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瑶传

王瑶的字叫鲁玉。元和初年考进士、博学宏辞都考中了。多次升官后任监察御史。容貌整洁坚毅,在当时很有名。曾以起居舍人身份任郑覃宣慰镇州的副使。长庆末年,升任职方郎中、知制诰。

当时李逢吉掌权,特别器重他,很快提升他为御史中丞。他倚仗权力,很有点横行无忌,在路上遇到了左仆射李绛,他擦肩过去而不避让。李绛上奏说:“左、右仆射是百官的师长,开元年间,称左、右丞相,后虽然不掌管机密事务了,但仍总管百官,签署官职不写姓名。初一召见百官,御史中丞、御史们都站在下面廷中。元和年间,伊慎任仆射,太常博士韦谦因伊慎的官职是荣誉称号,降低了礼节,甚至仆射到御史台去见御史中丞,有时站在下面廷中,御史中丞才来。

地位颠倒,不能效法。”李逢吉害怕李绛的正直,拦住这事不遵行,只是将王 瑶贬职任工部侍郎,而李绛也贬任太子少师分管洛阳分署,议论的人认为他处理不当。当初,王瑶追查武昭的案子,认为李逢吉会对自己感恩,到被罢免了御史中丞就很怨恨他。

很久以后,王 瑶出京任河南尹,当时宫内养马的小宦官常骚扰人民,他杀死了其中特别恶劣的,远近人都害怕、服从他了。后调进朝廷任尚书右丞,又升任京兆尹。自从李谅以后,京兆府法令废弃,恶霸逐渐不服管教,他大力恢复法令,以治理得好有名声。

郑注的阴谋开始显露了,宰相宋申锡、御史中丞宇文鼎秘密和他商量除掉郑注,他反而去告诉了王守澄,郑注因此信任他。后升任尚书左丞,掌管太常卿事务。又出京任浙西观察使。李训受重用,因为他是李逢吉的朋友,因此引荐他,又召进京任尚书左丞,又任户部尚书、判度吏,被封为祁县男爵。李宗闵被治罪,他也是同伙,他拜见郑注请求解救才避免了惩罚。李训要杀宦官,就任命他为河东节度使,后来失败了。

他儿子王遐休,代管弘文馆,和他要好的学士令狐定和刘轲、刘车并、仲无颇、柳喜到他那里聚会,都被抓住了。令狐定等人自己辩解,被释放了,王遐休被处死了。据说王 瑶在开凿润州城外护城河时,挖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山中有石头,石头中有宝玉,玉中有瑕疵。”巫师说王瑶的祖父叫王肶,王肶生了王础,王础生了王 瑶,到王遐休被灭了族,是这征兆的应验。

郭行余,元和年间考中了进士。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任命他为掌书记官。乌重胤埋葬了自己的祖宗,叫他写墓志,他推辞不写,乌重胤发怒了,他就辞职离去了。

他多次升官后任京兆少尹。曾在路上遇到了京兆尹刘栖楚,他不愿避让,刘栖楚把他开路的官吏捆了起来。他亲自去报告宰相裴度,裴度帮他劝解。他写报告说“:京兆府在汉代时有尹、都尉和丞,都是皇帝任命的,以后相沿未改。开元年间,众王任主管,过去的尹做长史,司马就是以前的都尉和丞。现尹主管事务,少尹是副职,没听说在路上下车避让行礼的,以前的规定还存在。”刘栖楚无言对答。

他后来升任楚、汝两州的刺史、大理卿;又升任 瑶宁节度使。李训在洛阳时,和他要好,所以任用了他。

韩约是郎州武陵县人,本来名叫重华。生性勇猛果断,略读过书,有任官的才能。任过两池榷盐使、虔州刺史。交趾反叛时,他任安南都护。两次升官后任太府卿。

大和九年(835),他取代崔鄯任左金吾卫大将军,过了四天,发动了事变。他从管钱财晋升,又管过富裕的安南,积累财物特别多。

罗立言是宣州人。贞元末年考中了进士,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命他为幕僚。

后调任阳武县令,因治理得好很快升任河阴县令。他开始筑城墙,设计经过的地方,都被豪门和大商人占据着,他下命令他们在各人地盘上自己修筑,官吏规定城墙尺寸,对他们说:“谁不按规定,给我重筑!”百姓怕他的严厉,几十天就筑好了,没有田地的百姓,没服过劳役。他又设锁链拦住汴河河道,强盗们都害怕了。河南尹丁公著报告了他的政绩,被加封为朝散大夫。但他对部属和上司都很傲慢,出门有军队开路,为宾客设宴时排列艺人像大官府一样,人们都讨厌他,他为这很少升官,但他还是放纵自己不收敛。

后调任度支河阴留后,被判卖平价米不真实,被没收一万九千贯钱,盐铁使爱惜他的才干,只上奏贬官兼任侍御史。

后从庐州刺史召进京任司农少卿,他用钱财贿赂郑注,又和李训要好。李训因京兆府官吏、军队多,提升他任京兆少尹,管理京兆府事务,来实现自己的阴谋。

李孝本是皇族后代。元和年间考中了进士,多次升官后任刑部郎中。后投靠李训升官,因此御史中丞舒元舆推荐他任知杂事。舒元舆任宰相,提升他代理御史中丞事务。

顾师邕的字叫睦之,是顾少连的儿子。生性宁静节俭,喜欢读书,很少和人交往。他考中了进士,多次升官后任监察御史。李训推荐他任水部员外郎,翰林学士。李训派宦官田全操、刘行深、周元稹、薛士干、似先义逸、刘英讠利去巡查边境,出发后,又命顾师邕写诏书命六道杀死他们,遇上李训失败,没有实施。顾师邕被流放崖州,走到蓝田被处死了。

