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鉴易知录卷一

明纪

太祖高皇帝

编 戊申,明太祖高皇帝洪武元年,春正月,吴王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追尊四代祖考妣皆为帝后。

纪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州。

太祖之先故沛人,徙江东句容为朱家巷,宋季大父再徙淮,家泗州;父世珍又徙钟离太平乡。母陈,生四子,太祖其季也。太祖生于元天历戊辰之九月丁丑,其夕赤光烛天,里中人竞呼“朱家火”!及至,无有。三日洗儿,父出汲,有红罗浮至,遂取衣之,故所居名红罗障。少时常苦病,父欲度为僧。岁甲申,泗大疫,父母兄及幼弟俱死,贫不能殓,藁葬之。仲与太祖舁至山麓,绠绝,仲还取绠,留太祖守之。忽雷雨大作,太祖避村寺中。比晓往视,土坟起,成高垄。地故属乡人刘继祖,继祖异之,归焉。

寻仲又死,太祖年十七,九月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乃游江、淮,崎岖三载,仍还皇觉寺。

时汝、颍兵起,骚动濠州。定远人郭子兴据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进,日掠良民邀赏。太祖诣伽蓝卜问:避乱,不吉;即守故,又不吉;因祝曰:“岂欲予倡义邪?”大吉。意遂决。以闰三月朔入濠州见郭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即高后也。

九月,元丞相脱脱破徐州,芝麻李遁去,赵均用、彭早住帅余党奔濠,子兴屈己下彭、赵,遂为所制。彭、赵据濠称王。

太祖虽在甥馆,每有大志。十三年春,乃归乡里募兵,得七百人,濠人徐达、汤和等皆往归焉。

十四年,秋七月,徇定远,下滁阳。时彭、赵御下无道,太祖乃以七百人属他将,而独与徐达、汤和、吴良、吴顺、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太祖诱执其帅,于是营兵焚旧垒悉降,得壮士三千人,又招降秦把头,得八百余人。

定远缪大亨以义兵二万屯横涧山,太祖命花云夜袭破之,亨举众降,军声大振。定远人冯国用与弟国胜率众归附,太祖奇之,因问大计。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定远人李善长来谒,留幕下,掌书记,画馈饷,甚见亲信。

秋七月,太祖将兵进攻滁阳,克之,因驻师焉。朱文正、李文忠来归。文正,太祖孟兄南昌王子,先同其母避乱,与太祖相失。李文忠,太祖姊曹国长公主子。公主卒,其父携文忠走乱军中,几不能存,至是闻太祖驻兵滁阳,皆来归。太祖喜甚。文忠年十二,与沐英皆赐姓朱。英,定远人,父母俱亡,太祖见而怜之,令高后育之为子。何世隆来降。

未逾月,彭早住、赵均用挟子兴往泗州,既而早住中流矢死,均用益自专,衔子兴,欲杀之。太祖赂其左右,子兴乃得帅所部归滁,称滁阳王。时太祖部兵数万人,悉归之,奉其号令。太祖威名日著,子兴二子阴置毒酒中欲害之,谋泄。及期太祖即与俱往,中途遽跃马起,仰天若有所见,因骂二子曰:“吾何负尔?适空中神人谓尔欲以酒毒我。”二子骇,汗浃背,自此不敢萌害意。虹县胡大海来归,太祖一见语合,用为前锋。

十五年,春正月,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太祖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惟和阳可图。”子兴使张天祐等将兵前行,与元兵遇,急击败之,追至小西门,汤和夺其桥而登,将士从之,遂据和阳。子兴属太祖总和阳兵,入抚定城中,诸将破和阳,暴横多杀掠,城中夫妇不相保。太祖恻然,召诸将谓曰:“诸军自滁来,多掠人妻女,军中无纪律,何以安众?”凡所得妇女悉还之,于是皆相携而去,人民大悦。三月,郭子兴卒,太祖并统其军。

虹县人邓愈来归。怀远人常遇春,刚毅多智勇,膂力绝人,年二十三,为群雄刘聚所得,遇春察其多钞掠,无远图,弃之来归。未至,假寐田间,梦神人呼之曰:“起,起,主君来!”适太祖骑从至,即乞归附,请为先锋。

