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六

  諸蕃記

  奚國

  太祖初興,擊奚滅之,復立奚王,而使契丹監其兵,後為中京。詳見前志。

  古肅慎國

  古肅慎城,方五里,在渤海國三十里[一],遺堞尚在。

  室韋國

  室或為「失」,蓋契丹之類,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路出和龍北千餘里,入契丹國[二]。與奚、契丹同。夏則城居,冬逐水草,有南室韋、北室韋。其俗,丈夫皆披髮,婦人皆盤髮,衣服與契丹同,乘牛車,以蘧蒢為屋,如氈車狀。度水,則束薪為栰,或有以皮為舟者。馬則織草為韉,結繩為轡。氣候多寒,田收甚薄[三]。惟麞鹿射獵為務[四],食肉衣皮,鑿冰沒水中,而網取魚鼈。地多積雪,懼陷阬穽,騎木而行[五]。太祖併諸番三十六國,室韋在其中。

  新羅國

  新羅在高麗東南[六],本漢時樂浪地。其言語、名物有似中國人,名「國」為「邦」,「弓」為「弧」[七],「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文字、甲兵同於中國。選人壯健者悉入軍。每月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賚羣官。有大事,則聚官詳議定之。田甚良沃,水陸兼種。服色尚素,婦人辮髮繞頭,以雜綵及珠為飾。婚嫁唯酒食而已,輕重隨貧富。新羅國王誦,自契丹承天皇后初臨朝入貢。其後王誦為部下所殺,立其弟詢。契丹以王詢不進貢,興兵北討,十年方罷兵,新羅依舊朝貢。

  高昌國

  高昌都交河城,漢車師前王庭也。四面多大山,晉以其地為高昌郡。地石磧,氣候溫暖,厥土良沃,麥一歲再熟,宜蠶。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引水溉田。出赤鹽,其味甚美。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其官有八長史,有五將軍,又有侍郎、校郎、主簿、從事,階位相次。契丹時,三年一次朝貢,進獻玉、珠、乳香、斜合、黑皮、褐里絲等。亦有互市,其國主親與北主評價。

  女真國

  女真,世居混同江之東山,乃鴨淥水之源[八]。東瀕海,南鄰高麗,西接渤海,北近室韋。其地乃肅慎故區也。地方數千里[九],戶口十餘萬,無大君長,立首領,分主部落。地饒山林,田宜麻穀,土產人參、蜜蠟、北珠、生金、細布、松實、白附子,禽有鷹、鸇、海東青之類,獸多牛、馬、麋、鹿、野狗、白彘、青鼠、貂鼠。後為契丹所制,擇其酋長世襲。又於長春路置東北統軍司,黃龍府置兵馬都部署司,咸州置詳穩司,分隸之,役屬於契丹。其後常遣銀牌天使至女真,每夕必欲薦枕者,其國舊輸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適女待之。後求海東青使者絡繹,持大國使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高者,女真浸忿遂叛。

  黃頭女真

  黃頭女真,皆山居,號合蘇館女真。合蘇館,河西亦有之。有八館,在黃河東,與金粟城、五花城隔河相近[一○]。其人戇樸勇鷙,不能別死生,契丹每出戰[一一],皆被以重札,令前驅。髭髮皆黃,目睛多綠,亦黃而白多。

  嗢熱國

  嗢熱者,國最小,不知其始所居。後為太祖徙置黃龍府南百餘里,曰賓州,州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黑水也。部落雜處,以其族類之長為千戶,統之契丹。女真貴游子弟及富家兒[一二],月夕被酒,則相率攜樽馳馬,戲飲其地。婦女聞其至,多聚觀之,間令侍坐,與之酒則飲,亦有起舞歌謳以侑觴者。邂逅相契,調謔往反,即載以歸,婦之父母知亦不為之顧。留數歲有子,始具茶食酒數車歸寧,謂之「拜門」,因執子壻之禮。其俗謂男女自媒,勝於納幣而婚者。飲食皆以木器,好寘蠱,他人欲其不驗者,云三彈指於器上則其毒自解,亦間有遇毒而斃者。族多姓李[一三]

