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十八

安重诲,其先本北部豪长。父福迁,为河东将,救兖、郓而没。重诲自明宗龙潜时得给事左右。及镇邢州,以重诲为中门使。随从征讨,凡十余年,委信无间,勤劳亦至。洎邺城之变,佐命之功,独居其右。明宗践祚,领枢密使,俄迁左领军卫大将军充职。案:以下有阙文。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侯三至醴泉县,地素僻,无驿马,县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乃得不死。明宗幸汴州,重诲建议欲因以伐淮,而明宗难之。后李鏻得淮南谍者言:“徐知诰欲奉其国称籓,臣愿得安公一言以为信。”鏻即引谍者见重诲。重诲大喜,以为然,乃以玉带与谍者,使遗知诰为信,其直千缗。

重诲为枢密使,四五年间,独绾大任,臧否自若,环卫、酋长、贵戚、近习,无敢干政者。弟牧郑州,子镇怀、孟,身为中令,任过其才,议者谓必有覆餗之祸。无何,有吏人李虔徽弟扬言于众云:“闻相者言其贵不可言,今将统军征淮南。”时有军将密以是闻,颇骇上听。明宗谓重诲曰:“闻卿树心腹,私市兵仗,欲自讨淮南,有之否?”重诲惶恐,奏曰:“兴师命将,出自宸衷,必是奸人结构,臣愿陛下穷诘所言者。”翌日,帝召侍卫指挥使安从进、药彦稠等,谓之曰:“有人告安重诲私置兵仗,将不利于社稷,其若之何?”从进等奏曰:“此是奸人结构,离间陛下勋旧。且重诲事陛下三十年,从微至着,无不尽心,今日何苦乃图不轨!臣等以家属保明,必无此事。”帝意乃解。重诲三上表乞解机务,诏不允。复面奏:“乞与臣一镇,以息谤议。”明宗不悦。重诲奏不已,明宗怒,谓曰:“放卿出,朕自有人!”即令武德使孟汉琼至中书,与宰臣商量重诲事。冯道言曰:“诸人苟惜安令公,解枢务为便。”赵凤曰:“大臣岂可轻动,公失言也。”道等因附汉琼奏曰:“此断自宸旨,然重臣不可轻议移改。”由是兼命范延光为枢密使,重诲如故。

时以东川帅董璋恃险难制,乃以武虔裕为绵州刺史,董璋益怀疑忌,遂絷虔裕以叛。及石敬瑭领王师伐蜀,峡路艰阻,粮运不继,明宗忧之,而重诲请行。翌日,领数骑而出,日驰数百里,西诸侯闻之,莫不惶骇。所在钱帛粮料,星夜辇运,人乘毙踣于山路者不可胜纪,百姓苦之。重诲至凤翔,节度使朱宏昭延于寝室,令妻子奉食器,敬事尤谨。重诲坐中言及:“昨有人谗构,几不保全,赖圣上保鉴,苟获全族。”因泣下。重诲既辞,宏昭遣人具奏:“重诲怨望出恶言,不可令至行营,恐夺石敬瑭兵柄。”而宣徽使孟汉琼自西回,亦奏重诲过恶。重诲已至三泉,复令归阙。再过凤翔,朱宏昭拒而不纳,重诲惧,急骑奔程,未至京师,制授河中帅。既至镇,心不自安,遂请致仕。制初下,其子崇赞、崇绪走归河中。二子初至,重诲骇然曰;“渠安得来?”家人欲问故,重诲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是他人教来。吾但以一死报国家,余复何言!”翌日,中使至,见重诲,号泣久之。重诲曰:“公但言其故,勿过相愍。”中使曰:“人言令公据城异志矣!”重诲曰:“吾一死未塞责,已负君亲,安敢辄怀异志,遽劳朝廷兴师,增圣上宵旰,则仆之罪更万万矣!”

