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吉斋丛录卷之四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间,大学士等俱内直。诸章奏即日票拟,面赐裁决。十八年以后,辅政大臣、内直大学士等在外,疏奏次日看详。及进呈候旨,止有学士,而大学士不预。康熙八年,从李文襄之芳请,仍复旧制。其后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视草。迨雍正七、八年间,以西北两路用兵,设军机房,领以亲重大臣,选庶官之敏慎者为满、汉章京。于是寻常吏事,仍由内阁票拟,大政皆由枢臣面奉指挥,拟旨缮发。
高宗即位,改名总理处。三年,王大臣请罢总理,命复名军机处。其时诏旨皆大臣自行缮拟,次日授所属进之。其后令章京具草,视定进呈,盖自汪文端由敦始。趟瓯北翼云。乾隆十二三年间,满、汉文皆军机大臣属草。迨傅文忠恒领揆席,满司员欲藉为见才营进地,文忠始稍假之。始不过短幅片纸,后则无一非司员所拟矣。汪文端见满司员如此,而汉文必自己出,嫌于揽持,乃亦听司员代拟。
雍正十年,铸「办理军机处」印。乾隆初,换铸清、汉篆,其文曰「办理军机事务印记」。
印藏大内,印钥以领班之军机大臣佩之。有事则直日章京至内奏事处请印,向军机大臣请钥,用印毕,即送人内。乾隆间,军报旁午,难于屡请屡缴,故请印出,则钤就数百封函。
以备取用。自后遂习以为常。凡请印、钥,以金牌为验。牌广约五分,厚一分,修约二寸,镌「军机处:一字。直日章京佩之,封印后,领班章京佩之。若有扈从之役,则先出都一日请印,交领班大臣管带。
旧时,初入军机者,谕旨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一、二年后奉旨实授,亦有行走年久未实授者。若即奉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不用学习字,特恩也。
乾隆间,满、汉大臣有命在军机章京上行走者,如侍郎保公成、松公筠、博公清额、素公淋、福公德,府尹蒋公炳,副宪胡公实瑔、傅公显、刘公秉恬、孙公永清,理正王公昶,光正申公甫,仆正程公焘,三品京堂袁公守侗皆是也。嘉庆间,始命满洲章京以内阁中书、六部理藩院郎中、员外、主事、笔帖式兼充。汉章京以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主事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及拔贡朝考取用之小京官兼充。咸丰后,复有京堂仍留章京上行走者。
嘉庆四年,仁宗亲政,命成亲王入军机办事,为前此未有。至十月,以与定制未符,即命出直。咸丰初,命恭亲王人直,踵前事也,旋亦出直。
章京改官御史,出军机处;官至通副、理少,亦出军机处。
军机处始设于干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在隆宗门内之北。军机大臣入直于此。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间命改建瓦屋。章京直房先在军机大臣直庐之西,仅屋一间半,后移于隆宗门内之南,屋五间。满、汉两班分左右居之。圆明园则如意门内,御河之南,为军机堂。堂之右,为满章京直房,其前为汉章京直房。
军机大臣人直,由内右门入,至南书房祗候;章京则由干清门入,亦祗候于南书房。乾隆问章京随军机大臣由内右门出人。嘉庆间,始令出入干清门。在园则由如意门入。军机大臣人见承旨,出授章京缮。呈述旨毕,内奏事太监传旨令散,乃以次退直。
谕旨之特降者,曰内阁奉上谕。因奏请而降者,曰奉旨。其因所奏请而宣示中外者,亦曰内阁奉上谕。交内阁传钞者,谓之明发。令军机处行,不由内阁传钞者,谓之寄信,外间谓之廷寄。其式:行经略大将军、钦差大臣、参赞大臣、都统、副都统、办事、领队大臣、总督、巡抚、学政,曰军机大臣字寄。行盐政、关差、藩臬,曰军机大臣传谕。由军机处封交兵部捷报处递往,以事之缓急,酌邮递之迟速,日行若干里,自二百里至八百里。于封函注明。其封函之式:字寄者,右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书:某处某官开拆。传谕者,居中大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之下方书: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其封口及书年月日处,皆钤印。