太祖驻和阳久,谋渡江无舟楫,而巢湖水寨军帅俞通海、廖永安等,率众万余、船千艘来降,太祖大喜曰:“此天意也,吾事济矣!”六月,太祖率诸将渡江,乘风举帆,顷刻达牛渚。太祖先抵采石矶,时元兵阵于矶上,舟距岸三丈许,未能卒登,常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应声挺戈跃而上,守者披靡,诸军从之,遂拔采石。乘胜径攻太平,拔之。耆儒李习、陶安等率父老出迎,安见太祖,谓李习曰:“龙姿凤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有主矣。”太祖召安谓曰:“吾欲取金陵如何?”安对曰:“金陵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此天所以资明公也!”太祖大悦,礼安甚厚,由是凡机密辄与议焉。

方山寨民兵元帅陈埜先,与其将康茂才水陆分道寇太平城下,太祖亲督兵御之,命徐达等以奇兵出其后,设伏擒埜先,太祖释不杀,埜先诈曰:“生我何为?”太祖曰:“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胜则人附,败则附人。尔既以豪杰自负,岂不知生尔之故。”埜先曰:“然则欲吾军降乎?此易耳。”乃为书招其军,明日皆降。八月,诸军进克溧水,将攻集庆路。埜先之为书也,意其众未必从,阳为招词,阴实激之,不意其众遽降,自悔失计。及闻欲攻集庆,私谓部曲曰:“汝等攻集庆,毋力战,俟我得脱还,当与元兵合。”太祖闻其谋,召语之曰:“人各有心,从元从我,不相强也。”纵之还。诸军进攻集庆,埜先遂与元福寿合,拒战于秦淮。诸军失利,埜先来追袭,经葛仙乡,乡民兵百户卢德茂遣壮士五十人,衣青出迎,埜先不虞其图己,青衣兵自后攒槊杀之。埜先既死,其子兆先复集兵屯方山。

十六年,春三月,太祖率诸将取集庆路,攻破陈兆先营,释兆先而用之,择其降兵骁勇五百人置麾下。五百人者多疑惧不自安,太祖觉其意,是夕令入宿卫,环上而寝,悉屏旧人于外,独留冯国用一人侍卧榻傍。太祖解甲,安寝达旦,疑惧者始安。

进攻集庆,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败元兵于蒋山,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行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遂克集庆路。太祖入城,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生民涂炭。吾率众至此,为民除害耳。汝等各守旧业,无怀疑惧。”于是城中军民皆喜悦,更相庆慰。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太祖嘉福寿之忠,以礼葬之。

张士诚、康茂才来降。士诚,泰州白驹场亭民,及其弟士德、士信举兵陷泰州,据高邮,称诚王,时据平江来降。茂才,蕲州人,初结义旅,为元捍寇江上,有功累迁宣慰使、都元帅,戍采石。及太祖兵渡江,茂才奔金陵,至是率众来附。

金陵既定,太祖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将浮江东下,戒之曰:“吾自起兵未尝妄杀,今尔等当体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杀戮,有犯令者处以军法,纵者罚无赦。”达等顿首受命。进兵攻镇江,克之,达等自仁和门入,号令严肃,城中晏然。

六月,命邓愈等将兵攻广德路,克之,改为广兴府。

秋七月,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遣使聘镇江秦从龙,既至,太祖亲迎之入,事无大小皆与谋。从龙尽言无隐,每以笔书漆简,问答甚密,左右无知之者;太祖呼为先生而不名。九月,太祖如镇江府,谒孔子庙,分遣儒士告谕乡邑劝农桑。

十七年,夏四月,命徐达、常遇春帅师攻宁国,久不下,太祖乃亲往督师,守将杨仲英开门降,其百户张文贵杀其妻子,自刎死。寻遣诸将取江阴、徽州、池州,皆下之。秋八月,张士诚降于元。九月,太祖取扬州。

十八年,春二月,以康茂才为营田使,太祖谕之曰:“比因兵乱,堤防颓圮,民废耕耨,故设营田使以修筑堤防。今军务实殷,用度为急,理财之道,莫先于农事,故命尔此职。大抵设官为民,非以病民,若所至纷扰,无益于民,则非付任之意!”