时遣翟光邺使河中,如察重诲有异志,则诛之。既至,李从璋自率甲士围其第,仍拜重诲于其庭,重诲下阶迎拜曰:“太傅过礼。”俯首方拜,从璋以楇击其首,其妻惊走抱之,曰:“令公死亦不迟,太傅何遽如此!”并击重诲妻首碎,并剥其衣服,夫妻裸形踣于廊下,血流盈庭。翌日,副使判官白从璋,愿以衣服覆其尸,坚请方许。及从璋疏重诲家财不及数千缗,议者以重诲有经纶社稷之大功,然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权宠,亲礼士大夫,求周身辅国之远图,而悉自恣胸襟,果贻颠覆。《五代史补》:初,知祥将据蜀也,且上表乞般家属。时枢密使安重诲用事,拒其请,知祥曰:“吾知之矣。”因使密以金百两为赂,重诲喜而为敷奏,诏许之。及家属至,知祥对僚吏笑曰;“天下闻知枢密,将谓天地间未有此,谁知只销此百金耶,亦不足畏也。”遂守险拒命。《五代史阙文》:明宗令翟光邺、李从璋诛重诲于河中私第,从璋奋楇击重诲于地,重诲曰:“某死无恨,但恨不与官家诛得潞王,他日必为朝廷之患。”言终而绝。臣谨案:《明宗实录》是清泰帝朝修撰,潞王即清泰帝也。史臣避讳,不敢直书。呜呼,重诲之志节泯矣!

朱宏昭,太原人也。祖玟,父叔宗,皆为本府牙将。宏昭事明宗,在籓方为典客。天成元年,为文思使,历东川副使,二年余,除左卫大将军,充内客省使。三年,转宣徽南院使。明宗亲祀南郊,宏昭为大内留守,加检校太傅。出镇凤翔,会朝廷命石敬塘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宏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宏昭密遣人谓敬瑭曰;“安公亲来劳军,观其举措孟浪,傥令得至,恐士心迎合,则不战而自溃也。可速拒之,必不敢前,则师徒万全也。”敬瑭闻其言大惧,即日烧营遁还。重诲闻之,不敢西行,因返旆东还。复过凤翔,宏昭拒而不纳。及重诲得罪,其年宏昭入朝,授左武卫上将军,充宣徽南院使。长兴三年十二月,代康义诚为襄州节度使。四年,秦王从荣为元帅,屡宣恶言,执政大臣皆惧,谋出避之。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日夕更见,涕泣求去,明宗怒而不许。延寿使其妻兴平公主入言于中,延光亦因孟汉琼、王淑妃进说,故皆得免。未几,赵延寿出镇汴州,召宏昭于襄阳,代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十月,范延光出镇常山,以三司使冯赟与宏昭对掌枢务,与康义诚、孟汉琼同谋以杀秦王。闵帝即位,宏昭以为由己得立,故于庶事高下在心,及赦后覃恩,宏昭首自平章事超加中书令。素猜忌潞王,致其衅隙,以致祸败。潞王至陕,闵帝惧,欲奔,驰手诏宏昭图之。时将军穆延辉在弘昭第,曰:“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中使继至,宏昭援剑大哭,至后庭欲自裁,家人力止之。使促之急,宏昭曰:“穷至此耶!”乃自投于井。安从进既杀冯赟,断宏昭首,俱传于陕州。及汉高祖即位,赠尚书令。

朱洪实,不知何许人。以武勇累历军校,长兴中,为马军都指挥使。秦王为元帅,以洪实骁果,尤宠待之,岁时曲遗,颇厚于诸将。及朱宏昭为枢密使,势焰尤甚,洪实以宗兄事之,意颇相协。宏昭将杀秦王,以谋告之,洪实不以为辞。时康义诚以其子事于秦府,故恆持两端。及秦王兵扣端门,洪实为孟汉琼所使,率先领骑军自左掖门出逐秦王,自是义诚阴衔之。闵帝嗣位,洪实自恃领军之功,义诚每言,不为之下。应顺元年三月辛酉,义诚将出征,闵帝幸左藏库,亲给军士钱帛。是时,义诚与洪实同于库中面论用兵利害,《欧阳史》云:洪实见军士无斗志,而义诚尽将以西,疑其二心。洪实言:“出军讨逆,累发兵师,今闻小衄,无一人一骑来者。不如以禁军据门自固,彼安敢径来,然后徐图进取,全策也。”义诚怒曰:“若如此言,洪实反也。”洪实曰:“公自反,谁反!”其声渐厉。帝闻,召而讯之,洪实犹理前谋,又曰;“义诚言臣图反,据发兵计,义诚反必矣。”闵帝不能明辨,遂命诛洪实。既而义诚果以禁军迎降潞王,故洪实之死,后人皆以为冤。