闻格式皆张文和所定。
旧制,军机大臣不同进见。乾隆初年,惟讷公亲一人承旨。迨傅文忠首揆席,自陈不能多识,恐有遗忘,乞令军机诸大臣同见,于是遂为例。然文忠方被宠眷,晚膳后有所商榷,又独召进见,时谓之晚面。
乾隆间,寄信皆领班之军机大臣出名。如领班者不在直,其应何人出名,临时请旨。亦有三、四人同出名者,其式则书:某官某字寄某官,某年月日奉上谕云云,钦此。为此遵旨寄信前来。其后寄信皆不出名,但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某。当是嘉庆四年后改定。廷寄之外有公启。尝于故牍中见乾隆间公启,用素纸折书,折面书「启」字,折内书:饮者某月日奉旨云云,钦此云云,专此布达,不一。后书:某某同启。但列姓名,不书官。今则不复有公启矣。
军机章京上直,有一人最早者,谓之早门。散直最晚者,以宫门下钥为度,谓之守晚。
圆明园章京直庐,一在挂甲屯,一在冰窖。
嘉庆初,御史条奏,大员子弟不准充军机章京。遂议,自道员以上子弟皆回避。十六年,谕令文职京官三品以上,外官臬司以上,武职京官副都统以上,外官总兵以上之亲子弟始回避。
军机直房,每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和相见法之后,规制始严。凡军机大臣,止准在军机承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办理;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许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干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俟军机退直方退。嘉庆二十五年十月,裁稽查军机处御史。
方略馆在隆宗门外,咸安宫之左。军机处档案皆藏库中。总裁无定员,以军机大臣领之。
如有纂辑之役,则请钦派。其提调、收掌、纂修,以满、汉章京兼充。
管理内翻书房,无定员,以满洲军机大臣领之,译汉翻清之事隶焉。亦有提调、收掌、掌档等员,于翻书房行走官内酌派。兼行走者,则翰林院二人,内阁中书、部院司员、笔帖式无定额。翻译官四十人,以通于翻译者为之。
军机大臣,惟用亲信,不问出身。道光丁酉,大学士潘文恭世恩、穆公彰阿、王文恪鼎,尚书奎公照,侍郎文公庆[一]同直枢廷,五人皆翰林,为前此所未有。
枢廷章程名目,非身与其事,即不能解。梁中丞章巨枢垣记略载之甚详,节录于后。
每日奏折于寅、卯二时发下,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互阅,谓之接折。凡奉朱批另有旨(即有旨及未奉朱批者),别贮黄匣,交军机大臣捧人请旨,谓之见面。直日章京将本日所接奏折,所递片单,所奉谕旨,详悉分载。朱批则全录,谕旨及折片则摘叙事由。有应发内阁者,注交字;应发兵部者,注马递及里数。以春夏二季为一册,秋冬二季为一册,谓之随手。凡缮明发谕旨及各片单,用六行格子缮,寄信、传谕,用五行格子,每行皆二十字,谓之现递。或字多而须急递,则一人于草稿中截定行款,分纸速写,谓之点扣。分写毕,糊而联之,谓之接扣。交达拉密章京之领班者。复校后,贮于黄匣,送军机大臣恭阅无讹,始付内监递进,谓之述旨。经朱笔改定者,谓之过朱。若有先期豫拟谕旨,缮写封存,以备届期呈递者,谓之伏地扣。其巡幸时,于首站呈递者,谓之下马递。凡随折谕旨,交内阁汉票签。其不因奏请而特降者,交内阁满票签。寄信、传谕由马递者,交兵部。有交各部院速议速办者,即专交各该部。皆使领者注明、画押于簿中,谓之交发。凡钞折皆以方略馆供事,若系密行陈奏及用寄信传谕之原折,或有朱批应慎密者,皆章京自钞。各折钞毕,各章京执正副二本,互相读校,即于副折面注明某人所奏某事及月日交不交宇样,谓之开面。
