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一

闽省海贼

闽省海贼孙承泽

给事中何楷疏:『臣家居海滨,颇悉近事。自袁进、李忠初发难而后,寇祸相继者二十余年。惟进与忠及芝龙三人就抚,进忠用之于辽东,竟没没无闻焉;芝龙建功海上,渐跻副将矣。诸贼不谓其以功得官,但知其起家亡命,而今日富贵烜赫如斯也;竞欲以芝龙为榜样,谬谓「非做贼,必无以博官」:则皆「抚」之一字为之囮耳。请着为令:自今以后,但遇海贼发,专以剿灭为主;敢有言招抚者,杀死无赦。如是而从贼者无更生之望,庶乎有所畏而自止也;犹未也。二十年以前之贼,未有如今日之多也。初亦谓渠魁斯得,则清晏可期耳;而正不其然。进忠之后,有杨禄、杨策;禄、策之后,又有芝龙;芝龙之后,有李芝奇;芝奇之后,有锺斌;而斌之后,又有刘香也。驱逐未几,旋复哨聚;如焚燹火,乍赤、乍白。即使今日刘香就毙,遂以为可狃乎?臣未敢保一年无事矣。若小贼不剪,则大贼不止。当其为小贼剪之,则易;当其为大贼而歼之,则难。请严敕三省沿海副将、游、守、把等官:乘今贼势衰时,常出海巡哨;有发必擒,毋俾遗种。如一年之内,守、把获贼不以数十计,副、参、游获贼不以过百计,即以「不称职」罢斥。如是庶小贼不致滋蔓而为大贼,于以肃清海甸庶有几乎!虽然,墟贼窟要焉。贼窟为何?台湾是也。台湾在彭湖岛外,水路距漳、泉约两日夜。其地广衍膏腴,可比一大县,中国版图所不载。初,穷民至其处,不过规渔猎之利已耳。其后见内地兵威不及,往往聚而为盗。近则红夷筑城其中,与奸民私相互市;夷、盗合为一伙,屹然成大聚落矣。若此地不墟,则海上之祸,终无时而已。墟之术,非可干戈从事;惟严阑出接济之禁。巡哨捕获者,功如擒贼之例,即以其货物充赏。夷人无所得利,贼徒无所抢掠;倘出而肆犯,则以武临之,势必将弃此地而去。贼窟既墟,然后海氛可靖也』。

