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列传

元 【二十九】

○元二十九

王盘

  王鹗

高鸣

  李冶

李昶

  刘肃

王思廉

李谦

世隆

孟祺

阎复

王盘

王鹗

高鸣

李冶

李昶

刘肃

王思廉

李谦

徐世隆

孟祺

阎复

△王盘

王盘字文炳广平永年人父禧金末入射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礼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

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盘年方冠从麻九畴学于郾城正大四年擢经义进士第授归德府录事判官不赴及河南被兵盘避难转入淮襄间襄阳

兵变乃北归至洛会杨惟中被旨招集儒士得盘深礼遇之遂寓河内东平总管严实兴学养士迎盘为师受业者常数百人中统元年即拜益

都等路宣抚副使顷之以疾免李璮素重盘以礼延致盘亦乐青州风土乃买田涨河上题其居曰鹿庵有终焉之意及璮谋不轨盘觉之脱身

入京师因侍臣以闻世祖即日召见嘉其诚节抚劳甚厚璮据济南大军讨之帝命盘参议行台事璮不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按苏

天爵元文类载王盘以金有天下凡九帝共一百二十年其守成之善者莫如世宗谨就实录中摭其行事一百八十余条于至元二年同徐世

隆王鹗上进名曰大定治绩本传不载谨附识】 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时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

助之盘曰四万人多矣何烦他郡使者怒责盘状期三日尽捕蝗盘不为动亲率役夫走田间设法捕之三日而蝗尽灭使者惊以为神复入翰

林为学士入谒宰相首言方今害民之吏转运司为甚至税人白骨宜罢去之以苏民力由是运司遂罢阿哈玛特讽大臣请合中书尚书两省

为一拜右丞相安图为三公阴欲夺其政柄有诏会议盘言合两省为一而以右丞相总之实便不然则宜仍旧三公既不预政事虚设何为议

遂沮 【按阿哈玛特传至元七年立尚书省以阿哈玛特平章尚书省事九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以阿哈玛特为中书省平章政事与百官

志相符本传及安图陈佑传并云其事遂罢岂巳罢而复行欤抑传失其实欤】 迁太常少卿时宫阙未建朝仪未立凡遇称贺臣庶杂至帐殿

前谊扰不能禁盘上疏曰按旧制天子宫门不应入而入者谓之阑入阑入之罪由第一门至第三门轻重有差宜令宣徽院籍百官姓名各依

班序听通事舍人传呼赞引然后进其越次者殿中司纠察定罚不应入而入者准阑入罪庶朝廷之礼渐可整肃于是仪制始定曲阜孔子庙

厯代给民百户以供洒扫复其家至是尚书省以括户之故尽数为民盘言林庙户百家岁赋钞不过六百贯仅比六品官终年俸耳圣朝疆宇

万里财赋岁亿万计岂爱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且于府库所益无多其损国体甚大时论韪之盘尝于会议之际数言前代用人二十从

