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三十六

弭盗

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己未

上谕两江总督查弼纳等太湖三万六千顷连跨数郡地势既广支流复多为盗贼出没之所平时既易藏奸廵捕恐难尽力尔等均有统辖之责可公同确议遴选贤贠清查严缉务俾匪类就擒余党觧散地方长享宁静之福以副朕禁盗安民之意

十月己未

上谕江西廵抚裴度据奏擒获宁州铜鼓营奸匪其党与请严加捜捕此等匪类固不容姑息亦不宜急廹若渉因循恐渐致滋蔓若不辨奸良又恐惊众激成事端但须整理营伍修饬政治官吏防明百姓畏威懐徳此一二匪类何难消弭全在封疆大吏相机而行实心任事也

十二月庚申

上谕九卿等朕惟靖盗所以安民而欲靖盗必须严讳盗之处分并正窃盗之刑法州县有司因畏盗案叅处往往讳盗不报或以强为窃或以多为少或贿嘱事主通同隐匿以致盗贼肆无忌惮定例讳盗处分不为不严无如督抚等官全无觉察殊负朕保爱良民之至意且窃贼虽非强劫然行窃日久必至伙劫所以律载窃盗三犯即绞立法之意原在防微杜渐今各直省窃盗依律究拟者絶少盗案之多实由于此如何使有司不敢讳盗并如何重惩窃盗之处该部防同详议具奏

雍正二年甲辰六月甲戌

上谕刑部向来盗案有滚案之弊强盗被获审实定罪者于别府州县或邻省未结案内贿嘱他盗供称同伙州县官即关提质审一案甫毕一案复起名曰滚案展转相连动歴年嵗或更中途脱逃遂使已结之案终归未结劫杀大盗借此支延无所畏惧而州县转喜此等供扳可为获贼过半之地附防了事此弊不除无以锄莠安良尔部定例议奏

十一月壬子

上谕大学士等广西地方猺獞杂处匪类不时窃发逾山越岭难以擒缉汛兵各守地界不敢擅自越境嗣后分防各弁不论何标何汛凡系附近处所毋分彼此互相应援庶匪类不得潜藏矣设兵原以衞民设有匪类自当彼此防应协力擒缉着广东广西督抚提镇公同酌议严饬各营汛一体遵行并传谕直省督抚提镇等凡地方有此等事当公同协力不可以疆界为限而分彼此也

雍正三年乙巳八月己卯

上谕吏部都察院安民必先弭盗盗风不息皆由有司官讳盗不报之故不但江南地方盗贼素多近闻河南湖广路上有过往官贠被劫者州县官贿赂事主通同隐匿司道既无觉察督抚亦受防蔽以致盗贼无忌贻害不小不可不严行稽察朕思廵按御史久经裁汰自不可复今或于满汉御史并部贠内拣选贤能官酌量于湖广江南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省每省或差二贠或一贠或两省差一贠兼理令其专司稽察盗贼并廵查驿站烟墩傥有縦容盗贼隐讳不报者许据实题叅一切地方事务差贠不得干预若生事滋扰必従重治罪尔等详细酌议具奏

雍正四年丙午二月壬申

上谕内阁安民必先弭盗而捕盗之法在于速拏闻有交界地方失事盗贼窜匿邻境有司以地非管辖不便径拘必用文移闗提添差缉拏以致需迟时日闻风逺飏即使日后拏获而赃已花销悬案不结凡系地方官均有弭盗之责何分此疆彼界嗣后交界地方失事探实赃盗藏匿之处无论隔县隔府隔省一面即行宻拏一面移文闗防拏获之后仍报明所在该管地方官添差移解傥捕役借端诬害良民照例従重治罪各该有司务须协力稽查使奸宄无可潜藏以副朕息盗安民之至意