冬十二月,太祖取婺州,命知府王宗显开郡学,延儒士叶仪、宋濂为五经师。时丧乱之余,学校久废,至是始闻弦诵之声。

太祖欲遂取浙东未下诸郡,谕诸将曰:“克城虽以武,而安民必以仁。吾每闻诸将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杀人,辄喜不自胜。为将者能以不杀为主,非惟国家所利,在己亦蒙其福。”

十九年,春三月,方国珍以三郡来附。国珍,台州人。戊子冬起兵,后降于元。至是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次子关为质。太祖曰:“既诚信来归,便当推诚相与,何以质为!”乃厚赐关而遣之。

秋九月,太祖兵取处州。冬十月,遣使征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及浦江宋濂,以胡大海荐也。时朱文忠守金华,亦荐王祎、许元、王天锡,太祖皆征召之。

十二月,天完将陈友谅称汉王。友谅,沔阳渔人子,尝为县吏,不乐。会徐寿辉兵起,慨然往从之。寿辉称帝于蕲水,国号天完,后据汉阳。至是,友谅徙寿辉都江州,自称王。

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

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至正初以春秋举进士,授高安县丞,累官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政乱,投劾去。尝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游西湖,有异云起西北,诸同游者皆以为庆云,将分韵赋诗,基独纵饮不顾,大言曰:“此天子气也,十年后应在金陵,我当辅之。”时杭州犹全盛,皆大骇,以为狂,无知基者,惟西蜀赵天泽奇之,以为诸葛孔明之流。至是,基趋建康,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留基帷幄,预机密谋议。

夏五月,陈友谅攻太平,城陷,守将花云被获。贼缚云急,云怒骂曰:“贼奴!尔缚吾,吾生必灭尔?”遂奋跃大呼起,缚尽绝,夺守者刀,连杀五六人。贼怒,缚云丛射之,比死,骂贼不绝口。

方云之与贼战也,势甚急,妻郜氏生子炜方三岁,抱之泣,语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之。吾夫死,吾不独生,然不可使花氏无后;儿在,若等善抚育之。”已闻云就缚,郜氏即赴水死。侍儿孙氏收郜瘗之,抱儿逃,汉军掠之。军中恶小儿啼,孙氏恐被害,以簪珥属渔家鞠之。汉败,孙氏脱身至渔家,窃儿去,夜宿陶穴中;天曙,登舟渡江,遇汉溃军夺舟,捽孙氏及儿投之江,江中得断木,附之入芦渚中,渚有莲实,孙氏取啖儿,凡七日不死。忽夜半闻人语声,呼之,逢老父,号雷老,告之,遂与偕行达太祖所。孙氏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于膝曰:“此将种也。”命赐雷老衣,忽不见。

陈友谅弑其主徐寿辉,遂自称帝,国号汉。二十一年秋八月,太祖帅师伐汉,拔江州,友谅挈妻子夜奔武昌。即而友谅伪相胡廷瑞见江州已破,遣使诣军请降,太祖遂至龙兴,改为洪都府。

二十三年,秋七月,陈友谅作大舰攻洪都,空国而来,以兵围城。守将朱文正遣使赴建康告急,太祖亲帅舟师二十万进次湖口;友谅闻之,即解围东出,与太祖兵遇鄱阳湖之康郎山。友谅联舟纵战,望之如山,太祖军舟小,怯于仰攻,往往退缩。

郭兴曰:“彼舟如此,大小不敌,非火攻不可。”太祖然之。明日,东北风起,令诸将乘风纵火,焚其水寨舟百艘,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其平章陈普略皆焚死。明日,复联舟大战,敌兵大败。友谅敛舟自守,不敢战,相持者三日。

友谅计穷,冒死突出,将奔还武昌,太祖麾诸将邀击之,友谅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其将张定边乘夜以小舟载友谅尸及其子理径趋武昌,复立理为帝。

初,鄱阳湖之战,太祖亦屡滨于危,一日被围莫解,指挥韩成请服太祖冠袍,对贼众投水中,围乃解。又一日,太祖方与友谅鏖战,刘基忽跃起大呼曰:“难星过,速更舟。”太祖急更之,旧舟已为敌炮碎矣。

先是有周颠者举措诡谲,人莫能识,每见太祖必曰告太平,太祖厌之。至是征陈友谅,太祖问:“此行何如?”颠应声曰:“好。”从行至皖城,苦无风,问颠,颠曰:“只管行,只管有风;无胆不行,便无风。”行不三十里,果大风,倏忽达小孤,竟如其言。

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于是月朔即吴王位。

陈理既还武昌,太祖复兵围之,久不下,乃亲往视师,遣其降将罗复仁入城谕理使降,理遂率其太尉张定边等诣军门降。凡府库储蓄令理自取。城中饥困,命给粟赈之。于是湖广、江西悉平。江西行省以陈友谅镂金床进,太祖观之,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陈氏穷奢极侈,安得不亡!”即命毁之。