政七十致仕所以资其财力闵其衰老养其廉耻之心也今入仕者不限年而老病者不能退彼既不自知耻朝廷亦不以为非甚不可也至是

引年乞致仕帝遣使谕之曰卿年虽老非任剧务何以辞为盘不得巳复起时方伐宋凡帷幄谋议有未决即遣使问之所陈每称上意帝将用

兵日本问以便宜盘言今方伐宋当用吾全力庶可一举取之若复分兵岛夷恐旷日持久功卒难成江南既下盘上疏言宜禁戢军士选择官

吏赏功罚罪推广思信所以抚安新附销弭寇盗其言要切皆见施行朝议汰冗官权近以按察司不便欲并省之盘奏曰各路州郡去京师遥

远贪官污吏侵害小民无所控告惟赖按察司为之申理若指为冗官一例罢去则小民冤死而无所诉矣由是按察司得不罢朝廷录平宋功

迁至宰相执政者二十余人因议更定官制盘奏曰厯代制度有官品有爵号有职位官爵所以示荣宠职位所以委事权臣下有功有劳随其

大小酬以官爵有才有能称其所堪处以职位此人君御下之术也臣以为有功者宜加迁散官或赐五等爵号不宜任以职位日本之役师行

有期盘入谏曰日本小夷海道险辽胜之则不武不胜则损威臣以为勿伐便帝震怒谓非所宜言且曰此在吾国法言者不赦汝岂有他心耶

盘对曰臣赤心为国故敢言且臣年巳八十无子他心欲何为耶明日帝遣侍臣温言慰抚盘以年老累乞骸骨诏致仕仍给半俸终身命其壻

著作郎李穉宾为东平判官以便养盘资性刚方不妄言笑每奏对必以正不肯阿顺帝尝以古直称之阿哈玛特方得权致重币求碑文盘拒

弗与所荐士皆为名臣年九十二卒封洛国公谥文忠

△王鹗

王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金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金主迁蔡诏尚书省移书恒山公武仙进兵金主览书问谁为之省

丞以鹗对曰朕即位时状元耶召见惜擢用之晚授尚书省右司郎中蔡陷将被杀万户张柔闻其名救之辇归馆于保州世祖在藩邸访求遣

逸士遣使聘之及至使者数辈迎劳召对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世祖曰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岁余乞还仍命

近侍库库等五人从之学继命徙居大都尝因间请曰天兵克蔡金主自经其奉御经实焚葬汝水之傍礼为旧君有服愿往葬祭世祖义而许

之庚申世祖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诰典章皆所裁定至元元年奏言自古帝王得失兴废可考者以有史在也国家以神武定四方天戈

所临无不臣服皆出太祖皇帝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窃恐久而遗亡宜置局纂就实录除修辽金二史又言唐太宗始定天下置弘文

馆学十一八人宋太宗承开创之后设内外学士院史册烂然号称文治堂党国朝岂无英才如唐宋者乎皆从之由是始立翰林学士院鹗遂

荐李冶李昶王盘徐世隆高鸣为学士 【按李恺名臣言行录云初鹗侍潜邸尝举杨奂元好问修金史未及召而卒又举李冶李昶王盘徐

世隆图克坦公履高鸣为学士杨恕孟攀鳞为待制王恽雷膺为修撰周砥胡祗遹孟祺阎复刘元为应奉凡前后遗老及当时鸿儒搜抉殆尽

所载较本传为详】 复奏立十道提举学校官有言事者谓宰执非其人诏儒臣廷议可任宰相者时阿哈玛特巧佞欲乘隙取相位众知其非

莫敢言鹗奋然掷笔曰吾以衰老之年无可报国即欲举任此人为相吾不能插驴尾矣振袖而起奸计为之中止五年乞致仕诏有司岁给廪

禄有大事则遣使就问之十年卒谥文康鹗性乐易为文章不事雕饰尝曰学者当以穷理为先分章析句乃经生举子之业非为巳之学也着

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讨文四十卷名曰应物集

△高鸣

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诸王锡里库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荐为彰德

路总管世祖即位授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所裁定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

督事官各二人鸣曰官得人自无滞致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

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

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联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乎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

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关天下擅杀之路害仁

政甚大世祖今速止之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齐尔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九年迁吏礼部尚书

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谥文献

△李冶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进士第辟知钧州事金亡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问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既至问河南居官者孰贤

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耳又问魏征曹彬何如对曰征忠言谠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为第一彬伐江南未尝妄杀一人儗之方叔

召虎可也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征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求魏征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理势

然也今儒生如魏璠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辈皆有用之才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又问

天下当何以治之对曰为治之道立法度正纪纲而巳纪纲者上下相维持法度者赏罚示惩劝今则大官小吏下至编氓皆自纵恣以私害公

是无法度也有功未必赏有罪未必罚甚则有功者或被辱有罪者反获宠是无法度也法度废纪纲坏天下不变乱巳为幸矣又问昨地震何

如对曰天裂为阳不足地震为阴有余夫地道阴也阴太盛则变常合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

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子故示此以惊之苟能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冶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

