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卷 忠节 九
淮 安 府
汉
臧洪 陈容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洪体貌魁梧,有异姿。举孝廉,补即丘长。
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时董卓弑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义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唱义,不亦宜乎 ?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先谓超曰: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超曰:臧洪海内奇士,才略智数,不比于超矣。邈即引洪与语,大异之。乃使诣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仙,遂皆相善。邈既先有谋约,会超至,定议,乃与诸牧守大会酸枣。设坛场,将盟,既而更相辞让,莫敢先登,咸共推洪。洪乃摄衣升坛,操血而盟曰:汉皇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自是之后,诸军各怀迟疑,莫适先进,遂使粮储单竭,兵众乖散。
时讨虏校尉公孙瓒,与大司马刘虞有隙,超乃遣洪诣虞,共谋其难。行经河间,而值幽、冀交兵,行途阻绝,因寓于袁绍。绍见洪,甚奇之,与结友好,以洪领青州刺史。任事二年,袁绍惮其能,徙为东郡太守,都东武阳。
时曹操围张超于雍丘,甚危急。超谓军吏曰:今日之事,唯有臧洪必来救我。或曰:袁、曹方穆,而洪为绍所用,恐不能败好远来,违福取祸。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非背本者也,或见制强力,不相及耳。洪始闻超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自以众弱,从绍请兵,而绍竞不听之。超遂城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使洪邑人陈琳以书譬洪,示其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
仆小人也,本乏志用,中因行役,特蒙倾盖,恩深分厚,遂窃大州。宁乐今日自还接刃乎?每登城临兵,观主人之旗鼓,瞻望帐幄,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涕流之覆面也。何者 ?自以辅佐主人,无以为悔;主人相接,过绝等伦。受任之初,志同大事,埽清寇逆,共尊王室。岂悟本州被侵,郡将遘厄,请师见拒,辞行被拘,使洪故君,遂至沦灭。区区微节,无所获申,岂得复全求友之道,重亏忠孝之名乎 ?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若使主人少垂古人忠恕之情,来者侧席,去者克己,则仆抗季札之志,不为今日之战矣。
昔张景明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让印,主人得地。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不蒙观过之贷,而受夷灭之祸。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复见斫刺。刘子璜奉使逾时,辞不获命,畏君怀亲,以诈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亦复僵尸麾下,不蒙亏除。慕进者蒙荣,违意者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游士之愿也。是以鉴戒前人,守死穷城,亦以君子之违,不适敌国故也。
足下当见久围不解,救兵未至,感婚姻之义,推平生之好,以为屈节而苟生,胜守义而倾覆也。昔晏婴不降志于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况仆据金城之固,驱士人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但惧秋风扬尘,伯珪马首南向,张扬、飞燕旅力作难,北鄙将告倒悬之急,股肱奏乞归之记耳。主人当鉴戒曹辈,反旌退师,何宜久辱盛怒,暴威于吾城之下哉!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耶 ?昔高祖取彭越于巨野,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苟可辅主兴化,夫何嫌哉!况仆亲奉玺书,与之从事!
行矣孔璋!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投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命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尽,外无援救,洪自度不免,呼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将吏皆垂泣曰:明府之于袁氏,本无怨隙,今为郡将之故,自致危困,吏人何忍当舍明府去也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馇粥。洪曰:何能独甘此耶?使为薄糜,编班士众。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十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城陷,生执洪。绍盛帷幔,大会诸将见洪。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洪据地嗔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而欲因际会,觖望非冀,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洪亲见将军呼张陈留为兄,则洪府君亦宜为弟,而不能同心戮力,为国除害,坐拥兵众,观人屠灭。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为服乎 ?绍本爱洪,意欲屈服赦之,见其辞切,知终不为用,乃命杀焉。
洪邑人陈容,少为诸生,亲慕于洪,随为东郡丞。先城未破,洪使归绍。时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绍惭,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畴,空复尔为 ?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为君子,背之则为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也。遂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戮二烈士!
