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溥传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自幼好学,所读之书必亲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立即烧掉,然后又抄,直到六七遍才止,右手握笔的指掌起了茧。冬季手冻裂,每天要用温水烫数次。所以后来把他的书斋题名为“七录”。与同乡张采同学,二人齐名,号称“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1628)作为选贡生入京,同时人张采,字受先,也考中进士,两人闻名于京都。其后,采至临川为官,溥归家乡,聚集郡中名士共同复兴古学,组织文社,名为“复社”。四年,溥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因父母去世,请假归葬服孝。在此期间,他努力读书,寒暑从不间断,四方慕名者争至其门,都称“复社”。溥也尽全力接纳,交游日广,声名闻于朝廷。他评论了谁,谁就感到荣耀。于是来依附于他的人,都自夸说:“我是继承了东林。”从而为执政大官憎恶。

同乡陆文声,捐钱买得了监生,请求入“复社”,未被接受。张采又曾为某事打了他。于是文声到朝廷去报告说“:风俗之坏,皆由于那般读书人,以溥、采为首,创立复社,扰乱天下。”温体仁正掌握国家大权,令官府对他们治罪。这桩公案拖延了很久,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备参议冯元..、太仓知州周仲连,都说“复社”无罪,这三人因此遭到贬斥,皇帝严令追究。福建人周之夔曾为苏州推官,因犯过失而被罢官。他怀疑是张溥害了他,深恨于心。听说陆文声攻击张溥,也去向朝廷指控溥等把持官吏的审核,他之被罢职就是溥等所为,还指控“复社”恣意横行等不法之事。巡抚张国维等因指出周之夔被罢官与溥毫不相干,也受到皇帝的谴责。

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这时溥已去世,而“复社”一案尚未了结。刑部侍郎蔡奕琛与薛国观结为朋党,被捕下狱。他不知道张溥已经故世,还攻击溥,说他遥控朝政,自己被捕下狱就是溥干的。又说张采结党乱政。朝廷下诏,责令溥、采报告事情原尾。采上书说“:复社与臣无关,然臣平生与溥相互鼓励上进,同生死,共荣辱,我们的友谊就是如此。溥每天日夜注解经书,评论文章,决心报答朝廷的恩德。他不曾一日为官,怀着一颗忠心而死。至今未有诏令为他洗雪冤屈,实是令人哀悼。”当时,温体仁已经罢官,继任者张至发、薛国观皆不喜欢东林党人,故有关衙门也不敢陈奏张溥与“复社”的事。至发、国观也相继罢官,周延儒执政。延儒是溥的进士主考官,形势对溥有利,故张采的奏疏呈上后,溥与复社的事才得以解决。

第二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都上书说溥的道德修养好,学识渊博,其纂述的经史对孔孟之学颇有贡献,值得一看。崇祯皇帝在听讲经史时,问及张溥、张采二人,延儒回答说:“读书的好秀才。”皇帝说“:溥已死了,采不过一小臣,谏官为何举荐?”延儒说:“二人好读书,能写文章,那些谏官为举人时就读了他俩的文章,因见朝廷始终未任用他们,为之惋惜。”皇帝说“:这话也未免偏颇。”延儒说“:诚如圣上所谕,对溥与黄道周评价是有些偏颇,但因他们会读书,所以很多人为之惋惜。”帝点头称是,下诏征求溥的遗著,道周也复了官。地方官府先后进呈溥的遗著三千余卷,皇帝全都阅读了。

溥写诗撰文都很敏捷,四方之人来求他的诗文,从不起草,当即挥毫成篇,故当时名气很高。终年仅四十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一 文二王明七王·萧子显
  外篇 疑古第三·刘知几
  ●卷九十七·徐梦莘
  ●卷十·徐梦莘
  卷六 光武·王夫之
  ●卷十七·赵翼
  千百年眼卷六·张燧
  ◎交际花吴明芳如何勾结敌人·佚名
  尚史卷四十·李锴
  第四十五卷 仕绩 三 六·缪荃孙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上·袁枢
  ●凤洲杂编二·王世贞
  弢园随笔·徐一士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庞瑜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谢榛

      凡诗债业委,固有缓急,亦当权变。若先作难者,则殚其心思,不得成章,复作易者,兴沮而语涩矣。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或成三二篇,则妙思种种出焉,势如破竹,此所谓“先江南而後河东”之法也

