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

洪武二十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乌撒军民府及金筑安抚司贵州卢番大华长官司、普定十二营长官司各遣人贡马。

乌蒙军民土酋奚哲、芒部军民府土酋速感等来朝,贡马。

诏豫王桂驻汴梁。时周王徙居云南,因命豫王居其旧府,寻诏还,命周王长子有燉监其国。

丙寅,命工部更造奉先殿祭器。

蜀王椿之国成都府。

命制文绮衣衾各八千事,实以纩往漠北市马。

丁卯,上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将为边患,诏晋王、今上各率师往征之。

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怀远侯曹兴为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全宁侯孙恪为右参将,赴北平训练军马,听今上节制;时先已遣定远侯王弼往山西练兵,因敕弼以山西兵听晋王节制。

升五军断事官秩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分左、右、中、前、后五司,司设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人,俱正七品,各理其军之刑狱。

敕河南右护卫及仪卫司曰:“周王迁镇云南,应有官军、校尉、仪仗俱遣赴云南参侍,命河南布政使司与道里费,由陕西连云栈陆路以往。”于是指挥佥事李兴率军马五千五百人启行。

江西赣州府雩都县知县查允中奏:“近山贼夏三等作乱,袁州卫指挥蒋旺等领军捕之,旺乃擅发民丁三百人驱之当贼,方春之时,且废农业。”上曰:“孔子云:‘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讨贼,武夫之事,何预于民?”命兵部遣人责旺亟罢其役,令有司招降山贼。

己巳,以康镇为大宁右卫指挥使。镇,蕲国公茂才仲子也。

左军都督府奏:“浙江都指挥使司言倭夷由穿山浦登岸,杀虏军士、男女七十余人,掠其财物,守御百户单政不即剿捕,致贼遁去。”诏诛之。

庚午,遣凤翔侯张龙、荣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龙江卫指挥同知徐参等往云南置驿传,各赐钞有差。

辛未,命长兴侯耿炳文往陕西训练军马,调遣征戍,仍令布政使司预备西凉、甘肃农具、种子,以给军士屯种。

赐公侯以下及文武官命妇冠服钞。先是,上命更定文武官命妇冠服之制,颁行天下,以革胡俗。至是,尚虑其有不能自备者,故赐之钞,使自制。

甲戌晓刻,荧惑入斗宿。

信国公汤和自凤阳来朝,得风疾,留京师。是日,上幸其第视之。

乙亥,撒马儿罕回回舍怯儿、阿里义等以马六百七十匹抵凉州互市,守将以闻,诏送舍怯儿、阿里义等至京,听自市鬻。

赐文武群臣及云南等处土官宴。

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庚辰,贵州宣慰使宋诚奏:“苗蛮作乱,平越卫管内堡寨土兵亦与官军相拒,杀百户及军士十余人。”命延安侯唐胜宗统贵州等卫指挥使程暹率马步军讨平之。

兖州护卫指挥曹德父广初以宣州卫指挥坐事谪戍云南,既没,其次子胜代役,诉于卫,卫上其事于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欧阳琳以闻。上曰:“曹广昔从征伐,颇有功,虽以罪谪戍而死,然念昔日之劳,宜免胜役,以给其兄德家。”

进士王希曾言其母任氏之丧,以改嫁服止期年,愿终三年之制。上命礼部议之,尚书李原名奏曰:“不丧出母,古之制也。希曾之母既已失节,难与定制。”诏从其议。

山东地震。

辛巳,降翰林院学士刘三吾为国子监博士,侍讲学士葛钧为国子监助教。时三吾等受命授晋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奏三吾等在职怠惰,宜黜降别用。上曰:“儒者不任剧事。”俱令教国子。未几,俱复职。

以鞑鞑指挥安童为刑部尚书。

蜀王椿奏:“西番蛮人作乱,烧黑崖关,且寇掠不止,已遣都指挥使翟能、同知徐凯统兵一万三千人从凉国公蓝玉往大渡河邀击之。”

