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庐陵孝献王刘义真传

孝献王刘义真,相貌美丽,神情秀彻。开始被封为桂陽县令,食邑一千户。十二岁时,跟随北伐大军进入长安,留守木百谷坞,任员外散骑常侍,未到任。关中地区平定后,高祖商量回到东部地区,而众将领已出征好长时间,都有回去的愿望,只留下副将又不能稳定民心,因此就让刘义真行都督雍、凉、秦三州司州的河东平陽河北三郡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太尉谘议参军京兆王修任长史,将关中守卫的重任交给了他。高祖临行时,三秦父老对他哭诉说:“此地百姓不能沐浴中华恩泽到如今已一百多年了。现在才迎来君王,蒙受圣恩。长安的十座陵墓,是汉家的坟墓;咸陽几千间宫殿,是汉家的房屋,丢下这些要到哪里去呢?”高祖听了十分伤感,就安慰他们:“我受命于朝廷,不能擅自留在这儿。感谢众乡亲留恋朝廷的心意,现在我留下二儿子和文武贤才一起镇守此地。”临走时,高祖亲自拉着义真的手把他交给王修,并让王修拉着他儿子孝孙的手交给高祖。义真很快正式封王,加节,又进督并、东秦两州、司州的东安定、新平两郡诸军事,领东秦州刺史。当时从陇上流亡的人,多住在关中,都希望高祖乘胜收回家乡。到高祖设置东秦州,父老百姓知道朝廷没有夺取陇右、稳固关中的打算,都为之叹息。而佛佛虏大军压境威逼来临。

沈田子杀了王镇恶,王修又杀了沈田子。义真年轻,给手下人的赏赐没有节制,王修常将赏赐从中裁减一些,手下人都十分怨恨。因而他们就借这事对义真说:“镇恶想谋反,所以田子杀了他;王修如今杀了田子,这又是想谋反啊!”义真就派刘乞等人杀了王修。王修字叔治,京兆灞城人。当初南渡到江南见到桓玄,桓玄了解他,对他说:“君一生有吏部郎的才能。”王修死后,人心离散局势一片混乱无法统一。高祖派将军朱龄石接替义真镇守关中,让义真带少量部队迅速回来。众将领竞相聚敛财物,用车拉着财物儿女,慢慢地行走。敌人追赶的骑兵就要追上来,建威将军傅弘之说:“高祖吩咐迅速行进,是担心敌虏追上来造成人员伤亡。现在部队带着辎重,一天还走不到十里,敌人追上来怎么办?应该丢掉车辆轻装前进,才可以免除灾祸。”义真不听。敌人果然追了上来,有骑兵一万。辅国将军蒯恩断后抵挡不住敌兵的攻击,到了青泥,后卫部队大败,众将领以及府功曹王赐全被俘虏。义真走在前面,才幸得与几百人一起逃出走散,黄昏时敌人没有再追下去。义真和手下人走失,独自躲在草丛中。中兵参军段宏只身匹马前来搜寻,沿途叫喊,义真听出他的口音,走出草丛叫道:“你不是段中兵吗?我在这儿。”段宏非常高兴,将义真背回。义真对段宏说:“今天这事,我确实没有谋略。但大丈夫不经历这样的情况,怎么懂得艰难。”开始高祖听到青泥失败的消息,就向那些先回来的人询问义真的下落,他们都说:“黑夜奔逃,不知他是生是死。”高祖非常恼怒,想立即北伐,谢晦劝谏也不听从。到得到段宏的报告,知道义真幸免于难才作罢。

义真不久都督司、雍、秦、并、凉五州诸军、建威将军、司州刺史,持节不变。让段宏任义真的谘议参军,很快升任宋台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段宏,鲜卑人,是慕容超的尚书仆射、徐州刺史,高祖攻打广固时归降宋。太祖元嘉年间任征虏将军、青、冀二州的刺史。死后追赠他左将军。当时义真将要镇守洛陽,而河南破败荒凉,没有来得及治理,因而改任扬州刺史,镇守石头城。

永初元年(420),义真被封为庐陵王,食邑三千户,转而镇守东城。高祖刚登基时,义真神情不高兴,侍读博士蔡茂之问他为什么。义真说:“安逸的时候应不忘危险,快乐平安怎能依仗?”第二年,调任司徒。高祖不同意,让他任持节、侍中、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朝镇守历陽。他还没有到任高祖就死去。

义真性情聪明,爱好文学,但轻率无德行。和陈郡谢灵运、琅王牙颜延之、慧琳道人交游往来非常密切。自称自己得志的时候,让灵运、延之做宰相,慧琳做西豫州都督,徐羡之等人不喜欢义真和灵运、延之亲密过分,就派范晏严肃地劝戒他,义真说:“灵运这个人空疏,延之浅薄,是魏文帝所说的那种很少能以名节自立的人。只不过他们的性情所得并没有忘言于悟赏,所以我才和他们交游罢了。”赴任前,将部属队伍排列在东府前,因有国哀,义真所乘的船是单素色,还比不上母亲孙修仪的好。义真和灵运、延之、慧琳等人一起检阅部队,在船内设宴。到历陽后,向朝廷大肆索要物品,羡之等人总是裁减一部分而不给足,因而义真深深怨恨朝廷,上表请求回京城。因少帝无德政,羡之等人密谋废掉少帝立新皇帝,按照等级次序该立义真,但他们认为义真轻浮,不能担当主持社稷的重任,并借他与少帝不和,上书奏请少帝废除义真。少帝将义真废为庶人,流放到新安郡。前吉陽令堂邑张约之上书劝谏,皇帝看了以后,让约之任梁州府参军,不久又杀了他。

