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

  唐景崧 刘永福

  唐景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景崧先至粤,谒曾国荃,韪其议,资之入越。明年,抵保胜,见永福,为陈三策,谓:“据保胜十州,传檄而定诸省,请命中国,假以名号,事成则王,此上策也;次则提全师击河内,中国必助之饷;若坐守保胜,事败而投中国,策之下也。”永福从中策。战纸桥,敌溃,为作檄文布告内外,檄出,远近争响应。越嗣君为法胁,莫能自振,景崧乘间劝内附。永福意犹豫,景崧曰:“子能存亡继绝,即所以报故主也。且阮福时已薨,无背主嫌。”永福意稍动,于是广招戎幕谋大举。上念景崧劳,赏四品衔。

  景崧上书言:“越南半载之内,三易国王,欲靖乱源,莫如遣师直入顺化,扶翼其君,以定人心。若不为藩服计,不妨直取为我有,免归法夺,否则首鼠两端,未有不败者也。”十年,驻兴化,会北宁告急,毓英令景崧导永福往援。初,桂军黄桂兰等方守北宁,刘团被困山西,坐视不救,永福憾之深。至是景崧力解之,始往;并劝桂兰离城择隘而守,弗听。景崧轻骑入谅山,与徐延旭量战守。适扶良警,请还犒刘军,行至郎甲,涌球陷,阻弗达。回谅,谓延旭曰:“寇深矣!亟宜收溃卒,定人心,备糗粮,集军械,分兵守险,以保兹土。”于是令综前敌营务,扼巴塘岭。敌再至,再却之,广军气稍振。

  会张之洞令其募勇入关,乃编立四营,号景字军,为规越广军之一。朝廷赏加五品卿。景崧遂取道牧马,行千二百里,箐壑深岨,多瘴厉,人马颠陨不可称计。既至,数挫敌锋。毓英高其能,复以潘德继滇军属之,兵力乃益厚,进顿三江口。逾月,法人攻刘军吴凤典营,景崧率谈敬德驰救,大捷。敌既退,遂先薄宣光。城外地故荒服,乃督军开山斩道,首龙州,讫馆司,创设台站,滇桂道始达。已而军其南门,敌开壁出荡,疾击之,逼城而垒,枪弹雨坌,攻益力。是时天霪雨,运馈绝,吏士无人色。逾岁,滇军丁槐攻城,桂军虽饥疲,然犹据山巅轰击。法人殊死斗,不可败。毓英虑其断后援,令勿拚孤注,于是退顿牧马。有旨罢战,遂入关。论宣光获胜功,赏花翎,赐号霍伽春巴图鲁,晋二品秩,除福建台湾道。十七年,迁布政使。二十年,代邵友濂为巡抚。

  台湾自设巡抚,首任刘铭传,治台七年,颇有建设,详铭传传。铭传去,友濂继之,丈地清赋,改则启徵,迭平番乱,建基隆炮台。及景崧莅任,日韩启衅,亟起筹防。永福分镇南澳。景崧自与永福共事,积不相能,乃徙永福军台南,而自任守台北,未几而李文奎变作。文奎故直隶匪,从淮军渡台,居景崧麾下为卒。有副将余姓者,缘事再革之,文奎忿甚,即抚署前斩其头,护勇内应,争发枪,将入杀景崧。景崧出,叛卒见而怖之,敛刃立,并告无事。景崧慰之,翻令文奎充营官,出驻基隆。于是将领多离心,兵浸骄不可制。

  割台议起,主事邱逢甲建议自主,台民争赞之。乃建“民国”,设议院,推景崧为总统。和议成,抗疏援赎辽先例,请免割,不报,命内渡。台民愤,乃决自主,制蓝旗,上印绶于景崧,鼓吹前导,绅民数千人诣抚署。景崧朝服出,望阙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电告中外,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语,置内部、外部、军部以下各大臣。命陈季同介法人求各国承认,无应者。无何,日军攻基隆,分统李文忠败溃。景崧命黄义德顿八堵,遽驰归,诡言狮球岭已失,八堵不能军,且日人悬金六十万购总统头,故还防内乱,景崧不敢诘也。是夜,义德所部譁变。平旦,日军果占狮球岭,溃兵争入城,城中大惊扰乱,客勇、土勇互仇杀,尸遍地。总统府火发,景崧微服挈子遁,附英轮至厦门,时立国方七日也。二十八年,卒。