李素贞是嗣道王李实的儿子。生性温和宽厚,喜欢漂亮的衣裳服饰。汉阳公主把小女儿嫁给了他。他多次升官后任宗正少卿,后又从将作监调任左金吾卫将军。韩约骗捕宦官,李素贞知道了计谋,因此被流放到儋州,走到商山被处死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毕沅
  ●卷二·法式善
  卷之九·佚名
  二百一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一一二○ 贵州巡抚李庆棻奏覆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五九八 军机大臣奏呈江苏巡抚杨魁解到《九十九筹》等书请旨销毁片·佚名
  金佗稡编卷三·岳珂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八·佚名
  诸葛忠武书卷六·杨时伟
  孙扌为传·宋濂
  卷五十一·雍正
  卷十八·佚名
  二十六年(中)·佚名
  總序·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88 ·佚名

    释大观 题觉心居士转物轩 两沼灎寒碧,一堂纳宽閒。 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齐雪清香繁。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 杂华境遍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觉心隐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

  • 卷220 ·佚名

    陆游 即事 日上小窗东,禽鸣高树中。 乐哉容膝地,著此曲肱翁。 香迮常迟散,儿来亦旋通。 所惭贪坐睡,铅椠少新功。 陆游 即事 烟雨凄迷晚不收,疏帘曲几寄悠悠。 一双蛱蝶来可许?点尽青青百草

  • 卷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七首 【起自京口之钱塘以是年十一月抵任通守钱塘作】 游金山寺【南唐僧应之头陁岩记金山昔名浮玉因裴头陁江际获金贞元二十一年节帅李錡奏

  • 列传第四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李延寿

    瓛笃志好学,博通训义。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爲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宋大明四年,举秀才,兄璲亦有名,先应州举,至是别驾东海王元曾与瓛父惠书曰:“比岁贤子充秀,州闾可谓得人。”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

  •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平津的留恋·秦翰才

    溥仪在天津日本租界,先租住张彪花园;当满洲事变时,租住陆宗舆花园,他们叫做静园。溥仪到满洲后,一直保留至康德六年(一九三九),才又搬往宫岛街的协昌里,仍叫做静园。 静园中储藏,像图书、字画等等,还是很多,吾们可从下边四个来源

  • 第21章 “八·一三”·冯玉祥

    就在这几天里,蒋介石找程潜先生征求我的同意,来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的是在上海方面对日本作战。我的回答是:“只要是对日本作战,无论什么事,我都愿意担任。”到了八月十四日就发表了我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当

  •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九卿,不可

  • 祭法·戴圣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

  • 附録·傅玄

    积薪若山纵火其下火未及然一盂之水尚可灭也及至火猛风起烟火行天虽倾竭海不能救秦昭王是积薪而纵火其下至始皇而方炽二世起风而灭之秦人观山东之民犹猛虎之睨羣羊傅子曰太祖将征栁城张辽谏曰夫许天下之也今天子在许公

  •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孔子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

  • 提要·齐履谦

    【臣】等谨按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録一卷元齐履谦撰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事迹具元史本传此书乃其延祐丁巳为国子司业时所作前有自序谓今之春秋盖圣人合二十国史记为之自三传専言褒贬于诸国分合与春秋所以为春秋

  • 在宥第十一·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〇郭庆藩曰: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注引司马云:在,察也,宥,宽也。释文阙。 〇典案:宋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余事本,列此篇于盗跖篇下、天道篇上,其目次与今本殊。,欲

  • 卷首·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首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检讨【臣】孙景烈朱子曰此专以天道明干义又析元亨利贞为四德以发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大哉叹辞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万物

  • 卷一·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一    宋 王安石 撰天官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昼参诸日景夜考诸极星以正朝夕于是求地中焉以建王国此之谓辨方既辨方矣立宗庙于左立社稷于右立朝于前立市于后此之谓

  •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盖阿耨达龙王者(晋名无焚)。佛在世时受别菩萨也。有神猛之德。据于昆仑之墟。斯龙所居宫馆宝殿。五河之源则典览焉。有八味水池华殖七色。服此水者即识宿命。于时龙王请佛世尊及五百上首弟子。进

  • 卷第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四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无根谤学处之二尔时薄伽梵命实力子曰。汝闻斯语不。白佛言。我闻薄伽梵。我闻苏揭多。佛言。实力子其事如何。实力子白佛言。世尊。我之虚实唯佛所知。佛言。实力子

  • 周易口义·胡瑗

    易学著作。宋倪天隐据胡瑗讲解记录撰成,因而以“口义”命名,又称《易解》。全书十二卷。选取《周易》“易”之“变易”一义立说,重在讲述人生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以教人修身治国之方。其卷首《发题》云:“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