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三

永乐九年闰十二月丁巳朔  上视牲南郊  敕平阳王济熿曰今命尔居平阳其益勤学问端乃身心谨守法度用效藩屏以副朕望  敕谕五府六部臣曰朕祇奉  天命嗣承鸿业为天下军民之主自即位以来拳拳以安利为心简贤任能用之抚字明黜陟赏罚以申劝惩数遣使四方咨问疾苦凡有言者罔不嘉纳于今十年军民困毙犹未苏息  惟厥咎非长之者之未得其人与昏懦阘茸者不达政体贪黩苛刻者不恤人穷甚者牵于私意颠倒是非其耳目之官所当纠举率为身计缄默坐视民之不安非由此与斯皆朕委任失当之过今有可以革斯毙之道及军民有所未便者卿等即条析以闻朕虚己以俟焉

○己未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同六部尚书等官上言十事其一曰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官职在承流宣化以抚字为职必须得人然得人之道在铨选精严荐举有法宜令在内文职七品以上及近侍官在外五品以下及县正官各举所知五品以下官及无过犯民人贤能廉干堪任牧民及居风宪者一人吏部考验如果贤能量材擢用其所保非才或授职之后阘茸贪污举主连坐其二曰在外诸司官吏即令虽有所辖上司及巡按监察御史考察然率苟应故事而已宜从吏部都察院申饬务在考察严明贤否有别若因循苟且仍使不才者侥幸在职所辖上司以违制论分巡按察司官及巡按御史各以失职论其所属官员在任应考而夤缘推避及所辖上司不依期考察者事发各坐以罪其三曰在外军民利病未尽上达者盖由诸司官吏不恤下情共为蒙蔽宜选在京四品以上文职官廉明谨厚者分行天下询访军民利病廉察官吏贤否举求遗逸敦礼高年存问孤穷伸理冤滞则下情庶可周知官吏有所恐惧其四日刑部都察院职典刑名而大理寺尤专详谳居是职者必得其人其官属宜从堂上正佐官精加考核庸劣不称者黜之贪婪苛刻者罪之其有作奸犯科者责令互相纠举不许故纵违者一体论罪其五曰旧制刑部都察院罪囚皆送大理寺审录无冤然后发落有异词者驳正之所以法得其平罪得其当今大理寺乃同原问官会审设有冤抑囚何敢辩宜令如旧制敢再紊成法者罪之其六曰在京各卫成造海船等件所用物料虽是官给然有匠作原计数少或该库放支斤两不足率令军民赔补头会箕歛侵损非细宜令工部委官与管工官从实覆计不足之数官为补支不得科扰军民该库关领之际必依足数放支巡视御史等官就于库外覆较明白封记放出若官吏减损其数而御史等官不行执法从公较验一体罪之其七曰工部买办诸色物料中间或京库见有或非急用之物一概派下有司得以科扰作毙宜令工部查非急用之物即皆停止若京库见有则就关支免致科派民受其害其八曰各处人民赔纳官物多有贫难赔偿不得而以其情告官官不为理更加督促计穷势迫愿投充军原其本情岂所得已今后若有此等合准所告其赔偿官物免追其九日各处逃军逃囚多有藏匿山林畏罪不出因而纠众为非宜令兵部榜谕许以自新就于所在官司首告与免本罪军还还伍囚送所司发落其十曰各处犯罪问发北京为民及充军种田者或有逃逸例皆全家起发若其原籍丁多粮重应当别差及充军等项全家起发似亦未宜今后如有此等止取一丁连家小先发赴屯俟得原逃正身依律断遣免其全家起发  上览而是之命所司速行之  户部言诸王岁给禄米比来旱潦少收宜略樽节命代辽宁伊秦及靖江王府皆循旧例沈唐郢鲁王府俱依  太祖训万石内岁给米三千石余支钞安王府岁给米千石顺阳王五百石余皆支钞候屯田积谷多仍全给之

