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荀伯子传

荀伯子,颍川颍陰人。祖父荀羡,骠骑将军;父亲荀猗,秘书郎。

伯子幼时十分喜爱学问,博览经籍群书。但性情通达率意,喜欢旁杂的游乐,在乡里闲荡游玩,他也因此仕进无望。后始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著作郎徐广看重他的才学,推荐伯子和王韶之同为佐郎,帮助编撰《晋史》以及撰写桓玄等人的传记。升任尚书祠部郎。

义熙九年(413)伯子上表皇帝:“臣听说咎繇死后,臧文深深为之叹息;伯氏夺邑,管仲称之为仁。功德崇高历经百代不会泯灭,滥加赏赐则是任何伟大朝代也不允许的。太傅钜平侯祜,明德通贤,作为臣子忠心不贰,辅佐君王,功至消灭吴国,但他没有后嗣,连祭祀的人都没有。汉朝因为萧何的大功,总保持他的后代得以继承流传。我认为对钜平侯的封赏应该和赞阝国相同。前太尉广陵公陈准是孙秀的党羽给淮南带来灾难,窃取大国之主的享受,可算是因罪为利。当时正值西朝政策刑罚失去公正,中兴之举也因此失去希望。如今王道新始,怎能不严格区分赏与罚呢?这样的话,广陵之国就应予以削除。前太保卫馞本来的爵位是萧陽县公,遭受灾难后,就增加了他的品级等第,一开始赠他为兰陵公又转任江夏。朝中许多大臣都没有一个合理的结局,卫馞功德并不突出,没有理由单独受到不合理的封赏,应该恢复过去的等级,以匡正国策。”皇帝下诏将此表交给门下省执行。

前散骑常侍江夏公卫..上表陈述自己的意见:“臣的祖先故太保卫馞,在魏咸熙年间,太祖文皇帝为元辅的时候封他为萧陽侯,大晋统一天下后晋爵为公,历位太保,总揽朝政,当时贾庶人及诸王专权,忌恨卫馞的忠节,因此楚王越假诏致使他遇难。前朝因为卫馞秉心忠正再加上攻打蜀国的功劳,所以追封他为兰陵郡公。永嘉年间东海王越食邑在兰陵,卫馞的封地换到江夏,户邑数量没有增加。臣的高祖散骑侍郎卫桑是卫馞的嫡孙,篡夺继承封爵,中宗皇帝让臣的曾祖前右卫将军卫崇承袭封爵,一直到臣。臣听说祠部郎荀伯子上表要贬降我的封爵恢复昔日的萧陽侯。因赵氏的忠诚恩宠延续数代,汉高祖开封,以泰山黄河为盟誓。恳请陛下考察臣祖上昔日的功勋,施行无所不至的恩泽,请将臣的上表对外公布以便定夺。”颍川陈茂也上表说:“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指责我的七世祖太尉陈准祸害淮南,不应对其过度赏赐;推究此事可知因祖先剪除贾谧,被封为海陵公,此事发生在淮南遇祸之前,后来尽避广陵在混乱之际,我的祖先才开始蒙受厚遇,历位元、凯。后来出朝到边远的地方,仍然到了平州,也没有到削除封国的地步。这实在是因为祖先的功绩巨大,历代不灭的原因。如今圣明的君主统治天下,英雄豪杰辅佐致力于国家中兴,大家都对此没有什么疑议,不认为是过度赏赐。臣还未成年时就继承了祖上的封地和爵位,伏愿陛下考察祖上昔日的功业,表现您的怜悯和圣察。”皇上下诏将两人的表都交给门下省,最终并未施行。

伯子任世子征虏功曹、国子博士。因妻弟谢晦举荐而入朝任尚书左丞。后出朝补任临川内史。车骑将军王弘称赞他:“沉着稳重、朴质无华,有平陽侯的风度。”升任散骑常侍,又上表给皇帝:“臣见朝中百官的次序,陈留王在零陵王之上,我私下认为这有不恰当的地方。过去武王消灭殷商,将神农的后代封赏在焦,黄帝的后人封赏在祝,帝尧的后人封赏在蓟,帝舜的后人封赏在陈,夏的后人封赏在杞,殷的后人封赏在宋。杞、陆都是列国,而蓟、祝、焦却没有什么名声。这是褒奖推崇承继的祖先,优于远代的证明。所以《春秋》排列诸侯次序,宋在杞、陈之前,考察近代也有类似的情况。晋泰始元年,皇帝下诏赐给山陽公刘康子弟一人关内侯的封爵,卫公姬署、守侯孔绍各一个儿子为驸马都尉。又泰始三年,太常上博士刘熹等人议论,认为卫公姬署对于大晋朝应在三恪之内,要降称侯。臣认为零陵王位置应在陈留王之上。”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调任太子仆、御史中丞,在职勤勉谨慎,有匪躬之称。他在朝中整肃威严,人们都惧怕他。凡是他想奏议弹劾的事,总是严加非议谤毁,有的还要涉及祖先,表现了他为人剀切刚直,但又夹杂着嘲戏的态度,所以世人都以此非难他。出朝补司徒左长史、东陽太守。元嘉十五年(438)死于官任上,时年六十一岁。伯子有文集流传后世。