先是,洪遣司马二人出,求救于吕布。比还,城已陷,皆赴敌死。
(扬州府志)
南唐
刘仁赡
刘仁赡,字守惠,金季子也。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通兵家言。事烈祖,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元宗时,拜武昌军节度使。平楚之役,仁赡以舟师克巴陵,抚纳降附,甚得人心。周人有南侵之谋,徙仁赡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
先是,每岁淮水浅涸,分兵屯守,名曰把浅。监军吴廷绍,以为境上幸无事,糜饷无益,悉罢之。仁赡力争,不可。未及报,而周师猝至,州人大恐。仁赡部分守御,有若平常。周将李谷自寿春退守正阳浮桥,神武统军刘彦贞以为敌怯,麾兵亟进。仁赡止之,不听,彦贞遂败。而仁赡按兵,城守独全。
周世宗既至寿州,则围之数重。征丁夫数十万,云梯洞屋下临城中,数道并进,置堑陷壁,昼夜不少息,鼓角震墙屋。当是时,唐援兵屡败,仁赡意气弥壮。周人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编巨竹数十万竿,上施板屋,号为竹龙;仍决其水寨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世宗大怒,亲坐胡床至城下,督攻愈急。仁赡引弓射世宗,矢至床数尺辄堕。世宗命移床进前,矢至数尺,复剽去。投弓而呼曰:天果不欲佑唐邪 ?世宗遣中使谕曰:亟知卿忠义,士民何罪?又亲临城招之,仁赡不答。而岁会大暑,霪雨积旬,淮、淝暴涨,周营寨水深数尺,炮舟竹龙漂著南岸,为南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唐亦遣元帅齐王景达列寨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重进与其副张永德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仁赡由是愤惋成疾。时保大十四年也。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寨,坏其夹道,南兵大败,诸将许文稹、边镐、杨守忠相继见擒。自广陵以北,列城十数,望风降溃。唐君臣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地输贡赋于周,以求息兵,仁赡独坚守不下。世宗使唐所遣使者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夜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走求救于仁赡妻薛氏。薛氏泣曰:崇谏吾幼子,吾岂有所不念哉 ?顾贷其死,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竟斩之。士卒无不人人感泣。三月甲辰,周人耀兵于城北。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使入城养疾。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前代无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是日遂卒。年五十八。薛氏亦不食五日而死。
仁赡卒时,昼晦,雨沙如雾,州人巷哭。偏裨以及士卒刭以殉者且数十人。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赐庄、宅各一区。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旌仁赡也。
唐主闻仁赡卒,哭之恸,亦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忠肃,加封卫王。诏曰:魂而有知,鉴周惠邪?歆吾命邪?夜梦仁赡拜阶下而去。后主立,进封越王。
宋开宝时,仁赡子崇谅为进奉使,太祖嘉其忠臣之后,特命为都官郎中。后百余年,政和时,列仁赡于祀典,世世庙食不绝。
(淮安府志)
张 雄