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即平江治宫室,立官属。士诚委政于弟士信,士信荒淫,每事惟与王敬夫、叶德新、蔡彦夫三人谋,三人者皆谄佞邪,惟事蒙蔽。太祖闻之曰:“我无一事不经心,尚被人欺,张九四终岁不出门理事,岂有不败者乎!”时有十七字谣曰:“丞相做事业,专用王、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二十六年,夏五月,太祖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因谓侍臣詹同等曰:“吾每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之良规。孔子之言,诚万世之师也。”

太祖议讨张士诚,李善长以为未可。徐达进曰:“张氏骄横,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时也。其所任骄将如李伯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王、蔡、叶三参军迂阔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声罪致讨,三吴可计日而定。”太祖大喜曰:“汝合吾意,事必济矣。”秋八月,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伐张士诚,集诸将佐谕之曰:“卿等宜戒饬士卒,毋肆虏掠,毋妄杀戮,毋发丘垄,毋毁庐舍。闻士诚母葬姑苏城外,慎勿侵毁其墓。”诸将皆再拜受命出。太祖复召达、遇春曰:“尔等此行,用师孰先?”遇春曰:“逐枭者必覆巢,去鼠者必熏其穴。此行当直捣平江,平江既破,其余诸郡可不劳而下。”太祖曰:“不然。士诚起盐贩,与张天骐、潘原明辈皆相为手足。士诚穷蹙,天骐辈惧俱毙,必并力救之。今不先分其势,而遽攻姑苏,若天骐出湖州,原明出杭州,援兵四合,何以取胜?莫若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披,然后移兵姑苏,取之必矣。”

冬十月,徐达师至湖州,士诚发兵来援,大败之,而守将李伯昇及张天骐遂举城降。朱文忠师下杭州,守将潘原明籍土地钱谷出降。文忠入宿城上,秋毫无犯。一卒强入民家,磔以徇。

徐达既下湖州,会诸将进攻平江,士诚诸将多降。康茂才至尹山桥,遇士诚兵,击败之,遂进兵围其城。达、遇春等四面筑长围困之,城中震恐。

十二月,群臣咸请太祖定宫阙制度。太祖以国之所重,莫先宗庙、社稷,遂定议以明年为吴元年,命有司立庙、社,建宫室。

二十七年,春二月,太祖定文武科取士之法。

夏六月,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往击之,敌小却;遇春率众乘之,遂大败其军,溺于沙盆之潭。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常银铠锦衣出入阵中,是日皆溺死。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

逾三日,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飞炮碎其首而死。

秋九月,达、遇春率众渡桥进薄城下,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士诚收余兵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士诚仓皇归,从者仅数骑。

初,士诚见兵败,谓其妻刘氏曰:“我败且死,若曹何为?”刘氏曰:“君勿忧,妾必不负君!”乃予乳媪金,抱二幼子出,积薪齐云楼下,驱其群妾、侍女登楼,令养子辰保纵火焚之;刘氏自缢死。日暮,士诚距户经,旧将李伯昇决户抱解之。徐达令人慰谕之,反复数四,士诚瞑目不言,乃以旧盾舁至舟中,送建康。士诚卧舟中不食,至龙江,坚卧不肯起。舁至中书省,李善长问之不语;已而士诚言不逊,善长怒骂之,士诚竟自缢死。改平江曰苏州府,浙西、吴会皆平。

冬十月,太祖既扫除群雄,乃遣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甲士二十五万北伐以定中原,驰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

太祖定律令。十一月,颁戊申历。

太祖遣兵讨方国珍。初,国珍怀诈反复,云“俟克杭州即纳土”。及大兵克杭州,犹自据如故。至是太祖命汤和等帅师讨国珍于庆元,国珍遁入海岛;太祖复命廖永忠帅师自海道会汤和等兵讨之。国珍惶惧,遂及其弟国珉、兄子明善率家来降。和送国珍于京师,浙东悉平。徐达、常遇春引兵徇山东郡县,皆下之。

是年,正月,李善长率群臣奉表劝进,上曰:“恐德薄不足以当尊。”善长曰:“天命已有归矣,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上固却之。明日,善长复固请,乃从之。

编 立妃马氏为皇后。

纪 上初渡江时,后尝谓上曰:“今豪杰并争,虽未知天命所归,以妾观之,惟以不杀人为本,人心所归即天命所在。”上深然之,至是册立为皇后。上因谓侍臣曰:“昔光武劳冯异曰:‘仓卒芜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朕念皇后起布衣,常仓卒自忍饥饿,怀糗饵食朕,比之豆粥、麦饭,其困尤甚。昔长孙皇后当隐太子构隙之际,内能尽孝,谨承诸妃,消释嫌疑。朕素为郭氏所疑,径情不恤,将士或以服用为献,后辄先献郭氏,慰悦其意;及欲危朕,后乃为宽解,卒免于患,尤难于长孙皇后也。朕或因服御诘怒小过,辄劝朕曰:‘王忘昔日之贫贱邪?’朕为惕然。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岂忍忘之!”罢朝,因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妾安敢比长孙皇后,但愿陛下以尧、舜为法耳。”

