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劝学一

《尚书大传·略说》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水也!”

《大戴礼·劝学》孔子曰:“野哉!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污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泉也!”

《说苑·建本》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污池,水潦注焉,菅蒲生之。从上观之,知其非源也。”

《韩诗外传》一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韩诗外传》六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诚未着而好言,虽言不信矣。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灾必及身矣。”

《韩诗外传》六孔子曰:“可与言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勇力不足惮也,族姓不足称也,宗祖不足道也,而可以闻于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

《说苑·建本》孔子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开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

《韩诗外传》八孔子燕居,子贡摄齐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敢复进,请一休焉。”孔子曰:“赐也欲焉休乎?”曰:“赐 欲休于事君。”孔子曰:“《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事父母。”孔子曰:“《诗》云:‘孝子 不匮,永锡尔类。’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事兄弟。”孔子曰:“《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为 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耕田。”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抃,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 之何其休也!”子贡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阖棺兮乃止播兮,不知其时之易迁兮。此之谓君子所休也。”

《荀子·大略》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 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 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 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抃,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填如也,鬲如也, 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列子·天瑞》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睪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 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大戴礼·劝学》孔子曰:“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吾尝跂而望之,不如升高而博见也。升高而招,非臂之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非声加疾也,而闻者着。假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海。君子之性,非异也,而善假于物也。”

《荀子·宥坐》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荀子·宥坐》孔子曰:“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学曾未如疣赘,则具然欲为人师。

《荀子·宥坐》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向者,赐观于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辍,还复瞻被九盖皆继,彼有说邪?匠过绝邪?”孔子曰:“太庙之堂亦尝有说,官致良工,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

《荀子·子道》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说苑·杂言》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日之忧,无一日之乐。”

《荀子·法行》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御览》六百七引《慎子》孔子曰:“丘少而好学,晚而闻道。此以博矣。”

《群书治要》《尸子·劝学》夫子曰:“车,唯恐地之不坚也;舟,唯恐水之不深也。有其器,则以人之难为易;夫道,以人之难为易也。”

《群书治要》《尸子·处道》孔子曰:“欲知则问,欲能则学,欲给则豫,欲善则肄。国乱则择其邪人去之,则国治矣;胸中乱,则择其邪欲而去,则德正矣。”

《意林》一引《尸子》孔子云:“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庄子·杂篇·让王》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掞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 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 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吕氏春秋·季春纪·尊师》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淮南子·要略》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说苑·建本》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 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 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 受教哉!”

《说苑·建本》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 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 初,虽欲悔之,难哉!”

《说苑·贵德》子路持剑,孔子问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古者固以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卫。”孔子曰:“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出环堵之内,而闻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围,何必持剑乎!”子路曰:“由也请摄齐以事先生矣。”

《中论·治学》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

《中论·修本》孔子曰:“弟子勉之!汝毋自舍,人犹舍汝,况自舍乎!人违汝其远矣。”

《中论·修本》孔子谓子张曰:“师,吾欲闻彼将以改此也;闻彼而不改,此虽闻何益?”

《中论·修本》孔子曰:“小人何以寿为?一日之不能善矣,久恶,恶之甚也。”

猜你喜欢
  卷六(桓三年,尽六年)·孔颖达
  读书録卷八·薛瑄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六·吕柟
  孟子纂笺卷十一·詹道传
  卷六·程公说
  卷五十四·程川
  卷一百八十五·山井鼎
  卷十五·傅逊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佚名
  附录·印光
  佛 法 无 边·太虚
  在仰光康明全居士家应供谈话·太虚
  论 周 易·太虚
  往生礼赞偈一卷·善导
  不可落狂慧·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灊山集巻三·朱翌

    宋 朱翌 撰五言排律元宵懐都城简胡令俊民时胡连夕在告天豁晴光合檐收雪汁干灯期欣在火令不为难方喜春风动犹怜暮色寒仙晨今夜乐帝所旧年观郁郁卿云宻葱葱瑞气盘五门双阙耸三岛十洲攅风伯清黄道钩陈卫赤鸾声流车水

  • 虚舟集原序·王偁

    立言岂易易哉况声成文之谓诗诗又言之精者扬子云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诚知言也是故必有超逸絶伦之姿雄浑浩博之气精深明彻之见源委渊懿之学然后可以挟风骚之体备众论之长出而鸣一代之盛焉斯岂易易哉三百篇尚矣汉魏以降迄

