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隐公(元年~十一年)

隐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让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弑之,则桓恶矣。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及者何?内为志焉尔。仪,字也。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不日,其盟渝也。眛,地名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礼,赗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君子以其可辞。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马曰赗,衣衾曰襚,贝玉曰含,钱财曰赙。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宿,邑名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贰之也。公子益师卒。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恶也。

----------

隐公二年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会者,外为主焉尔。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后可以出会。会戎,危公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入者,内弗受也。向,我邑也。无侅帅师入极。入者,内弗受也。极,国也。苟焉以入人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称氏者,灭同姓,贬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纪子伯、莒子盟于密。或曰纪子伯莒子而与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隐之妻也。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郑人伐卫。

----------

隐公三年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有食之者,内于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三月庚戌辰,天王崩。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其不名何也?大上,故不名也。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为鲁主,故隐而卒之。

秋,武氏子来求赙。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称武氏子何也?未毕丧,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无君也。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曰归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周不可以求之。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交讥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诸侯日卒,正也。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缪公。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

隐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也。戊申,卫祝吁弑其君完。大夫弑其君,以国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翚者何也?公子翚也。其不称公子何也?贬之也。何为贬之也?与于弑公,故贬之也。

九月,卫人杀祝吁于濮。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祝吁之挈,失嫌也。其月,谨之也。于濮者,讥失贼也。

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卫人者,众辞也。立者,不宜立者也。晋之名,恶也。其称人以立之,何也?得众也。得众则是贤也。贤则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

----------

隐公五年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礼,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鱼,卑者之事也,公观之,非正也。

夏,四月,葬卫桓公。月葬,故也。

秋,卫师入郕。入者,内弗受也。郕,国也。将卑师众曰师。

九月,考仲子之宫。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为夫人也。礼,庶子为君,为其母筑宫,使公子主其祭也。于子祭,于孙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隐孙而修之,非隐也。初献六羽。初,始也。谷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邾人、郑人伐宋。螟。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隐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宋人伐郑,围长葛。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时,战不逐奔,诛不填服。苞人民,殴牛马,曰侵。斩树木,坏宫室,曰伐。

----------

隐公六年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输者堕也。平之为言,以道成也。来输平者,不果成也。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长葛。外取邑不志,此其志何也?久之也。

----------

隐公七年

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滕侯卒。滕侯无名,少曰世子,长曰君,狄道也。其不正者名也。

夏,城中丘。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凡城之志,皆讥也。齐侯使其弟年来聘。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以其来接于我,举其贵者也。

秋,公伐邾。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国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何也?大天子之命也。戎者卫也。戎卫者,为其伐天子之使,贬而戎之也。楚丘,卫之邑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

隐公八年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名宛,所以贬郑伯,恶与地也。庚寅,我入邴。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邴者,郑伯所受命于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诸侯日卒,正也。辛亥,宿男卒。宿,微国也。未能同盟,故男卒也。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诸侯之参盟于是始,故谨而日之也。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八月,葬蔡宣公。月葬,故也。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螟。

冬,十有二月,无侅卒。无侅之名,未有闻焉。或曰,隐不爵大夫也。或说曰,故贬之也。

----------

隐公九年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南,氏姓也。季,字也。聘,问也。聘诸侯,非正也。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庚辰,大雨雪。志疏数也。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故谨而日之也。雨月,志正也。侠卒。侠者,所侠也。弗大夫者,隐不爵大夫也。隐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为君也。

夏,城郎。

秋,七月。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

冬,公会齐侯于防。会者,外为主焉尔。

----------

隐公十年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内不言战,举其大者也。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乘败人而深为利、取二邑,故谨而日之也。

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载。郑伯伐取之,不正其因人之力而易取之。故主其事也。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郕,国也。

----------

隐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正也。考礼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诸侯来朝时正也,特言同时也,累数皆至也。

夏,五月,公会郑伯于时来。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公薨不地,故也。隐之,不忍地也。其不言葬何也?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罪下也。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元年有正,所以正隐也。

猜你喜欢
  卷十二上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孙奭
  讥日篇第七十·王充
  山权数第七十五·管仲
  ●慈爱鉴第四(三十四案)·徐谦
  春秋集传纂例卷一·陆淳
  卷十一·钱时
  卷五·姜宝
  卷六·王元杰
  毛诗写官记巻四·毛奇龄
  第一章 绪论·梁漱溟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林语堂
  卷六·佚名
  答 白 慧 问·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佚名
  力庄严三昧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371_1 【吐蕃别馆月夜】吕温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卷371_2 【望思台作】吕温   浸润成宫蛊,苍黄弄父兵。人情疑始变,天性感还生。   宇县犹能洽,闺门讵不平。空令千载

