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奎传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过《五经》科贡举考试,官至大理寺丞,监管京东排岸司的工作。仁宗庆历年间御前侍卫政变后,吴奎上书说:“开春以来,阴雨连绵,气候反常。正如《洪范》所说:‘上梁不正,则会导致以下犯上的。’中央发生兵变,动摇根本,影响极坏。听说皇城司官六人中已处罚五人,只一杨怀敏留用。人们说皇上任人唯亲,以情枉法。活捉反贼后,您下令留活口,有人却擅自杀掉了,这些人必然是反贼的同党,杀人是为了灭口,否则,为什么不听指挥?”于是请求仁宗召见面议,深受仁宗器重。再升为殿中丞、策贤良方正人等,又升为太常博士、陈州通判。

后调回京城任右司谏,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专给皇上提建议。多次极言进谏,都是劝仁宗约束近侍佞媚拍马之辈。内东门司乱收贿赂,交给吏部追究时,开封府鉴于他们是亲近皇帝的官吏,就把他们释放了。吴奎于是上书弹劾开封府尹魏馞,结果魏馞被调到越州。彭思永论事时,仁宗追问其中一些消息来源,吴奎代答说:“按照法律,御史有权保护其消息的来源,如果盘根问底,那以后还有谁敢为我们提供情况?这岂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吗?”仁宗于是不再追问了。郭承佑、张尧佐任宣徽使,吴奎接连上书说他们不称职,结果郭免职,张调到河阳。

皇..年间,天灾颇多,吴奎分析其症候说“:今年冬暖春寒,太阳不够明亮,五大行星运行失度,水旱二灾作恶,饥荒接踵而至,这是天道不顺;从东到西,地震为患,黄河改道,地面还冒出山来,这是地道不顺;邪恶势力妨害朝政,阴险小人挡住了皇上的光明,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下情难以上达,西夏、辽国二敌,欲壑难填,这是人事不和。帝王的品德最重要的就是亲近君子而斥退小人。现在有天下公认的贤才,您知道了却不提拔;天下公认的宵小,您识破了却不斥退。嫔妃骄恣,近侍邪恶,阴风如此旺盛,怎能不导致天灾人祸?几十年来您发下的文件或开展的一些工作,有些是有名无实,有些被下面的官吏变了样,有些因迁就莫衷一是的议论而改变,有些被奸贼蓄意破坏。因而全国上下,都已不大相信政令的权威,以为皇上说得再好也未必行动,即使雷厉风行地行动一阵子也未必能坚持办好,不过是一阵风而已。我希望皇上能将以前下发的文件坚决执行,坚定不一,持之以恒,谁敢阻挠,严惩不贷,不要被人猜疑而被天下人轻视。”

唐介弹劾文彦博时,指责吴奎是文彦博同党,于是调吴奎任密州知州。后任集贤院直院,又转任两浙转运使。又回京师供职于登闻检院,任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使辽国,正碰上辽主加称号,要他进去庆贺。吴奎认为职有分工,没有去。回国时路上遇到辽国使者。辽国以金冠为大,纱冠次之。老规矩是,两国使者相近,服饰体现出的品级应相当。这次辽国的使者是纱冠,而吴奎是盛服。于是吴奎降其服饰等级以会见辽使。回国后他也因此而被调任寿州知州。

至和三年闹水灾,诏令朝野议论朝政得失。吴奎上书说“: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还未确定皇位继承人。据礼制,嫡系无子,就要在旁系中择贤而立。就左昭右穆的血统而言,应立太祖、太宗的曾孙为太子,这是众望所归。等您有亲子后再改立,而给曾立为太子的人以一定地位,谁说不合理呢?皇上不要听小人的鬼话,误了大事。若变生仓促,以致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贤明的资质而遇到不测。这件事不能犹豫,但愿您早日决定。不迅速定夺,宗族即无所本。导致宗族不和的最大原因就是无所本。”仁宗被他感动,拜官翰林学士,兼开封府知府。

吴奎在开封从政,机智果断,下吏不敢欺瞒。富人孙氏放高利贷,欠债的人受其迫害,直至被夺家产、妻女。吴奎收集孙氏的历年罪恶,发配孙氏兄弟到淮、闽,土豪劣绅从此不敢作恶了。任职三月,政绩显赫。升任端明殿学士、成都府知府。为避亲讳,改任郓州。又回翰林院,拜为枢密副使。英宗治平年间,父死,悲痛伤身,在墓旁搭棚守墓,逢年过节时以洁净食物庄严地祭奠,不举行佛教礼仪。

神宗即位时,吴奎刚守满孝,官复原职。一月后,升任参知政事。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王不来,神宗对左右大臣说“:王安石是先帝的大臣,先帝请不动,我很以为他不恭顺。现在又请不来,是真的病了吗?还是有什么条件呢?”曾公亮说“:王安石是个学者,不会玩弄权术的。”吴奎却说:“我曾与王安石共事,此人有错不认,刚愎自用,其主张也很迂阔。万一受重用,必然紊乱朝纲。”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宁知府。

