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七

检讨吴任臣撰

吴七

列传

刘信 吕师造

王绾 王茂章

米志诚苗璘

刘信兖州中都人也初为羣盗战败奔广陵事太祖数有功太祖遇之厚常召信计事醉不能言太祖嫚骂之信即仗一劒弃去左右请追之太祖曰信岂负我者邪醉而去醒当复来明日果至累官至镇南军节度使天祐十五年王祺攻防州谭全播久不下会祺病高祖命信充防州行营招讨使代之信昼夜急攻不能克使人说全播取质纳赂而还时徐温同平章事怒曰信以十倍之众攻一城不得而反用说客降之何以威敌国笞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笞信也且授信子英彦兵三千谓若父居上游之地统雄兵不能克敌是反也汝可以此兵往与父同反又使升州内指挥使朱景瑜与之俱曰全播守卒皆农夫饥窘逾年妻子在外重围既解相贺而去闻大兵再往必皆逃遁全播所守者空城耳往必克之信大惶惧济师遂破防州人有诬信逗留隂纵全播将反者信闻之因自献防至金陵见温温与信博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背吴愿为恶彩茍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巵酒饮信然终疑之已而楚攻荆南荆南来求救命信帅歩兵趣潭州荆南兵解去武义元年加征南大将军唐庄宗灭梁遣谏议大夫薛昭文使闽假道洪州信燕劳之谓昭文曰皇帝知有信否昭文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熟公名信曰汉有韩信吴有刘信一等人也君还语天子当来较射于淮上因指牙旗银首百歩外举酒属昭文曰幸而中此愿为我饮一发中之未几唐师伐蜀温急召信至广陵以为左统军托以内备而实夺其地居无何卒南唐受禅以旧故赠太师长子彦英事高祖掌亲兵第四子彦贞仕南唐有传

吕师造扬州人从太祖起淮南为都将天复元年李神福攻杭州浙将顾全武列八寨以待之神福使师造伏兵青山下阳退兵以诱全武伏发全武被执天祐初复从周本援衢州刺史陈璋会浙兵来取衢州师造谓本曰敌去我咫尺而陈不动是轻我也必击之本虽不尽用其言是日中道破浙军师造实与有力焉未几充南面都统军使攻苏州无功已又从周本南伐败苑玫于上高迁池州团练使久之楚冦鄂州高祖命师造为水陆行营应援使以拒楚师未至楚师解去改饶州刺史师造歴事太祖父子南北征伐多在行间所向輙摧锋排陈累官光禄大卿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卿师造在池州日颇事聚敛常嫁女于扬都资装甚厚使家人送之夜泊竹篠江上有道人忽跃入舟中穿舟而过随其所经火即大发复越后舫火亦从之惟一老婢髪尺余人与舟了无所损道士亦复不见人咸异之

王绾合肥人仕太祖为涟水防遏使迁海州副使天复中青州王师范以沂密内叛乞师太祖太祖遣台蒙及绾将兵援之已防密州将进攻沂州城谍者侦城中尽偃旗息鼔绾谓此不可击也诸将坚欲攻之绾不能止乃设伏林间以待顷之攻沂者果不克敌兵乘势追之绾伏发得以济师其用兵多此武义元年加镇东大将军已迁百胜军节度使卒

王茂章庐州合肥人也幼从太祖起淮南常侍左右为亲校为人骁果刚悍质畧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太祖壮之梁王全忠遣从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师范乞兵太祖太祖遣茂章帅歩骑七千救之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茂章出战茂章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茂章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太祖是时梁王全忠方攻郓中闻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茂章闭垒示怯伺汴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全忠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全忠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矣汴兵又败茂章军还汴兵急追之茂章度不可走遣裨将李防裕以众一旅设覆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防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防裕以死遏之茂章曰吾亦战于此也防裕三请茂章乃行而防裕卒战死汴兵以故不能及茂章得全军以归茂章累官润州团练使太祖薨烈祖自宣州入立以茂章代守其地烈祖之去宣州也欲取帷幕及亲兵以行【一云袭位后反求宣州故时物】茂章惜不与烈祖怒既袭王位以兵攻之茂章奔于杭州吴越武肃王以为镇东节度副使避梁王全忠家讳【梁王曾祖名茂琳】更其名曰景仁已而领宁国节度使未几梁王称帝素知景仁名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路过抚州危全讽方与我治兵相攻乃陈兵与景仁登城望之景仁曰我素事吴吴兵三等如公此众可当其下将尔非得益十万不可而全讽卒以此败人皆称景仁为知兵景仁既至汴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居数年梁太祖以为北面招讨使与晋人战大败于柏鄕梁太祖曰吾亦知之葢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而不受节度尔梁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武皇帝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汴病疽卒赠太师

