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 剪 辫

一九〇二年初秋,我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东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预备日语;鲁迅已经在那里。他在江南班,共有十余人,也正在预备日语,比我早到半年。我这一班也有十余人,名为浙江班,两班的自修室和寝室虽均是毗邻,当初却极少往来。我们二人怎样初次相见,谈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大约隔了半年之后吧,鲁迅的剪辫是我对他的印象中要算最初的而且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的。

留学生初到,大抵留着辫子,把它散盘在腮门上,以便戴帽。尤其是那些速成班有大辫子的人,盘在头顶,使得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口里说着怪声怪气的日本话。小孩们见了,呼作“锵锵波子”。我不耐烦盘发,和同班韩强士,两个人就在到东京的头一天,把“烦恼丝”剪掉了。那时江南班还没有一个人剪辫的。原因之一,或许是监督——官费生每省有监督一人,名为率领学生出国,其实在东京毫无事情,连言语也不通,习俗也不晓,真是官样文章——不允许吧。可笑的是江南班监督姚某,因为和一位姓钱的女子有奸私,被邹容等五个人闯入寓中,先批他的嘴巴,后用快剪刀截去他的辫子,挂在留学生会馆里示众,我也兴奋地跑去看过的。姚某便只得狼狈地偷偷地回国去了,鲁迅剪辫是江南班中的第一个,大约还在姚某偷偷回国之先。这天,他剪去之后,来到我的自修室,脸上微微现着喜悦的表情。我说:“阿,壁垒一新!”他便用手摩一下自己的头顶,相对一笑。此情此景,历久如新,所以我说这是最初的,而且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的一个印象。

鲁迅对于辫子,受尽痛苦,真是深恶而痛绝之。他的著作里可以引证的地方很多,记得《呐喊》便有一篇《头发的故事》,说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晚年的《且介亭杂文》里有云:

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须剃一点,留一点,才可以算是一个正经人了。而且还要从辫子上玩出花样来……(《病后杂谈之余》)

鲁迅回国之后,照例装假辫子,也受尽侮辱,同书里有云:

“不亦快哉!”——到了一千九百十一年的双十(1911年10月10日),后来绍兴也挂起白旗来,算是革命了。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可以从此昂头露顶,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听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了。(同上)

鲁迅的那篇绝笔《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且介亭杂文末编》)有云:

……假使都会上有一个拖着辫子的人,三十左右的壮年和二十上下的青年,看见了恐怕只以为珍奇,或者竟觉得有趣,但我却仍然要憎恨,愤怒,因为自己是曾经因此吃苦的人,以剪辫为一大公案的缘故。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假使当初为了保存古迹,留辫不剪,我大约是决不会这样爱她的。

看了上面所引,鲁迅在初剪辫子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也就可以推测,无怪不知不觉地表现到脸上来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邢峦 李平·魏收
  卷一七八 隋紀二·司马光
  第十八回 灭高昌献俘观德殿 逐真珠击败薛延陀·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瀋館錄卷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纪昀
  一二九七 浙江巡抚琅玕奏覆浙省查缴违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九一 谕内阁进士邵晋涵举人戴震等如勤勉准其一体散馆殿试酌量录用·佚名
  七八 做忌日·周作人
  卷五十八·佚名
  卷六十二·赵汝愚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一调六十一体,起一百三字至一百四字安平乐慢二体 望南云慢一体 情久长一体 西江月慢二体 杏花天慢一体 探春芳五体又名探春 眉 妩三体又名百宜娇 湘江静二体又名潇湘静

  • 第一回 老鳏冻馁·蒲松龄

    张老拄杖破衣上唱养儿养女苦经营,乱叫爷娘似有情;老来衰残难挣养,无人复念老苍生。白自家张老便是。合老婆子吴氏,一个走南傍北,一个少吃俭用,受了无穷辛苦,挣了个小小家当。[耍孩儿]一个母一个公,不怕雨不避风,为儿为女死活的

  • 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关中 嘱献书矮奴死阙下·蔡东藩

      却说李密传檄四方,余盗响应,总道是唾手中原,可以应谶,偏偏天命所归,不属李密,却付诸太原留守李渊。渊奉炀帝敕旨,调兵击破甄翟儿,遂在太原镇守。会晋阳令刘文静,与李密素有婚谊,坐罪除名,囚系狱中。渊子世民,已随父至太原,与

