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全唐诗续拾卷十四

卢象

紫阳真人歌并序

先生紫阳真人,□耳河目,神气有异。年八十六而道心益固,时人方之赤松子。去年寝疾累日,冥然如梦,长男曾子求于神鬼,长请于天,窃司命之籍,与鬼神相竞而角抵焉。而告真人,乃泠然而归。于是表请辞官,乞以父子入道,俱还故乡,仍以山阴旧宅为观焉。皇帝嘉尚其事,寻而见许,择日度之,与男田。时公卿大夫观者如堵,皆曰贤才也。正月五日,上令周公、邵公,洎百寮饯别青门之内。玄鹤摩于紫霄,吹笙击鼓,尽是仙乐,闻者莫不增叹,轻轩冕焉。余与真人相知,不以年,不以位,俱承太公之后,见赏王粲之词。悠悠此别,不觉流涕,辄赠古歌辞一首,庶为真人传用之耳。

君不见先生耳鼻有仙骨,自号狂生中有物。金华侍讲三十年,儿戏公卿与簪笏。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连羁王献之。长安素绢书欲徧,主人爱惜常保持。每叹二疏不足道,复言四皓常枯槁。去年寝疾弥数旬,神鬼盈庭谋一老。长男泣血求司命,少女颦频眉诵《灵宝》。还如简子复归来,更与洪崖同寿考。上书北阙言授箓,税驾东州愿修道。初闻行路犹未信,果达吾君谓之好。山阴旧宅作仙坛,湖上闲田种芝草。镜湖之水含杳冥,会稽仙洞多精灵。须乘赤鲤游沧海,当以群鹅写道经。皇恩赠诗四十字,明主赐金三十镒。供帐倾朝一送归,双童驷马从兹出。回看紫绶若轻尘,远别青门嗟故人。鸳鹭差池攀羽盖,虹霓夭矫翊车轮。田田列侍浮丘伯,曾子荣过朱买臣。余高若是有先觉,灭迹归根从大朴。千载悠悠等令威,十洲漫漫思方朔。归去来,青牛顿足少迟回。忽然云雾不相见,唯有飘飘香气来。 【见宋孔延之编《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寄云门亮师

玄度常称支道林,南山隐处白云深。一去人间长不见,千峰万壑树森森。 【同前书卷七。】

玄宗皇帝李隆基

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 【题拟】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茅岭追余迹,金坛赴远思。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详后。此首又见《嘉定镇江志》卷二十。】

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并序

玄静先生禀和清真,乐道虚极。顷来城阙,善利同人,缅思林泉,洗心外俗。予嘉焉重焉,式遂其意,言念于迈,赋诗宠行。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犹期御风便,朝夕候泠然。

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并序

炼师气远江山,神清虚白,道高八景而学兼九流。每发挥玄宗,启迪仙箓,延我以玉皇之祚,保我以金丹之期。敬焉重焉,深惜仳别,因赋诗以饯行云耳。

【(此下录诗。详后)】

尊师以道枢弘济,以真宗启迪,来致玄妙,去还云山,诗以见怀,用彰惜别也。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当迁洞府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并见《正统道藏》本元刘大彬撰《茅山志》卷二。】

送道士薛季昌还山补序

炼师初解簪裾,栖心衡岳。及登道箓,慨然来兹,愿归旧居。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尚遇灵药,尚望时来城阙也。乃赋诗一首宠行云。

批答安禄山贺雪兼赐口号 【题拟】

腊月忻三白日,嘉平安四邻。预知天下稔,先为物华春。 【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安禄山事迹》卷上。】

赵昂

昂,冯翊合阳人。至德中自大常博士充祠部员外郎,又曾任司封郎中,卒于驾部员外郎。诗一首。 【(《全唐诗》无赵昂诗,兹据《元和姓纂》卷七、《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五拟传)】

攻玉赋附卞生追怨之歌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遂与生刍为比,与郄桂同攀。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见《文苑英华》卷一一五。】

李白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并序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录自影宋蜀刻《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七。】

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 【碑作「参差碧」】 ,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 【碑作「待」】 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金本)僧临失鹤 【一作「鹭」,或作「鹜」】 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见光绪《重修江油县志》卷二十四。】

太华观

厄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金河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同前。】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感此壮古人,千秋 【一作「载」】 若对面。 【见《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八。】

地藏菩萨赞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同前。】

独坐敬亭山 【其二】

合沓牵数峰,奔来镇平楚。中间最高顶,髣(上髟下弗)接天语。 【见《宛陵郡志备要》。又见嘉庆廾年刊洪亮吉纂《宁国府志》卷二四。】

秀华亭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何当余荫照,天造洞仙家。 【见《青阳县志艺文志》及《九华山志》卷八。】