  渤海國

  渤海國,去燕京東北千五百里,以石累城腳,東並海。其王舊以大為姓,右姓曰高、張、楊、竇、烏、李,不過數種,部曲、奴婢無姓者,皆從其主。婦人皆悍妬,大抵與他姓相結為十姊妹[一四],迭幾察其夫,不容側室及他游,聞則必謀寘毒,死其所愛。一夫有所犯而妻不之覺者,衆人則羣聚而詬之[一五],爭以忌嫉相夸。男子多智謀,驍勇出他國右,至有「三人渤海當一虎」之語。自天祚之亂,金人陷城,慮其難制,轉徙他所,其人大怨[一六]。富室安居踰二百年,往往為園池,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數十榦叢生者,皆燕地所無,纔以十數千或五千賤貿而去。其居故地者,仍歸契丹[一七],舊為東京,置留守,有蘇、扶等州[一八],蘇與宋登州、青州相直,每大風順,隱隱聞犬鶏聲。

  校勘記

  [一]在渤海國三十里紀聞作「在渤海國都外三十里」。席本「三十里」上妄增「東」字。

  [二]路出和龍北千餘里入契丹國案:此語實出魏書失韋傳與北史室韋傳,席本改契丹國為室韋國,非是。

  [三]田收甚薄「甚」原誤「其」,據席本改。

  [四]惟鹿為務此并北史室韋傳:「饒麞鹿,射獵為務」而成句,席本改作「惟射獵麞鹿射獵為務」,非原文也。

  [五]騎木而行案此亦本自上引室韋傳,席本改「騎」為「倚」,誤。

  [六]新羅在高麗東南「東南」原作「國東」。案:北史新羅傳:「地在高麗東南」。隋書新羅傳:「在高麗東南」。今據二書改「國東」為「東南」。

  [七]弓為弧「弓」原誤「宮」,據北史、梁書兩新羅傳改。

  [八]女真世居混同江之東山乃鴨淥水之源「之東」下當遺「長白」二字。會編卷三載:女真「世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鴨淥水之源」。可證。

  [九]地方數千里會編卷三作「地方千餘里」。

  [一○]合蘇館河西亦有之至五花城隔河相近在紀聞,此屬注文,今混作正文,當析出。

  [一一]契丹每出戰按:「每出戰」云云,紀聞所記原為金人之事,國志改為契丹之事,原義盡失。

  [一二]以其族類之長為千戶統之契丹女真貴游子弟及富家兒「千戶」原作「十戶」,據席本及紀聞改;「女真」二字原脫,從紀聞補。

  [一三]族多姓李當依紀聞作「族多李姓」。

  [一四]大抵與他姓相結為十姊妹「為」字據紀聞補。

  [一五]衆人則羣聚而詬之「衆」,紀聞作「九」。

  [一六]慮其難制轉徙他所其人大怨案:此句紀聞作「金人慮其難制,頻年轉戍山東,每徙不過數百家,至辛酉歲,盡驅以從,其人大怨」云。「徙」原作「徒」,亦據改。

  [一七]其居故地者仍歸契丹「歸」字原無,據席本補。紀聞此句作「其居故地者,今仍契丹」。

  [一八]有蘇扶等州「扶」下原有「復」字衍文,今據紀聞刪。案:復州即扶州。會編卷三撮抄紀聞之文,亦只稱「有蘇、扶等州」。

猜你喜欢
  卷十七·浦起龙
  卷五十三·宋·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一·佚名
  第二六九谕同治九年十二月九日一一七○一--九·佚名
  卷三十三·苏辙
  一四二八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为清结书籍银两事呈稿·佚名
  ●东瀛纪事卷下·林豪
  令狐腍传·刘昫
  刘玄佐传·欧阳修
  耶律希亮传·宋濂
  札发简明告示·佚名
  卷之三  翦勝野聞(明)徐禎卿 撰·邓士龙
  卷七十二·纪昀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十·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颂周颂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徳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无韵】清庙一章八句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徳之纯假以溢我我其収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此章或可以命纯収笃为韵