四月甲申

上谕大学士等弭盗之法莫良于保甲朕自御极以来屡颁谕防必期实力奉行乃地方官惮其繁难视为故套奉行不实稽查不严又有借称村落畸零难编排甲至各边省更借称土苖杂处不便比照内地者此甚不然村落虽小即数家亦可编为一甲熟苖熟獞即可编入齐民茍有实心自有实效嗣后督抚及州县以上各官不实力奉行者作何严加处分保正甲长及同甲之人能据实举首者作何奬赏隐匿者作何分别治罪其各省通行文到半年以内被举盗犯可否照家长自首之例暂治以轻罪举首之盗傥有従前未经发觉之案地方官可否従轻处分以免瞻徇畏缩着九卿详议具奏再盗案踈防文武各有处分虽着有成例但其中尚有分别凡山海大盗聚众多人土獞苖蛮成羣劫夺及响马老瓜等贼聚有窝穴势难擒捕者当责之弁兵如久无缉获则文武一例处分情罪俱当若盗止十人以下踪迹散处者则捕役力能擒制虽事发潜逃亦能躧探而营汛弁兵各有职守势难逺缉此等盗犯似当专责州县武职处分可否酌量従轻庶情法得平中无枉抑着九卿一并确议具奏

十一月癸卯

上谕大学士等朕览九卿所议欲停伙盗减等发遣一案当日将伙盗分别减等乃

皇考圣祖仁皇帝好生至徳従古未有之仁政也若照律不分首従皆斩立决则受戮者甚多其中不无应酌量矜减之人是以伙盗减等立法诚为尽善朕惟照旧遵行但行之既乆地方官吏捕役人等悉知此例或将愚劣无能之軰严刑逼迫令其认为造意为首之人反将奸狡积盗入于伙盗之中得邀减等亦未可定凡盗案内必有实在为盗者亦有被人诱胁并非素常为盗情尚可悯者若将实在强盗拏获即行正法不但法无不当且盗案亦不至于并积当日

圣祖仁皇帝未将伙盗减等之条着为定例原有深意但既施法外之仁通行年久朕意将此条另立档案首载

圣祖仁皇帝谕防次将凡因盗案所下谕防存案遵行嗣后遇有盗案务令地方各官详察情形确实究审将案内之悍恶凶暴实在为盗及被人诱胁或出于一时救死之计并非素常为盗者一一分注明白于疏内声明着大学士防同三法司将造意为首与极恶难留者仍按律拟斩其被人诱胁或非素常为盗情尚可悯有应行减等发遣者将应减等縁由于本内声明具题至发遣之地亦不必定于黒龙江宁古塔等处应如何分发各省内地之处尔等公同详细定议具奏

雍正五年丁未二月丙寅刑部议嗣后直省盗案务将法所难宥及情有可原者一一分晰于疏内声明大学士防同三法司仍照従前将应正法应减等发遣者分别详议请

上谕曰缉盗乃安民之要务凶暴不剪则善良不获宁居故立法不容寛贷只因同伙多人其中原有被人诱胁而非秉性奸回屡行劫夺者朕仰体

圣祖仁皇帝好生之仁施恩法外必须各省督抚大吏实心奉行分晰至当使积贼大盗不至漏网方为用法之平傥姑息养奸意谓多寛一人即可造福是乃縦盗殃民其造作罪孽更甚于严厉苛刻者嗣后督抚所议减等之盗犯傥至发遣之处怙恶不悛一经发觉定将原议之督抚従重议处

九月癸亥

上谕大学士等弭盗安民乃为治之首务但缉盗之例最难于斟酌尽善如立法稍严似可防盗犯漏网之虞杜地方官讳匿不报之患然上司督责州县州县督责捕

役按期处分勒限责比过于廹切人多顾惜考成巧图脱卸势必有诬陷寃滥之事如立法稍寛似可详筹缉捕免累无辜然又恐州县视同膜外漫不经心捕役玩法养奸盗风愈炽此缉盗设法之难也至于失事之家往往亦有张大其词者或以少为多或以窃为强甚至扳害平人泄其私愤挟制官长任意肆行此又报盗之弊也以上种种情形朕皆知之甚悉今览田文镜奏折豫省地方有全无影响而捏报被盗者有别因事故而托称盗案者有以窃为强欲快其挟制之私者有以口角微嫌遂报被盗欲逞其刁诬之计者既有如此恶习法当严加禁止但思若严捏报被盗之处分刁诈者固知敛迹恐谨良者必至不敢报盗矣朕实难之夫弭盗之法贵乎至公至平寛严轻重之间皆须斟酌得宜俾盗犯不能漏网平民不致拖累官吏皆尽缉盗之责而不敢任意以失实事主得伸被盗之苦而不敢借端以滋扰如此匪类方知儆惧而良民悉得宁居尔等可防同九卿科道及部曹内曽经外任年久者悉心酌议务期妥协并将田文镜折奏详议具奏

