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殷景仁传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曾祖父殷融,晋朝太常。祖父殷茂,散骑常侍、特进、左光禄大夫。父亲殷道裕早亡。

殷景仁小时候就有成就大业的胸怀,司徒王谧见到他就将女儿许配给他。他始任刘毅的后军参军、高祖的太尉行参军。他建议朝廷命令百官举荐人才,以其推荐的人是否贤能作为他们升降的依据。任宗台秘书郎、世子中军参军,转任主簿,又任骠骑将军道怜的主簿。出朝补任衡陽太守,入朝任宋世子洗马,又转任中书侍郎。景仁为学但不著文章,敏捷有思致,口不谈义理,深识大体,对国家典章朝廷礼仪旧的规章制度,无不抄录撰写,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有志在当世的抱负,高祖非常了解他,提升他为太子中庶子。

少帝即帝位,景仁入朝补侍中,屡次上表辞谢。皇帝下诏称:“景仁退让礼揖的主意不会改变,可让他改任黄门侍郎,以满足正人君子的心愿。”不久他领射声,很快又转任左卫将军。

太祖即帝位后对他非常器重,不久调任侍中,左卫将军不变。当时他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同为侍中,都在宰相府,他们几个皆以非凡的气度和杰出的才干而冠绝一时,共同升迁的荣耀近代以来无人能赶得上他们。元嘉三年(426)皇帝亲征谢晦,司徒王弘入朝掌管中书下省,景仁因年长正直和王弘一道执掌留守京城的重任。平定谢晦后,景仁代替到彦之任中领军,侍中不变。

景仁服母丧,母亲刚下葬完毕,朝廷就起用他为领军将军,他则坚决辞绝。皇帝派中书舍人周赳用车子接他回府。元嘉九年(432)服丧完后,调任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任领军,他和景仁一向关系密切,都被高祖重用,被委以宰相之职。刘湛在朝外任职,恰值此时王弘、王华、昙首相继故去,景仁就让刘湛回到朝中,共同参予朝政。刘湛回来后,认为景仁的地位待遇本不该超过他,现在一下子位列于自己前面,心里非常气愤。他知道太祖信任依靠景仁,不能动摇他的地位,于是就暗中勾结司徒彭城王刘义康,想借宰相的权位推倒景仁。元嘉十二年(435)景仁又升任中书令、护军,仆射不变。不久,又以仆射之职领吏部,护军不变。刘湛更加怨恨景仁。义康采纳了刘湛的主意,在太祖面前诋毁景仁,太祖却更器重他。景仁曾叹息着对亲戚朋友说:“我将刘湛引荐入朝,他一来就咬人。”于是他就称病辞职,屡次上表皇上但总不能被允许。皇上让他在家中养病,并派黄门侍郎看望他。刘湛商议派人装作窃贼在外面将景仁杀死,认为即使太祖知道,想必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因为皇帝终究不会伤了骨肉亲情。皇帝稍微觉察到了他们的陰谋,将景仁迁到西掖门外晋鄱陽王的宅第,并将那里作为护军府,严加防备,所以刘湛等的陰谋未得逞。

景仁卧病五年,虽然见不到皇帝,但却与皇帝秘密地书信往来,每天达十多封,大小朝政一定要向他询问。但他们往来极其秘密周详,没有人窥破这个秘密。皇上逮捕刘湛的那天,景仁让人给他整理衣裳,他卧病很长时间,左右手下都不知道他的用意。当日晚上,皇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见景仁,景仁仍然脚不好使,皇上让他坐在小床上,将对刘湛的审判全部交给他。

景仁代替刘义康任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不变。皇上派使者授给他印和绶带,主簿代他向皇上拜谢,拜完后就发现景仁性情变得乖错。他本来性情非常宽厚,现在突然严厉暴躁,他问左右手下人说:“今年男子结婚的多,还是女子出嫁的多?”这年冬天下雪,景仁坐车出厅外眺望,忽然震惊地说:“正门外怎么有棵大树?”接着又说:“我搞错了吗?”病情变得非常严重。太祖认为景仁在州里任职对他不利,就让他回到仆射下省。景仁任州刺史一个多月就死了。有人说他见到了刘湛的鬼魂。景仁时年五十一岁。皇帝追赠他为侍中、司空,其他的官职不变。谥号文成公。

太祖在写给荆州刺史衡陽王义季的信中写道:“殷仆射生病不久,病重不治。他的识见远大,竭诚报国,我和他感情日深,如今心里非常痛苦。人民渴望国家出现栋梁之才,而得到是非常艰难的。我对他怀有深深的哀婉之情,不能自已。你也一样吗?一切都过去了,奈何?”世祖大明五年(461),世祖出行经过景仁的墓地,下诏说:“司空文成公殷景仁品德严正,识见明哲,功绩卓著,忠诚宏谟,为政泽民,佳誉流传。近来瞻仰其墓地,有感到他的过去,可派使者来祭悼他。”

