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序
后序
宗统编年三十二卷。 国朝祥符释继荫撰。荫字湘雨。号宙亭。又号损园。嗣卑牧谦。住祥符。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三次南巡。 召见 行在。契旨。嗣屡诏入都。赐御书神骏二字。以易寺名。并水月禅心额。又御制诗一首。御临诸家书赐之。荫皆恭摹。上石以识恩幸。汔今虽寺屋毁败殆尽。而奎章圣藻。岿然独存。当时毗陵诸山大德。莫能方其宠遇。荫少通儒术。深得文字三昧。脱白龙溪。徧参释乘。谒退翁储於灵岩。得受记莂。退翁为三峰藏得法弟子。道价倾海内。荫承心印。声誉大起。以其余为古文辞。与胜国诸遗老相唱和。一时有齐己贯休之目。尝以佛祖纪纲。宗师血[爪*血]。历数千年来。纪述之家。或体例未精。或征采踳驳。未足为千古正传。退翁尝欲着法苑春秋。而未果。荫因博采经史释乘。一仿朱子纲目体例。断以周昭王二十二年。我佛降生为始。汔国朝康熙二十八年。曰佛纪。祖纪。五宗纪。其自明万历四十三年以后。诸方之出处。附书年甲之下。曰略纪。以俟后之宗统定而详系焉。上下二千六百四十年间。绍述宗风之次序。授受法印之机缘。备及朝政废兴之有关释氏者。淹贯翔核。融儒释为一贯。正其谬。阙其疑。自为注。以发明之。谨严一遵史法。固法苑之龙门。而缁林之实录也。书成。表上之。
朝。许青屿侍御之渐。为刊板序。而行之板。藏玛瑙寺仰山西房。当时以天童三峰二世。互相成褫。开悟来学。厥后子孙。各立门户。分左右袒。论者又以三峰子孙尊父蔑祖。多不直之。荫虽三峰的裔。而中立。无所倚毗。故是书不甚流传。然其论临济宗旨。至明神庙。而后已同沦坠。非天童无以见临济之广大。非三峰无以见临济之精微。旨哉言乎。此诚正知正见。传之后世。而昭昭灵灵。自有不得。而泯没焉者。粤匪之乱是书板。片荡焉无存。吾郡天宁凫亹上人。访於神骏寺。仅仅得一部。已於残编断简中。凑集成帙。幸无缺失。亟谋重付剞劂。嘉善陈仲泉清玉。仁和许息庵樾身。慨然出资。助成之。当夫世风刓弊。祖道寖衰。九鼎单丝。不赖有淹通宗匠。宏宣纲要。其何以谓人天眼目哉。凫亹之亟。欲流传与荫之着述。是书固同一发明。现成公案者也。荫之住天宁。尝重修正殿。太守于公琨。为之记事。在康熙三十一年。固尝有功於天宁。今凫亹於二百年后。重为流通。亦力阐纲宗之一大机缘也。印用聚珍板。易於讹舛。遂并原本之误。为校刊记附焉。
光绪十有三年夏六月毗陵雅浦居士陆鼎翰识后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药师本愿经讲记校后跋·太虚 卷第十·智旭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一·牧云通门 虚堂和尚语录 第五卷·智愚 卷十四·佚名 卷第二·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六卷·蕴闻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三卷·李通玄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佚名 序·觉岸 卷第三十七·佚名 师姑是女人·佚名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