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六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六

卷一百九  曹洞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无迹净敏禅师 愿庵净伊禅师  大鼎净新禅师 远门净柱禅师  象田即念净现禅师 南山天愚净宝禅师  宝林深谷净岑禅师 翠岩午星净烱禅师  好木净材禅师 文峯樵之净玉禅师  界滋净泽禅师 来云净现禅师卷一百九补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济生雪樵证禅师 荐福石浪如禅师  慵庵净伟禅师卷一百十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白岩位中净符禅师 龙门樵风净妙禅师  光相至善净得禅师 保福九逵净达禅师  净性柴仙净阳禅师 证果印如净成禅师  宝葢峯大治净鼎禅师 慈云俍亭净挺禅师  福胜一机净瞬禅师 宗镜眉悉净通禅师  盟石净息禅师 多福妙叶净启禅师  保宁端实净严禅师 崆峒不溢净满禅师卷一百十补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宝寿道晓悦禅师卷一百十一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献公净真禅师 白云邻木净时禅师  东越西遯居士净超 法相坦持净镒禅师  妙峰指源净信禅师 妙觉三立净觉禅师  佛日冰溪净融禅师 东塔为则净范禅师  慧日元木净恒禅师 天章邻哲净彦禅师  水月庵法纯净慎禅师 龙田拍子净地禅师  天宁休山净炬禅师 清凉三疾净甫禅师  龙山介眉净传禅师 天华法聚净理禅师  津梁庵詹明净纯禅师卷一百十二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蜀阜东星净监禅师 普明石照净烨禅师  宁远净地禅师 融光自闻净音禅师  清化唯岑净嶾禅师 放眉净真禅师  自若净深禅师 宝泉素端净响禅师卷一百十二补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普贤疎庵净禅师 斗庵晦公隽禅师卷一百十三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龙华久默大音禅师 青龙百愚净斯禅师  洞山孤崖净聪禅师 佛川离言净义禅师  金僊蕃光净璨禅师 云岩元洁净莹禅师  道林镜愚净慧禅师 狮子岩中也净慈禅师  衍庆石鼓净滋禅师卷一百十四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谷山金峯净云禅师 西峰狮吼振净禅师  百丈石涧净泐禅师 本珠玥禅师  护国眠石净蕴禅师 佛灯白嵓净博禅师  西山邃谷净源禅师 紫峰万仞净壁禅师  夹山伴我净侣禅师 弁山玄素净体禅师卷一百十四补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谷山如庵平禅师 欧宁同凡圣禅师卷一百十五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乐平淑安净周禅师 破闇净灯禅师  道林离愚净志禅师 宝寿梵则净律禅师  苇渡净芦禅师 本觉历然净相禅师  资教浃水净洽禅师 曹山起元净生禅师  云松净品禅师 丹溟净幢禅师  云淙净讷禅师卷一百十六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华严元锡弘恩禅师 瀛山云岫成峦禅师  头陀颖学弘敏禅师 南庵大依禅师  卓锡破崖弘继禅师 洪福灵焰大弘禅师  归宗天然函昰禅师 千山祖心圅可禅师卷一百十七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竹源直指弘南禅师 博山元祚弘裕禅师  博山怡生弘喜禅师 摄山竺庵大成禅师  福山石潮大宁禅师 大慈石公大璸禅师  龙华梅逢大忍禅师卷一百十八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崇光观涛大奇禅师 安隐亭山大充禅师  仰山千丈大英禅师 青原墨历大[智*亍]禅师  寿昌其天大浩禅师 弘济方融如玺禅师  天目思予大闻禅师 青原啸峯天然禅师  好山戒弘大伊禅师 青原叶妙大权禅师  西洞庭同岑大灯禅师 冶父南洲月禅师  冶父笠庵荫禅师 冶父松翁徕禅师  冶父天济柽禅师 昭庆天目方禅师卷一百十九 未详法嗣  实性大师 中观沼禅师  僧肇法师 禅月贯休禅师  先净照禅师 公期和尚  唐朝因禅师 福州东山云顶禅师  婺州云幽重恽师 双溪布衲如玉禅师  舒州投子通禅师 处州法海立禅师  汝州天宁明禅师 蜀中仁王钦禅师  金陵铁索山主 楼子和尚  神照本如法师 上竺圆智证悟法师  和州净戒守密禅师 本嵩律师  老宿庵主等 洪州大守宋令公  江南相冯延 官人道流僧俗等  青州佛觉禅师 圆通善国师  庆寿元悟玉禅师 黄山赵文孺居士  高邮州定禅师 径山云庵庆禅师  竹林巨川海禅师 雪峯樵隐悟逸禅师  [王*央]北和尚 镇州嘉山来禅师  沩山太初禅师 子范慧洪大师  蒋山慧空元模禅师 佛光道悟禅师  普觉淳朋禅师 雪窦常藏主  台州黄岩觉真 育王勉侍者  镊工张生德鄞之 荐福承古禅师卷一百二十 未详法嗣  永福灵江浩首座 老素首座  雁山罗汉寺证首座 净慈元庵会藏主  天目一山魁庵主 寿昌绝照辉禅师  灵云省庵思禅师 文献黄潜居士  育王虗庵实首座 天童幻庵住首座  天童默中唯西堂 宜兴佛陇可上座  九峯寿首座 云峯无尽祖灯禅师  僊林寺雪庭禅师 永宁古渊清禅师  淮南佑上座 圣寿宜翁可观禅师  白云明星禅师 佛妙禅师  径山杰峯英禅师 径山敬庵庄禅师  待诏沈士荣居士 云栖莲池袾宏大师  紫拍达观真可大师 黄蘖无念深有禅师  白马寺仪峯方彖禅师 鵞湖养庵心禅师  曹溪憨山德清大师 真寂闻谷广印禅师  破山洞闻法乘禅师 翠岩古雪通喆禅师  黄介子居士毓祺 僧摩居士马一腾  太史蒋虎臣居士 泐潭元白可尊宿卷一百二十补遗 未详法嗣  徧融真圆禅师 妙峯福登禅师  云居颛愚观衡禅师 达澄受昭禅师  青林如监老宿候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六(终)