编 立世子标为皇太子。

编 以李善长为左丞相,章溢为御史中丞。

编 命廷臣兼东宫官。

纪 礼部尚书陶凯请选人专任东宫官属,上曰:“朕以廷臣有德望者兼东宫官,非无谓也。常虑廷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江充之事,可为明鉴!朕今立法,令台省等官兼东宫官赞辅之,父子一体,君臣一心。”于是太子官属,以李善长、章溢、刘基等兼之。

编 二月,定郊社宗庙礼。

编 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

纪 自京师及郡县皆立卫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名,小旗十名,官领钤束,通以指挥使等官领之。有事征伐则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官军各回本卫,大将军身还第。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自是征伐率以为常。

编 汤和等克福州,闽地悉平。

纪 先是帝命汤和、廖永忠等取闽,进兵延平,先遣使招谕元福州平章陈友定,不从,遂进攻之。参政文殊海牙开门出降,执友定械送京师。胡廷瑞等进兵克兴化,元汀州路守将陈国珍纳款,于是郡县相继降附,福建悉平。

编 诏以太牢祀孔子于国学。

纪 仍遣使诣曲阜致祭。

编 诏衣冠悉如唐制。

编 命中书议役法。

纪 上以立国之初,经营兴作,恐役及平民,乃命中书省验田出夫。于是省臣奏议:“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别田足之,名曰均工夫。遇有兴作,农隙用之。”

编 命选国子监生侍太子读书。

编 三月,以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副之,由海道取两广。

编 命翰林儒臣修女诫。

纪 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卿等纂修女诫及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编 蕲州进竹簟,命却之。

纪 谕中书侍臣曰:“古者方物之贡惟服食器用,无玩好之饰。今蕲州进竹簟,未有命而来献,天下闻风,争进奇巧,则劳民伤财自此始矣。其勿受。仍令四方,非朝廷所需,毋得妄献。”

编 夏四月,命图古孝行及身所经历艰难、起家、战伐之事,以示子孙。

编 禁宦官预政典兵。

编 六月,两广平。

编 秋七月,徐达、常遇春帅诸将入通州,元主避兵北行。

纪 达与遇春会诸将于临清,遂入通州。元主大惧,集后妃、太子议避兵北行,召群臣会议端明殿,元主徘佪叹息曰:“今日岂可复作徽、钦!”遂决计北徙,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丞相庆童留守。是夜三鼓,元主及后妃、太子开建德门由居庸北走如上都。

编 八月,徐达、常遇春克元都。

纪 达等进师取元都,至齐化门,将士填壕,登城而入。达登齐化门楼,执帖木儿不花、庆童等戮之,并获诸王子六人及玉印二,成宗玉玺一。封府库、图籍、宝物及故宫殿门,以兵守之。宫人、妃主,令其宦寺护视。号令士卒,毋得侵暴;人民安堵。元翰林待制黄殷仕投井死,左丞丁敬可、总管郭允中等皆死之。学士危素寓僧寺,亦欲赴井,一僧止之曰:“公死,亡国史也。”遂往见徐达,达寻以素归。

编 命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往取山西。

编 漳州通判王祎上书。

纪 祎上言:“人君修德之要有二:忠厚以为心,宽大以为政。昔者周家忠厚,故垂八百年之基;汉室宽大,故开四百年之业。盖上天以生物为心,春夏长养,秋冬收藏,其间雷电霜雪,有时而薄击肃杀焉,然皆暂而不常;向使雷电霜雪无时不有,上天生物之心息矣。臣愿陛下之法天道也。”上嘉纳之。时尚严厉,故祎以为言。

编 始置六部官。

纪 先是中书省惟设四部,掌钱谷、礼仪、刑名、营造,至是乃定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庶务。

编 诏以汴梁为北京,金陵为南京。

编 御史中丞刘基致仕。

纪 先是上北巡,命基同李善长留守京师。中书都事李彬犯法,事觉。彬素附善长,善长请基缓其狱,基不听,驰奏,上竟杀彬,善长衔之。上还,善长愬之,会基有丧告归,许之。

编 放元宫人。

编 旁求隐逸之士。

纪 命学士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求之。

编 诏乘舆服御诸物毋饰金。

纪 有司奏造乘舆服御诸物应用金者,特命以铜为之。有司言:“费小,不足惜。”上曰:“朕富有四海,岂吝于此,然所谓俭约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且奢侈之原,未有不由小至大者也。”