崇祯十三年,吏科都给事中王家彦疏:『尝观海内地势,自江南以北沃野千里,不沟不洫。因叹闽省海地如巾帨,民耕无所;且沙砾相薄,耕亦弗收。加以年荒贼急,穷民缘是走海如骛,长子孙于唐市,指窟穴于台湾;横海鸱张,如先年周三、李魁奇、锺斌等,其最毒者也。崇祯五年,剧贼刘香复径逼五虎门,掠闽安镇,几摇省会。计自漳之福浒至省,不知历几寨、几游;而中左居漳、泉两府之间,为全省之门户,由来为贼所从入之径,扼抗宜严。今幸数载小康,而流氛未歼,到处震惊;见山箐啸聚者,亦复时扑时起。吸浪之鲸,伺隙易动;绸缪之策,不可不讲。请以历来祖制约略言之:国初,有卫所军,无别兵;有指挥千百户,无别将。无论戍陵皆军,即烽火、小埕、南日、浯屿、铜山五水寨之舟师,无非军也;而统于各卫之指挥,谓之卫总。至嘉靖四十二年,抚臣谭纶、总兵戚继光题复旧制,每寨设福哨、乌桨等号船四十余只;于五寨中,分三哨屯大洋贼舡必经之处。其余各寨附近紧要港澳,则分哨以防内侵。又于道里适均海洋,定为两寨会哨之地。北抵浙之金盘、南抵广之柘林,联络呼应,戈船相望。万历二十四年,抚臣金学曾委分守张鼎思、都司邓锺躬阅信地,复请添设喻山、海坛、湄州、浯铜、元锺、礵山、台山、彭湖诸游,于一寨之中以一游翼之;错综迭出,虽支洋穷澳,无不搜焉。自升平日久,而额军、额船顿失旧制,指挥千百户等官足不踰城市,会哨之法遂杳然矣;至因而选民兵、募客兵、编乡兵,又联渔兵业与军而五矣。昔之为军者一,而可以杀贼;今之为兵者五,而籍愈虚、贼愈炽:谈海军者,所以长叹息也!按旧额而复之,依分哨、会哨法而核之;籍民兵而简练之,鼓乡兵而勿以官兵扰之;复征沿海四十二澳渔兵之晓事者,厚其犒饷,侦贼所在,照各边例以为海上耳目而顿制之:皆今日不俟再计而决者也。至巡司之与卫所并建,当日江夏侯周德兴念环海鼐疏节阔目,乃于中所隙处设四十五寨城、射手百名,以资逻警。弘治十四年,按臣陆称始裁三分之一,而寨兵益寥寥矣。夫以四十五司、四千五百之射手棋布于寨与游之间,悬军插羽,声势俱猛。今寨既鞠为茂草,巡司官无专职,延挨年日;三、二弓兵勾摄他事,以为生涯:饩廪之意,已无存矣。为今之计,莫若以本寨原饷,仍募土民以充射手之数;专令教师肄习弓矢之外,不许妄行勾摄,恣为侵渔。卒然遇警,贼少则率此以应贼,多则纠合各寨将所辖一方之水陆等兵共堵击焉。抚、按巡临,则令其与衙所军兵严行较艺,以为巡司之劝惩。如此则官无虚设、兵皆实用,无地无杀贼之人矣。戚继光之平倭也,鸡鸣蓐食,歼厥无遗;故至今倭犹惕息其余威,以「犯华不利」为戒。今贼且生生不已矣,犹可留「抚」之一字以为海上之传灯乎?自贼饱而阳以抚愚我,我将饱而阴以抚酬贼;于是旗鼓虽设、壁垒虽严,而贼之去来动静,未有不先通于将者。兵乘贼至,则引下风以避之;贼去,则尾其后以送之。抽矢扣轮,以发虚声;遮袭商艇,以当捕击:海波尚得有晏时乎?惟晓然示以渠魁法在必歼,以断行间之观望,则将无利于贼金粟。马羊之膻去,而后陷阵死绥之志坚矣』。