猜你喜欢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雷庵正受
  光赞经卷第九·佚名
  新与融贯·太虚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佚名
  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三·志磐
  御选语录卷二·雍正
  卷第七(译经东晋)·费长房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六·宗喀巴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太虚
  五阴品第二之二·佚名
  卷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孙仁孺

    第十一齣 鑽穴隙【夜游宫】〔旦上〕嫁得夫君豪壮。会温存更复情长。所恨情儿太广。偸觑姨娘。妆台边。枕簟上。绣帘旁。偶尔相期共嫁他。谁知自是会豪奢。但嫌有意窥娇妹。可道男儿情易邪。奴家自许良人。匆匆好合。

  • 卷四·万树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四宜兴万树撰伊川令【四十四字】      范仲?妻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萧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人情音信难托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後庭花【四十四字】   

  • 路史卷三十八·罗泌

    馀论一路大之训太常主簿刘君清之逮,泌之史何以谓路?谡按:《尔雅》路之训。大路、寝路、朝路、门路,鼓路、车路服皆以大为之称。路朝、路寝,亦或用露,故或者谓:设之路,侧云露之外,惟弗得其说尔。夫路之所以谓大者,叵不知也。据遂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六景泰三年秋七月壬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命给事中潘本愚行人边永为正副使往吊祭故占城国王摩诃贵来并封其弟摩诃贵由为占城国王诏曰朕恭膺 天命主宰华夷封建诸侯远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纪昀

    列传唐 【三十二】○唐三十二张嘉贞【延赏宏靖】 源干曜【光裕】 萧嵩【华复】裴辉卿【佶】李适之张嘉贞源干曜萧嵩裴耀卿李适之△张嘉贞张嘉贞本范阳旧姓高祖子咤 【世系表作咤子】 仕隋终河东郡丞遂家蒲州为猗氏

  • 卷一百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八雍正十三年七月上谕十四道初八日奉上谕前闻浙省海塘於本年六月初二日风潮偶作冲决之处甚多朕心深为轸念已降旨询问情由并令速行抢修以防秋汛今朕访闻得今岁风潮不过风大水

  • 卷四十七·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立敎兴化中 汉光武建武元年宛人卓茂寛仁恭爱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敎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

  • 卷一三九·邱濬

    ▲赏功之格(上) 《易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受)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程颐曰:“上,师之终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赏有功也,开国封之为诸侯也,承家以为卿、大夫也

  • 泾野子内篇卷一·吕柟

    云槐精舍语介问观书先生曰其上以我观书其次以书观我其次以书观书何谓也曰其上行有余力而学文可以作圣其次体圣人言可以作贤其次恣记诵之博无身心之实误天下苍生者皆以书观书者也周生问治乱之故先生曰中人而与君子为友

  • 卷九·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九【壬僖王寅三年】十有五年【齊桓七年晉緡二十六年衛惠二十一年蔡哀十六年鄭厲二十二年曹莊二十三年陳宣十四年杞共二年宋桓三年秦武十九年楚文十一年

  •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二·佚名

    前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功德品第三尔时,诸因坻天、诸梵天、诸波耶和提天、诸伊沙天、诸那提干天,同时三反作是称誉法:&ldquo;贤者须菩提!所说法甚深,怛萨阿竭皆从是生。其有闻者若讽诵读,有行者,我辈恭敬视如怛萨阿竭,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文殊师利。如来者名为法身。文殊师利。如来不生无生。文殊师利。如来无名无色。无言说无心意意识。文殊师利。如来无分别离分别。文殊师利。言如来者。名为空不可尽相。尽际实际。

  • 卷第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二问已知世第一法。随转生住老无常。亦是世第一法。彼得为亦是世第一法不。设是或非俱有何失。若彼得亦是世第一法者。得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二于前所说诸界趣中。如其次第。识住有七。其七者何。颂曰。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  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论

  • 摄大乘论释 第七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七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彼入因果分第五论曰。如是已说入所知相。彼入因果云何可见。谓由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六种波罗蜜多。云何由六波罗蜜多得入唯识。复云何六波罗蜜多成彼入果。谓

  •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附拈颂)·雪兆果性

        西蜀比丘 果性 集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姓剎帝利。南印土香至王季子也。得法於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祖嘱曰。俟吾灭后六十年。当往震旦国阐化。问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千载之下。有留难否。祖预为谶偈

  • 石子船·沈从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1月初版。列入“新文艺丛书”。内收《石子船》、《夜》、《还乡》、《渔》、《道师与道场》、《一日的故事》等短篇小说6篇,《后记》1篇。其中《一日的故事》写青年作家

  • 咒魅经·佚名

    亦称《咒媚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谓佛在舍卫国对诸大众宣说曾有老狐作魅蛊害人之种种情状,时大力菩萨请问解救众生之法,佛作答复。本经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被判为伪经。但是否由中国人所撰,尚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