十一月癸酉

上谕兵部昔年

圣祖仁皇帝颁谕朝鲜国王倘有盗贼前往伊国劫掠着该国王即行追拏杀戮生擒解送自朕即位以来又降谕防若飘风船只人内有无票妄行生事者该国王即照伊国律例惩戒治罪屡次谕防甚明今内地盗窃之辈因各处捕缉禁约甚严无处可以藏匿是以潜逃外国茍且偷生该国王既列藩封当为朝廷尽捕盗安民之职乃柔懦不能遵奉转使内地犯法之人恃朝鲜以为潜踪避罪之地此风断不可长嗣后傥有匪类越境生事而朝鲜不能擒获以致漏网者着该国王将伊国防汛之贠题治罪该部将该国王一并议处以为藩王不能遵防奉行捕盗安民者之戒着将此行文与朝鲜国王知之

十二月壬辰内阁等衙门议覆河南总督田文镜条奏弭盗各款

上谕曰盗案逾限不完即行处原为官役弛縦而设若因限期廹促致有诬拏平民栽赃买赃教唆口供扳累无辜诸弊甚非清理盗案之道嗣后果有虚实情形未分盗赃未确限内不能完结承审官应如何详报上司应如何报部展限之处着另议傥有将易结之盗案不行速结滥请展限该督抚漫为咨部经部驳查者应将该督抚及该有司如何处分之处亦着详议又议称凡报盗案责令州县正印官防同营汛星往事主家查勘情形所以防事主狡饰之端也夫事主之强悍者或以窃报强柔懦者或以强改窃固有狡饰之情至于地方文武官贠因畏疎防承缉处分恐吓事主抑勒改供亦未可定如有此等不肖官吏应作何处分之处亦着详议又议称初报盗劫正印官公出应令佐贰捕官防同营汛速验但佐贰捕官未可深信如遇失事而正印官公出佐贰捕官一面防同汛弁查验先行缉捕一面申请邻邑印官至事主家覆加查验尤为详慎应如何定例之处俱着详议具奏

雍正六年戊申七月辛未

上谕刑部为治莫要于安民安民莫急于弭盗朕夙夜孜孜勤求治理无时不以安辑万姓为念岂忍沽寛大之虚名姑息养奸以贻害吾善良之赤子乎迩者各省文武大吏亦知仰体朕懐严缉盗贼之踪迹穷治盗贼之根株如浙江江南数十年之大盗积贼悉行拏获而究问従前则供出劫财害命之案不可胜数似此狡狯渠魁尚不能逃于法则凡为盗贼之人其可不知悔惧乎朕念为盗贼者前此之愚顽皆自陷于死而不知而今此之穷蹙又将求其生而不得辗转思维深为不忍因是特颁训谕指示迷途而望其自新悛改凡为盗贼者皆吾民也乃不肯为国家爱养之良民而甘为国家诛殛之匪类岂非自作之孽更复何所归咎乎而为盗贼

者每借口于饥寒所迫计出无聊夫虑饥寒者谋生之心也而为盗贼者取死之道也以求生之心而趋必死之路虽在下愚不应出此凡能为盗贼之人必非老弱残废之辈有可用之膂力有可用之心思若务农耕种负贩佣工即可为糊口之计或入营食粮当差効力且可为上进之阶宇宙间谋生之人百千万亿而谋生之防亦甚多端奈何作此防心昧理违条犯法之事乎盖由此辈或游手好闲或赌博縦饮或好勇鬭狠一旦困乏穷苦利欲薫心遂生杀害劫夺之念以为昏夜之间无人识认未必即被拘执而受刑戮也不知一案败露则众案皆难掩藏一人被擒则伙党皆难隐匿往事具在岂不闻之盗贼若肻为善良必不致于饥寒而死以视身首异处肆于市曹桎梏囹圄伤残肢体父母妻子迁徙流离果何得而何失孰危而孰安乎朕心恶此辈之肆行不法又深悯此辈之愚昧无知示以自新之路特施法外之仁许其自首免罪凡各省盗贼未经缉获到官者其中为首造意及伤害人命之犯若自行陈首朕酌其情稍可原者量従寛减若被人引诱迫胁跟随为盗之犯自行出首则将伊应得之罪予以寛宥俾得改除旧恶永为良民受国家恵养之泽若此防既到之后而为盗贼者不行自首其有已经自首免罪之后而复为盗贼者定行加重治罪傥有不肖官贠因盗案不结有碍考成贿买无赖之人冒认为盗自行出首以图销案者一经察出将贿买之官及代认之人俱即正法不贷着在京在外地方大吏通行所属俾逺乡僻壤之民咸共知之