殷景仁的儿子道矜小时候就不太聪明,官至太中大夫。道矜的儿子殷恒,太宗的时候任侍中、度支尚书,因父亲的疾病长时不愈而被官府弹劾,降为散骑常侍。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六 嘉祐二年(丁酉,1057)·李焘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八)·陈寅恪
  第二十八回 项伯夜走灞上 军沛公身困鸿门宴·黄士衡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第四二一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一九·佚名
  三一六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陈建金堡遗书板片折·佚名
  经幄管见卷三·曹彦约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司马迁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 第四十二·班固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班固
  皇甫绩传·魏徵
  卷之十四  奉天靖難記四(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养吉斋丛录卷之四·吴振棫
  李松涛·周诒春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03 ·佚名

    释文珦 农家 农家何所知,邻里自相宜。 草径东风软,茅檐春日迟。 数鸦鸣秃树,一犊卧荒陂。 酒熟相留醉,於人不作期。 释文珦 农居 农居深且僻,城市不相闻。 草路纵横入,柴门向背争。 儿

  • 卷十四·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四卢象紫阳真人歌并序先生紫阳真人,□耳河目,神气有异。年八十六而道心益固,时人方之赤松子。去年寝疾累日,冥然如梦,长男曾子求于神鬼,长请于天,窃司命之籍,与鬼神相竞而角抵焉。而告真人,乃泠然而归。于是表请

  • 帝纪第一 高祖上·魏徵

    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 ,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

  •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五月。己卯朔。升学士禅代、为吏部侍郎。叶成格、为户部侍郎。  ○升通政使司右理事官罗绘锦、为顺天府府尹  ○礼科给事中孙光祀疏言、朝廷之事、误于偏私。尤误于推诿兴革之道、惧其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四·佚名

    始皇三焚书坑儒【司空图 刘蜕 贾至】长城【陆参】阿房宫【杜牧】筑台厌王气【王元之】骊山墓【皇甫湜】大夫松【廖复】桃花源【李白】焚书坑儒司空圗铭秦坑曰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雠儒祀而家秦坑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佚名

    康王化商顽民【东坡】宣王中兴【栁州】平王东迁洛邑【东坡】敬王苌洪【栁州】威烈王封赵韩魏为诸侯【温公】通论周之仁礼【温公】小雅兼周之盛衰【东坡】豳列国风宣王北伐列小雅【东坡 颍滨】文王宣王陶冶人材【荆公

  • 房陵王杨勇传·李延寿

    房陵王杨勇,小名目见地伐。周朝时,因武元军功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立为太子,官拜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出京任洛州总管、东京少冢宰,总理已灭亡的北齐之地。后来诏回京师,晋位上柱国、大司马,兼任内史御正,统领京

  • 上经需传卷二·孔颖达

    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疏]正义曰:“此需卦系辞也。“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养而成,无信即不立,所待唯信也,故云“需有孚”,言《需》之为体,唯有信也。“光亨贞吉”者,若能有信,即需道光明物得亨通,于正则吉,故云

  • 鄙名第十七·佚名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丑,言有善恶。名言之善,则悦於人心;名言之恶,则忮於人耳。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于实矣。昔毕万以盈大会福,晋仇以怨偶逢祸。然盈大者不必尽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怀

  • 卷九·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      宋 卫湜 撰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郑氏曰顺其出外为阳顺其居内为隂旬十日也丧事葬与练祥也吉事祭祀冠取之属也孔氏曰

  • 卷二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三存旧尚书注疏卷第十二【宋板】旅獒考异古本经西旅底贡厥獒厥作其生民保厥居同无有逺迩无作亡无替其服同 人不易物不作弗不狎侮不役耳目不作无

  • 卷十三·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三 明 何楷 撰 周共王之世诗一篇 绸缪刺密康公也康公从恭王游于泾上有三女奔之诗人托爲其母之辞以刺之【周语云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夫兽三爲羣人三爲衆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惠洪

    禅林僧宝传者。宋宣和初。新昌觉范禅师之所撰次也。觉范尝读唐宋高僧传。以道宣精于律。而文非所长。赞宁博于学。而识几于暗。其于为书。往往如户昏按捡。不可以属读。乃慨然有志于论述。凡经行诸方。见夫博大秀杰之

  • 国清百录 第一卷·灌顶

    国清百录 第一卷国清百录序隋沙门灌顶撰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初隐天台。所止之峰旧名佛陇。询访土人云。游其山者多见佛像。故相传因而成称。至太建十年岁在戊戌。降陈宣帝敕名修禅寺。吏部尚书毛喜题篆

  • 先觉宗乘卷二·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唐甘贽行者(嗣法南泉顺)池州甘贽行者。一日入南泉设斋。黄檗为首座。行者请施财。黄檗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曰。恁么道。争消得某甲嚫。便将出去。须臾复入曰

  • 述学·汪中

    文别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

  •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佚名

    全一卷。唐代阿谟伽(即不空三藏)撰。略称焰摩供次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其内容首述焰摩王之五异名,次示加持香水、洒净、劝请、发愿、召请、诸天印明、五如来等诸种修法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