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

太平天国既亡,捻、回之乱复定,清朝一时号称中兴。的确,遭遇如此大难,而一个皇室,还能维持其政权于不敝的,在历史上亦很少见。然清室的气运,并不能自此好转,仍陵夷衰微以至于覆亡,这又是何故呢?这是世变为之。从西力东侵以后,中国人所遭遇到的,是一个旷古未有的局面,决非任何旧方法所能对付。孝钦皇后自亦有其相当的才具,然她的思想是很陈旧的。试看她晚年的言论,还时时流露出道、咸时代人的思想来可知。大约她自入宫以后,就和外边隔绝了,时局的真相如何,她是不得而知的。她的思想,比较所谓中兴名臣,还要落后许多。当时应付太平天国,应付捻、回,所用的都是旧手段,她是足以应付的。内乱既定之后,要进而发愤自强,以御外患,就非她所能及了。不但如此,即当时所谓中兴名臣,要应付这时候的时局,也远觉不够。他们不过任事久了,经验丰富些,知道当时的一种迂阔之论不足用,他们亦觉得中国所遭遇的,非复历史上所有的旧局面,但他们所感觉到的,只是军事。因军事而牵及于制造,因制造而牵及于学术,如此而已。后来的人所说的“西人自有其立国之本,非仅在械器之末”,断非这时候的人所能见得到的,这亦无怪其然。不但如此,在当时中兴诸将中,如其有一个首领,像晋末的宋武帝一般。入据中央,大权在握,而清朝的皇帝,仅保存一个名义,这一个中央政府,又要有生气些。而无如中兴诸将,地丑德齐,没有这样的一个人物。而且他们多数是读书人,既有些顾虑君臣的名义,又有些顾虑到身家、名誉,不敢不急流勇退。清朝对于汉人,自然也不敢任之过重。所以当时主持中枢的,都是些智识不足、软弱无力,甚至毫无所知之人。士大夫的风气,在清时本是近于阘茸而好利的。湘军的中坚人物,一时曾以坚贞任事的精神为倡。然少数人的提倡,挽回不过积重的风气来,所以大乱平定未久,而此种精神,即已迅速堕落。官方士习,败坏如故。在同、光之世,曾产生一批所谓清流。喜唱高调,而于事实茫无所知,几于又蹈宋、明人的覆辙。幸而当时的情势,不容这一种人物发荣滋长,法、越之役,其人有身当其冲而失败的,遂亦销声匿迹了。而士大夫仍成为一奄奄无气的社会。政府和士大夫阶级,其不振既如此,而宫廷之间,又发生了变故。清穆宗虽系孝钦后所生,顾与孝钦不协。立后之时,孝贞、孝钦,各有所主。穆宗顺从了孝贞的意思。孝钦大怒,禁其与后同居。穆宗郁郁,遂为微行,致疾而死。醇亲王奕譞之妻,为孝钦后之妹,孝钦因违众议立其子载湉,是为德宗。年方4岁,两宫再临朝。后孝贞后忽无故而死,孝钦后益无忌惮。宠任宦官,骄淫奢侈,卖官鬻爵,无所不为。德宗亲政之后,颇有意于振作,而为孝钦所扼,母子之间,嫌隙日深,就伏下戊戌政变的根源了。