及世祖即位复聘至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寻辞去卒于家所著有敬斋文集四十卷壁书藂削十二卷泛

说四十卷古今难四十卷测圆镜海十二卷益古衍疑三十卷

△李昶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父世弼从外家受孙明复春秋得其宗旨昶年十六巳能为程文兴定二年廷试父子同以春秋中进士第褎贬

各异时人比之向歆昶释褐授孟州温县丞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为都事实卒子忠济嗣迁昶为经厯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

寖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

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及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

无不言时征需烦重行省科税赋虽逋户不贷昶移书时相曰百姓困于弊政久矣圣上龙飞首颁明诏天下之人如获更生拭目倾耳以徯太

平半年之间人渐失望良以渴仰之心太切兴除之政未孚故也侧闻欲据工巳户籍科征租税比之见户或加多十六七比验见户应输犹恐

不逮复令包补逃故必致艰难苟不以抚字安集为心惟事供亿则诸人皆能之岂圣上擢贤更化之意哉于是省府为蠲逋户之赋中统二年

内难平昶上表贺因进讽谏曰患难所以存儆戒祸乱将以开圣明伏愿日新其德虽休勿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恒以北征宵旰之勤永为南

面逸豫之戒帝称善久之会严忠济罢以其弟忠范代忠范表请昶师事之特授翰林侍讲学士行东平路总管军民同议官昶条十二事刬除

宿弊 【按苏天爵名臣事略云朝议令老疾输赋昶上书曰圣主即位之初凡鳏寡疾废之人命所在优恤去岁省府常有牓谕俾给粮收养

旬月之间一子一夺非所以示信也元史称昶条十二事此或其一欤】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

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哈玛特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

以归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六年卒昶尝集春秋诸家之说折衷之曰春秋左氏遗意二十卷取

孟子新旧说矛盾者参考归一附以巳见为孟子权衡遗说五卷

△刘肃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

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界

欲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

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

罢钞银不用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

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见商议中书省事以年老致仕四年卒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追赠邢国公

谥文献子宪礼部侍郎愻 【按虞集撰刘赓神道碑云赓官一品年七十而父悫无恙史传作肃子宪愻无悫名疑有缺误】 大名路总管孙

赓自有传

△王思廉

王思廉字仲常真定获鹿人幼师太原元好问既冠张德辉 【原作张德耀误谨据张德辉传改正】 宣抚河东辟掌书记复谢归至元

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召见授符宝局掌书十四年迁翰林待制尝进读通鉴至唐太宗有

杀魏征语及长孙皇后进谏事命内官引至皇后合讲衍其说每侍读必命诸大臣咸听授焉帝尝御延春合大赉羣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

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十九年帝幸白海时千户王着矫杀奸臣阿哈玛特于大都辞连枢密副使张易帝召思

廉至行殿屏左右问曰张易反若知之乎对曰未也帝曰反巳反巳何未也思廉徐奏曰僭号改元谓之反亡入他国谓之叛羣聚山林贼害民

物谓之乱张易之事臣实未之详也帝曰朕往者有问于窦默其应如响葢心口不相违故不思而得朕今有问汝能然乎且张易所为张仲谦

知之否思廉即对曰仲谦不知帝曰何以明之对曰二人不相安臣故知其不知也思廉以儒素进帝眷注优渥裕宗居东宫思廉进曰殿下府

中宜建学官俾左右近侍尝亲正学必能裨辅明德裕宗然之二十三年改同知大都留守藩王纳颜叛帝亲征思廉谓留守段贞曰藩王反侧

地大故也汉鼌错削地之策实为良图贞见帝以闻帝曰汝何能出是言贞以思廉对帝嘉之大德元年迁翰林学士以病归三年起为工部尚

书拜征东行省参政十一年授太子宾客旋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延佑七年卒封恒山郡公谥文恭