给事中傅元初论开洋禁疏:『臣窃见中国之财,天产地毛,悉以供西北边之用,出不复返;兼今军需孔棘,徒求之田亩,加派编户,此亦计之无如何也。然利害有宜剖晰、时势有宜变通,有闭之乃酿隐祸而开之足杜奸萌者,则如闽中洋禁,曾奉明旨。然臣,闽人也;谨查先臣何乔远曾有疏议,谨详其概,则又有未始不可实行者。臣请得按论之。万历年间,开洋市于漳州府海澄县之月港,一年得税二万有余两,以充闽中兵饷。至于末年,海上久安,武备废弛;遂致盗贼劫掠,兼以红毛番时来倡夺船货。官府以闻,朝廷遂绝开洋之税。然语云:海者,闽人之田。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聚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海滨男妇束手受刃,子女、银物尽为所有,为害尤酷。近虽郑芝龙就抚之后屡立战功、保护地方,海上颇见宁静;而历稽往事,自王直作乱以至于今,海上故不能一日无盗,特有甚、不甚耳。海滨之民,惟利是视,走死地如骛;往往至岛外瓯脱之地曰台湾者与红毛番为市。红毛业据之以为窟穴,自台湾两日夜可至漳、泉内港。而吕宋佛郎机之夷见我禁海,亦时时私至鸡笼、淡水之地与奸民阑出者市货。其地一日可至台湾,官府即知之而不能禁,禁之而不能绝,徒使沿海将领、奸民坐享洋利;有禁洋之名,未能尽禁洋之实:此皆臣乡之大可忧者。即当事者谭海上事,亦未能详悉以生利弥害之计告于我皇上;臣知而不言,谊所不敢出也。盖海外之夷,有大西洋、有东洋。大西洋,则暹罗、柬埔诸国;道其国产苏木、胡椒、犀角、象牙诸货物,是皆中国所需。而东洋则吕宋,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夷人铸作银钱独盛。中国人若往贩大西洋,则以其产物相抵;若贩吕宋,则单得其银钱。是两夷者,皆好中国绫缎、杂缯;其土不蚕;惟藉中国之丝到彼能织精好缎疋,服之以为华好。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若至彼,得价二倍。而江西磁器、福建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佛郎机之夷,则我人百工技艺有挟一技以往者,虽徒手无不得食、民争趋之。永乐间,先后招徕东、西二洋入贡之夷,恭谨信顺;与北虏狡悍不同。至若红毛番一种,其夷名加留巴;与佛郎机争利,不相得。曩虽经抚臣大创,初未尝我怨,一心通市,据在台湾;自明禁绝之,而利乃尽归于奸民矣。夫利归于奸民,而使公家岁失二万余金之饷,犹可言也。利归于奸民,而使沿海将领、不肖有司因以为奇货,掩耳盗铃,利权在下;将来且有不可言者。窃谓洋税不开,则有此害。若洋税一开,除军器、硫磺、焰硝违禁之物不许贩卖外,听闽人以其土物往;他如淅直丝客、江南陶人各趋之者,当莫可胜计,即可复万历初年二万余金之饷以饷兵;或有云可至五、六万,而即可省原额之兵饷以解部助边:一利也。沿海贫民多资以为生计,不至饥寒困穷,聚而为盗:二利也。沿海将领等官不得因缘为奸利,而接济勾引之祸可杜:三利也。倘以此言可采,则今日开洋之议,洋税给引或仍于海澄县之月港、或开于同安县之中左所,出有定引、归有定澳,不许窜匿他泊。即使漳、泉两府海防官监督稽查而该道为之考核,岁报其饷于抚臣;有出二万余之外者,具册报部,以凭支用。臣乡弁郑芝龙屡立奇功,既受延世之赏,仍责以海上捕盗贼、诘奸细,使人与船无恙,计年量加升赏。其麾下士卒,向闻系芝龙散金以养之,故所向有功,今其麾下之饷或可就此酌给;无责令久出财力,为公家干事之理:是又一利也。窃考有宋之季,市舶司实置在泉州,载在旧制可考;其时郡守诸臣有为海舶祈风之诗,此亦前事之可据者。广东香山澳亦见有税额,闽、广一体耳。此非臣一人之言,实闽省之公言也。伏乞敕下闽省抚、按查洋禁果否尽闭、开洋果否无害有利?广询漳、泉士民,着为一定之规,庶奸利可杜、兵饷可裕矣』。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六·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四·李心传
  建康实録卷五·许嵩
  第五章执政前之荆公(上)·梁启超
  后汉书补逸卷十八·姚之骃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卷下·胡承谱
  ●一一 太上皇崩·佚名
  裴寂传·欧阳修
  一四四、邹衍考(附:邹奭)·钱穆
  凡例八则·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二·佚名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824_1 【短歌行】子兰   日月何忙忙,出没住不得。使我勇壮心,少年如顷刻。   人生石火光,通时少于塞。四季倏往来,寒暑变为贼。   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   卷824_2 【饮马长城窟】子兰   游客长

  • 卷二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297_1 【送人】王建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   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令我车与马,欲疾反停留。   蜀客多积货,边人易封

  • 提要·康万民

    【臣】等谨案璇玑图诗读法一卷明康万民撰万民字无沴武功人海之孙也苏蕙织锦回文古今传为佳话刘勰文心雕龙称回文所兴道原为始则齐梁之际尚未见其图此图及武曌序均莫知所从来考晋书列女传载符坚秦州刺史窦滔有罪徙流沙

  • 第十六出 设朝·孔尚任

    ◎甲申五月〖念奴娇〗(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高皇旧宇,看宫门殿阁,重重初敞。满目飞腾新紫气,倚着钟山千丈。祖德重光,民心合仰,迎俺青天上。云消帘卷,东南烟景雄壮。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