内政的陵夷如此,外交的情势顾日急。中国历代所谓藩属,本来不过是一个空名,实际上得不到什么利益的。所以论政之家,多以疲民力、勤远略为戒。但到西力东侵以来,情形却不同了。所谓藩属,都是屏蔽于国境之外的,傥使能够保存,敌国的疆域,即不和我国直接,自然无所肆其侵略。所以历来仅有空名的藩属,到这时候,倒确有藩卫的作用了。但以中国外交上的习惯和国家的实力,这时候,如何说得上保存藩属?于是到19世纪,而朝贡于中国之国,遂悉为列强所吞噬。我们现在先从西面说起:哈萨克和布鲁特,都于公元1840年顷,降伏于俄。布哈尔、基华,以1873年,沦为俄国的保护国。浩罕以1876年为俄所灭。巴达克山以1877年受英保护,乾竺特名为两属,实际上我亦无权过问。于是自葱岭以西朝贡之国尽了。其西南,则哲孟雄,当英、法联军入北京之年,英人即在其境内获得铁路敷设权。缅甸更早在1826和1851年和英人启衅战败,先后割让阿萨密、阿剌干、地那悉林及白古,沿海菁华之地都尽。安南旧阮失国后,曾介教士乞援于法。后来乘新阮之衰,借暹罗之助复国,仍受封于中国,改号为越南。当越南复国时,法国其实并没给与多大的助力。然法人的势力,却自此而侵入,交涉屡有葛藤。至1874年,法人遂和越南立约,认其为自主之国。我国虽不承认,法国亦置诸不理。甚至新兴的日本,亦于1879年将自明、清以来受册封于中国的琉球灭掉。重大的交涉,在西北,则有1881年的《伊犁条约》。当回乱时,伊犁为俄国所据,中国向其交涉,俄人说:不过代中国保守,事定即行交还的。及是,中国派了一个昏愦胡涂的崇厚去,只收回了一个伊犁城,土地割弃既多,别种权利,丧失尤巨。中国将崇厚治罪,改派了曾纪泽,才算把地界多收回了些,别种条件,亦略有改正。然新疆全境,都准无税通商;肃州、吐鲁番,亦准设立领事;西北的门户,自此洞开了。在西南,则英国屡求派员自印度经云南入西藏探测,中国不能拒,许之。1857年,英人自印度实行派员入滇,其公使又遣其参赞,自上海至云南迎接。至腾越,为野人所杀。其从印度来的人员,亦被人持械击阻。这件事,云贵总督岑毓英,实有指使的嫌疑,几至酿成重大的交涉。次年,乃在芝罘订立条约:允许滇、缅通商,并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商埠。许英国派员驻扎重庆,察看商务情形,俟轮船能开抵时,再议开埠事宜。此为西人势力侵入西南之始。至1882年,而法、越的战事起。我兵初自云南、广西入越的都不利,海军亦败于福州。然后来冯子材有镇南关之捷,乘势恢复谅山。法人是时的情形,亦未能以全力作战,实为我国在外交上可以坚持的一个机会。但亦未能充分利用。其结果,于1885年,订立条约,承认法国并越,并许在边界上开放两处通商。后订开龙州、蒙自、蛮耗。1895年之约,又订以河口代蛮耗,增开思茅。英人乘机,于1885年灭缅甸。中国亦只得于其明年立约承认。先是《芝罘条约》中,仍有许英人派员入藏的条款,至是,中国乘机于《缅约》中将此款取消。然及1888年,英、藏又在哲孟雄境内冲突,至1890年,中国和英人订立《藏印条约》,遂承认哲孟雄归英保护。1893年,续议条约,复订开亚东关为商埠,而藏人不肯履行,又伏下将来的祸根。