  刘永福,字渊亭,广西上思人,本名义。幼无赖,率三百人出关,粤人何均昌据保胜,即取而代之。所部皆黑旗,号黑旗军。

  同治末,法人陷河内,法将安邺构越匪黄崇英谋占全越,拥众数万,号黄旗。越王谕永福来归,永福遂绕驰河内,与法人抗,设伏以诱斩安邺,覆其全军。法人大举入寇,永福军频挫。越人惧,乃行成,而授永福为三宣副提督,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设局保胜,榷釐税助饷。有黄佐炎者,越驸马,以大学士督师。永福数着战功,匿不闻,永福衔之。越难深,国王责令佐炎发兵,六调永福不至,然越王始终思用之。

  光绪七年,法人藉词前约互市红河,胁越王逐永福。越王佯调解,而阴令勿徙。法大怒,逾岁,入据河内。永福愤,请战,出驻山西,迳谅山,谒提督黄桂兰,乞援助。会唐景崧至,面陈三策,永福曰:“微力不足当上策,中策勉为之!”朝旨赏十万金犒军,永福入赀为游击。战怀德纸桥,阵斩法将李威利,越王封一等男。既又败之城下,法人决堤掩其军,越人具舟拯之出,退顿丹凤,与法人水陆相持,苦战三日,部将黄守忠攻最力。敌大创,乃浮舰攻越都,悬万金购永福,越乞降。永福欲退保胜,黑旗军皆愤懑,守忠自请以全师守山西,功不居,罪自坐,永福乃不复言退。无何,闻法军至,遂出驻水田中,而军已罢困,及战,大溃,退保兴化。

  九年,法人要议越事,岑毓英力言土寇可驱,永福断不宜逐,上韪之,命永福相机规河内,并济以饷。十年,毓英次嘉喻关,永福往谒,毓英极优礼之,编其军为十二营。法人闻之,改道犯北宁。永福驰援,迳永祥金,英、法教民梗阻,击却之。比至,粤军已大溃,永福夺还扶朗、猛球炮台。俄北宁失,力不支,再还兴化。复以粮运艰阻,改壁文盘洲大滩,候进止。

  毓英奏言:“永福为越官守越地,分所应为,若畀以职,将来边徼海澨,皆可驱策。”于是擢提督,赏花翎。而李鸿章坚持和议,犹责其骚动。已,和局中变,上令永福军先进。法人扰宣光,永福窖地雷待之,连日隐卒以诱敌,不敢出。复徙营偪城,三战皆利。敌援至,毓英遣水师溯河而上,永福夹流截击,夺其船二十馀艘,斩馘数十级,法人愕走。逾月,法舰入同章,毓英遣将分伏河东西,永福居中策应,两岸轰击,败之,复以全力扼河道。十一年,法军攻左域,守忠失同章不守,诸军败挫,永福退浪泊。停战诏已下未至,犹大捷临洮。论胜宣、临功,赐号依博德恩巴图鲁。和议成,法人要逐如故。张之洞令永福驻思钦,不肯行。景崧危词胁之,乃勉归于粤,授南澳镇总兵。

  二十年,中日衅起,命守台湾,增募兵,仍号黑旗。景崧署巡抚,徙其军驻台南。及台北陷,景崧走,台民以总统印绶上永福,永福不受,仍称帮办。日舰驶入安平口,击沉之。攻新竹,相持月馀,兵疲粮绝,永福使使如厦门告急,并电缘海督抚乞助饷,无应者。而台南土寇为内间,引日军深入,破新化,陷云林,掇苗栗,轰嘉义,孤城危棘,永福犹死守。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贻书永福劝其去,峻拒之。日军乃大攻城,城陷,永福亡匿德国商轮,日军大搜不获。内渡后,诏仍守钦州边境。后卒于家。

  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云。

  论曰:清初平定台湾,用兵数十载,始入版图。甲午议和,遽许割让,天下莫不同愤焉。台民奋起,拥景崧为总统,建号永清,此实国民自主之始,七日遽亡。景崧初说永福王越,乃自为之,竟不可以终日,虽有知慧,不如乘势,岂不然哉?永福战越,名震中外,谈黑旗军,辄为之变色。及其渡台,已多暮气,景崧又不与和衷,卒归同败,此不仅一隅之失也,惜哉!