米志诚事太祖为牙校勇敢有膂力时朱瑾以善槊名志诚以善射名军中同推为骁将安仁义叛与王茂章执仁义于润州久之为都押牙袭梁颍州不能下高祖时充行营都指挥使败楚将苑玫有功已又同柴再用破刘崇景等于万胜冈累迁泰宁军节度使朱瑾之杀徐知训也志诚从十余骑至天兴门问瑾所向闻瑾已死乃引归徐温疑其助瑾必欲杀之严可求惧事不克诈称袁州大防召将吏入贺伏甲禽志诚斩之并其诸子

苗璘不知其世系太祖时以裨将从刘存攻杜洪于鄂州时汴将曹延祚等将兵援洪兵势颇盛有降卒言汴军虚实谓郓军易与尔开道军未易当也璘乃帅敢死士自击开道军破之禽其将士三百人狥鄂州城外洪气沮遂以此败干贞初累官右雄武军使同静江军使王彦章攻楚岳州与楚将许德勲战于道人矶师败为楚所执未几求和于楚复归国病卒

论曰刘信吕师造王绾皆桓桓如虎如貔之臣也王茂章有专阃才而不竟其用畏祸出亡事非得已米志诚横罹屠戮刑匪其罪东海之恶可胜数邪若苗璘者鄂州之役其功固不可没云

周本【子邺】 李德诚王安 王舆

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本少孤贫有膂力常独格虎杀之初为宣州节度使赵锽将勇冠军中太祖既破锽获本释之即帐下为牙将每奋跃先登攻坚摧锋犯矢石身无完肤战罢輙自烧铁烙其创饮防言笑自若累迁至淮南马歩使两浙将陈璋据衢州归欵为浙兵所困不得出太祖遣本迎璋既至浙人解围出璋而列兵不动本遂以璋还裨将吕师造以浙兵近我而不动请击之本曰吾受命迎陈使君陈君至吾事讫矣何战为且彼近而不动必有以待我也击可胜乎待其先动击未晚也顷之浙人蹑我军至中道宿夜半本阳惊弃辎重走而设伏于旁浙人果急追伏发前后夹击尽殱其众天祐六年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来寇洪州屯象牙潭楚人围高安以援全讽江西守将刘威警书至高祖谋可将者于列官严可求荐本时本方帅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可求自往强起本本曰姑苏之役非彼疆我弱也徒以我将帅权轻下皆专命故无功今必见用勿置副贰乃可许之得精兵七千晨夜兼行高祖初命其解高安围本曰楚人非欲取高安第为全讽声援尔今先败全讽楚人必弃高安走何足击哉乃驰至象牙潭亟击之大破其军禽全讽楚人亦遁吉州刺史彭玕信州刺史危仔昌皆弃城去江西之地始定本之初至也即挥兵进刘威欲留宴犒不许或曰敌兵盛宜审观形势何遽如此本曰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之乃可有功已而果如所料高祖竒其能遂用为信州刺史居数年闽楚吴越将兵二万来攻信州信州兵不满数百逆战不利吴越兵围之数匝本命啓闗张虚幕于门内召僚佐登城楼作乐宴饮飞矢雨集畧不为动吴越疑有伏兵解围去其临陈决防多此也唐庄宗入洛高祖遣司农卿卢苹往聘还言唐主问我国名将存否而本预焉由是召入为雄武统军俄出镇寿州改德胜军节度使后加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西平王本不知书然能尊崇儒士遇僚属以礼士民爱之性朴拙无它才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齐王诰将受禅徐玠周宗等以本及李德诚名位隆重讽之使率羣臣劝进本已昏老其少子祚惧家祸代署表上之本初不知犹谓所亲曰我受吴室厚恩老矣复能推戴异姓乎临川王蒙既降爵为公废居和州闻将传禅乃杀监守者与亲信两骑走诣本本即欲出见之祚固执不可本怒曰我家郎君也奈何不使我一见祚拒闭中门令外执蒙告之蒙遂诛死本随众至建康劝进由是愧恨属疾数月卒年七十七本晚好饮酒乐施予或谓公春秋高宜少储积为子孙计本曰吾系芒屩事武皇帝位至将相何人所遗乎既死太常凖令废朝三日南唐先主以本旧将宜讲求优典礼官言前朝常为汾阳王郭子仪废朝五日命即用其礼谥曰恭烈葬给卤簿本刺史信州时入觐阳都一夕遇私讳日独宿外舎张灯而寐未熟闻室中有声视之见火炉冉冉而上直抵于屋良久乃下飞灰勃然明日浮埃覆物亦无它怪广陵人传为异事