  • 古今诗话 七·李颀

      二七一、陈抟赠张咏诗   张忠定少年游华山,谒陈图南,〔遂欲隐华山,谓图南曰:"欲就分先生(华)①山(一)②半住可否?"图南曰:"他人即不可,如公者吾当分半山相奉。然公方有宦职,未可释此,其势如家人张筵,笙歌鼎沸,忽庖中火起,待公救

  • 第三折·佚名

    (谢金吾同梅香上)(金吾云)自家谢金吾。从拆了清风无佞楼回来,这几日只管眼跳。常言道眼睛跳,悔气到。难道有甚悔气到的我家里?梅香,且安排酒来,等我吃几杯咱。(焦赞上,云)某焦赞,和六郎哥哥私下三关。天色已晚,入的城来。便好

  • 卷三 一九一八(民国七年戊午)·赵熙

    玉烛新·戊午人日答问琴阁青城归客瘦。道井络经时,坐探星宿。一筇在手,山中路、识遍千年樵叟。仙云万亩。是水脉、江源蒸就。如梦醒、茅屋鱼陂,归来市朝非旧。人间溅血陈陶,叹六郡良家,义军谁救。破书自守

  • 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觉异征 得艳凤枭雄偿夙愿·蔡东藩

      治久必乱,合久必分,这是我中国古人的陈言。其实是太平日久,朝野上下,不知祖宗创业的艰难,守成的辛苦,一味儿骄奢氵㸒佚,纵欲败度,所有先人遗泽,逐渐耗尽。造化小儿,又故意弄人,今年大水,明年大旱,害得饥馑荐臻,盗贼蜂起,平民无

  • 卷四·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四 乙未商王成汤十有八祀 大纪论曰古史不载汤改元独刘道原载之非其实也夫人君即位之一年谓之元年一定而不可易也

  • 韦坚传·欧阳修

    韦坚的字叫子全,是京兆府万年县人。他姐姐是惠宣太子妃,妹妹是皇太子妃,亲戚都是宠贵,所以很早就当官了。从秘书丞升任奉先、长安县县令,有能干的名声。他看到宇文融、杨慎矜父子靠搜刮民财升官,就转运江淮赋税,在各地派官吏

  • 陈献章传·张廷玉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正统十二年(1447)乡试中举,但后来礼部会试落榜,随吴与弼讲学,仅半年而归,日夜苦读。自建“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足不出户。后游学于太学,闻祭酒邢让和宋代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首,大加赞赏说“:龟山不

  • 第十二章&nbsp;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冯友兰

    本书第二章 说过,阴阳家出于方士。《汉书&middot;艺术志》根据刘歆《七略&middot;术数略》,把方士的术数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术数第一种是天文。《汉书&middot;艺文志》中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

  • 第二十九卷·佚名

    灌顶曼拏罗品第六十九尔时清净莲华明王。得诸如来作灌顶已。绕佛三匝却于佛前。合掌恭敬一面而立。覆复低头。思惟如来何不加我一切诸佛金刚种族曼拏罗印三昧耶。尔时释迦牟尼如来知心所念。即说不空金刚灌顶真言曰唵

  •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护法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奈洛迦波罗如猎鹿者。如是应知。非但不受相害之苦。然于器处共相之苦。亦复不受此之狱卒能害彼故。若异此者。彼在热铁融沸地上受烧然苦不能忍时。如何

  • 卷第十五·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五 天台嗣祖沙门国清 达珍 辑 青原下宗镜第九世 鉴堂镜禅师法嗣 润州焦山硕庵行载禅师 吴陵假氏子。祝发於州之曲塘清净庵。受具后。参焦山鉴。一日夜起。见电影过窗前。有省。冲口说偈曰。听之不闻

  • 卷之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二 第九世祖 讳怀海。福州长乐王氏子。参马祖嗣法。住百丈。 德宗己巳贞元五年。 第九世百丈祖嗣宗统(二十六年)。 庚午六年。 禅师智常开法归宗。 常嗣马祖。住卢山归宗。江州刺史李渤问常曰。教中谓

  • 奇字韵·杨慎

    明杨慎编。成书年月不详。共5卷。此书收录当时较不常见而古书上用过的字,按106韵编排。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意义难明的,则先释义;音不明则以反切注音。但较大部分是辨明异体。异体字下先以常用字注明,而后明

  • 余师录·王正德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 (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内容以常见

  • 绣球缘·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大明全传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广东富桂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

  • 洪范正论·胡渭

    五卷。清胡渭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之理。此书总结前人之说,指出其病有

  • 穰麌梨童女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为苾刍说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罗尼,能治世间一切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