癸未,高丽遣使来言:“国王王昌非王氏后,实辛肫子禑之子,国中人民多不信服,故别求王氏宗亲定昌国院君王瑶迎立嗣位,以续王氏之后,伏望朝廷允所请。”上谕礼部尚书李原名曰:“高丽限山隔海,其人多诈,今云废黜异姓,择立王氏宗亲,则前者来言童子入朝,吾不听者,意必执国政者所为,今其情见矣,且其真伪莫知,若果为本国臣民所推,亦听其自为,傥阴谋诈立,一旦变更,尽为虚妄,必将祸起不测,皆自取也。尔宜备咨其国人之知。”

诏辽东都指挥使司:凡高丽国人于境内懋迁者勿禁。

命河南都指挥使司中都留守司选拨军士六千二百人、马四千四百七十匹从雄武侯周武北征,往山西,听晋王节制。

甲申,上谕兵部尚书沈溍曰:“兵以卫民,民以给兵,二者相须也,民不可以重劳,军不可以重役。今天下各卫所多有一户而充二军,致令民户耗减,自今二军者宜免一人还为民。”

故元平章把都帖木儿、知院笼秃儿灰纳纳罕等遣部将哈散赤汝祝儿灰至西凉,言率领鞑鞑百姓并家属五千余口来降,上以其道远跋踄艰苦,且令就水草便利之地居住。

镇海卫军士陈仁建言造海舟,曰:“臣闻古人之言曰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故将之用在军,军之用在器,将不智武,与无将同,军不精练,与无军同,器不坚利,与无器同。向者,陛下命濒海卫所造防海舟,所以备外寇,卫民命也,然臣窃观苏州太仓当大海之口,倭寇必由之地,所造海舟岁月已久,樯楫摧坏,一有缓急,则假漕运之舟代之,器用不便,何以御敌?失机误事,其害非细。宜令军卫急造海舟,以将统之,无事足以自守,有事足以御敌,庶武备严整,永绝外患。”上是其言,行之。

乙酉,享太庙。

遣使敕谕右参将全宁侯孙恪率长兴侯耿炳文所操马军,往会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北征。

赐大宁卫指挥使沙不丁、天策卫指挥使迭里帖木儿世袭诰命,仍赐禄米、第宅,俾居于京师。沙不丁者,元枢密知院,迭里帖木儿者,元太师哈剌章之侄也,俱自泺河来归,故有是赐。

赣州府山贼夏三等连结湖广诸洞蛮为乱,命东川侯胡海充总兵官,普定侯陈桓为左副将,靖宁侯叶昇为右副将,率湖广各卫军士三万三千五百人讨之。

遣使敕谕齐王,命率山东都司、兖州护卫及徐、邳二卫精锐马步军士随征,听今上节制。

赏延安侯唐胜宗钞一千锭,以平苗蛮之功,仍命同凤翔侯张龙往黄平、平越、镇远、贵州诸处训练军士,提督屯田,相机征剿余蛮。

戊子,通政使茹常引奏潮州府学生陈质言:“其父戍大宁已死,“今有司取其补伍,自念从幼至今,荷蒙国恩教育,愿赐卒业,以图上报。”上谓兵部尚书沈溍曰:“国家得一卒易,得一材难,此生既有志于学,可削其兵籍,遣归进学。”溍对曰:“此生学未见成效,若遽削其兵籍,则缺军伍。”上曰:“国家于人材必餋之于未用之先,而用之于既成之后,譬之稼必豫耕而有获,若刈不待熟则无用,且事有轻重,难拘一律。苟军士缺伍,不过失一力士耳,若奖成一贤材,以资任用,其系岂不重乎?”

中军都督佥事萧用、左都御史詹徽等奏:“湖广茶陵卫城庳隘,周围仅四里,宜循城西排栅旧址,开拓之,以壮一方形势。”上曰:“凡事有可已而不必为者,有不得已而必须为者,要皆合于时,宜今茶陵城池足以容众,军民相安,亦事之可已者,何用开柘?傥有隳坏,必须修理,亦俟秋成。”

夜,填星犯灵台。

己丑,命工部造点钢长枪付京城各门守卫官军,每枪长一丈三尺,围圆五寸。

庚寅,府军卫指挥佥事何达言:“各所千、百户既从征,缺官理事。”上命各官应袭子弟领之,无者总、小旗偕吏署事。

遣使敕谕辽东都指挥胡旻、朱胜率所操马军往大宁,候总兵官调遣征进,其驼、牛、马非备战者,悉发大宁,运粮直抵征进所在,以给军饷。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亚兰匏等上表,贺正旦,进马二十六匹、硫黄四千斤、胡椒五百斤、苏木三百斤,王子武宁贡马五匹、硫黄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苏木三百斤,山北王帕尼芝遣使李仲等贡马一十匹、硫黄二千斤。而中山王所遣通事屋之结者附致胡椒三百余斤、乳香十斤,守门者验,得之以闻,当没入其货。诏皆还之,仍赐屋之结等六十人钞各十锭。

