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九

检讨吴任臣撰

吴九

列传

王稔 骨言

陈祐 陈绍

方从训蒋延徽

王坛

王稔庐州人也中和三年太祖为庐州刺史闻州人王朂贤召欲用之固辞问其子弟曰子潜好学慎密可任以事弟子稔有气节可为将太祖因召潜置门下而以稔为骑将后积功累官滁州刺史顺义三年有言钟泰章在寿州侵市官马者睿帝命稔廵霍邱代泰章为寿州团练使俄迁节度使未几自寿州罢归扬都为统军一日坐听事与客语忽有小赤蛇自屋坠地向稔而蟠稔令以器覆之良久发视惟一蝙蝠飞去是年稔加同平章事咸以为其应也

骨言唐骨仪之后也高祖用兵江西以言为行营都虞侯言骁勇果毅雅善治兵时危仔倡举信州请降高祖以张景思代之命言率兵五千人送景思入境仔倡闻言兵至弃州奔吴越言偕景思入信州从容经画人服其有定乱才

陈祐少有勇力高祖署为黑云都将天祐十年钱传瓘等帅吴越兵入寇常州徐温将兵拒之至无锡祐白于温曰彼谓吾逺来罢倦未能决战今乘其无备请以部下兵击之传瓘可禽也乃引兵绕它道出吴越兵之后温由是以大军薄其前内外夹攻吴越兵大败斩获无筭已而擢为大将镇润州会牙将周郊作乱祐帅众讨平之有功累官【阙】 卒

陈绍宛邱人骁果善战勇而多谋歴官至左骁卫大将军梁将王景仁入犯绍从徐温将兵御之温遇景仁于赵歩战小却景仁拥师乘之将及于隘诸吏士皆失色绍忽援枪大呼曰诱敌太深可以进矣跃马还鬭左右冲突众兵随之摧锋陷陈当者辟易梁兵乃退温拊其背曰非子之智勇吾几困矣赐金帛加等绍悉以分麾下又战霍邱梁兵大败遂聚梁尸为京观是役为高祖时战功第一未几叛走吴越武义元年陈璋败吴越兵于香弯徐温爱其勇募生获绍者赏钱百万指挥使崔彦章应募禽归温复使之典兵

方从训父防为太祖守将总兵戍宁国以备两浙已而为吴越所禽从训遂代防守宁国颇以扞御着功子孙世为宁国人

蒋延徽者太祖壻也与临川王蒙素相善中书令徐知诰颇畏忌之太和时官信州刺史会建州土豪吴光为闽臣薛文杰所逼帅众万人来奔且请兵延徽幸其功不俟朝命輙引兵会攻建州已而败闽兵于浦城遂围建州城克矣知诰恐得城后延徽奉蒙以图兴复遣使趣之归闽人乘势追之师败延徽左迁右威卫大将军

王坛故孙儒队将也儒败率其党三千人奔睦州陈晟晟颇疑之处于外城未几坛同三河镇将陈严攻婺州婺州刺史蒋环奔会稽坛遂有其地已而与东阳镇将王永相攻吴越武肃王时为镇海镇东节度使谕其罢兵不从兴师讨之光化三年师败奔宣州田頵用为亲将頵败坛降于太祖除淮南节度副使天祐九年出为宣州制置使数李遇不朝之罪居数年卒

张崇 张宣 崔太初曹筠

张崇慎县人也官至庐州观察使天祐十三年光州将王言作乱崇不俟命引兵讨定高祖奬赉有加久之擢德胜军节度使武义改元加安西大将军崇居官好为不法士庶苦之常入觐广陵庐人意其改任皆相幸曰渠伊不复来矣崇归闻之计口征渠伊钱明年再入觐人多钳口不敢言惟捋髭相庆归又征捋髭钱其贪纵多此会庐江民讼县令受赇侍御史知杂事杨廷式欲并崇按之徐知诰谢之而止未几领武宁军节度使已又仍镇庐州太和三年赐爵清河王崇在庐州厚以货结权要由是常得还镇为民患者二十余年

张宣字致用少从太祖为军校大将柴斐斐爱人戢下诸将化焉惟宣颇肆暴戾部下苦之刘信围防州防人乞师于楚信遣宣及高审思分兵御之大败楚师累迁诸军都虞侯徙左街使皆以严酷为理最后领武昌军节度使置地室以鞠罪人罪无问大小入之则无全活久之境内大治道不拾遗会雪中炭肆有鬭者录问之言市炭一秤而轻不及数宣使秤之信然乃斩鬻炭者枭首悬炭于市由是炭率以十五斤为秤而售者无敢轻重南唐升元中卒

崔太初【阙】 人事太祖父子官至寿州团练使在官颇以诛求苛刻为事顺义元年罢为右雄武大将军先是徐温闻太初失民心欲征至广陵徐知诰曰寿州边隅大镇恐为变温怒曰崔太初不能制如它人何卒征之曹筠仕高祖为马军指挥使衣锦军之役筠叛奔吴越徐温厚遇其妻子且招之曰吾使汝不得志而去汝无以妻子为念武义元年吴越兵败于香弯筠乘势复归温自数昔日不用筠言者三而不问筠去来之罪归其田宅复其军职未几筠内媿卒

李戴卢择 杨迢 徐善

卢苹杨彦伯贾潭

李戴唐平章事蔚从孙也唐末举进士第为人简畧无威仪唐亾来奔授起居郎因家于广陵子贻业见南唐春秋

卢择醴泉人仕烈祖为中书舎人高祖时进吏部尚书是时政在徐氏择充位而已无所短长后以病卒杨迢唐【阙】 敬之之孙也仕烈祖高祖至驾部员外郎武义元年迁给事中终于其职

徐善洪州人也秦裴防洪州善有女弟擅殊色为军校所得强纳币焉已竟挟之去善诣广陵白其事是时烈祖府庭甚严布衣游士经岁不得一见而善始至白沙烈祖夜梦神告曰江西秀才徐善见公今在白沙逆旅矣其人良士也且有情事未申宜厚遇之烈祖旦即遣骑迎善既至礼遇优渥因具述女弟被掠状烈祖命购赎归善歙州刺史陶雅闻而异之辟善为从事高祖时官中书舎人