炼丹井

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 【见《宛陵郡志备要》卷一。又见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四。】

宿无相寺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详后。以上四首,皆转录自常秀峰等着《李白在安徽》。】

咏方广诗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见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中。】

上清宝鼎诗二首 【附存】

朝披梦泽云 【甲、乙、戊本作「云梦泽」】 ,笠钓青茫茫。寻丝 【甲作「流」、乙作「绿」】 得双鲤,中有三 【乙作「二」】 元章。篆字若丹蛇,逸 【乙作「遶」】 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 【甲、戊作「姥」】 ,奥 【甲、戊作「妙」】 义不可量。金刀 【甲作「刃」】 割青素 【甲作「紫」】 ,灵文烂煌煌。咽 【甲、戊作「燕」】 服十二环 【戊作「镮」】 ,奄 【甲、戊作「想」】 见仙人房。暮跨 【丙作「骑」】 紫鳞 【丙作「麟」】 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 【戊作「喜」】 变化,化作梅花妆。赠 【甲、戊作「遗」】 我累累 【乙作「迭迭」】 珠,靡靡 【甲作「非」】 明月光。劝我穿绛 【乙作「络」】 缕 【甲、戊作「楼」】 ,系作裙 【戊、丁作「裾」】 间裆 【甲作「当」戊作「珰」】。 挹 【甲、戊作「揖」】 子 【甲作「予」、丁、戊作「余」】 以携 【甲作「疾」、乙作「词」、丁、戊作「辞」】 去,谈笑闻遗 【甲、乙、戊作「余」】 香。

人生烛上花,光 【乙作「火」】 灭巧妍尽。春风绕树头,日与化 【戊作「花」】 工 【丁作「花工」】 进。只 【戊作「惟」】 知雨露贪,不闻 【丁、戊作「念」】 零落尽 【甲无以上二句】。 我昔 【乙、戊作「昔我」】 飞骨时,惨见当涂坟。青松霭朝 【丁、戊作「明」】 霞,缥缈山 【戊作「上」】 下村。既死明月魄,无复 【丁、戊作「彼」】 玻璃 【乙、戊作「(王黎)」】 魂。念此一脱洒 【戊作「酒」】 ,长啸祭 【甲、乙、戊作「登」】 昆仑。醉着鸾皇 【甲、丁、戊作「凤」】 衣,星斗俯可扪。 【见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诗文补遗》录苏轼书李白诗墨迹。出校各本,甲本为赵令畤《侯鲭录》卷二,乙本指《增修诗话总龟》卷十一引《王直方诗话》,丙本指《全唐诗》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诗话》,丁本指《李白诗校注》据《唐宋诗醇》所录校语,戊本指《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二。】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李畋《该闻录》、《后村诗话前集》卷一。】

王严光

严光,自称钓鳌客。安史乱后任棣州司户。诗二句。 【(《全唐诗》无王严光诗)】

郡将虽乘马,群官总是驴。 【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十。】

王志安

志安,官补阙,尝游恒、赵。诗一首。 【(《全唐诗》无王志安诗)】

刺当涂者

末劫兰香科下人,衣冠礼乐与君臣。如来若向阎浮出,莫现从来丈六身。 【同前。】

神迥

神迥,里籍不详。幼出家,节高行峭。住越州大禹寺。宝应间慕称心寺大义禅师,同习三观于天台宗。辞笔弘赡,华藻纷纭,所撰《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冠绝于时。 【(详附按)】

怀欧阳山人严秀才

鸦鸣东牖曙,草秀南湖春。 【《十万卷楼丛书》本皎然《诗式》卷四。】

寒山

梵志死去来,魂识 【《天圣广灯录》作「魄」】 见阎老。读尽百王书,未免 【《天圣广灯录》作「不兑」】 受捶拷。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 【见《续藏经》本五代风穴延沼禅师《风穴语录》、《天圣广灯录》卷十五、《古尊宿语录》卷七《风穴禅师语录》、《五灯会元》卷十一引。】

井底生红尘,高峰起波 【《五灯会元》作「白」】 浪。石女生石儿,龟毛寸寸长。若要学菩提,但看此牓 【《五灯会元》作「模」】 样。 【《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三、《五灯会元》卷十五。】

