三观经(大正藏第二册)之第三

  • 劝修净土诗·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