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三

雍正元年十一月

上谕十七道

初六日兵部议奏参游等官丁忧给假定限十个月奉

上谕所奏亦是但尚未详尽今直隶人亦有在云南居官者云南人亦有在直隶居官者亦有近本省居官者一例给假十月可乎其丁忧给假之处亦不得预定且无论何人闻讣莫不急遽一定假期必致将任内事件不交代清楚草率离任武职防御甚属紧要从前武职俱着在任守制必有深意嗣後给假部内应酌量其远近定限其丁忧之员所防守地方有无紧要与应否给假之处着该督抚提鎭声明具奏有应给假者朕方准行不可预定此本着发囘再加详议具奏

又兵部尚书卢询条奏请定捕盗官役劝惩及窝主之罪九卿詹事科道议奏请立捕役赏格窝主发遣黑龙江奉

上谕此议尚未详尽从来盗案内盗首脱逃尚未缉获或报以病故者甚多如何使盗首必不漏网并盗案亦不致稽迟之处应再加详议再所拟窝主之罪尤未允协其窝主有窝强者有窝窃者有知情者有不知情者有分赃者有不曾分赃者律内按罪分别立决监候斩绞以至杖笞开载甚明今一概议为发遣黑龙江地方可乎又所议获盗过半免其治罪於过半之外拏获一名赏银十两等语夫获盗过半免其治罪足矣於过半数外拏获一二名亦何赏之有即赏亦不过地方官酌量行之以示鼓舞又何得预定所赏之数着落地方官令其捐出乎此本着发囘再行详议具奏

初八日大学士马齐等奏京口将军印务已经奉

旨着李杕署理悞将张天植自陈本拟票简用副都统署理京口将军印务字様请将臣等交部议处奉

上谕忠君爱国之心发於至诚凡事自然不致舛错遗漏惟思窃位沽名趋利避害侥幸於万一而於国家制度政事轻重絶不加意茫然不知岂不贻笑於世国家政事皆

皇考所遗朕年尚壮尔等大学士所应为之事尚可勉力代理尔等安乐怡养心力无耗得以延年益寿是亦朕之惠也此等小事犹非所重但能各守君臣大义使朕不致恐惧疑惑便是国家之福朕之所望於大臣者於一切利欲之心勉自克制精白乃心维持国家大体不使吾朝君臣贻讥於万世朕之所望足矣若欲以机心行机事思以恶名归之於朕朕断不能受尔等徒用心於无用之地耳君臣一体尚其思之

初九日

谕大学士等古制凡庙讳文书式但於本字内缺一笔不改易字様朕於

圣祖仁皇帝圣讳二字每见即感痛於心昨偶閲时宪历二

月月令内见

圣讳上一字不觉失声长恸嗣後在京各部院衙门及八旗在外各省将军副都统督抚提鎭司道府州县卫凡奏章文移遇

圣讳上一字则写元字遇

圣讳下一字则写?字尔等交与该部即遵谕行

十一日

谕户部浙省偶値秋旱其被灾地方已降谕旨蠲免钱粮令有司加意抚绥查杭嘉湖所属被灾十四州县应额徵漕米三十二万石朕思荒歉之岁民间纳米为难着令徵收一半改折一半俾地方多存正米十六万石又有耗米若干既可以济民之食又可以纾民之力於闾阎大有裨益其改折之价着照康熙九年例每米一石折银一两按限解部又念被灾之後所交米色未能纯一其十六万石漕米着令红白兼收以示朕轸恤地方格外施仁之至意尔部即遵谕行

二十一日奉

上谕为治之道在於务实不尚虚名朕缵承丕基时刻以吏治兵民为念事无大小周思详虑求其见诸施行实可以有济天下者必下谕旨谆谆告戒中外条奏有当理者无不嘉与采纳所冀内外臣工实在遵行庶有成效一年以来所降谕旨及内外条奏颁发於六部九卿八旗直隶各省者亦已多矣内外衙门於奉到事件若不过行一文书出一告示徒托空文竟不见诸实事则不徵不信岂朕倚毗相助为理之至意欤倘所降谕旨及条奏准行之事其中果有一二未尽允协宜加损益者自当据实入告着通行晓谕六部九卿八旗及各省督抚提鎭凡从前所降谕旨及条奏议行事件皆令於来年十二月将各条各欵实在如何施行及行之如何已有成效条分缕晰明白奏闻至有密奏密降谕旨者仍详悉密封奏闻朕之所以寛其限者欲俾各得悉心体究斟酌施行於吏治兵民实有所济各宜砥砺以副朕怀

