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昕传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县人氏。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定居于华山..城。父云,在魏朝做官,有声望。

年轻时昕勤奋读书,太尉汝南王悦用为骑兵参军。旧制:王出门游射,骑兵参军着武服持刀陪侍,但昕却从来没有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之中。悦嗜好逸游,有时会纵马奔驰两天两夜,昕则半途返回。悦就命令昕骑马在前,并亲自为他驱策。昕丢掉缰绳,任马奔跑。帝的近臣说昕狂妄放纵。悦说:“王府的希望就寄托在此贤身上,我们就不要责备他了。”悦几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惟有昕站立一旁,不为所动。悦又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悦与僚佐们饮酒,站起身想移动一下座椅,人们争抢着帮忙,昕却站在一旁观看。于是悦变了脸色,说:“我是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天设宴,亲自动手搬凳子。你是什么人,如此傲慢!”昕回答说:“元景地位低下,没有必要让殿下看到他的身影,哪里还敢以亲王僚佐的身份,从事厮役们的工作!”悦听了他的话,表示了歉意。赴宴的人们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昕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悦就亲自跑来喊他:“满腹才能却轻视府主,这算得上仁吗?”昕说:“商纣王沉湎于酒,其灭亡就是迅速。府主自己不注意,小小的僚佐怎能承担其罪责?”悦大笑着走了。

迁东莱太守。后来吏部尚书李神俊上奏说:“近世多有变故,常侍之职也就没有了限额,今天请让王元景等人做常侍,定员八人。加金紫光禄大夫。”魏孝武帝有时袒露上身,与近臣嘻戏游玩,每当看到昕,马上穿衣正冠而复常态。昕身体肥壮,遭遇父母之丧后,便一直瘦骨嶙峋。杨忄音尊崇他的品行德业,作为自己的师表。迁秘书监。

昕年轻时和邢邵都是元罗的宾友,他做东莱太守后,邵全家就投奔而来。郡人认为邵是邢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邵,大声道:“你们想抓邢子才,就先杀了我!”邵才免除了一场祸害。

昕喜好清言,词不俗浅。在东莱,抓到了一个杀害同行伴侣的凶手,审问他,却不承认,昕质问道:“那个人死了不能回来,你却安然无恙地返家了,这怎么解释?”邢邵后来拜谒世宗,重复昕说的这句话作为笑乐的材料。昕听到后,特意跑到邵的家里,说:“你不认识造化。”回来对人说:“子才应该死了,我很恶毒地辱骂了他。”

显祖认为昕疏阔放纵,不是济世之才,骂他为“好门户,恶人身”。又有人进谗说:“王元景时常嗟叹水运不该断绝。”帝听说后就更加恼怒,便下诏将其流放幽州。后召回,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恼火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就把晔赏赐给薛丰洛,文师赏赐给崔士顺家为奴。郑子默私底下对昕说:“从古到今还没有朝士作奴的。”昕说:“箕子就作过奴,怎么能说没有?”子默就将昕的话向显祖作了报告,又说:“王元景将陛下比作殷纣王。”杨忄音稍微为昕作了一些辩解。帝对忄音说:“王元景是你的博士,你的话都是王元景教的。”帝后来又同朝臣畅饮,昕则装病不来参加。帝派骑士将他抓来之前,他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昕被斩杀于御座前面,尸体被抛弃到漳河之中———这是天保十年(559)的事情。昕有文集二十卷。

昕母清河人崔氏,学识有风训,生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个个风流而且有涵养,时称“王氏九龙”。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刘昫
  列传第三十一·刘昫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欧阳修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四十三·逆臣中·脱脱
  卷二·龙衮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五·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李心传
  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辽史语解卷七·佚名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周作人
  世祖太武帝纪·李延寿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二·王世贞
  卷六十二·赵汝愚
  职官四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巳(咸丰七年)·林占梅

    夜同戴芝轩煮茗弹琴即事小阁绝纤埃,岩隈际水隈;池波清浴月,林鹤老巡梅。茶煮团名雀,琴弹曲作雷;戴逵高兴在,良夜喜同陪。雨夜闻蛤潇潇细雨养苺苔,杏脸初舒柳眼开;夜静倍知春意好,晚风时送蛤声来。上巳日张筵池东轩,邀曾籋云先生

  •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蔡东藩

      却说孝武帝防备道子,特分任王恭殷仲堪王珣王雅等,使居内外要津,分道子权。道子也窥透孝武帝心思,用王国宝为心腹,并引国宝从弟琅琊内史王绪,作为爪牙,彼此各分党派,视同仇雠。就是孝武帝待遇道子,也与从前大不相同,还亏李