景平二年(424)六月癸未,羡之等派人到流放地杀死义真,义真时年十八岁。

元嘉元年(424)八月,文帝下诏追复义真原有王的封号,并迎其灵柩回京。元嘉三年(426)正月,文帝诛杀徐羡之、傅亮等人,文帝下诏追赠义真为侍中、大将军,封王如故。

义真没有儿子,太祖以第五个儿子绍,字休胤,做他的后嗣。元嘉九年,袭封庐陵王。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英宗二·宋濂
  卷八十一 晉紀三·司马光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蔡东藩
  卷之一千八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九·佚名
  卷七·陈均
  三四五 江苏巡抚杨魁为解送违碍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附清单一)·佚名
  一七三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遵旨将拣存书籍发还各家折·佚名
  绎史卷九十二·马骕
  绎史卷六·马骕
  马殷传·欧阳修
  陆粲传·张廷玉
  宋忠传·张廷玉
  四一、公输般自鲁游楚考·钱穆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儆·唐圭璋

      儆字益恭,休宁人。生于宣和七年(1125)。绍兴二十七年(1157)登进士,调明州鄞县尉,历宫奉仪郎。淳熙初,通判邕州,任满入对,即擢知州事,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情祠,得主管台州崇道观,转朝散郎致仕。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

  • 第二十四出 京晤·叶宪祖

    【天下乐】〔生冠带上〕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 下官杜羔。忝中贾岛榜进士第五人。身授礼部员外。已曾差人去接取家眷。此时也该到京。怎幺音信杳然。好生放心不下。〔末

  • 卷四·龙榆生

    71 叶梦得 七首 录自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石林词【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

  • 唐诗镜卷五十·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十 明 陆时雍 编 晚唐第二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善属文太和二年举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拜殿中侍御史迁中书舍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时无有援者卒年五

  • 卷一百一·列传第三十一·脱脱

        萧陶苏斡 耶律阿息保 萧乙薛 萧胡笃   萧陶苏斡,字乙辛隐,突吕不部人。四世祖因吉,发长五尺,时呼为“长发因吉”。祖里拔,奥隗部节度使。陶苏斡谨愿,不妄交。伯父留哥坐事免官,闻重元乱,挈家赴行在。时陶苏

  • 卷十三 康帝·王夫之

      〖一〗   风会之所趋,贤者不能越也,君子酌其贞淫以立身,而不可执以论人。孟子之游,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多所辨以折异端,曲为说以动人主,使前乎此而为西周,后乎此而为两汉,必不然矣。然而有以异于田骈、慎到、苏秦、张

  • 卷一百三十·杨士奇

    永乐十年七月甲申朔享 太庙○丙戌○赐在京文武衙门堂上官兠罗绵被有差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等五员赐同尚书○以水灾免直隶吴江长洲昆山常热四县粮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石有奇○顺天府言卢沟河水涨坏桥及堤岸八

  • 卷之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卷 厅汛表·缪荃孙

    徐州道丰北厅,通判。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五十六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铜沛厅,同知。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二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邳北厅,通判。原属邳睢管河同知。乾隆五十六年裁六塘河同知改设。咸丰八年归

  • 通志卷一百三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四宋刘穆之【穆之孙子邕 穆之中子式之 式之子瑀 穆之从父兄子秀之】徐羡之【兄子佩之 佩之弟逵之逵之子湛之 汤休】傅亮【兄廸 族兄隆】檀道济【兄韶韶孙珪韶

  • 卷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十四宋 徐天麟 撰礼八【吉礼】庙祭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於寝月祭於庙时祭於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如淳曰月祭朔望加腊为二十五晋灼曰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二·高晋

    褒赏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十日总理行营事务和硕简亲王丰纳亨等奏言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三日奉谕防此次随营人等虽俱加恩赏给但行走系内地与外地不同用度稍费着交总理行营事务王大臣等分别赏给再王家营存住各项人等应如何

  • 春秋诸国统纪卷一·齐履谦

    元 齐履谦 撰鲁国第一上鲁姬姓国周公子伯禽始封十四世至隐公息姑实为春秋所起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元年春王正月春秋合二十国史而创为内鲁之制首以隐元者本鲁史之自起次以周正者示王法所当奉盖当是时王政不行不惟礼乐征

  • 译文 卷十二 警戒·朱熹

    卷十二 警戒 12&middot;01 濂溪先生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mdash;&mdash;周敦颐《通书&middot;过》[译文]周敦颐先生说:子路一爱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因而有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三本。(一)梵文本入楞伽經.校註略稱梵本。(二)元魏菩提流支譯入   楞伽經.略稱魏本。(三)唐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略稱唐本。以上三種並舉   則稱三本。

  • 诗格·王昌龄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

  •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

    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佛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为思想家, 他终生治学求道、 讲经说法,把学问与生命体验、与医民救国结合在一起。作为教育家, 他通过办学以培养整理佛经和阐释佛学思想的人才。他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