康义诚,字信臣,代北三部落人也。少以骑射事武皇,从庄宗入魏博,补突骑使,累迁本军都指挥使。同光末,从明宗讨邺城,军乱,迫明宗为主,明宗不然。义诚进曰:“主上不虑社稷阽危,不思战士劳苦,荒耽禽色,溺于酒乐。今从众则有归,守节则将死。”明宗纳其言,由是委之心膂。明宗即位,加检校司空,领富州刺史,总突骑如故。寻转捧圣都指挥使,镇邠州刺史。明宗幸汴,平朱守殷,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江西节度使。车驾归洛,授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太平广记》云:长兴中,侍卫使康义诚,尝军中差人于大宅充院子,亦曾小有笞责。忽一日,怜其老而诘其姓氏,则曰:“姓康。”别诘其乡土、亲族、息嗣,方知是父,遂相持而泣,闻者莫不惊异。长兴末,加同平章事。

秦王为天下兵马元帅,气焰熏灼,大臣皆惧,求为外任。义诚以明宗委遇,无以解退,乃令其子以弓马事秦王冀自保全。明宗不豫,秦王讽义诚为助,义诚曲意承奉,亦非真诚。及朱宏昭、冯赟等惧祸,谋于义诚,但云:“仆为将校,不敢预议,但相公所使耳。”及秦王既诛,明宗宴驾,闵帝即位,加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未几,凤翔变起,西军不利,义诚惧,乃请行,盖欲尽率驾下诸军送降于潞王求免也。会与朱洪实议事不叶,洪实因厉声言义诚苞藏之志,闵帝暧昧,不能明辨,而诛洪实。及义诚率军至新安,诸军争先趋陕,解甲迎降,义诚以部下数十人见潞王请罪,潞王虽罪其奸回,未欲行法。清泰元年四月,斩于兴教门外,夷其族。

药彦稠,沙陀三部落人。幼以骑射事明宗,累迁至列校。明宗践阼,领澄州刺史、河阳马步都将。从王晏球讨王都于定州,平之,领寿州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候。属河中指挥使杨彦温作乱,彦稠改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充河中副招讨使,将兵讨平之。无几,党项劫回鹘入朝使,诏彦稠屯朔方,就讨党项之叛命者,搜索盗贼,尽获回鹘所贡驼马、宝玉,擒首领而还。寻授邠州节度使。遣会兵制置盐州,蕃戎逃遁,获陷蕃士庶千余人,遣复乡里。受诏与延州节度使,案:原本阙二字。进攻夏州,累月不克,兵罢归镇。闵帝嗣位,与王思同攻凤翔,为副招讨使。禁军之溃,彦稠欲沿流而遁,为军士所擒而献之。时末帝已至华州,令拘于狱,诛之。汉高祖即位,与王思同并制赠侍中。

宋令询,不知何许人也。闵帝在籓时,补为客将,知书乐善,动皆由礼。长兴中,闵帝连典大籓,迁为都押衙,参辅阃政,甚有时誉,闵帝深委之。及闵帝嗣位,朱、冯用事,不欲闵帝之旧臣在于左右,乃出为磁州刺史。闵帝蒙尘于卫,令询日令人奔问。及闻帝遇害,大恸半日,自经而卒。

史臣曰:夫代大匠斫者,犹伤其手,况代天子执赏罚之柄者乎!是以古之贤人,当大任、秉大政者,莫不卑以自牧,推之不有,廓自公之道,绝利己之欲,然后能保其身而脱其祸也。而重诲何人,安所逃死,古语云:“无为权首,反受其咎。”重诲之谓欤!自宏昭而下,力不能卫社稷,谋不能安国家,相踵而亡,又谁咎也。唯令询感故君之旧恩,由大恸而自绝,以兹陨命,足以垂名。

猜你喜欢
  卷二·程俱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蔡东藩
  卷八十四·国朝·蒋一葵
  卷之五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提要·胡宏
  清高宗实录选辑四·佚名
  卷四十一·高士奇
  六朝通鉴博议卷十·李焘
  《爱眉小札》序(二)·陆小曼
  史宁传·令狐德棻
  卷四十一·佚名
  中英缅甸条款·佚名
  卷一百五十六·雍正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537_1 【泛五云溪】许浑   此溪何处路,遥问白髯翁。佛庙千岩里,人家一岛中。   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石苔萦棹绿,山果拂舟红。更就千村宿,溪桥与剡通。   卷537_2 【寄郴