△李谦

李谦字受益郓之东阿人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为赋有声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教授东平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备束修谦辞

曰家幸非甚贫岂可聚货以自殖乎翰林学士王盘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至元十八年升太子左谕德侍裕宗于东宫陈十事曰正心

睦亲崇佥几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裕宗薨又命傅成宗于潜邸所至以谦自随转侍读学士二十六年以足疾辞归大德六年召为

翰林承旨寻引年致仕仁宗即位召十六人谦居其首 【按续纲目载至大四年召先朝旧臣知政务者老臣程鹏飞董士选李谦张律陈天

祥尚文刘正郝天挺董士珍萧□刘敏中王思廉韩从益赵君信程文海十五人诣阙同议庶政与史传较异】 至行在疏言九事曰正心术以

正百官崇孝治以先天下选贤能以居辅相之位广视听以通上下之情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兴学校以广人材之路

颁律令使民不犯练士卒居安虑危至于振肃纪纲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着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苛细者为之帝嘉纳焉迁集贤大学

士归卒于家谦文章醇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号野斋先生子偘官至大名路总管

△徐世隆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金正大四年进士辟为令其父戒之曰汝年少举未至母急仕进俟三十入官未晚也世隆遂辞官益笃于学

明习前代典故尤精律令父殁奉母北渡河严实招致东平幕府俾掌书记世隆劝实收养寒素一时名士多归之世祖在潜邸召见于日月山

时方图征云南以问世隆对曰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实时得金太常登歌乐世祖遣使

取观世隆典领以行 【按礼乐志载宪宗二年命东平万户严忠济立局肄习五月召太常礼乐人赴日月山学士徐世隆郎中姚枢等以乐

工李明昌等五十人见于行宫本传作世祖取观与志异】 既见世祖勉留之辞以母老中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中书省檄诸路养禁卫

羸马以万计吏白军需责重宜先戒备也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遂弗

为备马果不至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请增宫县大乐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制可徐世隆太常卿以掌之 【礼乐志作敕太

常少卿王鏮领东平乐工常加肄习以备朝廷之用】 兼提举本路学校事帝尝问为君之道世隆取书所载尧舜禹汤事以对帝喜曰汝为朕

直解进读朕将敬听之书成帝命翰林译写以进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世隆奏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

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踰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行大飨礼帝悦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

制又奏定百官朝会仪七年迁吏部尚书撰选曹八议九年乞补外授东昌路总管至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棰吏不忍欺民亦化服十四年

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逮捕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寻移淮东有告宋将许琼匿官库财物有司追击其妻孥世

隆曰琼所匿者教宋之物岂得与今盗官财者同论抗章辩白行台是之释不问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以疾辞二十二年安图再入相言世隆

虽老尚可用遣使征之不至附奏便宜九事寻卒有瀛洲集百卷文卷若千卷

△孟祺

孟祺字德卿宿州符离人幼敏悟早知问学侍父徙居东平时严实修学校招生徒立考试法祺就试登上选辟掌书记廉希宪宋子贞皆

器遇之以闻于朝擢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至元七年持节使高丽还称旨十二年丞相巴延伐宋诏选宿望博学可赞画大计者与