张雄,淮人。周侵南唐,楚州民间自相团结拒敌,谓之义军。雄所将最有功,历袁州刺史。及宋师入江南,金陵危急,雄纠兵东下以救之。至溧阳,猝遇宋师,与其子七人皆力战死。
(江南通志)
宋
刘 晟
刘晟,山阳人。以气概名乡里,尝与乡荐。绍兴初,假从事郎,权本州录事司。时通判刘晏先以刘光世将败降敌,后复拥兵归宋,命通判楚州,晏大觖望,杀太守。晟谕以祸福,不听。晏谋劫岁币,以楚城反。时纲运已抵城南,晟策骑奔告,纲运获全。晏知事泄,执晟杀之,阖门遇害。
(山阳县志)
缪朝宗
缪朝宗,淮人。初以环卫官知梅州。有意气,从文天祥于平江,天祥归福安,朝宗自婺间道以从。精练干实,孜孜奉公,军府器械,悉出其手。空坑之败,自经于山间。
(光绪丙子清河县志)
米 立
米立,淮人。三世为将,从陈奕守黄州。奕降元,立溃围出,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署为帐前都统制。元兵略江西,万石降,立迎战,被执,不屈。万石谕之,立曰:立,三世食赵氏禄,国亡,何以生为 ?竟遇害。
(江南通志)
张孝忠
张孝忠,字正纲,淮人。度宗时,官管屯千军大使,隶吕文福麾下。文福叛降元,孝忠率淮士百余人,投制置使高达。未几,达复叛,孝忠走信州,依谢枋得,授承信郎、帐前都提点。
德祐二年,叛将吕师夔率元师徇江东,枋得檄孝忠御之。陈于饶州安仁县之团湖坪,相持数日,孝忠击杀数百人。敌前军稍却,分队出孝忠后。众惊溃,矢中孝忠马,下马力战而死。枋得方坐楼上,途见孝忠马逸归,惊曰:马归,孝忠败矣 !遂驰入建宁山。元将士求得孝忠尸,叹曰:壮士,壮士!取衾覆之,拜而去。安仁民为立祠玉真山,水旱祷之辄应云。
(山阳县志)
张德舆
张德舆,淮人。景炎二年,与淮西野人原寨,刘源等起兵兴复。司空山民傅高起兵应之,遂复黄州寿昌军。战于樊口,杀元将郑鼎。未几,元袭破司空山,复陷寿昌,德舆死之。
(江南通志)
黄文政
黄文政,淮人。戍蜀军溃,间道走静江,马暨邀与同守。城破被执;大诟不屈,元军断其舌,文政含胡叱咄,至死不绝声。
(江南通志)
陆秀夫
陆秀夫,字君实,盐城人,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宝祐四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祐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年正月,以礼部侍郎使军前请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 ?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恸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 ?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时陈宜中往占城,与世杰不协,屡召不至。乃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厓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仗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方秀夫在海上时,记二王事为一书,甚悉,以授礼部侍郎邓光荐曰:君后死,幸传之。其后厓山平,光荐以其书还庐陵。大德初,光荐卒,其书存亡无从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云。
(前志)
明
萧凤来 苏臣
萧凤来,世袭大河卫正千户。嘉靖三十八年,领兵屯庙湾,御倭力战,没于阵。
又本卫百户苏臣,亦阵亡。
(江南通志)
张世显
张世显,万历武进士。初授乌龙关守备,有威名。天启中,升辽东戚家堡游击。清兵渡河,世显提兵出战,单骑贯阵,三出三入。俄大军益至,他部皆反走,家人控马劝之避,世显不可,以刀斫其手,挥之去。遂力战死。
(前志)
王百度
王百度字介石,弟百圣字揆一,盐城人,进贤主簿信之曾孙。家世以武勇著,传神枪法,号梅花枪,兄弟皆精其艺。