拾得

无瞋是持 【《五灯会元》作「嗔即是」】 戒,心净是 【《五灯会元》作「即」】 出家。我性与汝 【《五灯会元》作「你」】 合,一切法无差。 【见吴越释延寿《宗镜录》卷二十四、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灵源流法泉,斫水刀无痕。我见顽愚士,灯心拄须弥。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蒸沙成饭无,磨(专瓦)将为镜。说食终不饱,直须着力行。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 【同前书卷三十三。此条承陈允吉师告知。】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八十一·彭定求
  兰丛诗话 全文·方世举
  ·卷七〔议论碑铭〕·陆机
  第一折·佚名
  丙集第十·钱谦益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姜夔
  四集卷五十三·乾隆
  提要·刘履
  卷三十八·陈起
  铁匠·刘半农
  卷三十八·曹庭栋
  卷六百八十一·佚名
  卷九·蔡正孙
  王昌龄诗鉴赏·佚名
  卷五·杨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172_1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

  • 巻七·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七明 胡震亨 撰评彚三韦苏州【应物】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白乐天】苏州诗无一字造作直是自在气象近道其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者以无声色臭味也【朱晦庵】韦应物居官自

  • 卷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十九     宋 陈起 编杜旃癖斋小集 白云在南山 白云在南山幽鸟乘风飞鸟飞不能远云高还难依园中亦有菊堂後那无萱游子不得归衔悲欲何言 緑珠行 蜀丝殷空金作谷珊瑚成林珠百斛彼姝千花万

  • 卷八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九吕岩赠刘方处士六国愁看沉与浮携琴长歗出神州拟向烟霞煮白石偶来城市见丹丘受得金华出世术期於紫府驾云游年来摘得黄岩翠琪树参差连地肺露飘香陇玉苖滋月上碧峰丹鹤唳洞天消息春正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学史卷五·邵宝

    (明)邵宝 撰○午【凡三十章】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谷梁传庄公三年】日格子曰父天母地孰非天之子而亶聪明作元后有宗子之道焉故曰天子尊之也尊之也者

  • 卷十八·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八宋 彭百川 撰宣仁垂殿圣政元丰八年二月癸巳上疾甚迁御福寜殿东阁之西间三省枢密院入问圣体见上於榻前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早建东宫凡三奏上顾微肯首而已又乞皇

  • 卷二百十三之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六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四日湖广总督【臣】迈柱谨 奏为奏明事本年正月二十三日准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咨开湖广征兵所需

  • 第四节 钱 币(上)·吕思勉

    自隋灭陈,统一中国,至安史之乱,凡经百五十年,虽中更隋末之乱,然历时不久,商业实大可振兴。商业振兴,必资钱币。魏、晋、南北朝,币制紊乱,且其数不足用,统一后自更甚,故此时之所求者,实为增铸及画一。隋、唐两代,皆思致力于此,而力弗

  • 古文尚书冤词卷六·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史记夏殷周本纪多载尚书篇目其在殷本纪则无不载者乃太甲三篇盘庚三篇皆载之而独无说命三篇何也不读国语乎国语楚灵王虐白公子张谏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黙以思道卿

  •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聪明而高尚的人也会有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解頭陀品下之餘   復次.   廣說空閑法 及與乞食法 餘十頭陀德 皆亦應廣說。   十二頭陀法上來已廣解二事.餘十頭陀功德亦應如是知.何以故.是二則爲開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阿毗昙八揵度论三十卷 玄  发智论二十卷 琳  法蕴足论十二卷 琳  集异门足论二十卷(上帙十卷琳下帙上卷音入后卷)  右四论八十二卷同此卷音。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一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七下·智顗

    释化城喻品化者神力所为也。以神力故无而欻有。名之为化。防非御敌称之为城。内合二乘涅槃者。权智所为也。以权智力无而说有。用教为化防思御见。名为涅槃。苏息引入实未究竟而言灭度。权假施设故言化城。喻如前说。

  • 首楞严经疏序·子璇

    中散大夫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权判吏部流内铨上护军琅玡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实食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随撰大佛顶密因了义首楞严经者。乃竺干之洪范。法苑之宝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独尊三界。假金轮而启物。现

  • 艾轩集·林光朝

    宋代诗文别集。林光朝著。九卷,附录一卷。陈宓为本集写的序说:“初,先生从子成季裒其稿,不轻以示人。近族孙同叔搜罗略备,得诗文若干首为十卷”。刘克庄序称:“陈公宓所序者才十之二三,外孙方之泰访求裒拾汇为二十卷。”至

  • 正一论·佚名

    《正一论》,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应出于南北朝天师道道士之手,疑即南齐道士孟景翼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假设主客论辩,首先论述「旨教斋法」与「灵宝斋仪」之关系。按旨教斋法源出三张,系早期天师道

  •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赞法身,法界、菩提、涅盘、十地、等、妙、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