  • 读礼通考卷六十·徐乾学

    丧仪节二十三含礼杂记诸侯使人吊其次含襚赗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其次如此也【注言五者相次同时 疏诸侯使人吊邻国先行吊礼宣君命人以饮食为急故含次之食后须衣故襚次之有衣即须车马故赗次之君事既毕则臣私行已礼故临在

  • 一○五六 护理江西巡抚李承邺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一部折·佚名

    一○五六 护理江西巡抚李承邺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一部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护理江西巡抚印务 署布政使臣李承邺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别集下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下卷五 宋 李幼武 纂集 宗泽 忠简公 字汝霖婺州人元佑六年登进士第累迁朝奉郎靖康元年知磁州加秘譔虏?京诏为兵马副元帅康王即位加徽猷待制知襄阳府又知青州李纲荐为东京留守加延康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四·阿桂

    六月壬辰温福丰升额奏言【臣】等前此攻克北山美美寨并夺取南山碉寨贼众较前防守愈严但当乗此鋭气奋力进攻可期得手若稍事迟疑更为难办初十日辰刻令侍卫赓音素明仁宁珠布防将成徳等带领官兵上冲攻获贼卡二座杀贼十余名

  • 列传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一百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赵浚。○赵浚字明仲侍中仁规之曾孙。 自幼倜 有大志。 恭愍王在寿德宫望见浚挟书过宫前召见奇之问其家世卽命属宝马陪指谕。 王使洪伦辈强

  • 索虏传·沈约

    索头虏姓拓跋氏,他的先人是汉代人李陵的后人。李陵投降匈奴,后裔有千百种,各有各的名号,索头是其中的一种。晋代初年,索头种有几万部落在云中一带。惠帝末年,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在晋陽被匈奴人围困,索头单于猗..派军队帮助

  • 跋·李之芳

    李文襄公佐圣天子平逆藩耿精忠之乱,功在东南、勳在社稷;太常纪之、太史载之,非草茅下士所敢置笔也。惟公生平宦绩,多在吾浙。其初仕也,为金华府理刑官;其由部郎历御史台,则巡鹾两浙;嗣又奉审理盐差之狱,继又特简为浙江总督。以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八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辛亥朔。 癸丑,置建昌、苏州二军民指挥使司及会川军民千户所,调京卫及陕西兵万五千余人往戍之。时上以月鲁帖木儿叛,故置卫镇守,仍谕将士曰:“今僰人、百夷、罗罗、摩赀、

  • 第二十一章·王夫之

    一曰“性”、曰“道”、曰“教”,有质而成章者也。曰“天命”、曰“率性”、曰“ 修道”,则事致于虚而未有其名实者也。溯其有质成章者于致虚之际,以知其

  • 卷三十一·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十一宋 陈经 撰梓材【周书】成王周公之命康叔也既以明德愼罚之事作康诰一篇矣又以禁酒一事作酒诰一篇然治道必至于粉饰润色之然后可以悠久故梓材一篇专言教化譬之

  • 士虞礼·佚名

    士虞祭之礼:用一只豕致祭,将豕的左半边置于寝门外的西边烹煮,面向东。烹煮豕的灶的南边依次是烹煮鱼的灶和烹煮干肉的灶,以北为上。炊黍稷的灶设在东墙下,面朝西。设弃水之器——洗于西阶的西南边,盥洗之水放在洗的西边,盛物

  • 晏婴叔向论晋季世(昭公三年)·佚名

    ——末世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原文】 候使晏婴请继室于晋(1)...... 既成昏②,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③,吾弗知。其为陈氏矣(4)。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旧四量:豆、区、釜、钟(5)。四

  • 致海潮音社书·太虚

    今已至巴黎二日矣。中国留学生团体,东方文化学会、大学院,纷请讲演;约留一月,再至柏林或伦敦也。太虚白。九月十五日。(见海刊九卷九期)

  •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成就仪轨分第二尔时那拏天复说大明曰。那谟(引)啰怛那(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一)那谟吠设啰(二合)嚩拏写(二)摩贺(引)啰(引)惹写(三)那谟那拏酤钵啰写(四)虞呬

  • 序·佚名

    序百痴大师三山狮子一代马驹现光明拳照波若眼历坐道场素缁倾慕洵可以远吸曹溪迩跻大白者矣曩岁吾郡超果开席金鳗青虎之墟瓢衲麇至余获晨夕觐侍其间窃稔师之为人道韵渊澄辩才飙发钳锤来学困彻婆心虽以轰雷激电之机而寓

  •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