百度性至孝。崇祯中,以文生举武科,受知于漕抚杨一鹏,为清江浦把总。一鹏闻流寇将犯庐、凤,遣邱游击、徐守备及百度等守凤阳。以庐州告急,复命邱、徐二人移庐州,百度移六安。百度上书一鹏,言:皇陵不可无备,宜屯重兵防守。不报。至六安,昼夜巡防,击柝相闻,擒斩谍四人,寇知有备,不敢犯。而凤阳于八年正月失守,皇陵被焚,一鹏弃市。
代一鹏者为金华朱大典,有爱将蒋有功,自负精枪法。大典大集诸将阅兵,命百度与有功角艺,有功屡负。乃召盐营守备沈通明代有功击刺,移时,未分胜负。大典曰:二人可称敌手。通明谓:王某为我师,知我非彼敌,故不尽其技耳。大典以百度让通明,而不让有功,颇不怿。命与守备郝调鼎同戍颍州。调鼎先行,至怀远县,值大雾,遇伏,战殁。百度为文,哭之哀。急追寇至颍,诸将亦至,寇遁去。百度由颍移屯寿州,大典入忌者之言,以他将代之,罢其官。
十四年冬,偕下第武举十人伏阙上疏,请一官自效。兵部奉旨复奏如所请,百度掣签得崇明营守备,挈弟百圣之任。道经刘河,谒游击,而崇明兵合营大噪,往太仓州索饷。百度闻变,冒雨驰往安抚,散钱万缗,兵皆感泣,随百度归崇明。崇明濒海,多盗,每率兵御之,辄兄弟先登,连败贼于黄村、平阳、沙施、翘河、双洋港等处,多斩获。
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大出兵捣巢,单骑冲入贼营,被贼骑围数重。百度击杀甚众,枪折,用短刀;刀复折,身负重创死。百圣单骑赴救,负兄尸溃围出。时百度已题升刘河营游击,比新命至,而百度殁矣。巡抚张国维特疏褒之,令百圣署兄职。
四月,百圣随诸将出洋击贼,贼渠顾荣投诚,授把总。百圣慨然曰:兄弟之仇不同国,况同官乎!一日,会集军门,乃袖铁椎击荣头,几死,束身请罪。大吏恐荣余党为乱,下百圣狱,以安众心。知县陆一鹏,因士民之请,申救甚力,得释。强留用之,百圣坚辞归,躬耕没齿焉。
清乾隆四十一年,赐百度谥节愍。
(盐城县志录胜朝殉节诸臣录)
李干才 乐大章
李干才字笃生,乐大章字君雅,皆盐城人,廪生。崇祯甲申三月,干才闻京师陷,即焚儒衣冠,不食数日,同学为诗文祭之,瞪目无一言而死。大章隐居教授,有师法,学者宗之。闻北都之变,语家人曰:时事至此,身安所寄 ?惟有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耳。一夕,正衣冠出,不反。遍踪迹之,得遗骸于城西偏汇泽中。
(盐城县志)
郭九有
郭九有,字若无。始祖仲文,江西宜春人,宣德时官庙湾场盐课大使,清勤慈惠,卒后,庙湾民留葬其地,子孙遂家焉。叔高祖绅,令宁海,时承永乐禁藏方正学集,绅独梓行,当世多之。祖郧,精理学。父卫民,字宁原,有德行。壮犹无子,妻为纳妾,辞而遣还之,不索值。是年生九有。秉异资。天启中恩贡生,授衡州府通判。值蓝山临武矿盗窃发,力筹捍御。桂藩命为监纪,转输楚、豫、两粤间。旋署常宁,摄衡阳令。所至有政声。以丁忧归里。
崇祯十四年冬,粤东猺獞乱起,大府起九有于家。墨绖就道,建以土攻土、以蛮制蛮之策。选旧渠韦蒙、覃莫诸人为前驱,身率将士继之,斩木搜山,跨江烧峒,猺獞悉平。叙功,授岳州府同知。未几,庄烈帝殉国凶问至,九有恸不欲生。会南畿拥立福王,擢九有为本郡守,乃奋起誓众,檄邻郡期整残疆,以图恢复。及南都败,知不可为,乃哭谢父老,放舟洞庭湖岳王庙前,北望泣拜,赋绝命词二章曰:漫言移孝可为忠,撑住乾坤总属空。欲向煤山随逝辇,孤魂万里哭秋风。君父深恩两未酬,洞庭湖水泪东流,儿孙记取遵吾志,切莫蹉跎慨白头。书纳袖中,挥仆从出,整冠服北向自经死。
九有善书画工诗,著有岳游从军诸草。
长子网,字锦伯。游庠后,以父平猛功,为官监生。事后母施尽孝。父殉节后,奉丧归葬,抚幼弟力学有成。自淮返湾,优游自适,有访求者,留与觞咏,或倾囊济之。著有筠亭集。次子尚,字无尚,行三。性疏旷,游庠后,即放情山水,鼓琴啸歌,时为豪饮,自号酒民。所居名问津园。时呼三疯子。年七十,无病而终。同子广,字松岩。承家学,富才思。陈一舜纂庙湾镇志,广为考订艺文。
(阜宁新志)
缪鼎吉 缪鼎言
缪鼎吉,缪鼎言,兄弟也,俱绝有力。淮人王翘林等,奉宗室新昌王克盐城,鼎言以其徒应之,劫杀官弁,锋锐甚。清兵至,鼎言持长矛入阵,奋力击刺,丛箭而死。鼎吉仍纠众攻城,屡有斩获,冲其营不为动,转战不息。以饥不得食,被擒。清帅爱其勇,欲释之,不屈,乃杀之。浙东俱赠参将。
(盐城县志录南疆绎史)
司石磐 孙光烈