  • 卷四·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四明 文徴明 撰太史诗集七言古诗题友壻王世宝钩勒竹湘竿泪歇斑不留缟衣玉立清而虬萧萧寒月照空影冉冉白云生素秋谁家美人夸雪面中庭摇佩清霜愁飞来白鳯何所有玉宇瑟瑟风飕飕古来画竹谁最优

  • 逸句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逸句卷二草木胡栗赋【一作伤       汉故栗赋】蔡 邕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弥霜雪而不雕兮当春夏而滋荣因本心以诞节兮挺青蘖之緑英形猗猗以艳茂兮似

  • 刘弇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 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

  • 卷二百四十二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起神宗熙寧六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正月乙巳朔,不受朝。   己酉,管勾監修昭孝禪寺、入內供奉官宋用臣遷一官,鄧守恩減磨勘五年。故事,督工作止加職【一】,上以修奉祖宗陵寺,故特遷官。   左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

  • 朝鲜纪事·倪谦

    (朝鲜纪事,一卷,明倪谦撰。谦,字克让,浙江钱塘人。正统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生平事迹详于王氏明史稿、国朝献征录、国朝列卿记、本朝分省人物考等书。景泰元年,谦奉使朝鲜颁诏,归,记其行而成是篇。)景泰元年正月丁丑朔。丙戌

  • 第十三册 天命四年九月至十二月·佚名

    第十三册 天命四年九月至十二月据闻:灭叶赫国时,有脱出者,携牧群三百往投科尔沁。时科尔沁明安贝勒之三子遇而分取之。遂两次遣使往曰:“我等本非仇敌,何以纳我所灭国之牧群哉!宜退还之。”仍未给还。第三次遣使

  • 第六辑·佚名

     尹嘉铨为父请谥并从祀文庙案  尹嘉铨奏为父请谥折 军机处档缴回朱批档  大理寺卿臣尹嘉铨跪奏窃臣伏读上谕养心殿暖阁恭悬皇祖圣训有孝为百行之首不孝之人断不可用朕每日敬仰天语煌煌实为万世准则钦此此诚圣朝

  • 一三四八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详校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三四八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详校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四日臣陆锡熊跪奏,为奏明事。臣等具奏详校文溯阁全书情形一折,于四月二十六日奉到朱批:立法虽详,仍在尔等尽心细阅。此番既定之后,若再有错讹,是

  • 许翰传·脱脱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考中元..三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召用为给事中。写信诋毁当时宰相,认为百姓困敝,起而为盗,天下有危亡之忧。希望停止云中战事,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朝廷征调百姓开凿运河,百姓骚动。中书舍人

  • 简介·子华子

    子华子经名:子华子。原题春秋时晋人程本着,疑系宋人伪托。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 双桥随笔卷六·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凡人立身行己待人接物处常履变皆宜以中庸二字为主中者心至当而无所偏庸者道有常而不可易惟祈惬乎天理合乎人情而止而易之所谓易简大学之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皆在乎此矣世人性善无恒其流于异端邪教者不

  • 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三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布施波罗蜜多无增无减

  • 序言二: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李叔同

    赵朴初近代中国佛教,自清末杨仁山居上倡导以来,由绝学而蔚为显学,各宗大德,闻教明宗,竞擅其美。其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薄海同饮者,当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人。大师出家前,即以文艺大家驰誉当世。早岁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

  • 卷第二十九·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九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见犍度第八意止 欲 想 缘智 见 偈品在后意止跋渠第一四意止。身身观意止。痛心法法观意止。若修身身观意止彼修痛耶。设修痛彼修身耶。若修身

  • 序·善一如纯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以九年面壁。独契真机。只履西归。原无多说。至於立雪断臂之徒。悉皆直参上乘。一心相印。又何语之足录乎。虽然自佛法入中国。已有四十二章。即卢老出东瓯。亦着谭经妙论

  • 雅舍小品·梁实秋

    梁实秋著。散文集。1949年台北正中书局出版。本书除序外,收入《雅舍》,《孩子》《音乐》、《信》、《女人》、《男人》、等散文,是作者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创作的。这些作品是梁实秋倡导真实流畅的文学,而受到左翼作家

  • 三慧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集录经论中种种因缘、法义而成,凡六十余条,可作佛教徒修养之指南。梁武帝即尝于同泰寺开讲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