卢苹洛阳人也博学善应对歴官至司农卿顺义三年唐以灭梁来告睿帝命苹使于唐严可求预度唐朝所问密书数事授之以行最后复增黑云都长劒多少及五十指挥使在都下诸条频至唐悉依可求疏记次第以应唐庄宗大喜餽赉加等遣苹归苹还言唐主荒于游畋啬财拒谏内外皆怨不数年亾矣已而果如苹所说

杨彦伯新淦人也唐时童子科及第已而从昭宗至凤翔走还鄕里吉州刺史彭玕厚遇之累摄县邑天祐中江西平彦伯仕于高祖累官户部侍郎睿帝时临轩防命齐王知诰诏彦伯摄门下侍郎行事初彦伯谒选长安一夕抵华隂旅舎有店妪能知方来休咎彦伯将行忽失所着履诘责童仆甚喧妪曰将行而失鞵事不谐矣京国有乱尔当备歴百艰君爵禄皆在江淮官至门下侍郎彦伯未之信也至是思其言忽忽不乐数月卒贾潭为人有器度不与物竞高祖时歴官至兵部尚书潭常见岭南节度使获一橘大如升破之得小赤蛇长数寸亦异事云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班固
  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赵尔巽
  读礼通考卷十六·徐乾学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第四十四回 十八载灭洪杨四海安宁·黄士衡
  卷一百二十三·杨士奇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第四卷 名宦 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纪昀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袁枢
  卷三十五·司马迁
  李贞佐传·张廷玉
  张溥传·张廷玉
  焦竑传·张廷玉
  卷十一下·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冯琦

    <集部,总集类,海岱会集>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七 五言律诗 东郊           石存礼 为爱东郊好筇枝伴独行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但得青春在何妨白髪生斜阳红尽处一片暮山横 前题           

  •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欧阳修

    史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与处罗可汗入隋,事炀帝。从伐辽,积劳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分其部于楼烦。高祖兴太原,大柰提其众隶麾下。桑显和战饮马泉,诸军却,大柰以劲骑数百背击显和,破之,军遂振。授光禄大夫。从平长安,以多,赏帛五千匹

  • 东都事略卷九十八·王称

    列传八十一  邓绾字文约成都双流人也防力学溢于文词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稍迁职方员外郎通判宁州时王安石得君专政绾上书曰陛下得伊吕之佐作苖役之法百姓无不鼓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矣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

  •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梁启超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二日李鸿

  • 梁襄传·脱脱

    梁襄,字公赞,是绛州人。梁襄自幼是孤儿,由叔父梁宁收养。梁襄生性颖悟,每天记言论一千多字。大定三年(1163),考中进士,分配到耀州任同官主簿。三次被迁..州任淳化令,有优秀的政绩。考察认为他勤政廉洁被提升为庆阳府推官,又被

  • 第六章学租·佚名

    (一)一、万斗六社树浦庄溢额屯田二十九甲七分,每甲年额租谷八石。一、坪蓝庄民田溢额九甲七分,每甲年额租谷八石(彰化县白沙书院学租中之一项)。(二)立给垦批大二坪庄佃首童志昌,奉宪示谕充当明志书院佃首,管收大二坪等处学租,所

  • 卷一百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封建秦始皇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羣臣羣臣皆以为便廷尉

  • 卷一百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九兵部四城隍二东北诸国东北诸国有数种洪武永乐间相率归附朝廷官其部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勑书印记所设有都司卫所等处今具录于後都司一尼

  •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佚名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

  • 隐公(元年~十一年)·谷梁赤

    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让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其恶桓何

  • 书义矜式卷四·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周书泰誓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圣徳之着既无间于逺迩故王业之开亦无间于逺迩盖有圣人之徳者然后可以开兴王之业徳无不着则业亦无不广焉昔在文王其圣徳之光辉如日月之照

  • 第二章 24·辜鸿铭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辜讲孔子说:“如果没有真正的情感或敬意而去拜神,是盲目崇拜;知道什么是正确但却没有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事,表明缺乏勇气。”(从文学的角度,即“奴性”。懦弱是老实人的悲惨命

  • 僖公·僖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婚。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秋,楚人伐陈。冬十有一月,杞子卒。【传】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

  • 四念处品第六·佚名

    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四念处。菩萨摩诃萨观择四念处。顺身观身。顺受观受。顺心观心。顺法观法。何谓为顺身观身。顺受心法观受心法。持世。菩萨摩诃萨顺身观身时如实观身相。所谓是身无常苦如病如疮。苦恼忧

  •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上·道宣

      四分戒本 出昙无德(唐言法护)部律。  稽首礼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无涯  如宝求无厌  欲护圣法财  众集听我说  欲除四弃法  及灭僧残法  障三十舍堕  众集

  •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二祖问达磨。请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与汝安心竟。九年面壁待当机。立雪齐腰未展眉。恭敬愿安心地法。觅心无得始无疑。六祖问让和尚。甚么处来嵩山安和

  • 锦县志·佚名

    地方志。未书修纂人姓名,无序。据考证,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王曾、刘惠宗修,范勋纂。凡12卷: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各一卷。首附图11幅。为辽宁现存较早的县志,有一定的

  • 祖庭钳锤录·费隐通容

    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