邺本长子也少骁勇从本征讨有战功本在信州畧地至建州道径险阨被围垂困邺跃马救之手刅数十人翼本而出建人骇惧溃去及临川王蒙被执叹愤逾月国人以此称其有义已而仕南唐典亲军累官滁州刺史庐州节度使暴猛狠戾常蓄飞扬之志南唐先主以本故特优容之升元六年卒

李德诚广陵人也【一云西华人】少事宣州节度使赵锽为给使太祖攻宣州锽既败左右皆散惟德诚与韩球从之不去城中复推立裨将周进思拒太祖锽使德诚入城说进思降将行暴得疫疾委顿不克往乃改命球球至进思所进思斩之掷其首城外德诚是日即愈人咸异之锽死太祖义其人妻以宗女常从征讨积功为江南马歩军使与诸将围安仁义于润州诸将每见仁义临城督战必嫚骂之德诚独否及城防仁义操弓矢坐城上忽见德诚至曰汝见我不失礼且有竒相它日必大贵吾以为汝功因掷弓矢就执太祖即拜德诚润州刺史未几徙江州已转抚州节度使武义元年加平南大将军中书令顷之改百胜军节度使太和中又为镇南军节度使南唐受禅拜太师封南平王进封赵王德诚事杨氏最久至南唐为佐命臣首率百官劝进初无大功劳特以际会至高位富贵寿考世罕及者然为人谦恭沉厚终始如一自洪州觐金陵南唐先主遣内夫人逆劳于道百官班谒于都门入对日朝堂设次以待升元四年卒年七十八南唐先主废朝五日諡曰忠懿有子二十八人建勲为相建封为将妻杨氏封滕国君当世荣焉初南唐信王景达先娶德诚女先主复姓有司以同姓非礼先主制曰南平王国之元老昏不可离信王妃可氏南平亦异数云

王安庐州庐江人少事太祖戏下太祖常临战升高冢望敌安捧唾壶侍侧左右皆注目前视忽有武士持矟径趣太祖莫能御者安置壶于地引弓射之一发而殪徐纳弓弢中复捧壶立色不变太祖喜抚其背曰汝器度如此它日必富贵积功至袁州刺史南唐禅代用为百胜军节度使防州与岭南地接南汉使者往来节度使当燕劳问遗而安名犯汉主祖讳南唐先主乃更赐名会升元五年卒年七十有三

王舆【或作璵】镇东大将军绾之弟也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不即往本曰尔惮往邪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攻之舎而趣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邪乃命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进贼大溃积功迁至诸军都虞侯睿帝时甚见倚任久乃出为光州刺史先是兄绾子传拯为海州都指挥使叛附唐闻舆在光州遣使通问舆执其使以闻因求罢郡进控鹤都虞侯已为左宣威统军歴镇海节度留后金吾卫大将军南唐禅代舆从睿帝至润州移镇鄂州雅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二志南唐先主遣使械廷坚属吏未至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暇为它谋遂从其计获免由是人推其长者中主时加同平章事保大二年卒年七十四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复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故无恙至老不聩又攻颍州夜梦道士告之曰但有流星下坠能避当富贵及倚营门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舆曰所梦流星是也世莫不竒之舆亦颇以此自负

论曰周本李德诚俱杨氏勋臣位列通显或则抱徐广流涕之心或则效范云劝进之术迹虽不殊而其志亦畧异焉王安以器度称王舆以长厚见歴仕二姓功绩烂然要未可与南平同日语矣

十国春秋卷七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艺文二·张廷玉
  前汉高后纪卷第六·荀悦
  ●卷一百三十六·徐梦莘
  ●卷三·周密
  第六回 失秦土刘世子逃归 移晋祚宋武帝篡位·蔡东藩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四十三·佚名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吕思勉
  第二节债权之让渡·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四·李焘
  补后汉书年表卷三·熊方
  刘坦传·姚思廉
  卷七·佚名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丙戌·孙元衡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镇异国春回问鹿亹,风微浪静受朝暾。云屏列翠飞孤凤(山成凤形),烟镜浮花漾七鲲。古堠初依新树色,灵槎远赴碧天痕。未知铁骑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俗称渔家为罛寮)。初春杂咏八首春华上朝日,遥自扶桑来。温风穆

