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文阿传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父沈峻,以儒学闻名于梁代,授职为桂州刺史,未赴任。

文阿性情刚强,颇有体力,少时习学父业,精心研讨章句之学。外祖父太史叔明,舅父王慧兴均通晓经学,于是文阿颇受其传导。又博采先儒之异同,自己为之作义疏。治《三礼》、《三传》。经考察入选孝廉,任为梁临川王国侍郎,历任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梁简文帝为太子时,征引他为学士,深加礼遇,待到简文帝撰写《长春义记》时,曾使文阿大量抄撮异闻以扩充之。及至侯景作乱,简文帝另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京城陷,文阿与张嵊同守吴兴,嵊败,文阿逃窜于山野之中。侯景一向闻其名,搜求他甚急,文阿穷极不知所措,便上树自缢,恰遇亲近之人相救,从投缳中跌下,折断了左臂。及至侯景乱平,高祖以文阿为州里同乡,表授为原乡县令,监江陰郡。

绍泰元年(555),入京任为国子博士,不久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自太清之乱以来,台阁故事,全无存遗,文阿之父沈峻,在梁武帝时曾掌朝仪,颇有一些遗稿,于是文阿加以斟酌裁减撰述,礼制都由他而出。及至高祖受禅,文阿便弃官回武康,高祖大怒,派使者前往杀他。时值文阿族人沈恪为郡守,请求使者宽缓其死刑,并当即将沈文阿反绑束颈送交高祖,高祖看了看,笑着说:“迂腐的读书人啊,我看你还要做出什么呢?”于是赦免了文阿。

高祖崩,文阿与尚书左丞徐陵、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商讨大行皇帝灵座侠御衣服之规格,语在《刘师知传》。及世祖即皇帝位,择定日期拜谒太庙,尚书右丞庾持奉诏派博士共议其礼。文阿上议说:

风俗之变化,有质鲁与文雅两种可能,圣贤借重机缘而设立教化,王侯公卿顺应时代而建立统治秩序。千人之国无君,不散则乱;万乘之国无主,不危则亡。当周朝隆盛之日,以周公旦叔父之亲,吕公、召公大臣之重,成王正当服丧之时,而管、蔡、武庚为祸,几乎倾覆了社稷。所以下葬之后便当有尊崇之礼仪,入殓之初便要受策命而服缁布冠,大抵是要显示天下之有主,虑及社稷可能有艰难之时。待到周朝末年,礼制败坏;便有合纵连横之举。有汉承其余弊,即使是像文帝、景帝那样置刑法而不用,也有七国连兵作乱之祸。新君们有的过了一个月便登尊位,有的在先君崩逝之日便称孤道寡,这都是想要有作为而为之,并非对礼制毫不在乎。今当国丧之日尽避为了印玺之重要而节哀,仍是未顺乎君臣之礼仪。按古礼,先君逝世退居宗庙以听群臣之政,今皇帝拜庙回朝,应临御太极殿,以正南而治国之尊,这正如周康王当朝,由一二重臣屏藩拥卫而登基。

至于贡献土产之礼节,周礼以玉作礼物,公、侯用王圭,子、男执璧,这是瑞玉。尊贵之礼物既已陈毕,又呈上祭品,天子以璧,王后用琮。秦烧毁典籍,威仪三千均已失传,叔孙通制定礼制,对旧则多有违背,进献礼品不用王圭,献祭品没有帛,公与王通同用璧,由鸿胪来传声赞导。像这样几种作法,古所未闻,后世加以沿袭,至梁代仍行之。举杯祝寿,国家之盛大庆典,奏四厢乐歌,歌奏鼓吹,极尽喜乐气氛。今当群臣隐忍悲伤,万民节哀之时,怎么能同于王朝更新,新君初立之礼呢?况且周康王时于宾客称奉王圭,没有长寿之献,这便是上古之准则,这点已勿庸置疑。进爵三次,奠爵三次,上宗说“飨”,这大抵是祭祀之傧从接受天地神明之降福,怎么会指的是贺酒呢!我认为今天子当坐正殿,只行献璧之仪,无贺酒之礼。谨撰《告庙还升正寝群臣陪荐仪注》一书另发。

诏准施行。不久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又令于东宫讲解《孝经》、《论语》。天嘉四年(563)去世,时年六十一岁。诏赠廷尉卿。

文阿所撰《仪礼》八十余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均行于世,许多儒者都传其学说。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八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宋史全文卷十四·佚名
  卷一通论·郑观应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第三一○折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一○二--四八·佚名
  第六卷 盐法商课·缪荃孙
  第六十五卷 忠节 九·缪荃孙
  卷一百十一·张守节
  卷四十三·张守节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九 家门以内·溥仪
  柳箈传·令狐德棻
  卷六十三·宋敏求
  第八卷·冯梦龙
  三十三年·佚名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回 义昆季英雄应募·陈端生