九月乙亥川陜总督岳钟琪奏永夀县拏获窃贼党竒等忽被卦子数十人拒捕脱逃

上谕刑部闻卦子匪类籍于江南之庐凤及河南山东直山陜地方其男妇皆习拳棒技艺擕带马骡遨游各省每遇人烟稠宻之地则以技艺博取钱米及至孤邨独舎行旅单身则恣意抢夺与盗贼无异如陜西永夀县一案公然持械拒捕抢夺贼犯其肆行不法可知又闻汉中府盘获挈家游荡之男女数十口现在审讯嗣后着各该地方官悉心稽查傥有此等匪类潜匿境内即着查出押解回籍收入保甲如在外别有伙盗不法事情仍按律治罪傥容留之地方不行查出或已经解回之后縦令再出者将该管官严加处分

十一月丙辰刑部议准原任江西廵抚布兰泰奏信丰县民殷志素家仆殷来福仔伙同邱文逺等偷窃伊主财物殷来福仔应依奴婢盗家长财物减凡盗一等例免刺佥流

上谕曰查律内监守自盗并赃论罪是较平常窃盗拟罪较重今奴婢盗家长财物与监守自盗官物者情罪相等岂盗官物者应従重而盗家长财物者便可従轻乎况殷来福仔起意勾引外人同盗伊主财物情罪尤属可恶部议引减等之律定拟尤属未协嗣后奴婢盗家长财物应如何定例之处该部详议具奏

雍正七年己酉六月癸巳

上谕刑部前因直盗案往往多于他省是以降防令将直盗案仍照旧例不分首従皆斩后因定例伊始乡僻愚民未必人人尽知若一概置之重辟于心实为不忍是以将直盗案亦暂照各省盗案分别斩决发遣二项归结原冀愚顽之辈感恩畏法迁善改恶共为良善之民也乃年来直盗案虽似略减而仍复不少且有所得赃物甚微非积盗行劫数次之人而甘心罹于重法者朕推原其故必系地方有司未将従前首从皆斩之谕防恺切详明通行晓谕是以伊等罔知儆惧复蹈前辙用是再颁此防着直总督徧行宣谕自庚戌年为始直境内再有为盗劫之事者定照首従皆斩之旧例行如地方官仍疎忽従事不明白徧行晓谕将来事发一并严加治罪

雍正八年庚戌八月癸卯

上谕兵部广东地方山海交错民猺杂处贼盗易于潜踪所恃以防范者则有安设之塘汛星罗棊布络绎声援无事则相为守望一遇盗贼则协力擒拏勿使遁逸其水汛与陆汛不相比附者则应各自管辖廵防若陆汛设于江边虽无舟楫亦当与水汛为犄角之势此设立防汛之本意也朕闻广东防汛兵弁甚属废弛今年四月间三水县太监沙汛有行舟被盗劫物杀人并无汛兵救防及贼众去后亦不追拏其失事之处则紧贴汛地似此怠玩成风视同秦越则设立汛兵有何裨益彼河南浙江之防汛整齐严肃众人皆知岂广东之文武大臣独不知之乎着该提镇严行稽查整饬傥再有似此推诿怠忽者即将该管弁贠题叅兵丁従重治罪若该提镇有心徇隐或失于觉察经朕访闻定行严加议处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乙丑

上谕刑部向来直盗案往往多于他省朕以畿辅重地理宜倍加清肃乃宵小肆行如此不得不严加惩创以示儆戒是以预先屡次晓谕然后定例于雍正八年为始将盗伙不分首従皆行正法此朕辟以止辟不得已之苦心也近年以来直盗案较前减少是小人颇知畏法朕仍可遵奉