司石磐,名邦基,以字行,诸生。戟须髯钟声,善谈兵。乙酉七月,与都司酆报国、诸生孙光烈奉新昌王监国,同举兵规兴复,克盐城。兵败,光烈寄父书沈海死,石磐髡为僧,与酆泛海投唐藩。为海寇马西禄、王大功缚献,诣江南投诚。见官,挺立不跪。酆欲脱之,言:此儒生,吾劫之为书记耳。石磐曰:吾实首事,奈何讳之 ?手械指官詈曰:我一诸生殉国,尔中甲科,官风宪,今何面目讯我乎!系狱六十余日,狂歌痛饮,酣詈不辍,与酆偕死。临刑时,饮酒赋诗自若。
光烈,字德求,性恬退,身若不胜衣,遇事义形于色。
乾隆四十一年,石磐祀本邑忠义祠,报国谥节愍,唯光烈未获旌恤云。
(盐城县志)
厉 豫
厉豫,字象予,世居冈门镇。为诸生。家饶于财,好大言,与友纵谈忠烈义节事,终日无倦容。闻煤山凶耗,悲恸累日,呼叫若狂。
顺治二年,明亡,所亲劝之举义,会故明宗室朱姓过豫,乃拥之。与张华山、周文山等假言史阁部未死,号召忠义。又夜使人潜入神庙作鬼嗥曰:中兴,中兴 !于是号其众日中兴义师,色尚白。
顺治四年九月十一日,攻庙湾,前锋登岸。游击潘延吉迎击,败之。豫率悍卒二百人继进,跳荡不可当。延吉被创遁,海防耿嘉乐亦相继走。豫自迎薰门入劫库释囚,令居民门粘隆武二字。由海上提兵至淮安,入新城。部堂库礼,集家甲拒击,大呼出,径砍其中军帅旗。豫众踉跄循涧河东走,追而歼之。库礼与都统张大猷攻庙湾,周文山遁入海,朱姓执死,豫逸去,不知所终。
(盐城县志)
朱日升
朱日升,字君旭,号蓼庵。进士,授乌程令。才数月,值国变,即弃官归。潜有起义之志,适举一子,名之日复。友人过而贺之,误以为福也。日升大呼曰:吾岂以庸庸期吾子哉 ?后事泄被逮,当事重其人,欲免之。日升慷慨诣金陵狱。弟某住探之,不交一言,惟取香烬画败纸,掷以相示,乃仿衣带赞三十二字也。赞曰:天地冥晦,人事决裂。万古纲常,维臣之节。文山叠山,于今为烈。报我先帝,一腔热血。卒死于市。
复,后更名玉。方日升见收时,玉才数岁,仆吴某潜以己子易之去。事定始出,为经纪其衣食焉。玉亦诸生,有名于时。
(山阳县志)
清
关天培
关天培,字仲因,一字滋圃。起家行伍,历淮安城守营守备、扬州中营守备,获私铸王国英等十八人。署溧阳营都司,获贼严加烈等二十五人。荐升外海水师奇营游击。道光二年,外洋获盗最,旋授吴淞营参将。时东南方议海运,海运自明以来辍数百年,议者纷错,大府举天培任其事。六年,督米船百四十艘,米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自吴淞抵天津,先期功最。晋太湖营副将,苏淞镇总兵。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军机记名。
明年,夷事萌牙。先是,西南诸夷暹逻、真腊、安南之属,皆恭顺受职责,惟英吉利最远强黠,嘉庆间一入贡,严卫入海。至是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浦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天培至,则亲历重洋,观厄塞,建台守,排铁索,军政肃然,东南倚以为重。天培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谨,而洞识机要,口占应对悉中。暇则习弓马击技,技绝精。在广东著筹海集,识者比之戚少保云。
天培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当是时,洋烟流毒遍天下,侍郎黄爵滋发其事,上命内外大臣议定著为令。而英吉利趸船适至。趸船者,贩烟船也。天培既习于海,而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天培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获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夷计不得逞。
明年四月,骤师入浙,据定海,分船溯大洋,上天津,诡投书乞和。而前直隶总督琦善,驰传赴广东,林公以罪去,于是和议兴,海防彻矣。
广东边海门户,曰香山、虎门。香山奥衍易盘踞,去省少纡远;虎门险狭,海道曲折,去省近。虎门外列十台,最外大角、砂角二台,屹为东南屏蔽。十二月,夷攻大角、砂角,坏师船。而大帅日以文书与夷往来,冀得稍缓。夷不报命而急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书报,复战,昼夜攻掠不已。时驻防满兵督标、抚标兵麇集广府,及客兵乡团,计不下数万人,而大帅遣助守台兵,仅四百人备策应。由是二台日益孤危,相继陷没。