    第二十二回义昆季英雄应募诗曰:学成妙术转平江,兄弟偕行应募双。公而忘家思报国,英雄智勇足安邦。话说熊友鹤到家,择日就将徐氏出殡,停于祖坟的厢堂之内,以待荣归安葬。然后治好头盔战甲鞍马干戈,与少华共成两副。只待新春

  • 卷163 ·佚名

    李弥逊 近报陕右在捷继闻五师遂平建寇用高字韵 南北军书走羽毛,城头喜见赤云高。 颇闻关陇尽归马,不独瓯闽行卖刀。 壕吏捉人那复有,田翁泥饮不辞遭。 会看四海收鼙鼓,郡邑官闲得坐曹。 李弥逊 近

  • 列传第八十二·李延寿

    高丽 百济 新罗 勿吉 奚 契丹 室韦 豆莫娄 地豆干 乌洛侯 流求 倭盖天地之所覆载至大,日月之所照临至广。万物之内,生灵寡而禽兽多;两仪之间,中土局而殊俗旷。人寓形天地,禀气阴阳,愚智本于自然,刚柔系于水土。故霜露所会,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十有二月辛巳朔起复直秘阁知岳州范寅敷罢以制置使王<王燮>言寅敷在任之日每遇贼至一味退避侥求起复至今未到故也壬午左文林郎玉山县丞张绚为左宣教郎寻除秘书省正字用刘大中荐也绚已见六月壬辰其

  • 竹书统笺卷首下·徐文靖

    前编太昊庖羲氏【笺按汉律厯志庖羲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徳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佃以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司马公稽古録曰伏羲之前如天皇地皇人皇有巢之类虽于记有之语多迂怪事不经见臣不敢引独据周易自伏羲以来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弘治四年十一月癸酉朔钦天监进弘治五年大统历 上御 奉天殿受之赐给文武百官颁行天下○晋府革爵方山王钟铤奏乞复爵前后凡五十余疏不允至是复援赵府南乐王例以请礼部覆奏 上曰钟铤革爵为紊乱宗支重事与上王所犯不同难

  • 卷之二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闲中今古录摘抄·黄溥

    宋太祖建隆庚申受禅后,闻陈希夷只怕五更头之言,命宫中转六更方鼓,严鸣钟。太祖之意恐有不■〈车丸〉之徒,窃发于五更之时,故终宋之世,六更转于宫中,然后鸣钟殊不省。更庚同音也,至理宗景定元年,历五庚申,越十七年末,宋亡而希夷五

  • 计偕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恽毓鼎

    离别园林甫三月,往来河海万千程。婆娑春梦真堪笑,徒把芜辞累管城。不辞握笔写深更,无巨无纤尽显呈。为怕家人询旅况,好将此籍看分明。浣红生自题光绪十有二年,岁躔柔兆阉茂。正月初一日,乙未,立春节阴,午后雨雪冰珠交作。晨起

  • 卷十三·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三     明 黄佐 撰修日历宝训圣祖时设起居注後惟专设本院史官常谕学士詹同等曰国史贵直书是非善恶昔唐太宗观史命直书建成之事其意欲以公天下也予平日言行可记其是非善恶汝等皆当明白直

  • 卷十三 礼八(嘉礼 )·龙文彬

    ◎上尊号徽号吴元年十二月癸丑,相国李善长等奉表劝进。帝曰:“始吾即王位,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恐德薄不足当之。”群臣固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

  • 卷十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集说疏曰此是九州之牧谓之采者以采取当州美物而贡天子故王制曰千里之外曰采窃案新安王氏曰周官侯服外有甸服男服采服卫服外乃有

  • 卷一百十·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    宋 卫湜 撰祭义第二十四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斋戒荐羞之义也此於别録属祭祀严陵方氏曰陈乎外者祭之法存乎中者祭之义君子之於祭岂徒拘法之末为哉亦以其有义存

  • 卷十九上·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九上   元 王天与 撰泰誓上第一        周书【蔡氏曰周文王国号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唐陆氏曰凡四十一篇九篇亡】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汉孔氏曰周自

  • 御选语录卷十四·雍正

      御制序朕既选刻僧肇等禅师语录。长夏几暇。欲全览历代古德之所激扬。而录其真切为人者。柰华藏浩瀚。目不暇给。臣工中与禅衲辈。具能辨别淄渑目力者。不得其人。莫可使分任翻阅。呈朕总览者。无巳。乃就妙喜所辑

  • 太玄宝典·佚名

    太玄宝典,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分为〈修真冲寂门〉、〈修真符圣门〉、〈修真致妙门〉、〈炼凡生神门〉、〈炼凡出象门〉、〈养气构神门〉、〈养气增灵门〉、〈炼凡全真门

  • 佛说帝释所问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于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为帝释演释种种之疑问。即中阿含之释问经也。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大般若第七会之别译。略云文殊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