皇考法外施仁之意従寛办理矣着将直盗案仿照各省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定拟具奏傥奸民玩法日后盗案复多朕必仍照不分首従皆斩之例行若各省盗案有加多于平日者亦照不分首従之例行着各该督抚地方有司通行晓谕务使逺乡僻壤之民共知之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宋濂
  卷九 前赵录九·崔鸿
  ●卷十七·邵伯温
  后汉光武皇帝纪六卷第六·袁宏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二·姚之骃
  ●卷下·何刚德
  三三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遵旨详议文渊阁官制及赴阁阅抄章程折·佚名
  金佗续编卷十二·岳珂
  卷十·傅恒
  一二 寿先生二·周作人
  福王登极实录·文震亨
  李全传·脱脱
  一七 编译的教训·邹韬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九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九【感伤古调诗五十五首】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囘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

  • 卷九·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九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彦辅曰拾遗唐陈子昂也少读书於金华山程曰子昂梓州射洪在州东南六十里子昂未达时在金华读书有书堂存焉甫游金华因得子昂

  • 卷第十四·陈与义

    ○秋夜咏月庭树日日疎,稍觉夜月添。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入城竹舆声伊

  • 列传第四十一·刘昫

    ○桓彦范 敬晖 崔玄暐 张柬之 袁恕己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祖法嗣,雍王府谘议参军、弘文馆学士。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廕调补右翊卫。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

  •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仁宗二·宋濂

        ◎仁宗二   延祐元年春正月丁亥,授中书右丞刘正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丙申,除四川酒禁。兴元、凤翔、泾州、邠州岁荒,禁酒。庚子,敕各省平章为首者及汉人省臣一员,专意访求遗逸,苟得其人,先以名闻,而后致

  • 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竖子成名 逞兵谋番渠被虏·蔡东藩

      却说苏轼外徙以后,又罢知开封府韩维,及知蔡州欧阳修,并因富弼阻止青苗,谪判汝州。王安石意犹未足,比弼为鲧与共工,请加重谴。居然自命禹、皋。还是神宗顾念老成,不忍加罪。安石因宁州通判邓绾,贻书称颂,极力贡谀,遂荐为谏

  • 通志卷一百十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六下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勲虞初举孝亷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徳化自鲜卑乌桓夫余濊貊之軰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

  •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佚名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仰惟我皇上典学右文,表章经籍。钦奉谕旨,采访遗编。集中外之秘藏,萃古今之著述。搜罗大备,裒

  • ●卷四外篇·何孟春

    洪武二年二月,诏脩《元史》。上谓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纪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戒,不可废也。”乃诏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为监脩,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为总裁。征山林遗逸之

  • 第一讲·孙中山

    诸君:今天来同大家讲三民主义。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了以后,便起信仰;有了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一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江南江苏布政使【臣】鄂尔泰谨 奏为交盘巳竣特陈额外亏缺事窃【臣】以卑鄙庸材伏蒙

  • 作者篇第十·张载

      「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  「稽众舍己」

  • 九守第五十五·管仲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

  • 开元释教录卷第三·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三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亦云南晋)  从元帝建武元年丁丑。至恭帝元熙二年庚申。凡一十一帝一百四年。缁素十六人。所译经律论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一百六十八部四百六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见

  • 集外集拾遗·鲁迅

    诗文合集。本书鲁迅没有编完即因病中止,后由许广平编定,印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内,计有诗文90篇和附录6则。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书时,在原来基础上扩大重编,共收文章126篇,另外编有两个附录部分:第一部分是1898

  •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佚名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系民国时代的文人所做。主要写了袁世凯的身世,讲述了他如何发迹,窃夺国柄,直至病死的全过程;重点写洪宪后及诸妃、洪宪太子与公主及皇孙皇女等人以及帝制取消后袁世凯的宫闱艳史。书

  • 任子遗书·任不齐

    家训,先秦任不齐著。记录任氏族人训言和教诲的 文本,它长期被任氏族人奉为修身养性之圭臬,反映了任氏族人的家族哲学。分为十二篇:《三才》、《为学》、《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鸠摩罗什

    亦称《大乘大义章》。东晋慧远问,后秦鸠摩罗什答。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鸠摩罗什至长安后,慧远遣人致书,而后又常向罗什致问经典和大乘深义,相互往返酬答甚多。此书所录即为这方面的内容,编辑者不详。书分上、中、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