辛卯,遣都御史铁古思帖木儿赍敕往谕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曰:“前岁,脱古思帖木儿北行闻至岭北,祸生不测,和林以南,消息不知,以此尝遣使入沙漠寻访,近闻尔等所在,再遣都御史铁古思帖木儿往谕汝等。元朝气运已终,汝等领散亡之众在草野,无所归,度日甚艰,然不敢南来者,意必谓尝犯边境,故心中疑感,且如纳哈出在辽东前后杀掠守御官军二万余人,及后来降,封以侯爵,大小将校悉加官赏,朕何尝以为讐也?但边境宁静,百姓安乐,即是好事。已令和尚国公、干因帖木儿平章晓以朕意,想知之,汝等勿疑,领众而来,必择善地使汝安居,各遂生息,岂不美乎?若犹豫不决,坐事失机,大军一至,恐非汝之利也。丞相忽客赤怯薛、官人阿怜帖木儿、太尉朵劣不花、国公孛兰奚、司徒把秃、平章卜颜帖木儿、贵力赤、知院脱欢、答里牙赤、八山葩剌、八十、卜颜帖木儿、哈剌兀失、贵刀、札剌儿台、捏兀台、干罗不花等悉令知朕此意。”

壬辰,日晕,白虹贯珥。

癸巳,给赐辽东军士七万九千六百人绵布三十三万七千七百疋、绵花一十一万九千四百斤。

诏增江北餋马人户。初,江南民俱以十一户餋一马,江北凤阳、庐州等府、滁、和二州止一户餋一马。至是,上念其劳佚不均,命江北民增至五户餋一马,仍命太仆寺江南、江北各存牝马万匹为孳生种马,其余悉发草地牧放,江北之人每户再给钞三百贯,别市种马孳生,以补见缺之数。其正从马二匹,官止岁收驹,余听民自鬻。其飞熊、广武、英武三卫牧马,亦如江北五户之例。

贵州宣慰使宋诚遣其弟文彬贡马,赐文彬及其通事钞有差。

高丽遣门下赞成事裴克廉等上表,贺正旦,贡方物,赐克廉等文绮、钞有差。

甲午,监察御史陈宗礼言:“两淮盐场煎办盐课,其役不均,灶户有一丁而办盐三十引者,有七八丁亦办盐三十引者。今宜计丁煎办,每丁岁额大引盐十引,每引重四百斤,从运司核实,丁口编册在官,每岁验其老壮,以为增减,其有死亡事故者,即为除额。”上可其奏,命户部定议:各场灶户每丁岁办小引盐十六引,每引重二百斤。先是,两浙有覆盐工丁始皆民籍,后以灶户事故自承办盐,其余车丁、火丁户籍初于各灶户内认充工丁,煎办盐课,仍应民差。至是,并令派入灶户,计丁办盐,每丁小引十六引,复盐工丁减其半。

猜你喜欢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雍正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三十七 内务府等衙门奏曹寅李煦捐修行宫议给京堂兼衔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九·杜大珪
  卷十五 食货志一·黄遵宪
  ●原序·陈次升
  樊山政书卷十三·樊增祥
  卷之五十八  謇齋瑣綴錄六(明)尹直 撰·邓士龙
  卷之四·努尔哈赤
  卷一百八十四·雍正
  卷三·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五·彭定求

        卷95_1 【芳树(一作宋之问)】沈佺期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卷95_2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

  • 楔子·关汉卿

    (外扮石府尹引张千上,诗云),少小知名达礼闱,白头犹未解朝衣。年来屡上陈情疏,怎奈君恩不放归。老夫姓石名敏,字好问。幼年进士及第,随朝数载,累蒙擢用。谢圣恩可怜,除授济南府尹之职。我有个同窗故友,姓韩名辅臣。这几时不知兄弟