  • 晁冲之·唐圭璋

      冲之字叔用,晁补之从弟。有才华,不第。有具茨集十卷。又有晁叔用词一卷,今不传。近人赵万里辑有晁叔用词一卷。  汉宫春  黯黯离怀,向东门系马,南浦移舟。薰风乱飞燕子,时下轻鸥。无情渭水,问谁教、日日东流。常是送

  • 第二十五出 探婚·叶宪祖

    【步蟾宫】〔小生冠带杂随上〕龙津春碧惊时变。取上第官居京苑。友朋迎宅眷。庆团圆。拜贺令人欣羡。 下官温庭筠。叨中贾岛榜进士。昨闻杜年兄迎取年嫂到京。特来拜贺。此间已是杜爷寓所了。左右通报。〔杂报介〕 【

  • 卷五百十八 列传三百五·赵尔巽

      ◎藩部一   ○科尔沁 紥赉特 杜尔伯特 郭尔罗斯 喀喇沁 土默特   清起东夏,始定内盟。康熙、乾隆两戡准部。自松花、黑龙诸江,迤逦而西,绝大漠,亘金山,疆丁零、鲜卑之域,南尽昆仑、析支、渠搜,三危既宅,至于黑水,皆为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五 【起庚午汉献帝初平元年止乙酉汉献帝建安十年】 凡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东汉宗室诸王东海王羡等至曹丕称帝俱降爲侯今不於丕称帝之年见之而提叙於诸王嗣封之年不予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书虞雍公守唐邓事任燮绍兴初秦桧议和割唐邓遗敌以襄阳三十里前为境三十二年逆亮败盟自率大兵渡淮窥江遣刘蕚一军由光化顺流径薄襄阳城下亮意不在襄汉但分兵使相牵亮败死蕚亟彻去唐邓民开门纳官军明年春髙

  • 提要·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五太平治迹统类     杂史类提要【臣】等谨案太平治迹统类三十卷宋彭百川撰百川字叔融眉山人是书凡八十八门皆宋代典故文献通考载前集四十卷又後集三十三卷载中兴以後事此本乃朱彞尊从

  • 卷十六·王溥

    后唐长兴二年八月敕:“御史台每月支钱三百千,充曹司人力纸笔粮课。其大理元支二百千,刑部一同,未曾支给,宜于两班罚钱及三京诸道赃罚钱内,每月支钱一百千,赐大理寺、刑部两司。其刑部官吏不多,兼使纸笔校少,宜于所赐钱内,三分支

  • 卷第十六·董仲舒

    执贽第七十二凡执贽:天子用畅,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类于长者,长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后之随,必俶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为贽。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

  • 止学 原文·王通

      智卷一  智极则愚。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穷哉。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智

  • 卷二十一·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一喪服制度    凶禮四補小宗伯王崩縣衰冠之式于路門之外【制色宜齊同 春官】 大僕縣喪首服之法于宫門【首服之法謂免髽笄總廣狹長短之數縣其書于宫門示四方夏官】  肆師禁外内命男

  •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周梦颜

      曩者予未学佛,客有以周安士先生《全书》示予者,予翻阅数篇,即愤形于色,有不欲观之者矣。客惊询曰:“子何为其然也?”予曰:“安士先生所言,与某先生大相龃龉。子以安士先生所言为是,然则某先生所言非欤?&rdqu

  •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初分巧方便品第五十之二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於如是诸甚深处。依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理趣。审谛思惟称量观察应作是念。我今应如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祝我今应如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学。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於

  • 卷一百五十·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八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 金石文字记·顾炎武

    清顾炎武编著。全书凡6卷,共裒辑所见汉以来碑刻300余种,后又有顾氏门人吴江潘耒补遗20余种。所收碑刻以时代为次,各条下均缀以跋语,无跋者具列立石年月及撰书人姓名。本书证据今石,辨误正讹,抉剔史传,发挥经典,考释较欧阳修《

  • 偶谭·李鼎

    李生掩关山中 , 阒然无偶。既戒绮语 , 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 , 附以偶然之语 , 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 , 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 , 即犯虎溪严律。豫章李鼎长卿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