○庚申居宁夏都指挥佥事韩诚来朝初诚豫言鞑靼别部同居宁夏者有怀二之心  上未忍发既而果叛为镇兵所擒斩获相半至是诚来朝  上曰朕于远人来归者皆推诚待之不疑早从尔言发兵擒叛何至多损物命然初之不发兵者犹欲怀之以恩不谓豺狼不可驯今彼悉皆擒戮皆其自取也然尔之忠诚明于几先朕嘉念不忘自今更加勉之命礼部赐诚钞二百锭羊十羊□空酒五十瓶仍宴之于会同馆  是日户部言广东雷州府九月飓风暴雨遂溪海康二县坏庐舍千百余间田禾八百余顷民溺死千六百余人府县匿不以闻  皇太子曰守令民之父母不恤其患又不以闻是岂有人心令御史按视鞫治

○辛酉安王楹还国宴于华盖殿赐赉而遣之  赐都督柴别力哥及朝鲜暹罗等国使臣宴

○壬戌复狭西布政司杨恭官恭有罪落职谪狭西行都司办事至是念其洪武中近臣被黜于建文时特宥而复之  别失八里王马哈麻遣使马黑麻等贡马及文豹命礼部宴之

○癸亥  命致仕官王贵为浙江都指挥佥事朱铭为福建都指挥佥事赐钞各三百锭  上谕兵部臣曰武臣子孙袭职者未尝知前人建功之难而骤享厚禄鲜不覆坠  太祖皇帝置武学教之欲其谙礼义知古今以图继续为国家之用岁久人心玩愒武学亦不振举军官子弟安于豢养武艺不习礼义不谙古今不通将来岂足为用其申明武学旧规严其课绩毋为具文应故事耳  居灵州千户所都指挥米朵儿只遣弟锁纳等贡马赐之钞币

○甲子平阳王济熿辞归赐赉优厚  升兵部员外郎柴车为江西布政司右参议福建道监察御史卫浩为江西按察司副使河南道监察御史陈敏刑部主事奚士安俱为湖广按察司佥事  庶吉士黎常为监察御史  升都指挥佥事韩诚为都督同知柴永正马惟良皆为都督佥事米庆为都指挥同知

○乙丑  上御右顺门谕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庆曰为朕养民其先在于守令得人然守令贤否在按察司考察惩劝考察按察司又系于都御史卿等不能举职即按察司之职亦废何望守令能尽职哉其勉之盖廉则无私无私则举措当而人心服矣更察各按察司官但非廉明正直之士皆罢黜之

○丙寅指挥高不刺等赍敕招谕野人八留儿等来朝赐钞有差

○丁卯刑部右侍郎吴盛卒盛河间府景州人由进士擢知渑池县永乐初升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六年升本部侍郎为人敦实能谨云

○辛未立春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贺礼赐宴

○壬申鲁王肇燀第二子生赐名泰堪

○癸酉琉球国中山王思绍遣使泰勃奇郭伯姑赖耶等贡马贺明年正旦

○甲戌升都指挥佥事张森为山东都指挥同知王敬为大宁都指挥同知  命故金吾右卫指挥同知江河子江帖木儿羽林前卫指挥同知哈刺不花子也先火者府军卫指挥佥事王受子轸俱袭父职  是日浙江台州府言文庙及学并按察分司廨宇比因大风倾塌欲重建之而频年水旱民力不逮见有没入官屋请撤为之  皇太子谕工部曰庙祀先师何惜于此而取没入屋材为之文庙令有司别采木营建儒学及按察司听撤旧材为之

○乙亥改工科给事中罗拱于兵科

○丙子斡难河等卫女直野人亦称哥等来朝命为指挥千百户赐予有差

○丁丑  上谕兵部臣曰将士为国敌忾必养之有素而后缓急得力  太祖皇帝之制武臣子孙世袭其职老弱残疾者优给之旗校有军功者子孙亦得优给尔等不可稽违国家能体恤下人然后可以得下人之心毋以四方无事而于将士之家恩义或有不周