  • 卷一百八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六十六 张 栻 熙熙阳春诗 熙熙阳春既发既舒翼翼南亩是展是图嗟尔农夫各敬乃事往利尔器诫尔妇子惟生在勤勤则及时惟时之趋时不尔违淅淅甘雨膏我下土习习

  •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宋濂

        别里古台   宗王别里古台者,烈祖之第五子,太祖之季弟也。天性纯厚,明敏多智略,不喜华饰,躯干魁伟,勇力绝人。幼从太祖平诸部落,掌从马。国法:常以腹心遇败则牵从马。其子孙最多,居处近太祖行在所,南接按只台营

  • 卷八十五 志六十·赵尔巽

      ◎礼四吉礼四   堂子祭天坤宁宫祀神令节设供求福祀神奉先殿寿皇殿   安佑宫绥成殿附满洲跳神仪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又于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祇,名曰堂子。建筑城东内治门外,即古明堂会祀群神

  • 卷五百八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四月癸酉盡是月庚寅   夏四月癸酉朔,涇原路經略使章楶奏:   先準朝旨,相度天都山一帶南牟會等處進築三城寨,臣日夜與轉運司官經營措置,般運糧草、防守軍器百物及築城盨椽之類,今粗有敍,已剋定四月十日

  • ●靖康稗史序·确庵耐庵

      其一  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封题「同愤录下帙,甲申重午确庵订」十二字,藏临安顾氏已三世。甲申当是隆兴二年,上册已佚,确庵姓氏亦无考。所采皆虏中书,绝笔于梓宫南返,当是奉迎诸老手笔

  • 进呈表·佚名

    历代纪事年表进呈表纂修历代纪事年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王之枢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羣籍之垂训孔多道则同归而不易累代之编年维永表以条析而弥彰徵往察来本春秋而扩经中之史维风淑世参纲目而弘史中之经恪奉圣裁

  • 八四七 军机大臣为查明《古今说海》内人物等事交四库馆总纂片·佚名

    八四七 军机大臣为查明《古今说海》内人物等事交四库馆总纂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七日交四库馆总纂:现在进呈明神宗以后书内,陆楫所著《古今说海》一部,一百三卷内「端平甲午七月八日」一则,有亡金人手抄诗,内载李国栋、梁

  • 卷二十四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四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食货志第四下 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李奇曰圜即钱也圜一寸而重九

  • ·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初记·丁曰健

    今皇上御极之三年,春王正月、甲子上元,修造提学道署;崇国体,急时政,定民心也。提学道署在郡垣西定下坊;后枕内山、前环瀛海,形胜地也。群僚之跻跄,士庶之瞻仰,政治之因革,于是乎在。自入版图以来,几二百年矣;始为台

  • 卷二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刑考【十三】详谳【平反】雍正元年责成按察司厘剔宿弊归於明允奉谕朕惟直省大小狱讼民命所关国家各设按察司以专掌之一切州县申详至尔司而狱成凡督抚达部题奏事件皆由尔司定案任岂不

  • 卷一百四 朱子一·黎靖德

      ◎自论为学工夫   某自丱读四书,甚辛苦。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敬仲〕(以下读书。)   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某向来看大学,犹病於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因说:"前辈诸先生长者说话,於大体处固无

  • 思辨録辑要卷七·陆世仪

    诚正类江虞九与予论至诚无息予问虞九向来曾体验未发否曰未也曰不体验未发工夫终有间断处虞九问何为予曰且细自体认虞九思久之不得因问予向来用功如何体认未发来予曰仪初时一起手用功只是随事精察因觉得有事时便用得力

  • 论语纂笺卷二·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毎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毎佾八人未详孰是【左隐公五

  • 卷十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二官以节服为名则王之车服旗常皆其职掌朝祭则六人从王郊祀则二人从尸持旌执戈乃其事也若云从王服衮从尸服裘则周书顾命执惠执戈者雀弁綦弁而己未闻服冕况以下士

  • 神僧传卷第五·朱棣

    普明释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会稽人。少小志操有异。有僧乞食因劝云。即子既有善性。可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初依菩萨在彼说法。遂以陈太建十四年。踰山越涧来入天台。正值智者处坐说法。智者笑云。宿誓愿力今得

  • 梵志阿颰经·佚名

    具名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阿摩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