编 冬十月,碎元水晶刻漏。

纪 司天监进元所置水晶刻漏,备极机巧,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上览之,谓侍臣曰:“废万几之务,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命碎之。

编 诏御史大夫汤和、平章杨璟并从西征。

编 召刘基至京师。

纪 基至,赠其祖父爵永嘉郡公。欲授基爵,辞曰:“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显荣先人足矣。”

编 十一月,建大本堂。

纪 命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诸王。以起居注魏观侍太子说书。

编 以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孔希大为曲阜知县。

纪 皆世袭。立孔、颜、孟三氏教授司,尼山、洙泗二书院,命博士孔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

编 十二月,大将军徐达帅诸军取太原。

编 己酉,二年,春正月,诏免中原田租。

编 诏免江南田租。

编 副将军常遇春帅师取大同。

编 二月,大将军徐达师次河中,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渡河趋陕西。

编 诏修元史。

纪 上谓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史所以劝惩,不可废。”乃诏左丞相李善长、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总裁,征山林遗逸之士汪克宽等十六人同纂修。

编 亲耕藉田。

纪 上躬耕藉田于南郊。既又命皇后率内外命妇蚕于北郊,以为祭祀衣服。

编 三月,敕翰林为文无事浮藻。

纪 上谓詹同曰:“古人为文,以明道德,通世务,典、谟之言皆明白易知。至如诸葛孔明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至今诵之,使人忠义感激。近世文士,立辞虽艰深,而意实浅近,即使过于相如、扬雄,何裨实用!自今翰林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无事浮藻。”

编 大将军徐达克河中,遂会诸将进取陕西。

纪 大军至西安,营于长安城北,元平章王武率官属迎降。达遂遣冯宗异取凤翔,元将李思齐奔临洮。

编 夏四月,淮安、宁国、镇江、扬州、台州各献瑞麦。

纪 一茎五穂、三穗者甚众,群臣贺,上曰:“朕为生民主,惟思修德致和,使三光平,寒暑时,为国家之瑞,不以物为瑞也。”

编 大将军徐达至凤翔,遣冯宗异进攻临洮;李思齐举城降。

编 五月,大将军徐达师至萧关,下平凉。指挥朱明克延安,以明守之。

编 元将张良臣以庆阳降。

编 六月,蓟北悉平,改元都为北平府。

纪 元也速复侵通州,上命常遇春以所部军自凤翔还御之。复命李文忠为偏将军,副遇春自北平往开平,道三河,经鹿儿岭,败元将江文清于锦州,也速复以兵迎战,又败之;也速遁,遂帅兵进攻开平。元主先已北走,追奔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等斩之,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蓟北悉平,遂改元都为北平府。

编 秋七月,副将军常遇春卒于军。

纪 遇春还次柳河川,得疾卒。上令偏将军李文忠代领其众,寻诏文忠自北平会师攻庆阳。

编 八月,大将军徐达克庆阳。

纪 六军列营庆阳城下,张良臣数出战,俱不利,粮饷乏绝,至煑人汁和泥咽之。其平章姚晖等开门纳降,达勒兵自北门入,良臣投井中,引出斩之,陕西悉平。达帅诸军还京师。

编 建功臣庙。

纪 庙成,叙功,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祯、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编 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

纪 上曰:“朕观周礼,阉寺未及百人;后世至逾数千,卒为大患。今虽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可斟酌其宜,毋令过多。”又顾侍臣曰:“求善良于中涓,百无一二。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腹心即腹心病。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编 九月,诏以濠州为中都。

纪 上问群臣建都之地。或言关中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汴梁亦宋旧京,或言北平宫室完备。上以平定之初,民未休息,供给力役悉资江南,建业长江天堑,足以立国,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诏以为中都。

编 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皆立学。

纪 府设教授一,训导四,生员四十人;州设学正一,训导三,生员三十人;县设教谕一,训导二,生员二十人。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

编 庚戌,三年,春正月,帝命徐达等往征沙漠。

纪 元王保保为西北边患,上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浙西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将军,往征沙漠。上问诸将曰:“元主迟留塞外,王保保近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尽寸之利,不灭不已。卿等出师,当何先?”诸将皆曰:“保保之寇边者,以元主之犹在也;若以师直取元主,则保保失势,可不战而降。”上曰:“王保保方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主,是忘近而趋远,失缓急之宜,非计之善。吾意欲分兵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如孤豚之遇猛虎,擒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诸将皆曰:“善。”遂受命而行。