猜你喜欢
  列传十八·薛居正
  原序·浦起龙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五·陈邦瞻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胡宏
  五一六 谕内阁着添派金简办理《四库全书荟要》·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一百二十五·郑麟趾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范晔
  范云传·李延寿
  宋纪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丁未、467)·司马光
  卷十七·佚名
  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曾国藩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671_1 【逢韩喜】唐彦谦   相逢浑不觉,只似茂陵贫。袅袅花骄客,潇潇雨净春。   借书消茗困,索句写梅真。此去青云上,知君有几人。   卷671_2 【夜坐示友】唐彦谦   夜久烛花落,凄声生远林。有怀嫌会浅

  • 卷542 ·佚名

    朱槔 尤溪县之南李花千树无一杂木春时尝饮其中酒家小轩可爱不知何故不 见说小轩久,无人唤我来。 直如春力快,故遣客怀开。 玉立花千树,霞翻酒一杯。 江陵二月尾,襟韵信难陪。 朱槔 寓居南轩

  • 卷四百四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七十九 李廷美 崇明踏灾行 东明海外崇明沙天造地设诚堪夸由唐武德及昭代星罗碁布俱人家膏腴万顷平如掌菽麦禾麻任生长农夫四序庆有秋戍卒频年乐无恙

  • 梦观集卷二·大圭

    (元)释大圭 撰○七言古诗哀阮信道诗幷序余欲作哀阮信道诗久矣竟不复能作而仲昭蒲君乃能作诗哀之且言其母老子幼而丧在殡者四年于兹是可哀者夫以阮之材枉于时而穷穷且死死不能葬而其母子又如君所言者虽行道之人亦哀之况

  • 卷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虞世南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性沈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顾野王时人方之二陆为文章婉缛祖述徐陵为秦府参军贞观中累迁至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毎称其有五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也既卒帝曰世

  • 卷五百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九·赵尔巽

      ◎土司一   ○湖广   西南诸省,水複山重,草木蒙昧,云雾晦冥,人生其间,丛丛虱虱,言语饮食,迥殊华风,曰苗、曰蛮,史册屡纪,顾略有区别。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若粤之僮、之黎,黔、楚之瑶,四川之倮儸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正月丁卯朔 上免朝贺大学士方从哲诣仁德门行叩头礼是日以元旦令节颁赐二辅臣上尊珍馔 升吏部郎中梁克从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戊辰兵部覆参高家堡失事各官先是套虏沙计紏合各部人犯本堡迤东地方本营

  • 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十七 江宁织造曹寅奏谢钦点巡盐并请陛见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蒙皇上天恩,生全造就,虽捐糜难酬万一。去年奉旨著与李煦轮管盐务,今又蒙钦点臣寅本年巡视两淮。臣寅闻命自天,惶悚无地,谨北向顶香九叩谢恩讫。念臣寅于

  • 卷三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鲁周世家第三      史记三十三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羣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

  • 卷一 劝学一·孙星衍

    《尚书大传·略说》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水也!”《大戴礼·劝学》孔子曰:“野哉

  • 内篇·养生主第三·庄子

    [题解]《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

  • 卷六·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六 明 何楷 撰 殷文丁之世诗五篇 采薇劳戍役也周公季历以戍役伐戎获捷而归代为述征之辞以劳之【据诗中有一月三捷之语以竹书考之文丁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其事与

  • 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佚名

    一尔虞我诈不会绝迹 【原文】 楚子使申舟聘于(1),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2),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3),曰:“郑昭、宋聋(4),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5)。及宋,宋人止之(6)

  • 明朝开国演义·佚名

    却说从古到今,万千余年,变更不一。三皇五帝而后,汉除秦暴,赤手开基, 天下平定。方得十代,有王莽自称皇帝,敢行篡逆,幸有光武中兴。迨及灵、献之朝,又有三分鼎足之事。五代之间,朝君暮仇。甫至唐高祖,混 一天下,历世二百八十余年,却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佚名

    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入定不定印经之旧也。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智旭

    或问蕅益子曰。吾闻讲法华者。莫善于台宗。是故智者大师妙悟之后。以不思议四无碍辩。宣玄义文句二书。章安尊者记为各二十卷。不异阿难结集。迨荆溪尊者。又以释籖转翼玄义。文句记转翼文句。于是教观大明。称为中兴

  • 骂意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杂说一切善恶之法。多似律中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