猜你喜欢
  卷四(起六月,尽七月)·韩愈
  雍正上谕 一、我雍正是将遗诏的“十”改成“于”字而·雍正
  名山藏卷之五十七·何乔远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第三六三验充名单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初三日一二二○三--三○·佚名
  卷三十九·萧常
  卷五十·佚名
  九七六 军机处为《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奉旨更正发还事致各督抚咨文·佚名
  六○三 军机大臣奏发下明人奏疏遵旨掣出拟选各篇谨将原书呈请销毁片·佚名
  三六八 谕内阁王太岳着在四库全书处总纂上行走·佚名
  卷二 国统志二·黄遵宪
  裴侠传·令狐德棻
  谢方叔传·脱脱
  卷第六十六·佚名
  杨文忠三録巻二·杨廷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王晔

    (彭大做持祭物科上,云)自家彭大公的便是。那桃花女说今夜晚间,是北斗星官下降之日。我依着他的说话,摆下这七分香纸花果、明灯净水,拜告星官。又买了一领新席,做个席囤,着我躲在那席囤里面。摆的这祭物都停当了也,我听上衙更

  • 吴昌龄·隋树森

    套数 【正宫】端正好 美妓 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破春娇半颗朱唇,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 【滚绣球】藉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樽。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颤巍

  •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四十四·脱脱

        陈执中 刘沆 冯拯 贾昌朝 梁适   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上《复古要道》三篇,真宗异而召之。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 千百年眼卷八·张燧

    《周易举正》 唐司户参军郭京,作《周易举正》三卷,云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或将经作注,用注作经,小象中间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词注内移后义却处于前,兼有脱遗谬误者,并依定本,举正其讹,凡一百三节。此书近世

  • 第四十二回 洪杨起据金陵南北构兵·黄士衡

    诗曰: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却说嘉庆帝为太上皇开千秋寿筵,正在高兴之际,忽外面递来湖北督抚奏折,称白莲教徒由枝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历二年五月甲戌朔赐辅臣张居正等讲官丁士美等金艾叶簪绫符艾叶有差○乙亥 上御经筵○丙子吏部尚书张瀚再<婠勶-釒>乞休慰留之先是改各部主事为监察御史刑部主事侯尧封除授甫二月与焉吏科给事中张楚城<婠勶-釒>论方议久任

  • 列传卷第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琴仪。○琴仪字节之初名克仪本奉化县人后赐籍金浦三韩功臣容式之后体貌奇爽器度雄伟少力学善属文屡举不第出监淸道务刚直不挠民目为铁太守。

  • 五〇 仁房的大概·周作人

    关于各房的事未曾说及,现在因为讲到玉田,所以把仁房提前来一说吧。仁房底下也分作三派,以礼义信为名。礼房的长辈已先死,剩下的是十三世,那里又分两房,长房三弟兄,以小名为号,六四字菉史,四七字思蕺,五十字衍生,只有六四娶妻成家

  • 孙作传·张廷玉

    孙作,字大雅,江阴人。其文纯正雅典,言之有据。曾著书十二篇,总名为《东家子》,宋濂为他做《东家子传》。元末,携家避乱于吴,将其他东西都抛弃了,唯独载书两筐。张士诚请他去做官,他因母病立即辞官归家,客居于松江,大家都为他买田

  • 大学翼真卷七·胡渭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好恶之平而陷于一偏是以身有不修不能齐

  • 卷三十一·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一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仲尼燕居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武夏龠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

  • 卷四·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四吴江朱鹤龄撰三十四年秦师轻而无礼疏服?云无礼谓过天子门不櫜甲束兵而但免胄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必古有此礼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弦高以犒师诳秦使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 《尸子·明堂》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夫高显尊贵,利天下之径也,非仁者之所以轻也。何以知其然耶?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舜之方陶也,不能利其巷下;南面而君天下,蛮夷戎狄皆被其福。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矣。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地广大,然

  • 中論品目·欧阳竟无

      觀因緣品第一 觀去來品第二   觀六情品第三 觀五陰品第四   觀六種品第五 觀染染者品第六   觀三相品第七 觀作作者品第八   觀本住品第九 觀然可然品第十   觀本際品第十一 觀苦品第十二   觀行品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出生佛法无与等  显了法界最第一  金刚难坏句义聚  一切圣人不能入  此小金刚波罗蜜  以如是名显势力  智者所说教及义  

  • 圣济总录·佚名

    中医方书类著作。全书200卷。载方两万余首。宋徽宗赵佶组织医官撰写而成。约成书于宋徽宗在位的末期。宋徽宗赵佶曾留意医学,于1118年(重和元年)撰有《圣济经》10卷,其后,又召集全国名医,收集民间经验良方,选辑“内府

  •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佚名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此篇乃正一天师张陵授弟子赵升。内称太上老君因六天不正,故以「正一盟威之道」授张道陵,令其设二十四治以化邪俗之人。又授「黄老赤箓」,付于种民,以修长生。后因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