编 二月,诏群臣亲老者许归养。

纪 上行后苑,见鹊巢卵翼之劳,喟然而叹,因有是命。

编 夏四月,以危素为翰林侍读学士,已,谪素居和州。

纪 素居弘文馆,一日上御东阁,闻履声橐橐,上问“为谁?”对曰:“老臣危素。”上曰:“是尔邪,朕将谓文天祥耳。”素惶惧顿首,上曰:“素元朝老臣,何不赴和州看守余阙庙去?”遂有是谪。素逾年卒。

编 大将军徐达帅师出安定,与王保保战,大败之,保保奔和林。

纪 达出安定,驻沈儿峪口,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一日,达整众出战,大败保保兵于川北乱冢间,擒元诸王国公及平章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获马万五千二百八十余匹,骆驼驴骡杂畜称是。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遁去,至黄河,得流木以渡,遂出宁夏奔和林。

编 五月,左副将军李文忠克应昌,获元主孙买的里八剌等。帝谥元主曰顺帝。

纪 文忠与左丞赵庸师出野狐岭,擒元平章祝真,进败元太尉蛮子等于白海之骆驼山,遂次开平,元平章上都罕等降。文忠帅师趋应昌,未至百余里,获元骑问之,知四月二十八日元主已殂。文忠至应昌,围其城,获元主孙买的里八剌并后妃、宫人、诸王,宋代玉玺金宝一十五,宣和殿玉图书一、玉册二,镇国玉带、玉斧各一,及驼马牛羊无算,惟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数十骑遁去。文忠帅精骑追之,至北庆州,不及而还。捷闻,百官称贺,上命礼部榜示,凡经仕元者不与。又以庚申元主不战而奔,克知天命,谥曰顺帝。

编 诏设科取士,定科举法。

纪 初场各经义一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诏诰表笺内科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以骑、射、书、策、律五事试之。

编 诏行大射礼。

纪 令太学生及天下郡县学生员皆习射。

编 诏定服色。

纪 礼部奏:“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国家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尚赤为宜。”上从之。

编 册封诸王。

纪 诏曰:“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封樉为秦王,为晋王,棣为燕王,为周王,桢为楚王,榑为齐王,梓为潭王,为赵王,檀为鲁王,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置相、傅、官属。

编 严宫阃之政,著为令。

纪 上以元末宫嫔女谒私通外臣,或番僧入宫摄持受戒,而大臣命妇亦往来禁掖,淫渎亵乱。遂深戒前代之失,著为典,俾世守之。皇后止得治宫中嫔妇事,宫门之外不得与焉。宫费奏自尚宫,内使监覆之,始支部,违者死。私书出外者,罪如之。宫人疾,言其状,征药。群臣命妇节庆、朔望朝见中宫,无故不得入。人君无见外命妇礼。天子、亲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子女,进者勿受。

编 六月,李文忠遣人送元买的里八剌等及其宝册至京师。

纪 省臣杨宪等请以买的里八剌献俘于庙,宝册令百官具朝服进。上曰:“宝册贮之库,不必进也。古者虽有献俘之礼,武王伐殷曾用之乎?”宪对曰:“武王事殆不可知,唐太宗尝行之。”上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若遇隋之子孙,恐不行此礼。元人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甚繁,家给人足,朕之祖先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乃赐买的里八剌第宅于龙山,封为崇礼侯。

编 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

纪 是日百官表贺,上谕之曰:“当元之季,盗贼蜂起,天下已非元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非取天下于元氏。向使元君克畏天命,不自暇逸,其臣各尽乃职,罔敢骄奢,天下豪杰其得乘隙而起邪!”

编 秋九月,大明集礼书成,诏刊行之。

编 冬十一月,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等振旅还京师。

编 大封功臣。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 王莽传第六十九·班固
  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脱脱
  ●卷九·司马光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一一三七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四部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三·佚名
  读例存疑卷四十·薛允升
  阮咸传·房玄龄
  孙法宗传·沈约
  氐传·李延寿
  杨时乔传·张廷玉
  唐枢传·张廷玉
  卷二百八十五·杨士奇
  卷十四·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宁南诗草胡序·连横

    宁南为台湾首善之区。三百年中,诗文充汗,有其名而无其诗,有其诗而卒少有人焉为之后者,岂以玄海为鸿沟哉?近代卓越如连子,旗鼓骚坛,独饶著作,其亦可谓三百年文献中之秀者欤!然而海桑身世,为时屈、为地屈、为名与利屈,则其人品、文