直日章京将本日所接各直省原折各归原函,缴入内奏事处,谓之交折。凡本日所奉谕旨及所递片单,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谓之月折。以上皆按日常行之事,谓之班务。均责成直日章京检窍无讹,始将现年随手、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直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过是则以次散直。若散直后有驿递奏折续到,随时召见军机大臣者,章京即咸集祗候;或未奉召见,军机大臣毋庸进内者,则直日章京将所到折件开明省分及拜发月日,封禀各军机大臣。凡在城时,章京两班间日轮直,每班直日各二人,分班轮算,周而复始。直日即兼直夜,于直务毕后,退食于方略馆,至次日寅时,首先人内,俟次班到齐,会同接折后,始行交班,谓之该夜班。若在圆明园,则每四日为一班,谓之该园班。每班直日亦二人,分班轮算,与在城同。直务毕,则聚居于外直庐,所谓七峰别墅者也。凡直日者,为本班。不直日者。为帮班。凡园班,于第四日散直后,不直日者先入城,惟达拉密与本班必留宿,以俟次日交班,谓之不截尾。凡园班,值上进宫,在每班第五日,则带直一日,为五日班,若在每班之第六日,则仍于第五日换班。凡扈从行在,两班章京轮流出派。以本年秋围合次年春围为一班。凡扈从之前,扈回之后,例得辍直,或数日,或十[一]「侍郎文公庆」初稿本为「侍郎文文端公庆」。
数日,视道里之远近为辍直之久暂。令不扈从之班,连日趋直,谓之图塔密。凡扈次遇驻跸日期,谓之音德密。皆于随手簿中注明。凡恭遇南郊大祀,上于先一日莅坛者,军机大臣人直于西天门外直庐,章京各带短几坐褥列坐账房中,略如扈从仪,谓之坛班。凡坛班,皆两班相间轮直,不在常直之数。
军机撰述谕旨,向例次日进呈。乾隆间,西陲用兵以后,军报至即递人,所述旨亦随撰进。或巡幸在途,马上一降旨,司员歇马撰缮,驰至顿宿之行宫进奏。然此营至彼营七、八十里,必半日方到,而两营之间有一尖营,国语谓之乌墩,司员欲夸捷,仓猝缮就,飞递进奏,谓之赶乌墩。
直省被灾,次年新正有加恩谕旨,谓之普锡春祺。皆奉朱笔判日,以次颁发。
天聪二年,太宗命儒臣分直文馆。顺治十年,世祖命内院大学士、学士于太和门内更番入直。康熙十六年,圣祖命择翰林二员在内侍从,又能书如高土奇等亦择一、二人同入直。
寻大学士等列名上请,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中书衔高士奇供奉内廷,赐邸舍于瀛台之西。
辰而入,终戌而出。此儒臣入直内廷之始。其时特颁诏旨,皆词臣视草,非供奉文翰而已。
所谓南书房者,在干清官之西南隅,圣祖旧时读书处也。三十三年,以翰林为文学亲近之臣,宜不时咨询,以备擢用。命翰林学士以下,编、检以上,詹事府詹事以下,中、赞以上,每日轮四人人直南书房。四十七年停止。五十三年复命四人轮直,与南书房翰林一处行走,五日一更代。
按:康熙三十三年五月初九日至闰五月初三日止,轮直南书房者,皆试以五、七言律,悉加品藻,并颁赍御书,儒臣夸为荣遇。人直人数不止四人,有多至八人九人者。
康熙庚戌,一甲一名蔡饮傅、二名孙在丰、三名徐干学,于是年十二月召对宏德殿赋诗,命同直南书房。雍正癸卯,为世宗登极首科,一甲一名于振、二名戴瀚、三名杨炳,命同直南书房;二甲一名张廷珩,特旨授检讨,亦人南书房。馆选后,又补点帅念祖一人。
雍正十年,从刑部尚书署直隶总督刘于义之请,命其子翰林院编修刘复入南书房行走。
内毕不避,亦后来所无之事。
乾隆间,陈孝泳以通副直南书房。嘉庆间,赵秉冲以内阁侍读学士直南书房。二人皆未膺馆职,得与此选。
国朝以部曹改馆职者六人,惟王文简士祯尝直南书房。嘉庆间,黄左、田钺由部改赞善,直南书房。
以庶吉士入直者,康熙间有法海、励廷仪,雍正间有蒋溥、介福。以举人人直者,康熙间有钱名世、查慎行、汪灏、何焯、方苞。
张英、张廷玉、张廷瓒、张廷璐、张若霭、张若澄,一门之内,祖父子孙先后相继入直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此他氏所未有也。
圆明园之南书房,旧在东如意门外。嘉庆辛酉,于奏事门内赐屋四楹为人直地,与军机直房相邻,而旧直庐亦不废,以内监守之,每奉敕校勘书籍于此。
康熙二十一年,命南书房翰林于禁中乘马。朱检讨彝尊诗云:「回思身贱日,足茧万山中。」纪异数也。厥后,惟一、二品曾赏紫禁城骑马者方乘马。
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南巡,驻涿州。直隶巡抚李文贞光地以长洲拔贡生何焯荐,召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五十二年,桐城方苞免罪,隶旗籍。三月,特旨命直南书房。当时入直惟视学问之优,不尽为官职也。嘉庆以来,南书房翰林皆由掌院大学士保奏请旨。