谕礼部

孔子道冠古今为万世师表薄海内外无不俎豆尊崇国学乃四方表率其制尤重

圣祖仁皇帝临雍释奠典礼优隆朕缵承大统景仰先型羮墙如见念国学为造士之地圣教所被莫先於此恐历岁既久有应加修葺之处尔部会同工部详加閲视凡

文庙殿宇廊庑及讲堂学舍务须整理周备俾庙貌聿新以申景慕朕将亲诣焉

又刑部等衙门以盗犯陈谋等分拟斩决发遣具奏奉

上谕曰

皇考如天好生凡大盗事件按律俱应立决者并交与大学士会同三法司议将造意为首及伤杀人者一二人正法余俱减等发落今此案大盗陈谋等聚党连刦七家

杀伤人命情甚可恶着大学士会同原议大臣将同行连刦七家及情属可恶者再行逐一详察议奏二十二日奉

上谕庶吉士散馆满汉试卷着隆科多张廷玉张伯行登德閲看具奏从前已将庶吉士内拣选分用此内或更有才堪外任及可任部员者尔等会同朱轼分别具奏朕思编检庶常乃清要之选必须学问优长人品端方始为称职若品行有亏虽文艺可观亦无足取尔等再问塞楞额鄂尔奇文岱王国栋伊等如知其学问优劣人品贤否之处亦据伊等所知具奏至今岁所中进士尔等务悉心察访必得文行兼优之士擢为庶吉士将来始可以收得人之效其余散进士听各修书馆总裁等有知其学问有用者即着伊等指名题取効用雍正元年特开恩科所拔状元于振等应格外施恩将于振即授翰林院修撰戴瀚杨炳俱即授翰林院编修二甲第一名张廷珩即授翰林院检讨俱着在南书房行走

二十五日

谕宗人府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九卿等怡亲王於

皇考时敬谨持身亷洁立品未尝图利干预一事纠党邀结一人所属人员略无扰累不似其他无知弟辈种种致烦

皇考圣心其安分自守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素崇奬自朕御极以来一心戴朕克尽臣弟之道所交事务悉効公忠亦衆所共知也查从前朕弟兄分封之例总计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欲援此例赐之王以十万尽足奏辞不已朕勉谕再四王仅受十三万两而已再照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摺奏朕不准所请王叩首固辞极其恳切较之弟辈中数人罔知自爱在

皇考时不知恩不知足百计盗取国帑者当作何分别也朕欲以王之善表扬於衆以愧无知诸弟且为後日子孙模范故特谕诸王大臣今不允王之所请既不可得允王所请则超轶寻常实心为国宣力之弟转不得以诸弟兄应得之分赐之朕心实为不忍殊难裁夺着诸王大臣议奏

又礼部奏冬至令节於

皇后前进笺行礼仪注奉

上谕朕举行冬至庆贺礼因

圣祖配

天大典诸王大臣强之再三朕不得已从之皇后前上笺庆

贺之礼过三年举行

二十七日奉

上谕殿试武进士着兵部酌定考期具奏考试之日清晨寒冷着於辰时预备朕於已时临试着茶房膳房预备考试人员食物如是日大风甚寒兵部具奏改期此次考试乃朕元年加科恩例伊等自外省来者甚多适遇冬寒着每人赏银四两为整理衣服赁取马匹之用又兵部以考选军政具奏奉

上谕此系初次考选尔等秉公考验此官员内有出兵効力行走年老俸深者诸事尚能坐理仍着留任如果不堪方行革退再人虽年老衰颓不宜留任而出兵効力之处甚多将伊即行革退致令无以度日深属可悯似此等者另行分晰具奏朕自加恩其虽无効力行间之处而供职年久者伊等身逢太平之世何由得经历战阵尔等亦宜留心朕若不下此旨尔等不敢如此验看二十九日

谕大学士等向来庶吉士学习清书散馆之後每至荒废以三年学习之功置之无用殊为可惜嗣後清书散馆之翰林不可令其荒废今年新科进士选拔庶常朕意学习清书者少派数人令其尽心学习务期通晓散馆後亦不可荒废或在翰林或在部曹即令与满员一同繙译如此方实有裨益新科进士於引见之前朕欲先行考试知其学问再行引见选拔庶人才不致遗漏目今天时寒冷考试之日一应仍照殿试预备考试题目朕将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或一篇或二三篇或各体俱作悉听其便