  • 东汉会要卷三十二·徐天麟

    兵上光武中兴初南顿令钦生三男縯仲秀秀隆准日角宛人李守好防记尝谓其子通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及新市平林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谓通曰今四方扰乱汉当复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通笑曰吾意也遣轶徃迎秀

  • 卷之七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长沙威王萧晃传·萧子显

    长沙威王萧晃字宣明,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少有武力,为太祖所喜爱。宋朝初仕任秘书郎邵陵王友,不拜受。升明二年(478),代兄萧映任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当初,沈攸之事起,萧晃背弓骑马,带领武士,威风凛凛走在都城街道上,

  • ●皇朝通典卷六十六·佚名

    樂四 ○樂四 (臣)等謹按審度迺以正音和聲必先製器故杜典於製造之後即繼以權量八音二門顧律尺既亡前代所沿未必盡有當於古也我朝得黃鍾真度以之審定衡量足以整齊物用以之製造樂器足以宣鬯元音故宮懸所列美備精詳製作之隆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三礼部仪制清吏司登极凡登极之礼先期分遣官祗告天地太庙社稷至日五鼓各执事官入太和殿设宝案於御座前正中设诏案笔砚案表案陈法驾卤簿乐悬均如仪内阁学士一人奉诏书礼部仪制司官奉表内

  • 卷七十三绿营四·冯煦

    江南驻京文报局江南驻京文报局委员一人。江南旧有驻京提塘,因转雇书手,积压文件,经督抚会奏裁撤,照直隶另设文报局办法,派员驻京,设立江南文报局,据光绪三十三年司卷。旋经陆军部奏准。所派文报局各员名,应先行咨部,如遇有迟延

  •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吕思勉

    元明的学术思想,是承宋人之流的。在当时,占思想界的重心的,自然还是理学。理学是起于北方的。然自南宋以后,转盛行于南方,北方知道的很少。自元得赵复后,其说乃渐行于北。元时,许衡、姚枢等,都号为名儒,大抵是程朱一派。只有一

  • 卷十四 酒诰第十二·孔颖达

    酒诰康叔监殷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酒诰。○嗜,巿志反。[疏]传“康叔”至“酒诰”○正义曰:以《梓材》云“若兹监”,故云“康叔监殷民”也。郑以为“连属之监,则为牧而言”,然康叔时实为牧,而所戒为居殷墟,化纣馀民,不主于牧

  •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

  • 襄公·襄公三十年·左丘明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罢来聘。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天王杀其弟佞夫。王子瑕奔晋。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郑人杀良霄。冬十月,葬蔡景公。晋人、齐人、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惠洪

    禅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龄秀发。依新定全伟律师落发。诣越州开元希觉律师。受具足戒。及觉公盛化四明。益往习毗尼。工文章。觉大奇之。俄辞去。初谒长庆棱道者。无所契悟。与善修洪进。自漳州抵湖外。将发而雨。

  • 八光品第五·佚名

    世尊复告总{敖力}王菩萨。菩萨有八光明。以此光明。离不可思议诸闇昧。修清净行。何谓为八。一曰念光明。二曰志光明。三曰游光明。四曰法光明。五曰慧光明。六曰至诚光明。七曰神通光明。八曰奉行光明。是为菩萨八大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二·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文殊师利法王子。问佛世尊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耶。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文殊师利法王子。问我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所以者何。诸佛世尊。皆转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阿难白佛言。

  • 卷第十三(声闻无学僧第一僧部第二)·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十三(声闻无学僧第一僧部第二)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迦叶身黄金色妇亦同姿出家得道一 ·迦叶从贫母乞食二 ·迦叶结集三藏黜斥阿难使尽余漏三 ·迦叶结法藏竟入鸡足山待弥

  • 从政琐记·王守恂

    庚子北京為各國聯軍分駐歷時未久地方詞訟歸中國人自理刑部是年十一月已首先規復辛丑春間天主教民與地方人勾結搶奪佛寺銅像被獲送交刑部審訊分山西司時天主堂主教樊國梁照會刑部是案人犯即在貴部審辦除死罪外均聽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