对外交涉的历次失败,至1894年中、日之战而达于极点。中、日两国,同立国于东方,在历史上的关系,极为深切,当西力东侵之际,本有合作御侮的可能。但这时候,中国人对外情太觉隔阂,一切都不免以猜疑的态度出之,而日方则褊狭性成,专务侵略,自始即不希望和中国合作。中、日的订立条约,事在1871年。领判权彼此皆有。进口货物,按照海关税则完纳,税则未定的,则直百抽五,亦彼此所同。内地通商,则明定禁止。在中国当日,未始不想借此为基本,树立一改良条约之基,然未能将此意开诚布公,和日本说明。日本则本不想和中国合作,而自始即打侵略的主意,于是心怀不忿。至1874年,因台湾生番杀害日本漂流的人民,径自派兵前往攻击。1879年,又灭琉球。交涉屡有葛藤,而其时朝鲜适衰微不振,遂为日本踏上大陆的第一步,成为中、日两国权利冲突的焦点。1894年,日人预备充足,蓄意挑衅,卒至以兵戎相见。我国战败之后,于其明年,订立《马关条约》。除承认朝鲜自主外,又割台湾和辽东半岛,赔款至二万万两。改订通商条约,悉以中国和泰西各国所定的约章为准,而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人得在通商口岸从事于制造,则又是泰西各国所求之历年,而中国不肯允许的。此约既定之后,俄国联合德、法,加以干涉,日人乃加索赔款三千万两,而将辽东还我。因此而引起1896年的《中俄密约》,中国许俄国将西伯利亚铁路经过黑、吉两省而达到海参崴。当时传闻,俄国还有租借胶州湾的密约,于是引起德国的强占胶州湾而迫我立99年租借之约,并获得建造胶济铁路之权。俄人因此而租借旅、大,并许其将东省铁路展筑一支线。英人则租借威海卫,法人又租借广州湾。我国沿海业经经营的军港,就都被占据了。其在西南:则法国因干涉还辽之事,向我要索报酬。于1895年订立《续议界务商务专条》,云南、两广开矿时,许先和法人商办。越南已成或拟设的铁路,得接至中国境内。并将前此允许英国不割让他国的孟连、江洪的土地,割去一部分。于是英国再向我国要求,于1897年,订立《中缅条约附款》。云南铁路允与缅甸连接,而开放三水、梧州和江根墟。外人的势力,侵入西南益深了。又自俄、德两国,在我国获得铁路敷设权以来,各国亦遂互相争夺。俄人初借比国人出面,获得芦汉铁路的敷设权。英人因此要求津镇、河南到山东、九广、浦信、苏杭甬诸路。俄国则要求山海关以北铁路,由其承造。英国又捷足先得,和中国订定了承造牛庄至北京铁路的合同。英、俄旋自相协议,英认长城以北的铁路归俄承造,俄人则承认长江流域的铁路归英承造。英、德又自行商议,英认山西及自山西展筑一路至江域外,黄河流域的铁路归德,德认长江流域的铁路归英。凡铁路所至之处,开矿之权利亦随之。各国遂沿用分割非洲时的手段,指我国之某处,为属于某国的势力范围,而要求我以条约或宣言承认其地不得割让给别国。于是瓜分之论,盛极一时。而我国人亦于其时警醒了。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志第五·历二·宋濂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一·杨仲良
  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东正位 讨宿孽江右鏖兵·蔡东藩
  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监军谏阻称尊·蔡东藩
  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二·王懋竑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十三·佚名
  卷十四·萧常
  第四十卷 仕绩 三 一·缪荃孙
  一三七三 浙江巡抚福崧奏查明陆费墀家内书籍等物片·佚名
  钦定执中成宪目录·佚名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元载传·欧阳修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数分钟后。地点 村政府。布景 村长办公室,设备简单,而整齐严肃。〔幕启:王大妈与刺儿菜并坐一长凳。高德旺坐公事桌后,薛玉莲坐桌旁。二艾子与刘祥坐一处。李招弟不敢坐,周强离她不远立着,象保护着她。薛玉莲 

  • 卷二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四目録山水类题诗约画轴【宋陈与义】题画【宋陈与义】题谢艮斋画笥【宋王炎四首】戏题画卷【宋程俱二首】题画卷【宋范成大五首】题画【宋叶盛】记画【宋方岳】题画【元萧国宝】种

  • 列传第七 刘敬宣 刘怀肃 刘粹 孙处 蒯恩 向靖 刘锺 虞丘进 孟怀玉 胡藩 刘康祖·李延寿

    起家王恭前军参军,又参会稽世子元显征虏军事。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诛司马尚之爲名,牢之时爲恭前军司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及恭此举,使牢之爲前锋,牢之遣敬宣袭恭,败之。元显以敬宣爲后将军谘议参军。