  • 卷五十九 先宋诗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九 先宋诗上傅翕傅翕,字玄风,一名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四相诗生相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

  • 卷四百八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十六杂虫类四言古螳螂赞         【晋】郭 璞螳螂飞虫挥斧奋臂当辙不廻勾践是避勇士致毙厉之以义尺蠖           郭 璞贵有可贱贱有可珍嗟兹尺蠖体此屈

  • 卷三百二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权德舆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裵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

  • 青村遗稿·金涓

    (元)金涓 撰○序送杨仲章归东阳诗卷序杨君仲章以清峻修敏之质好学不倦穷讨六籍虽晚登先师黄文献公之门而强记卓识迈伦逸等一时学者咸推先登宋君景濓每称之曰能而先师亦自谓不意晚年复得此友如涓者愚弗能砭顽弗能订安敢

  • 兴复哈密国王记全文·马文升

      幅员之内,以中岳为地之中,惟西域最远,而夷人种类亦繁,自大禹时,始通贡中国。今之甘、凉,即汉匈奴右贤王之地也,武帝倾海内之财始取之,设酒泉、张掖、炖煌三郡,西至玉门关外,去中国数千余里。至光武时,乃闭关以谢西域。唐太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弘治十四年九月丙子朔日食 镇远侯顾溥襄城伯李鄌以日食救护入礼部中门为缉事官校所奏溥等上疏引罪宥之 录辽东义州等处杀贼功官军给赏有差 广东钦州地震有声如雷○丁丑工部覆奏礼科都给事中甯举等所言恤军士事谓今边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正德元年二月辛亥朔大学士刘健等言经筵日讲所以缉熙 圣学收存心养性之功日新 圣德为制治保邦之本诚今日之急务也近奉 旨以二月初二日肇开经筵其细密功夫必资日讲去年十一月内已从臣等所请至十二月十四日以天寒暂免臣

  • 卷之五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国春秋卷四十一·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七列传郑顼 潘岏 李纮郑顼延陵人高祖建节西川以顼为节度押牙言论风采倾动一时景福元年朱全忠时为宣义节帅高祖命顼使于全忠全忠问劒阁道路险易顼极言其危峻全忠曰贤主人何以过得顼曰若不上闻恐误令

  • 诃陵传·欧阳修

    诃陵,也叫社婆,或称..婆,位于南海中,东边是婆利,西边是堕婆登,南边濒海,北连真腊。以木筑城,即使是大房子也以木并榈叶做屋顶。用象牙做床及席。国中出产玳瑁、黄白金及犀、象等,国极富有。有个洞穴能涌盐。用柳花、椰子酿酒,饮

  • 卷十一 石晋背盟·李有棠

    太宗天显十一年秋八月庚午,自将往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冬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十二月,晋帝入洛,唐主从珂自焚死。晋命桑维翰为文,纪帝功德。帝命近侍塔鲁存问晋帝。庚寅,发太原。闻洛阳既克,遣郎君济勒台抚慰之。十

  • 鲁颂·駉之什·佚名

    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期,思

  • 则阳第二十五·刘文典

    〔释文〕以人名篇。,故盛称隐者,以抑其进趋之心也。 〔释文〕公阅休隐士也。阅,音悦。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疏〕奚,何也。既称公阅休,言己不如,故问何为,庶闻所以。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

  • 诸法集要经卷第一·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总二千六百八十四颂)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伏除烦恼品第一  稽首三有最胜尊  吉祥无垢尽诸漏  愚夫为惑所沉溺  能以等慈而拔济  依正法

  • 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佚名

    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作。此非菩萨正所应作。既思惟已然后为成。正所作业当勤修学。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呾缆藏。及以菩萨摩呾理迦。随其所闻当勤

  • 提纲录凡例·呆翁行悦

    提纲录凡例是书大要。以清规诸事为纲。列祖提纲作目。但从上列祖。提持大法纲要。本不合分门别类。同世间事类备要等书柰有祖以来所遗微言妙句。散漫不一。学者纵欲博览。而禅门典籍。未必尽备。纵备。未必尽谙先德说

  • 淞故述·杨枢

    枢字运之,自称细林山人,华亭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至江西临江府同知。是书乃所述松江一郡遗闻轶事,以补志乘之阙略者。松江本以吴淞江得名,明初因地多水灾,故去水旁以禳之。此书标目,则犹仍其本名也。书中於地理、人物、行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