二十一年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赢兵数百,天培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天培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醉而言曰:日者谓吾禄命生当杨威,死当血食,今吾年四十余,安有是哉?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天培母老,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箧寄家人,坚不可开。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天培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奄至,天培率游击麦廷章登台大呼,督厉士卒鏖战。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其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持天培衣,不可开。
天培怒,拔刀筑之曰:吾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晚。汝不去,今斩汝矣!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天培,陨绝于地。时二月六日也。
长庆既去,悬布自缒下,送印大府,而身至台,求天培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以情告。吴某者,故尝为汉奸,天培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报。至是为长庆说夷,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前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上震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
而长庆既得天培尸后,复求得麦廷章之半体,与天培尸皆徒负以归,经水陆七千里。天培葬后,恒郁郁不乐,每言及天培,必泣下,未几卒。
(山阳县志)
孙汝鹏
孙汝鹏,由行伍荐历徐州中营守备、萧营都司,升广西南宁城守营都司,从军浙江。道光壬寅,镇海陷,汝鹏力战骂贼,夷兵怒而支解之。事闻,赐优恤。汝鹏白晰丰颐,仪观都雅,人以为白面书生也,乃见危授命若此。丁晏著传谓:宜村祀关忠节祠。事不果行。
(续纂山阳县志)
蔡万青
蔡万青,武举,官河标千总。道光二十二年,英夷入犯长江,万青调戍上海。从提督陈化成战吴淞口,化成殁于阵,总督牛鉴遁,众大溃。或谓万青可以去矣,慨然曰:主帅已死,去将安之 ?惟有死于此耳!左右曳之,不为动。炮断其左股,仆于地,其仆负之归上海,是夜遂殁。
(盐城县志)
朱士祯
朱士祯,任海军二副。督鱼雷艇与日舰鏖战,中炮阵亡。
(续纂清河县志)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列传第十七 张纂 张亮 张耀 赵起 徐远 王峻 王纮·李百药 卷四十 至道二年(丙申,996)·李焘 卷五前赵录五·崔鸿 卷十五·谷应泰 第十四节 郑经之苦节·陈匪石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九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纪昀 卷十八·佚名 罗研传·李延寿 唐景思传·薛居正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钱穆 157.颜杲卿骂贼·林汉达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