谕八旗大臣副都统祁尔萨条奏内称欲裨益於兵丁生计故於喜丧之事俱加恩赐臣愚以为从前满洲人等遇有丧事亲友馈送粥茶吊慰後因风俗渐弛至有多备猪羊大设肴馔送饭者官兵竞相傚法不计产业过事奢靡等语夫馈粥一事乃我朝满洲人笃於居丧至废饮食是以亲友相恤特馈粥以食之并非筵宴也但此礼沿行至今失其本意竟至过为侈费昔亷亲王允禩値伊 母妃之事欲沽取孝名诡为孝行迨至百日犹令二人扶掖匍匐而行於定例外加行祭礼每祭焚化珍珠金银器皿等物荡尽产业求异於人其令人扶掖而行至半年者系何意见何以至此迄今思之终不可解朕於是时曾恐允禩致殒其生特加怜惜及事毕略无衰损愈觉充肥由此观之其专事狡诈明矣彼时晓事之人多有厌憎而讥议之者敦郡王允?郡王允禵贝子允禟三人相结指称送饭大设席面百日之内轮流馈送日用猪羊二三十口备极肴品四人门下人等每日筵宴纷扰不但朕知衆人无不知之也且允禟等曾以与允禩送饭会同朕躬以允禩如此诡诈沽名而无知之人遂谓允禩为甚孝以致举国喧传此亦衆人所共知也惟我

皇考洞见其情曾於衆阿哥会集时

谕曰孝必本於诚心如欲邀孝名即为虚伪即为不孝为人子者不务尽孝於父母生前而欲矫饰於殁後譬有乞丐於此告之曰尔死我为尔焚化金银累万彼乞丐亦只欲生耳断无羡死之心也以之指责允禩者屡矣朕当

皇考

皇妣大事惟遵

皇考当

皇祖考

皇祖妣大事时所行仪礼外不敢借称尽孝稍有诈取名誉过为矫饰之处论语云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朕前曾降谕旨着大臣等查考丧礼定为仪节具奏已经十月尚未议覆今朕欲协诸经书义理期有裨於旗人生计将副都统祁尔萨所奏准行但恐衆人谓朕抑制伊等使居丧不得备礼有碍於子孙尽孝之心亲友相关之谊如以有碍不准祁尔萨所奏又恐不协经书义理无裨於旗人生计是以朕尚疑而未定着各部及八旗大臣等会同详议具奏至从前所交议奏之旨经至多日大臣等尚未议奏必有不便施行之处大臣等不敢直陈朕恐悞降谕旨心甚疑焉如果有不可行之处将旨缴回 大臣等遵

旨议定条例具奏奉

上谕凡作伪饰诈以取虚名系朕平日所羞为者且自

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以来历代相继专务诚实抚天下之万民登国家於平治毫无粉饰之政诸臣咸当恪遵我朝制度崇尚实行鄙薄虚名此所奏知道了将两次所降谕旨一并传示八旗徧令遵行

又奉

上谕前将怡亲王奏摺交王大臣等议奏王又屡次奏辞力求允其所请朕尚难於酌定想王大臣等自难定议今除喂养马匹外俱着照所请以副王谦抑之怀朕另行加恩将现在王所兼管之佐领俱令为王之属下赏给头等护卫四员二等护卫四员三等护卫十二员共添护卫二十员加赐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佐领下添给亲军二名王大臣等若谓理宜如此施恩於王即遵旨行知各该处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 昭宣帝·王夫之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蔡东藩
  卷一·黄、虞、三代·蒋一葵
  卷之十一·佚名
  第七编 吕思勉、孟森讲明史·王国维
  卷之五百九十一·佚名
  大事记解题卷十一·吕祖谦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三·佚名
  跋·郭居仁
  史记集解卷六十九·裴骃
  卷九十九 中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班固
  张惠绍传·姚思廉
  吴喜传·李延寿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雪裏归舟·王世贞

    【满庭芳前】〔净上〕侮戆狂生。杨眉树眼。欺凌数载元臣。谁知弱草顚覆路行人。惹得龙颜震怒。要乘时早办归程。堪悲处。铭功绘像。一旦削麒麟。叱咤千人废。阴谋万鬼惊。一朝权不在。有令也难行。我老严廿载元勋。

  • 卷三百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三 黄哲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百仭淩云开丹霞曙色明九垓咸阳王气何佳哉交疏结绮纷崔嵬虹桥复道云中来直过南山表双阙遥连北极正三阶宛转朱栏临渭水蜚廉