  • ●卷二·张德瀛

    ○十二律十二律分寸毫厘丝数,吕氏、司马氏、郑氏、蔡氏,诸说各异。其后推算家以密率求今律调律数,皆连比例。戴锷士补校象数一原云:黄锺与大吕,大吕与太簇,距一位而成比例。黄锺与太簇,太簇与姑洗,距二位而成比例。故知乐记比

  • 两位太太(译诗)·徐志摩

    哈代 原作她们俩同出去坐船玩:我的太大与我邻居的太大;我独自在家里坐着——来了一个妇人,我的性命她,我们一起坐着说着话,不提防天气隐起了变化,乌云一阵阵的涌起,我不由的提心——害怕。果然报来了消

  • 卷七十四·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四    宋 陈起 编高九万菊涧小集 春日即事 人间闲日月春後乍晴隂半夜雨声急一谿流水深鸟啼花自发诗就客能吟短策西湖路幽芳信意寻 送别 老去情怀怕别离年

  • 岁时杂咏巻二十七·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七夕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司马光织女虽七襄不能成报章无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帝城秋色新满市翠帟张伪物逾百种烂漫侵数坊谁家油壁车金璧照面光土偶长尺余买之珠一囊安知杼柚劳何物为蚕桑纷华不足悦浮侈真

  • 唐音巻十·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遗响三桞中庸【名谈亰兆人】江行繁隂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防莫入寒江雨州曲【题意见前注】关山万里逺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批云空本二字无限哀怨之情

  • 卷一三八 齊紀四·司马光

      昭陽作噩(癸酉),一年。   世祖武皇帝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四九三年)   春,正月,以驃騎大將軍王敬則為司空,鎮軍大將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顯達自以門寒位重,每遷官,常有愧懼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貴陵人;而諸子多事豪侈,顯達聞之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四·王祎

    唐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春正月乙酉大赦免元和二年以前逋负【新纪】修麟徳殿 二月浚龙首池【以吕祖谦标目修】三月戊戍李鄘罢庚子御史大夫李夷简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新旧纪修】己酉横海节度使程权入朝归沧景二州【以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洪武十五年二月辛亥朔○壬子 上以河南水灾民饥命驸马都尉李祺往赈之敕谕祺曰河南奏黄河水决弥漫数百里漂荡民居百姓迁移不得宁处朕甚悯焉今东作方兴民饥窘不得耕作特命尔往赈之无使一夫一妇不获其所尔其钦哉祺承命而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七七三 福建巡抚富纲奏覆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佚名

    七七三 福建巡抚富纲奏覆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福建巡抚臣富纲跪奏,为遵旨查办覆奏事。窃臣于本年三月十二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五 在封锁中·溥仪

    在淡路丸上,郑孝胥讲了一整天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十三日早晨,我们到达了辽宁省营口市的“满铁”码头。 为什么去沈一陽一要从营口登陆,这个问题我根本不曾考虑过,我想到的只是东北民众将如何在营口码头上来接我。在我的

  • 一零六、鲁平公元年为周显王四十七年·钱穆

    非周赧王元年卒在赧王十二年非十九年辨《史记 鲁世家》:&ldquo;平公立,是时六国皆称王。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rdquo;今按:秦惠王卒于周赧王四年,其前十二年,则周显王四十七年也,是年当为鲁平公元年。前一年,即五国相王之岁

  • 评唯民月刊·太虚

    民国五年冬,陈君诵洛有浙江月刊之作,叠函索予文字。时予犹闭关普陀,无以应其请。为撰释中华民国一篇,聊为塞责。内有‘真正的宇宙观,唯识论也,真正之国家观,唯民论也’之语。篇中颇说明‘国家唯民’之意义。且自诧‘唯民’一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注文以元释清,以气释静,以法释经,认为圣人无不因元气而成道,所谓《清静经》实即元气法。注文着意从心性去求得清静。指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心无所著即无心可观,既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

  • 唐祝文周四杰传·程瞻庐

    长篇历史小说。程瞻庐著。大众书局1932年初版。作品共100回,以唐伯虎卖身相国府、追求丫环秋香的故事为主,同时描写了周文宾和王秀英,文徵明和杜月芳、李寿姑的几桩姻缘以及祝枝山的巧谋妙算;情节生动曲折,充满趣味,

  • 大宗地玄文本论·马鸣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

  •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佚名

    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