○戊寅以马麟为大理寺右寺丞麟初为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坐事谪为工部办事官至是复擢用焉  赐琉球国瓦刺别失八里等处使臣及斡难河等卫指挥宴

○己卯命丰城侯李彬等所统捕倭军士休息仍令各都司严固备御  革常州府武进县之剩银河闸时河淤塞已别开孟渎河故革之  遣指挥孙观保等送瓦刺使臣马哈麻等还并赐顺宁王马哈木彩币金织龙衣马甲弓矢赐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孛罗彩币  遣给事中傅安等送别失八里使臣马黑麻等还以瓦刺使者言别失八里王为马哈麻将袭其部落就命安等赍敕谕马哈麻曰近瓦刺遣使言王欲袭其部落信有之乎抑瓦刺使者之言非也夫天于万物皆欲其生王宜爱人无分彼此爱人者顺天顺天必昌伤人者逆天逆天必殃盖敦睦四邻尤为保境之道自昔好兵首祸其毙必至自危王其审之仍赐马哈麻金织彩币四十表里

○庚辰工部言今京师城垣河渠合脩治者请如洪武故事徵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五州府民役之  上曰  皇考以五州府兴王之地特加优恤而蠲其田租所以固邦畿也其役之于岁终闲暇之时亦以附近不甚为劳今后之人宜体  祖宗之心节用其力宁宽无急讫工之日即遣宁家毋久拘之  抚安山西给事中王骥言太原府徐沟县盐池岁办盐六万六千九百九十八斤硝十一万四百九十七斤比因河水泛溢沙土湮没每岁办纳甚艰乞罢之命户部遣官核实罢之  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郑擢等来朝贡方物贺明年正旦

○辛巳山西蒲州临晋县言县连岁不登民多流亡请以樊桥驿所贮小麦万八千余石赈之从之  赐朝鲜琉球使臣及女直头目宴  癸未郢王栋来朝赐宴华盖殿

○甲申免湖广沔阳州景陵县河南彰德府汤阴县水灾田租  居凉州卫故都督伯帖木儿妻子弟侄各贡驼马赐赉厚甚

○乙酉享  太庙  是岁天下户九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四赋税粮三千七十一万八千八百一十四石布帛百三十三万九百六十八疋丝绵二十五万四千六十五斤绵花绒十六万九千三百七十斤课钞一千七十三万一千七百一十锭金五十两银二十八万五千七百五十一两铜二千六百六十七斤铁八万四千三百三十八斤铅六百七十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一斤朱砂一千五百七十九两海贝巴三十三万四千八百八十三索茶一百九十九万七千五百四十二斤屯田子粒一千二百六十六万九百七十石马十五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匹  馈运北京粮二百二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三石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九·脱脱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赵尔巽
  卷十九·张廷玉
  卷之三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古窑·李定夷
  第十九册 崇德元年七月·佚名
  续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卷十八·傅恒
  卷三十七·司马迁
  苏轼传·脱脱
  迦鲁纳答思传·宋濂
  卷四十三·佚名
  ●天台治略卷之九·戴兆佳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论侠·梁辰鱼

    【西地锦】〔外扮伍员上〕自笑年华迟暮。国家多事何如。云山缥缈空凝伫。甚年修竹吾庐。日夜驱驰在畏途。一心只是要匡吴。生身定做奇男子。死后羞称小丈夫。自家伍员。幸蒙前王之大恩。得报父兄之深怨。孝道略尽。

  • 甲集前编第九·钱谦益

    郭参军奎三十九首【拟古思友】鹖鸣岁将晏,蒹葭凄以霜。思君隔山海,道路悠且长。睇彼参与辰,清夜悲未央。狂飙西北至,一雁方南翔。言念畴昔欢,与子同衣裳。安知异寒暑,日月不我将。天高则有斗,川涉愁无梁