  • 卷五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三十八许浑雨後思湖上居【一作雨中忆湖山居】前山风雨凉歇马坐垂杨何处芙蓉落南渠秋水香闻歌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思天台赤城云雪深山客负归心昨夜西斋宿月明琪树隂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刘昫

    ○李知本 张志宽 刘君良  宋兴贵 张公艺附王君操  周智寿智爽许坦 王少玄附 赵弘智 陈集原 元让 裴敬彝 裴守真  子子余 李日知 崔沔 陆南金  弟赵璧 张琇 兄瑝 梁文贞李处恭 张义贞 吕元简附 崔

  • 通鉴续编卷十三·陈桱

    【丙午】钦宗皇帝靖康元年【金天防四年】春正月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金人入相濬州○梁方平之师溃于黎阳金人遂济河【方平帅禁旅屯于黎阳河北岸金将逹呼布奄至河南守桥者望见金兵旗帜烧断桥缆金兵未得济旣而方平师溃

  • 补编(三)·佚名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一月初四夜到)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到)左宗棠等来电(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到)·

  • 皇王大纪卷二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元年自帝太昊开明伦理后圣继作至于康王脩身齐家之法备矣于是集为十篇以垂后世统人伦曰天下之人莫不有家家之大至于王者极矣君臣父子夫妇谓之三纲夫妇父子君臣长幼朋友谓之五典又曰五常父子兄弟

  • 一、辽东之战争·汪荣宝

    太祖伐明之原因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太祖始建天命,定国号曰满洲。时海西四国,已平其三,独叶赫恃明援不下。太祖乃定议先挫明兵,次及叶赫。先是万历三十六年(一六○八年),太祖会明辽东副将及抚顺所备御,订两国臣民各守边境之

  • 卷三十九俸饷三·冯煦

    长江水师营岁饷长江水师绵亘五省,为营二十有八,(戈)[弋]船哨弁七百有奇,兵万有一千数百,分立五标。设总兵官四,而统辖于长江提督,仍归总督节制。皖省太平府城内设有提督衙门,除提标中营外,隶皖者凡五营:曰安庆,曰大通,曰芜湖,曰裕溪,曰

  • 四书集注大全凡例·胡广

    一四书大书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辑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眀者采附其下其背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眀经注而集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一注文下凡训释一二字或二三句者多取新安陈氏之说一引用先儒姓氏朱子

  • 三鱼堂剩言卷七·陆陇其

    庄渠遗书内有与余子积书云朱子晚年定论近始见之似不计年之先后论之异同但合己意即收载之耳今亦无论其它如载答何叔京书所谓因良心发见之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放便是做工夫本领此正中年以前未定之论与中和旧说相同也文公论

  • 春秋左传补注卷六·惠栋

    元和惠栋撰廿五年经宋公佐卒于曲棘 圈称陈留志曰外黄于春秋为宋之曲棘里故宋之别都矣传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案古文孝经实作是是即古寔字见尚书秦誓及诅楚文郑康成诗笺云赵魏之东寔实同声故此传又作实生好物也死恶物

  • 卷十八之上·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八之上 明 何楷 撰 周幽王之世诗三十一篇 无将大车刺幽王任用小人也【按竹书纪幽王元年锡太师尹氏皇父命其後与家伯仲允番掫蹶□之徒朋比褒姒表里为恶卒以

  • 卷中·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著述者多立名标异)京兆崇义寺沙门释道宣撰述篇聚名报篇第十三随戒释相篇第十四持犯方轨篇第十五忏六聚法篇第十六篇聚名报篇第十三出俗五众所以为世良田者。实由戒体故也。是以智论云。受持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七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七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食亦三。且望衣说。头陀此云抖擞。此十二事皆为抖擞十二过故。今文即二音俱举。放牧声者。三里之外使童小牧声。不闻住处堪修禅观。世有滥用其言者。远放木橛不闻堕

  • 法门名义集·李师政

    东宫学士李师政奉阳城公教撰若夫法体冲寂。真性平等。名相本无。言语斯绝。然而证等之智力。了不同之缘体寂之缘人。乃成无碍之辩。若杜口废言。圣人何以垂化。昏心舍教。凡惑无由生解。故无说不妨于乐说。以知无名不

  •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梵志頞罗延问种尊经、梵志问种尊经。东晋竺昙无兰译于太元六年至二十年(381~395)。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頞波罗延婆罗门(梵Assala^yano )与五百婆罗门人至祇树给孤独园,诘问世尊有关种姓平等、自性清净之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佚名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