  • 卷二十三·乾隆

    卷二十三太原白居易诗五五十八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选者评。复斋漫录。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若刘长卿。

  • 御选宋诗卷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十五五言古诗六彭汝砺高阳池三年南雍居十至高阳池鱼鸟如故人相忘不相疑但持青莲叶不倒白接防我与之子游何似山公时游岘首去年冬少雪二月春始晴南游岘首山东下石头城揉蓝染江水烂锦贴园英幽亭一

  • 志第四 天象一之四·魏收

    太和十年十一月戊午,太白犯岁,又犯火,丧疾之祥。占曰“国无兵忧,则君有白衣之会”。景寅,火又犯木。占曰“内无乱政,则主有丧戚之故”。十二月壬寅,太白犯填。占曰“金为丧祥,后妃受之”。十三年二月,荧惑犯填。占曰“火主凶乱

  • 译文·陈琳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面临危局制定策略来平定变乱,忠心的臣子面临灾难寻求对策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有了不凡的人,然后有不凡的事;有不凡的事,然后能立不凡的功勋。这个不凡,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从前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却很软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卷第六十七景泰六年春正月丁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诣 奉先殿 上圣皇太后宫 皇太后行礼毕出御 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上圣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奏万全右

  • ●宰惠紀略卷三·柳堂

    郡城有布市機戶與行戶疊次搆訟卷牘幾盈寸累尺名曰義集寔為利藪嗣經惠陽兩縣民呂光順李本明等、控蒙前藩憲湯委員查辦議定章程每布一疋收稅錢十六文一半作為隆冬散放棉衣之資一半作為經紀飯食之用復經前縣分為東西二集

  • ◎“新太子派”·恽逸群

    第一个在上海出现的“中央大员”是“军委会宣导委员”何民魂(比蒋伯诚还早一天),那位何老先生是****的老前辈,到沦陷区已有相当年月,据说他担任的是“策反”工作,日本投降后,在南京上海各成立办公署,并设立各地区的地方工作委

  • 卷四·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四    宋 陈均 撰太宗皇帝【起丙戌雍熈三年止癸巳淳化四年】丙戌雍熈三年春正月命曹彬等分道伐契丹彬克涿州田重进降飞狐灵邱二县及

  • 沈道虔传·沈约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年便非常仁厚,喜爱老、庄哲学,居住在县城北边的石山之下。孙恩之乱后发生饥荒,县令庾肃之迎接他出来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为他建起小屋,前临小溪,那里有很美的山水。沈道虔不时地回到石山旧舍,和那些成了孤

  • 卷三·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三高淳张自超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庄公不修即位之礼似犹有隠先君之心者有隠先君之心则必仇齐然而不敢也畏齐之强而兼欲匿文姜之丑也葢徒隠先君之死而不隠先君之所以死则以为彭生杀而仇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四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四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密印品第九之余次右手舒指。令如铎形向下垂之。阎罗后印也次以左手。握地水指入掌。火风相并而申之其空指如寻常作拳也。此黑夜天印也。阎罗王后也次如前印相。但

  • 默堂集·陈渊

    宋代诗文别集。22卷。陈渊撰。作者尝榜其室曰“默堂”,门人沈度编次其诗文,因以名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22卷,《宋史·艺文志》则称26卷、词3卷。《四部丛刊》三编据昆山徐氏传是楼所藏宋刊本影写本辑入

  • 柳庄相法·袁珙

    一卷,旧题明袁珙撰。据说因少年时得遇“异人”授相术,故论人吉凶辄验。洪武末,燕王朱棣召他至北平,一见即决为“太平天子”。永乐初为太常寺丞,不久请老辞归。有《清白集》。因珙号柳庄居士,故称。相法,又称相术,观人形貌

  • 词律校勘记·杜文澜

    词论。 清杜文澜(1815—1881)撰。二卷。文澜有《古谣谚》已著录。此编为校勘万树《词律》一书而作。杜氏极重视万氏《词律》,“研究之际,旁及他书,偶有发明,笔之简首,岁月既久,所记遂多”,而成是编。杜氏所校,广涉词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