  • 第八卷·况周颐

    光绪辛卯春,宁乡程子大、同江夏郑湛侯、长沙袁菽瑜、道州何棠荪、龙阳易中实、宁乡程海年、保山吴元刂其、益阳王伯璋、善化姚寿慈、宁乡周莲父、龙阳易菽由、益阳王仲蕃结吟社于长沙周氏之蜕园,有《湘社集》四卷刻行。

  • 卷之九十二·佚名

      顺治十二年。乙未。六月。甲寅朔。升镶黄旗满洲二等侍卫巴喀、为护军参领。  ○免浙江杭州、宁波、金华、衢州、台州五府、钱塘等二十一县及海门卫十一年分旱灾额赋。  ○以刑部主事顾仁、巡按顺天。吏部理

  • 三七八 刑部尚书英廉等奏拟再添派编修平恕等赶办三史折·佚名

    三七八 刑部尚书英廉等奏拟再添派编修平恕等赶办三史折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十二日臣英廉、臣金简、臣钱汝诚谨奏,为奏闻事。窃臣等蒙皇上天恩,派臣英廉、臣钱汝诚办《明史》,臣金简、臣钱汝诚办《辽史》、《元史》。臣等详

  • 卷四十六·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六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三晋羊祜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九世皆二千石并以清德闻祖续汉南阳太守父衟上党太守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躭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

  • ·覆赵尚书言台湾兵事书·丁曰健

    奉六月望后谕,以台营恶习,几有魏博牙兵之势,深虑之。集思广益,令博采舆论以闻。莹以为此不足为台地深忧,皆告者过耳。自古治兵与治民异。盖兵者凶器,其人大率粗鲁横暴;驭之之道,惟在简、严。简者不为苛细,责大端

  • 卷三 克辽诸路·李有棠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秋九月,太祖起兵伐辽,军次寥晦城。博勒和徵兵后期,杖之,复遣督军。诸路兵皆会于拉林水,致辽之罪,申告天地曰:“世事辽国,恪修职贡,定乌春、乌木罕之乱,破萧哈里之众,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苏,屡请不遣。今将

  • 卷二百十六之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六之四 朱批赵弘恩奏摺 雍正十二年六月初十日江南总督【臣】赵弘恩谨 奏为恭谢 天恩恳准 陛见事六月初九日准吏部咨文奉 上谕赵弘恩着

  •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晏婴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

  • 不屑之教·孔子

    【原文】 孺悲①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②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间之。 【注释】 ①孺悲:鲁国人。②将命者:传命的人。 【译文】 孺悲想拜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加以推辞。传命的人冈灿房门,孔子便取下瑟来一边弹一边唱,故

  • 第六部分·毛公

    国风 豳风《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笺】周公遭变者,管、蔡流言,辟居东都。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传】火,大火也。流,下也。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笺】大火者,寒

  • 强国第十六·荀况

    [题解]本篇认为,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所谓“胜人之道”,就是“求仁厚明通之君子”“与之参国政”,“慎礼义、务忠信”,“隆礼尊贤”,“重法爱民”,“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等等,而其旨归,则是“赏

  •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初分挍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九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安忍波罗蜜多。名说相似安忍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

  • 撰集百缘经卷第四·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出生菩萨品第四  (三一)莲华王舍身作赤鱼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秋果熟时。将诸比丘。游行聚落。啖食果蓏。皆不消化。多有疟疾。种种病生。不能坐禅读诵行道。尔时阿难。前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九·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書問與道場山翁和尚龍池僻處一隅,自法幢徙建西,吳尚未馳片楮,訊候自媿,疏慵歉仄為甚。日者聞有孚之窒,而惕中不吉。雖先輩主持大法,每涉風波,矧當末運,則偶爾小失,其何損乎?至德酷暑蒸逼,伏乞為眾珍調,臨楮瞻望不

  • 蠢子医·龙之章

    医论。清龙之章撰。四卷。之章字绘堂,太康(今属河南)人。晚年不幸,二子相继而亡,留下诸孙,不得已以医为业谋生。并取平日心得结合古人方略编成歌诀,以授诸孙,积而成帙。仿宋之邵康节将数学课儿名为《蠢子数》,故名。

  • 人心与人生·梁漱溟

    当代中国文化史家梁漱溟关于探讨人生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21章。主旨在于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人生哲学,人心的实质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认为 “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 。人类生命之全部活