  • 卷一百七十 皇祐三年(辛卯,1051)·李焘

      起仁宗皇祐三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乙丑,幸魏國大長公主第問疾。   庚午,詔翰林醫官院,日輪近上醫官一員,總領諸科醫官,以備應奉。   乙亥,詔兩浙水災州軍四等以下戶稅特與倚閣。   降大理寺丞譚異、王鑑為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王祎

    汉孝献皇帝建安元年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正月郊祀上帝于安邑改元建安春正月帝居安邑【以春秋脩】郊祀上帝改元【以本纪脩】二月张扬使董承治洛阳宫室刘表遣兵助之【以列传脩】六月乙未帝幸闻喜【本纪】袁术攻刘备备拒之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二·徐乾学

    宋纪七十二【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英宗体干应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帝名曙濮安懿玉第十三子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堕以衣承之复戏于空中其一龙视王曰吾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九·徐乾学

    庙制上干学案古人行礼必于庙庙者所以致其敬也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追逺报本于是乎在是用缀辑礼制以庙制终焉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注此周制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

  • 明鉴易知录卷八·吴楚材

    明纪世宗肃皇帝编 壬午,世宗皇帝嘉靖元年,春正月,郊祀甫毕,清宁宫小房灾。纪 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上言:“火起风烈,此殆天意。况迫清宁后殿,岂兴献帝、后之加称,祖宗神灵容有未悦乎?”上乃议称孝宗为“

  • 卷一百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九>祭侯禮射人祭侯則為位鄭氏曰祭侯獻服不服不以祭侯為位為服不受獻之位也鄉射司馬洗爵升實之以降獻獲者于侯薦脯醢設折

  • 卷七·项安世

    <子部,儒家类,项氏家说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说卷七宋 项安世 撰说经篇七曾是以为孝乎陆氏释文曾音增则也皇侃正义音层古之音层者训重今之音层者训尝皆于此章文义不协及观徐锴说文系传有作前增反者辞之舒也葢直以

  • 卷五十二·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二祭统祭统是不专主於法与义统而论之之谓陈氏祥道谓是总序大纲穿贯百职统成一礼而见其始末此所以始於心怵而终於观政也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礼礼有五经莫

  • 论邹第五十三·桓宽

    【题解】本篇大夫引邹衍&ldquo;大九州&rdquo;之说,为政府拓土开疆的政策进行辩护,并证明贤良文学眼界之狭陋。而文学则&ldquo;守畦亩之虑,间巷之固&rdquo;,以为&ldquo;知大义&rdquo;&ldquo;不如守小计&rdquo;,并以秦&ldquo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九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八

  • 曹溪禅之新击节·太虚

    ──十一年冬作──达摩别传一宗,至曹溪而大行中国;宋时貤及朝鲜、日本,迄今流衍未衰,可为盛矣!然自达摩以逮曹溪,虽别传之心宗实超教外,而悟他之法要不离经量。曹溪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又曰:‘涅槃经吾为讲说,无一字

  • 西方发愿文·祩宏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五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三法品第四之三 三受者。一乐受。二苦受。三不苦不乐受。乐受云何。答顺乐受触所生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谓乐受。复次修初第二第三静虑时。顺

  •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佚名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清修《四库全书》资料最完备、最详尽的原始资料汇编。主要内容包括:(一)乾隆帝为纂修《四库全书》及禁毁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以及嘉庆帝为办理空函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二)军机大臣及四库全书馆总裁、总

  • 径石滴乳集·佚名

    凡五卷。清代僧山铎真在编,石源机云续编,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系临济宗无准师范之道脉传统之丛传。自无准师范,及其法嗣第一世径山净慈寺之断桥妙伦至第十七世,除去别收于语录之九人外,共计二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