俱行遂授祺行省咨议时军书填塞祺酬应剖决略无凝滞及战焦山宋军下流祺曰不若乘势速进以夺彼气如其言遂大破之巴延喜曰不

意书生乃知兵若是诸将利刼掠争趋临安巴延问计祺对曰若以兵相迫彼必窜闽一旦盗起临安三百年之积焚荡无遗矣莫若以计安之

令彼不惧正如取果稍待时日耳巴延然其言乃草书遣人至临安以安辑之宋乃不复议迁闽 【按宋史陈宜中传云元兵薄独松关宜中

入宫请凭都太后不许宜中痛哭请之太后命具装以俟及暮宜中不入乃不果迁本传所言特史氏假以表祺之功耳】 祺复自请为使征降

表至则会宋相于三省夜三鼓议未决祺正色曰国势至此夫复何待遂定议书成宋谢太后内批用宝携之以出复启太后于内殿取国玺十

二枚出巴延将亲封之祺止之曰管钥自有主者非所宜亲一有不谨恐异时奸人妄相染污终不可白遂止江南平巴延奏祺前后功多且言

祺可任重升授嘉兴路总管祺至首以兴学为务创立规制在官未久以疾归东平十八年卒赠鲁郡公谥文襄子二人遵遹

△阎复

阎复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州人致仕且衍仕金殁王事父忠辟兵山东之高唐遂家焉复弱冠入东平学师事名儒康煜时严实领东平行

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风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辟掌书记至元八年王盘荐为翰林应奉以才选充会同馆副使扈驾上京赋应

制诗寓规讽意世祖顾和尔果斯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十六年入为翰林学士以州郡校官多不职

建议定铨选之法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复立中书省帝急于择相一日召入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何如复谢不足胜任帝谓侍臣曰书生

识义理存谦让是也勿强乃改授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僧格当国尝有旨命翰林撰僧格辅政碑僧格既败诏有司踣其碑复坐是免官成

宗即位以旧臣召入朝除集贤学士元贞元年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释奠雅乐又言曲阜守冢户不宜听有司并入民籍其后诏赐

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请也三年因星变又上疏言定律令颁封赠增俸给通调内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征

租受杖非所以属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减以贷贫民后多采用大德四年帝召复至榻前密谕之曰中书庶务繁重左相难其人卿为朕举所

知以哈喇哈斯对帝大喜即命入相 【按哈喇哈斯入相宰相表作大德三年哈喇哈斯传作二年本传载在四年互异】 复亦拜翰林学士

承旨复首陈三事曰惜名器明赏罚择人材言皆剀切未几遥授平章政事复力辞不许上疏乞骸骨从之皇庆元年卒谥文康有靖轩集五十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八·薛居正
  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六十四·赵尔巽
  卷中·马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四·李心传
  卷五·陈燕翼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四·佚名
  于谨传·李延寿
  潘府传·张廷玉
  卷九十九·阿桂
  郡城炮位·佚名
  三一、墨子生卒考·钱穆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39·陈邦瞻
  卷九十六·佚名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遣媒·孟称舜

    〔末院子持包袱上〕受命华堂上,投身驿路中。自家院子,受老员外的命,因为三官人到眉州舅爷家,将次半载,着我持书接他回来。一路奔驰,天色又早晚了。【一封罗】天涯子未旋,寄音书,忙向前。涉水登山日渐晚,摇曳旗亭酒望悬。群群飞

  • 第四十一章 钦取回朝·屠隆

    【挂眞儿】〔生上〕远客投荒聊自快。玄冬尽。又见春来。眞炁初回。灵光渐现。参破浮云世态。卑人自到夜郞。身虽处寂寞之乡。心不作凄凉之感。或寻全眞野衲。商略烟霞。或同渔父樵夫。逍遥云水。旷然自适

  • 卷四·杜甫

    (至德、乾元间,公官左拾遗作) 奉赠严八阁老 扈圣登黄阁, 明公独妙年。 蛟龙得云雨, 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 官曹可(一作许)接联。 新诗句句好, 应任老夫传。 月 天上秋期近, 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 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

  • 卷六百九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二杜荀鹤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鴈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赠李镡【

  •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赵尔巽

      蔡毓荣哈占杭爱鄂善华善 董卫国佟国正 周有德张德地伊辟王继文   蔡毓荣,字仁庵,汉军正白旗人。父士英,初籍锦州。从祖大寿来降,授世职牛录章京。从转战有功。顺治间,累迁至右副都御使。出为江西巡抚,疏陈兵后荒芜,请