吴奎曾对神宗说:“陛下对天诚敬,天意无他,只是合人心罢了。若以至诚待万物,万物无不回报以至诚,则上下祥和的气氛自然形成。现在民力凋敝,国库空虚,必须先安民,才能谈其他。帝王的职责,就在于判断正邪,使君子常常居于关键职位,小人无法伤害,天下自然就大治了。”神宗反驳说:“以尧的圣明,朝廷也有四凶。”吴奎说:“四凶虽然在,但不能妨害尧的圣明。圣人以天下为己任,小人没有显著的劣行时,就应该包容,不能以潜在的可能性处罚人。只不过不能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神宗认为有道理。御史中丞王陶,因为韩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弹劾韩琦跋扈,吴奎揭发王陶的险恶用心。皇上下令改任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仍坚决反对,王陶又反告吴奎阿附韩琦。王陶被调出京城,吴奎也以资政殿大学士任青州知州。司马光劝皇帝说“:吴奎名声好,德高望重,现在因为王陶而贬谪吴奎,恐怕大臣们会感到不安而辞官。皇上刚即位,这样做会不利于您的形象的。”神宗乃召回吴奎去中书任职。韩琦罢相后,吴奎出任青州知州,一年后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认兵部尚书,谥号文肃。

吴奎喜好奖掖廉洁善良之人,知无不言,皇上不听他的他就不罢休。出身贫寒,当官后,买田修“义庄”,救济乡邻亲友。死时家无余财,儿子们甚至无房子可住,为时人称道。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赵尔巽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刘镇华求雨大爷海·宣南吏隐
  第十七卷宋(四)(附金)·缪荃孙
  史记集解卷五十二·裴骃
  第2章 第一次同蒋介石见面·冯玉祥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周作人
  麦铁杖传·魏徵
  王则传·脱脱
  何燮传·张廷玉
  卷一·顺治
  卷一百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叶梦得

      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

  • ●下编·林庚白

    林文字时爽,福建闽侯人,闽中名宿希村先生子,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首也。希村先生博极群书,所为骈体文,兼有六朝盛唐人之胜,诗词亦工。与先君子叔衡先生、同邑杨子恂先生、张珍午先生等称十才子,亦或呼之为“十躁”,盖

  • 凡例·白居易

    凡例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内各体诗三十七卷凡二千八百余首此外犹有集中遗漏者可谓富矣乃宋元以来殊未见有诗集单行椠本宋祁曰居易最长於诗它文未能称是公与元九书反覆千余言以自道其诗之所得力而文章顾略焉则公之自喜者已

  • 国秀集卷中·芮挺章

    (唐)芮挺章 编○郭良【二首】题李将军山亭凤辖将军位龙门司隶家衣冠为隐逸山水作繁华径出重林草池摇两岸花谁知贵公第亭院有烟霞早行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

  • 卷五·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五       休寜孙默编梁清标棠村词下长调满江红栢棠村赏牡丹春草孤村茅亭立老槐如昨香满院名花倾国临风绰约三径才开佳客至一樽细雨同斟酌叹十年宦海历风尘空躭阁 钟鼎业波涛恶林壑里无

  • 春秋别典卷二·薛虞畿

    鲁庄公【十三年起】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十三年】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欤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则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防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拔刃而进廹桓公于坛上

  • 卷之五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八分谕光绪八年正月十七日一一二○七-一九·佚名

    新竹知县徐,谕中港街、后垄街总理及地保:遇大差临境,须认真办理前衔〔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事。(云云照前叙至)除批示并晓谕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某街总理、保长即便遵照:嗣后凡遇

  • 王玄载传·萧子显

    王玄载字彦林,是下邳人。祖父王宰,做过伪北周太守。父亲王蕤,曾任东莞太守。王玄载最初任官是做江夏王国侍郎、太宰行参军。泰始初,任长水校尉。跟随张永出征彭城,中央军大败,王玄载率全军据守下邳城抵抗敌虏,被任命为假冠军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一人物志四十一大臣传二十七【满洲正白旗六 布兰泰 来保牛钮 齐苏勒 塔勒玛善鄂弥达】布兰泰布兰泰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初隶蒙古镶白旗父

  • 156.安禄山叛乱·林汉达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

  • 提要·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陈氏礼记集说补正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案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国朝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性德有删补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已着録是编因陈澔礼记集说舛陋太甚乃为条析而辨之凡

  • 尚书疑义卷一·马明衡

    明 马明衡 撰虞书尧典朱子谓书难读难解诚然今只是习训已熟似乎无难不知当初是何等生澁今只以尧典言之所谓安安所谓南讹所谓敬致南交言敬致不言明都朔方言幽都不言敬致此皆难通又言方鸠僝功象恭滔天又如师锡帝之类若

  •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全文·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慧命舍利子,往至慈氏菩萨摩

  • 征求佛生年考·太虚

    兹接中国佛教会公函云:“迳启者:查释尊降生之年,各家考据不同,迄今未曾确定。以是现在国内所用佛历均不一致,竟有距至数百年之久者。兹由本会议决,推定大德暨谛闲、印光、圆瑛等诸法师,许止净居士,负责考定,以便通告全国一律遵

  • 识小录·徐树丕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 石仓历代诗选·曹学佺

    诗总集。明曹学佺(1574—1647)辑。五百○六卷。学佺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进士。曾官广西参议、礼部尚书。因著《野史纪略》被削籍。明亡,入山投缳死。有《易经通论》、《舆地名胜志》、《蜀中名胜

  • 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金刚手菩萨,为愚众生类。请问诸秘密名义?佛为说之,及略说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