  • 班马异同卷二十三·倪思

    匈奴列传第五十史记一百十匈奴传上第六十四汉书九十四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允荤薫粥居于北蛮邉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竒畜则橐駞佗驴骡駃騠騊駼驒騱奚逐水草迁徙毋无城郭常

  • 伊洛渊源录卷七·朱熹

    宋 朱子 撰吕侍讲家传略公讳希哲字原明正献公之长子也以恩补官元祐中为讲官迁谏官不拜绍圣初出知太平州坐党谪居和州徽宗召为光禄少卿出守秦祠而卒正献公居家简重寡黙不以事物经心而申国夫人性严有法度虽甚爱公然教

  • 表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年表二。-------------------------------------------------------------------------------公历干支上国 高丽 -------------------------

  • ● 卷二·陈徽言

    贼首洪秀全,广东花县狮岭客民,或云秀全乃湖广军犯,未详其本姓,其言洪姓及花县人者,伪也。道光三十年九月初三日,与其党冯云山在桂平金田村韦正家,聚众倡乱。其先拜会时,粤西绅耆,迭次联禀乞究治,当事置弗问,遂酿祸乱。冯云山亦花

  • 卷三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四选举考【臣】等谨案马端临作选举考自举士以至赀选方伎辟举考课等门条分类聚固足见前代之章程矣宋之选举首重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选补至於教官

  • 卷三十七 士丧礼第十二·郑玄

    厥明,灭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纟青。绞,纟今,衾二。君衤遂、祭服、散衣、庶衤遂,凡三十称。纟今不在?,不必尽用。(纟今,单被也。衾二者,始死敛衾,今又复制也。小敛衣数,自天子达,大敛则异矣。《丧大记》曰:“大敛,布绞,缩者三,横者三

  • 第十五章 6·辜鸿铭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辜讲谈到当时一位有名的历史学家(史鱼,姓史,名鰌,字子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孔子说:“他是多么直接坦率啊!当他的

  • 阳门之介夫死(1)·戴圣

    ——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原文】阳门之介夫死(2),司城子罕入二哭之哀(3)。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二子罕哭之哀,而民衰,而民说(5),殆不可伐也(6)!”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

  • 春秋传序·胡安国

    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而孟氏明宗旨目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己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已所当叙五礼弗庸已所当

  • 卷第三十二·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二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律藏 述曰:&ldquo;大乘律法,杂在方等诸经,不同声闻别部独行。今于经中,取其扶律义居多者,或是全部,或一品一章,别标如左。&rdquo; 佛说梵网

  • 卷第九·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九  蓝谷沙门慧祥撰转读第七&middot;外国兰若比丘&middot;齐高宗明皇帝&middot;梁中宗元皇帝&middot;宋盖州素寺释智远&middot;隋魏州刺史崔彦武&middot;唐巴州刺史苏长妾&middot;唐苏州嘉兴县令刘弘

  • 大光明藏下卷·宝昙

    前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嗣法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师初在黄檗会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上问曰。如何是佛法的的意。黄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回被打。将辞往诸方。第一座告黄檗曰。义玄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和尚。愿

  • 卷三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四世 东山一日持锡绕廊曰。莫有属牛人问命么。众无语。自曰。孙膑今日开铺。更无一人垂顾。可怜三尺龙须。唤作寻常破布。 无端平地起干戈。争似属牛人更多。满面惭惶无着处。

  • 雷公炮炙论·雷敩

    本草类著作。3卷。又名《炮炙方》、《雷公炮炙》等。南朝雷敩(生卒年不详)撰。雷敩,南北朝宋药学家。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原书已佚。近人张骥,今人王兴法先后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药性赋解》等书

  • 巢氏诸病源候论·巢元方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

  • 烬宫遗录·佚名

    二卷,不知作者姓氏。专记崇祯一朝宫禁事。上卷尾注云:「长乐宫宦官钱守俊,国变后流落金阊,为黄冠后,住虞山致道观,与王君露湑往来,宫禁事皆所口述。」则作者似亦虞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