附录:杨绳武撰陈文贞廷敬神道碑云:「己卯,桐城相国张文端致仕,遂命总督南书房」云云。按:文贞本直南书房,岂当时人直人多,以大臣统率之,遂云总督耶?又近时考试,三品以上大员皆在南书房。曩圣祖时,尝召方苞人试南书房。是书房之试,相沿久矣。按:康熙时,于蒙养斋设局修书,方苞以方孝标案内干连罪人供奉蒙养斋,梅谷成以生员供奉蒙养斋是也。干、嘉间,修书则有命在懋勤殿行走人员。此与南书房地相近,而职掌不同者。
康熙二十五年,命汤斌、耿介等为皇太子讲官。时汤为詹事,耿为少詹,盖尚沿宫僚旧制。三十二年,命徐元梦入直上书房。上书房之名,始见于此。
按:雍正间,人直者尚称为教书课读。其地在南熏殿、西长房、兆祥所、咸福宫。
上书房师傅,曩时由掌院学士拣选,会同内阁带领引见。乾隆五十五年,命大学士公同拣选。近亦有由总师傅保荐,或圣意特简者。
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穉课简,午前即退直,退迟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惟元旦免人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
王公大臣见皇子,皆双膝跪,惟上书房师傅,则以捧手为礼而不跪。
谨案:高宗御制三先生诗,称福公敏为龙翰福先生,朱公轼为可亭朱先生,蔡公世远为闻之蔡先生。又怀朱诗云:「皇考选朝臣,授业我兄弟。四人皆宿儒,徐元梦朱轼及张廷玉嵇曾筠。设席懋勤殿,命行拜师礼。」注云:「我朝成例,皇子初就学见师傅,彼此皆长揖。
皇考择此四人为余兄弟之师,命在懋勤殿行拜见之礼,示尊重也。」雍正元年谕:诸皇子入学之日,与师傅备杌子四张,高桌四张,将书籍笔砚表裹安设桌上。皇子行礼时,尔等力劝其受礼,如不肯受,皇子向座一揖。以师儒之礼,相敬如此,则皇子知隆重师傅,师傅等得尽心教导。此古礼也。至桌张饭菜,尔等照例用心预备。
上书房楹联云:「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高宗御书。
以庶吉士人直者,雍正间有任畋运、赫成峩、雷焰,乾隆间有张泰开。以举人人直者,康熙间有顾成天。以教授入直者,雍正间有王懋竑。
曩时,自大学士以下,皆称入直上书房。至乾隆二十二年,以礼侍介福、兵侍观保、刑侍蔡新为总师傅,于是有总师傅之称。
上书房总师傅以贵臣为之,或一人,或二、三人,无定制。有事则至,或月日一至,非日日人直也。书房行走之员,初被命则总师傅率以至。又总谙达亦以贵臣充。
内廷官员时荷珍赐。凡食物,不谢;用物,则谢。或命弗谢,则止其谢。则于引见人员未带领之先,诣殿阶下叩头而退。
岁终,赐总师傅、师傅荷囊各二枚,囊贮银镍,其轻重以官阶为等差。
干清门每日夕进门单,某人某时入直,某时散直,或因事不至,皆一一注明。故侍读者工夫严密,无间断。
师傅之外,别有谙达。教满、蒙书者,由八旗翻译出身人员选派。教弓箭者,由各旗营参佐领选派。每一皇子各三员,轮日一员入直。此外有谙达五贝管理马匹鞍鞯及教演鸟枪等事,每日亦一员人直。如皇子有事他往,则五员皆随往。又皇子各有哈哈珠塞八人,亦称哈哈珠子。由八旗年幼闲散人内挑派,每日二人人直,司奉茶进食之事。又或云内谙达、外谙达共五人。内谙达教满、蒙书,由八旗翻译人员选派;外谙达教弓箭骑射等事,由八旗参佐领选派,轮日人直。哈哈珠子或八员,或六员,由八旗大员子弟内选派,亦轮日入直。
按:清语哈哈,男也。珠塞,小孩也。
皇子及亲、郡王已分府,或仍命入书房,无定课,大约午刻即散,别有差使,即不至。
仍派上书房行走一人,谓之照料。未分府以前,有功课者,谓之授读。
上书房屋三层,曰「前垂天贶」,曰「中天景运」,曰「后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称。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一·本纪第四十一·脱脱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赵尔巽 卷四十六·黄以周 卷九下·朱熹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四三五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遵旨饬派闲空敬职各赴原籍访询违碍书籍折·佚名 卷十六·温达 房伯玉传·魏收 杜范传·脱脱 郦琼传·脱脱 第十五章屯租·佚名 卷之二十三 革除遺事四(明)黃佐 撰·邓士龙 养吉斋丛录卷之四·吴振棫 纲鉴易知录卷一·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