  • 简斋集补钞·吴之振

    陈与义题唐希雅画寒江图江头云黄天酝雪,树枝惨惨冻欲折。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黄茅终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为陈介然题持约画层层水落白滩

  • 卷六十 后秦録八·崔鸿

    姚嵩 姚嵩兴之弟也仕为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厯至司空封安成侯留心经典専精释道兴因赐以皇后所遗珠佛像嵩上表谢曰臣言奉珠像承是皇后遗属所建礼觐之日永慕罔极伏惟感往增懐臣言先承陛下亲营像事每

  • 卷十三史九·何良俊

    朝廷之官莫重於冢宰。冢宰贤,则百司得职,而天下之事理矣。余观中世以下,士鲜全才。其严於律己者,每伤于刻;其宽以应物者,常失之通。聪明者,见事速而短于持循;敦笃者,守法坚而缺于裁变。迟钝之士,可以固而有常,佻狡之徒,亦能权以济

  • 卷之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八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覆委员赴苏购买改正刊本《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八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覆委员赴苏购买改正刊本《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年二月初八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五十年正月十六日承准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本年正月初八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

  • 张华传·房玄龄

    张华字茂先,范陽方城人。父亲张平,是渔陽郡守。张华少年孤贫,自己牧羊,同郡人卢钦见了张华后很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以为张华有奇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华的学识优异而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

  • 顺帝本纪·宋濂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夏四月,大明的军队占领淮安路、徐州、宿州、濠州、泗州、颍州、安丰路。十一月初六,大明的军队占领湖州路。十一月十八日,大明军队占领杭州及绍兴路。十一月二十三日,大明军队占领嘉兴路。顺帝至正

  • 徐忠传·张廷玉

    徐忠,合肥人。承袭父爵为河南卫副千户。屡次随大军北征,俘获颇多,进升为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年,徐忠镇守开平。燕兵攻破居庸、怀来,徐忠以开平投降。随军攻战于滦河,与陈旭一起攻取其城。李景隆进攻北平,燕兵自大宁回救。

  •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五王礼考【十一】皇子亲王以下婚仪 公主以下下嫁仪【臣】等谨按马氏帝系考子公主门载下嫁仪而皇子门不及婚礼今考唐开元礼有亲王纳妃仪

  • 第十四章 10·辜鸿铭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辜讲有人有一次问孔子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相当于当时的柯尔贝尔 )什么品格特征。孔子回答:“他是个慷慨大方

  • 卷九·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九      宋 史浩 撰伊尹作咸有一德德惟治否德乱则德者固治天下之大要也一德者德之有常而不变者也夫水不变故谓之天一火可变故谓之地二则一德者常德也君有是德可以

  • 卷九·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九宋 张大亨 撰賔礼下遇隠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庄四年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二十三年夏公及齐侯遇于谷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三十二年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公谷皆谓

  • 卷七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四宣公十三年考异足利本注尽灭其族谓诛已甚谓作为永怀堂同补遗宋板疏不食其言【一叶左四行】食作实 见一国【六行】一作诸宣公十四年考异

  • 卷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九宋 魏了翁 撰【原阙】

  • 大乘玄论 第三卷·吉藏

    大乘玄论 第三卷胡吉藏撰佛性义十门一大意门 二明异释门 三寻经门 四简正因门 五释名门 六本有始有门 七内外有无门 八见性门 九会教门 十料简门甘药停山由来已久。圆珠沉水实自积时。而随其流处六味

  • 广雅·张揖

    中国训诂书。隋代避炀帝杨广讳,改名《博雅》,后复用原名。三国魏张揖著。张揖,字稚让,清河人,太和中为博士。著作除《广雅》外,还有《埤仓》和《古今字诂》,惜二书亡佚,仅《广雅》存于世。清王念孙有《广雅疏证》10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李通玄

    简称《华严经大意》。佛教著述。唐李通玄造。一卷。介绍“八十华严”各卷的主要内容或大意。文字极为简略,每卷只用约二十字左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