  • 卷一八九唐紀五·司马光

      起重光大荒落(辛巳)三月,盡十二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六二一年)   三月,庚申,以靺鞨渠帥突地稽為燕州總管。   太子建成獲稽胡千餘人,釋其酋帥數十人,授以官爵,使還,招其餘黨,劉屳成亦

  • 卷一百0一 晉紀二十三·司马光

      起上章涒灘(庚申),盡著雍執徐(戊辰),凡九年。   穆皇帝升平四年(庚申、三六O年)   春,正月,癸巳,燕主儁大閱于鄴,欲使大司馬恪、司空陽騖將之入寇;會疾篤,乃召恪、騖及司徒評、領軍將軍慕輿根等受遺詔輔政。甲午,卒。戊子,太子

  • 卷八·叶盛

    ●水东日记卷八刘詹事遗事张文翔衣和庵主交谊厚薄郑氏先世回定仪状苏公清虚堂诗顾魏二公归荣令终方希直不拜佛范氏家谱世系陈古庵经纪梁氏杨文贞公遗嘱论黄霸丙吉宰相须福德才量东坡赤壁赋真迹元

  • ·覆玉坡制军文武和衷治事书·丁曰健

    窃思台得吕镇共事,不但佩知人之明,而深幸同舟协济,受益良多。此间治兵得人,地方一切皆易就理。自抵任至今,文武一家,兵民渐见安辑,彼此毫无间言;传闻之词,不知何来?以致上烦宪廑,实切悚惶。再四思之,其所以有此说者,

  • 王则传·脱脱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书籍,说是释迦佛衰谢后,应由弥勒佛主持世界。

  • 卷七·项安世

    <子部,儒家类,项氏家说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说卷七宋 项安世 撰说经篇七曾是以为孝乎陆氏释文曾音增则也皇侃正义音层古之音层者训重今之音层者训尝皆于此章文义不协及观徐锴说文系传有作前增反者辞之舒也葢直以

  • 提要·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集传纂疏     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集传纂疏六卷元陈栎撰栎字夀翁号定宇休宁人宋亡之後隐居三十八年至延佑甲寅年六十三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以病不及会试越二年上书干执政不

  • 虚舟省禅师诗集·虚舟普度

    虚舟省禅师诗集题溪饮庵老宿诗刻谁是西溪第一庵泉回面面镜光涵身忙谁得烟霞住眼冷方能涧石耽磬落清声书未卷钵分午食鸟来参几多逸兴归佳句我欲然藜细细探 又水到西溪分外幽年年清映似深秋君能一口都吞尽黄叶何曾一片

  • 卷第一百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八 【论】如善财童子问摩耶夫人得此解脱其已久如摩耶答言善男子乃

  •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一·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宋都汴。起太祖庚申。尽钦宗丙午。九主。一百六十七年。太祖太祖讳匡胤。赵姓。其先涿人也。太祖生於洛阳。故为洛阳人。父弘殷。追谥宣祖。太祖仕周为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十·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祭文祭具足法兄文於乎於乎,於乎哀哉。一慟欲繼,再慟復甦,三慟復欲繼。道乎,情乎,腸俱可裂,生未同埋,死未同穴,此慟於情也。生也不及,死猶可追,此慟於情之至也,而又何慟乎?死者自滅,生者自存,此慟於道也。死實生也,生實

  • 温宿县分防柯坪乡土志·潘宗岳

    方志书。 潘宗岳修。 柯坪,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2)设分县,隶温宿县。民国时建县。是 志系奉饬编辑之小学教材,成书于光绪末年。不分卷,列 14目,概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等。内 容简略,仅3000余字。惟所载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佚名

    梵名 Maha^-man!i-vipula-vima^na-vis/va-supratis!t!hita-guhya-parama-rahasya-kalpa-ra^ja-dha^ran!i。凡三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宝楼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卷首列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二图、根本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